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春艳,张奎汉,白晶晶,赵珊珊*,赵强民 来源:《广东园林》 2016年第2期
唐春艳1 张奎汉2 白晶晶1 赵珊珊1, * 赵强民1
(1. 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627;2. 广东如春园林设计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530)
摘要: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对广东省滨海耐盐的乡土植物资源进行整理和总结。结果表明,广东省共有野生海岸耐盐植物240 种,隶属84 科,大多处于尚待开发状态;结合耐盐程度、适应性和观赏特点等各项指标评价,优选46 种植物推荐应用于滨海景观带或防护林建设。分析广东省滨海绿化现状,提出海滨耐盐植物开发利用的建议,建立耐盐乡土植物专类苗圃,并为海滨绿化配置多层次多树种的群落结构。
关键词:滨海植物;耐盐植物;乡土植物资源;广东省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6)02-0043-05
收稿日期:2015-10-27
修回日期:2015-11-05
近年来,滨海住宅区及旅游开发项目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海岸植物景观营造。临海海岸线地区包括潮上带陆地和潮间带滩涂等自然生境及鱼塘、港口码头、滨海度假村或公园、滨海道路等人工开发区[1]。滨海地区因土壤盐渍化、台风等环境特殊给海滨绿化和防护林带来挑战。为解决这一难题,许多学者[2~3] 提出,利用乡土树种,构建适地适树的地带性景观,才能打造成本低、适应性强、观赏性好的植被景观,也是节约型园林的重要诉求[4]。
广东地区园林植物资源丰富, 然而在海岸绿化时, 不少工程盲目采用内陆种类如叶子花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假连翘Duranta erecta[5] 和红花羊蹄甲Bauhinia ×
blakeana[6] 等,多数种类遭受盐害,管理成本高,景观效果偏差。因此,只有全面了解海岸植物资源,运用合理的评价和筛选标准,优选景观和生态价值兼得的原生海岸观赏植物,才能发挥良好效益,营建滨海特色景观。
本文对广东省海滨乡土耐盐植物种类作了系统总结,全面整理具有较大开发潜力的树种,提出广东省海滨园林绿化的建议,旨在为广东乃至华南地区滨海绿化工程植物选择及配置提供参考资料。
1 研究地概况
广东省地处我国大陆南部,20°13′~25°31′N,109°39′~117°20′E, 总面积1 779 万 hm2,地理位置优越,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日照充足,降水充沛。全省年平均气温为
22.3℃,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745.8 h。全省年平均降雨量为1 777 mm。陆地地势大体呈现北高南低,地形有山地(33.7 %)、丘陵(24.9 %)、台地(14.2 %)、平原(21.7 %)、河流和湖泊(5.5 %)。土壤以酸性的红壤为主[7]。广东陆地海岸线长达3 368.1 km;有南澳岛、大横琴岛等759 个面积大于500 m2 的岛屿,总面积1 599.5 km2,其中有20 个面积超过10 km2 ,达1 300 km2,占总面积的8 0 % 以上[8]。丰富的水热资源,曲折漫长的海岸线,星罗棋布的岛屿,为抗盐性强的乡土沙生植被、海岛植被和红树林植被多样性提供了天然保障。
2 研究方法
采用野外调查、文献查阅[3,5,9,10]和工程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历年来野外调查采集的标本和拍摄的图片,记录了广东岸段滨海植物种类、生境等基本资料;考察海滨绿化工程植物耐盐状况。参考《中国盐生植物》[11]《中国植物志在线》[12] 等资料, 确定广东省乡土野生耐盐植物名录, 总结滨海耐盐植物筛选指标, 结合调查数据展开分析。
3 广东省滨海耐盐植物资源
据调查和文献总结的资料,广东省滨海耐盐植物共有240 种,隶属84 科( 表1)。其中蕨类植物6 科6 种, 裸子植物2 科3 种, 被子植物76 科231 种。含5 种以上的科有豆科Fabaceae 24 种, 禾本科Poaceae 22 种, 菊科Asteraceae16 种, 莎草科Cyperaceae 12 种,大戟科Euphorbiaceae 10 种, 旋花科Convolvulaceae 9 种和萝藦科Asclepiadaceae 6 种。这些科仅占总科数的8.33%,但它们包含的种类占总种数的41.32%,说明耐盐植物优势科较为明显。仅含1 种的科有47 科,占总科数的55.95%。参考赵可夫[13] 对中国盐生植物的统计得知,耐盐植物分布虽有地域差异[10],但豆科、禾本科、菊科和莎草科耐盐植物种类多且遍布全国,是耐盐植物优势科。
对广东省耐盐植物生活型统计可知(表2),木本植物110 种,占总种数的45.83%,乔木和灌木的种类大致相同;草本种类最多,有103 种,占总种数的42.92%;藤本植物种类相对较少,有27 种,占11.25%。反映出广东省沙生植被和红树林等海岸植被以木本和草本植物为主的特点,其中木本多为灌木或小乔木。
4 耐盐树种筛选评价指标
乡土树种适应性强,苗木收集获取容易,具有典型的地域特色。广东地区耐盐乡土植物资源丰富,在应用于园林绿化时,需进一步筛选。结合野外调查和文献资料[3,9],具有开发推广价值的耐盐种类应具备以下特点。
4.1 耐盐能力强
潮上带土地一般指高潮位上延至陆地约10 km 范围,该区植物受海风或盐雾干扰,特大涨潮时伴随海水入侵。华南地区潮上带部分土地是盐碱地,1m 土层的含盐量约为0.3%~1.2%(3~12 g/Kg)。土壤表层含盐量大于0.6% 时,多数植物不能生长;表层含盐量超过1% 的华南滨海主要生长红树林[1]。园林绿化植物要能适应人造绿地的土壤含盐量,参考赵可夫4 类耐盐程度分类标准[14],因此下文中推荐的植物耐盐程度须中度(耐受2~4 g/Kg 土壤含盐量)及以上。
4.2 抗风
由于滨海地区具台风和长期海风的特殊气候,绿化用植物往往需要具有较强的抗风能力。海滨生境的野生植物,草藤本匍匐、多刺,乔灌木矮化[3] 等现象均为对海岸环境的适应。
4.3 适应性强,易繁殖
获取和繁殖容易,野外分布广泛,对土质要求不严,不依赖于某些特殊光热水土等生境因子[10],这样的耐盐植物视为适应性强,易成功引种扩繁。根据在野外考察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9-10], 优选分布范围较广、生境多样性较高的植物。
4.4 抗旱耐涝能力强
滨海盐碱地自然条件较差,夏季雨量集中,易产生洪涝灾害;长期风吹使水分快速蒸发,而沙土的保水力又不强,使植物的地上地下部分均缺水,往往导致洪涝旱碱共存[3,9]。因此,海滨绿化植物须抗旱耐涝。
4.5 观赏价值高
植物作为滨海的活景观,外形和花果等各项指标的形态、色彩和轮廓等观赏效果好的植物具有较大的开发前景。在土壤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尽量选择观赏价值高的植物。
4.6 其他
如耐修剪性等[3]。园林苗木常须修剪,修剪后植株快速生长,抽出新叶者成活率高。
5 广东省滨海耐盐园林植物推荐
据调查和文献统计[3,9-10], 尽量选择具耐盐性且耐盐程度较高的树种, 一般选中度和高度耐盐,同时具备抗旱、耐水湿、抗风等特征; 另对其观赏特征和应用形式等作了整理(表3)。由表3 可知, 广东省值得推荐的耐盐植物总计46 种, 隶属31 科。其中乔木22 种, 灌木12 种, 草本9 种,藤本3 种。园林绿化工程多在潮上带土地,因此该推荐不包括生于潮间滩涂的真红树植物, 共7 科11种, 为海榄雌Avicennia marina,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红海兰Rhizophora stylosa,红树Rhizophora apiculata, 角果木Ceriops tagal,榄李Lumnitzera racemosa, 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 木榄
Bruguieragymnorhiza,秋茄Kandelia obovat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 和卤蕨Acrostichum aureum。
6 广东省耐盐植物园林应用现状
苏凤秀[5] 调查了珠海香洲区海滨园林植物受害现状。滨海园林绿地常用种类为大王椰子Roystonea regia、假连翘和福建茶Carmona microphylla 等。其中假连翘和黄金榕Ficus microcarpa ‘Golden Leaves’等72 个种类出现盐害,受害率达60.5%。邹纯清[6] 等调查得知深圳市主要海滨区域生长的119 种栽培植物有36 种出现盐害症状,占滨海区园林植物总数的30.3%;整体受害较严重的有菩提树Ficus religiosa、红花羊蹄甲、洋紫荆Bauhinia variegata 和董棕Caryota obtusa 等7 种。可见滨海地区多数采用与华南内陆一致的园林植物种类。
在广东省全面统计的240 种耐盐乡土植物中,已有34 种应用于园林工程( 表4), 仅占全省耐盐乡土植物总种数的14.17%。其中, 苗圃苗源较多的为黄槿、榕树、木麻黄、天门冬、芙蓉菊Crossostephium chinense、文殊兰、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蒲葵、海芋、马缨丹、银合欢和九里香Murraya paniculata, 共12 种,仅占全省5%。其余22 种为滨海绿化中偶见的种类如银叶树、鱼尾葵和厚藤等。
可见,广东省丰富的耐盐植物中,大多数种类处于未被开发利用的状态。局限于苗源,滨海园林植物取材往往采用与内陆绿化相同的苗木,缺乏滨海应有的特色。部分耐盐植物如黄槿和厚藤,因其生长迅速,花大叶美,易于繁殖管理,已分别用作海岸行道树或地被,备受人们青睐。因此,需要理清潜在的乡土资源,针对大多耐盐程度强的植物尚待开发的现状, 采取相应措施, 促进海滨强烈的地域特色营造。
7 建议
7.1 建立耐盐乡土植物专类苗圃
广东省多数滨海建设多数采用内陆苗木,只有其中少数种类如蒲葵、天门冬、文殊兰等是耐盐树种。广东省具有丰富的耐盐乡土植物资源,如水黄皮、海杧果、海刀豆、单叶蔓荆等耐盐耐水湿、抗风、观赏等均佳的种类亟待开发利用。此外,一些轻度耐盐种类如刺果苏木
Caesalpinia bonduc、香蒲桃Syzygium odoratum 和了哥王Wikstroemia indica,一些较耐盐但不耐水湿的种类如海桐Pittosporum tobira,或较耐盐但须沿水域生长的如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鱼藤Derris trifoliata 等[10],这些种类景观特征尤其突出,亦可在潮上带相应区域推广种植。因此,建立滨海专类苗圃,一方面可以保护野生耐盐植物资源,更重要是可对滨海绿化优选植物进行归类,打造海岸特色。
7.2 完善苗木培育生产技术
广东滨海耐盐植物丰富,观花种类繁多。但是苗圃的苗源较少,相应的栽培技术缺乏。目前,林广思[1] 对华南耐盐碱植物种植在苗木规格、土壤隔离层改良设置和栽植方法等方面作了概述,黄建荣[3] 等详述厚藤的扦插快繁方法,大多植物栽培技术未知。因此,在繁育基地中,选择综合指标优良的树种,针对不同苗木采用播种、扦插等途径构建系统的苗木快繁体系。对新优苗木集中生产培育应用,仍需苗圃繁育工作和工程试验中不断积累经验。同时也要探索简单实用的养护管理措施、推广渠道等。
7.3 海滨绿化须构建乡土耐盐植物群落
众多数据和实践经验表明,合理搭配的滨海植物群落能发挥最大的耐盐抗风能力。然而部分地区直接用木麻黄、马尾松Pinusmassoniana、台湾相思等单一林分用于滨海防护林,加大了后续管理工作,不能做到滨海景观和生态效益兼顾。盐雾在林缘的盐离子沉降浓度是林中的5 倍,常绿树种抗风能力比落叶强,阔叶树种比针叶树种更耐盐雾[1]。林缘应使用耐盐能力强的阔叶常绿树种,如朴树、黄槿等,林丛搭配湿地松、楝等针叶或落叶乔木构建上层结构;中层选择刺葵、苦郎树、单叶蔓荆、草海桐等灌木,选择地被厚藤、海刀豆或片植羽芒菊等,设计层次色彩俱佳的模式,发挥华南地区耐盐植物资源众多的优势。
7.4 关注防盐雾伤害研究方向
滨海区部分土壤含盐量较低(<0.01%),未达到对植物根系造成伤害的程度;但潮上带植物叶片常受海风和盐雾影响而遭到盐害。叶片盐害较敏感的有假连翘、芒果等,而黄槿和楝的叶片较耐盐[5]。对于其叶片表面蜡被等覆盖物是否能抵御空气中过高盐分,及进一步重点筛选工作和机理研究应重点关注。
作者简介:
唐春艳/1991 年生/ 女/ 初级研发工程师/ 主要从事盐碱地植物筛选和盐碱地绿化技术研究
*通信作者:
赵珊珊/E-mail:zhaoshanshan@palm-la.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