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对混凝土道路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的论述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对混凝土道路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的论述

【摘要】本文通过对混凝土道路的施工、材料选择、施工质量控制等影响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方面进行探讨,总结了混凝土道路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混凝土道路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

【关键词】混凝土道路;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0.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道路建设的迅速发展,混凝土道路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也逐步成熟,对混凝土道路工程施工质量也日益重视起来。本文通过对混凝土道路的施工、材料选择、施工质量控制等影响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方面进行探讨,总结了混凝土道路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混凝土道路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

1.混凝土道路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1沥青路面应具有足够的路面抗力(路面承载能力)

路面应有足够的承载力,以平衡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下在路面结构层产生过量应力而引起路面破坏。

1.2沥青路面应具有良好的抗疲劳特性

沥青路面在其设计使用年限内,将承受大量的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为了不致于过早地产生疲劳破坏,必须具有良好的抗疲劳特性。室内试验研究表明,影响沥青路面中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的主要因素是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度、劲度、沥青含量、集料特性(指矿粉的集配、矿料表面、纹理和形状)、温度(指确定沥青混合料劲度模量时的温度)和进行疲劳试验的加荷速度。

由于室内疲劳特性试验的条件与实际道路面上的行车情况有较大的差异。因此,由室内得出的疲劳规律(疲劳方程)是不能直接用于实际道路上沥青路面疲劳寿命的预估,还必须进行必要的修正与调整。

1.3沥青混凝土路面应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

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典型的流变性材料,它的强度和劲度模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夏季高温时,在重交通的重复作用下,由于交通的渠化,在轮迹逐渐形成变形下凹、两侧鼓起的所为“车辙”,这是高等级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

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是指沥青混合料抵抗车辆反复压缩变形及侧向流动

的能力。它首先取决于矿料骨架,尤其是粗骨料的相互嵌挤作用及集料的级配;其次,沥青结合料的性质与用量也起到阻碍混合料发生剪切变形的牵制作用。

1.4沥青混凝土路面应具有良好的低温抗裂性

沥青路面的温缩裂缝表现为寒冷季节沥青混合料的集料之间的沥青膜拉伸破坏导致集料间拉开,形成裂缝。因此,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主要取决于沥青结合料的低温拉伸变形性能,其次与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收缩系数、抗拉强度、劲度模量也有一定的关系。

1.5沥青混凝土路面应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

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为保证抗滑性,配料时特别注意粗集料的耐磨光性,应选硬质有棱角的集料。沥青用量及沥青含蜡量也对抗滑性有明显的影响。

2.砼材料

水泥砼面层直接承受行车荷载的作用和环境的影响,应具有较高的抗拉压强度、耐久性、耐磨性和抗滑性,还要求有较低的弹性模量和温度膨胀系数,以减少温度应力。此外混合料还应有适当的施工和易性,以及适宜的酸碱度和强度,强度合理。所以选择好的材料是保证砼质量最基本条件。路面用水泥应具有抗拉弯强度高、收缩小,安定性与稳定性好,抗磨性和耐久性强以及弹性模量低等技术品质。目前路面用水泥应采用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应低于42.5。另外水泥的质量及用量不仅对砼强度有直接影响,而且对新浇砼的某些性能,砼的早期收缩开裂、磨耗等也会带来一定影响。砼用砂应具有高的密度和小的比面,以保证新拌砼有适宜的丁作性,同时要严格控制水灰比,为此应采用符合规定级配的中(粗)砂。所用的碎(砾)石应质地坚硬,并应符合规定级配,宜选用岩浆岩或未风化的沉积岩碎石,最好不用石灰岩碎石,它易被磨光导致表面光滑,对于其针片状颗粒含量、硫化物及硫酸含量、泥土杂物含量均要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3.控制砼面层的质量

水泥砼面层施工质量是提高水泥砼道路施工质量的关键,其质量控制主要应从砼强度、砼板厚度及路面平整度三方面来进行。路面砼强度要求一般不小于C20,为保证其强度施工时必须从配合比设计、原材料选用及砼的捣固三个方面严格控制。在砼配合比设计时,要以砼的抗折强度为主要指标。设计使用干硬性砼是节约水泥,减少砼收缩率的主要途径,配合比设计时,水灰比要控制在0.5 以下;砂率在满足砼浇捣所要求和易性前提下尽量取低值,单位水泥用量一般为330~360kg/m3,水泥用量是工程质量得以保证的关键。砼原材料的选用是保证砼工程质量的重要前提。砼是由水硬性质的水泥胶结集料而成,水泥的品种及质量是控制砼强度的关键之一,碎石选用石灰石浇筑可以得到较高的砼强度,使砼易开裂的危险较小。硅质中粗砂可以增强砼路面层的抗滑、耐磨能力。砼板厚度的控制应从基层施工时的测量控制开始,认真进行施工放样,模板基底要密实,

用于控制钢模板的桩钉要直,用水准尺紧靠桩钉进行水准测量能有效地保证砼板的厚度,而以水准尺立于基层上测量后,用张拉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等级的75%。

4.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一个严密的强有力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质量的关键,有利于工程工作的开展和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监控作用。为此,要逐步建立起三个层次的管理体制,同时,还要建立以工程为核心的质量控制、检验和质管组织。工程师依据办法和合同、独立、公正地行使职权,建设单位要组织检验小组,对施工单位进行质检和抽检。施工单位要成立各施工点质管小组,负责自检、专检和互检。

5.加强质监工作

质量监督工作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实现质量管理总目标,也是为质量管理创造前提条件的最基本的工作。只有重视质量监督工作,才能坚持做到施工中的“四有”、“五化”,即:有方案、有标准、有制度、有目标;施工规范化、操作规程化、技术标准化、管理制度化、数据科学化,才能确保建设总目标最合理的实现。

6.明确技术标准

项目建设在开工前,由建设单位将各种原始记录表、检验记录表、测试报告表及统计表格等发至施工单位,并规定向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定期报送各种资料。通过检验测试人员提供的资料,及时掌握现场随时发生的质量情报和数据,以便及时分析质量动态,采取应急措施。各项工程的设计资料、施工规范、操作规程、工艺要点,质量检验方法和评定标准,以及工程监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等文件资料,统一印发至施工单位,使其人人目标明确,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现代工程建设要注意技术美学,强调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的统筹考虑。

7.强化检测手段

检测工作的加强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质量检验评定的准确性。为强化检测手段,要求施工单位建立健全试验室,配专职人员负责常规试验和抽验工作。

8.结束语

总而言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影响因素有人员、机械、材料、方法、环境等因素。关键是人员、材料、设备的合理配置。在施工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克服不良人为因素,选用高素质的施工队伍,注重引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严格按图施工,施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建立岗位责任制,做到人人有责。只要加强工程质量意识、加大管理力度、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法,就能创出一流工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