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研究概况
近年来,糖尿病(DM)的患病率正在急剧上升,它己成为发达国家中继心血管和肿瘤疾病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DPN是现代医学概念,中医学并没有此病名,但在历代文献中可见有类似的记载。从其临床表现来看多属于中医的“痹证”、“血痹”、“厥证”、“麻木”、“不仁”、“脉痹”、“痿证”等范畴。
(一)中医学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对于DPN的病因病机,各家观点不尽相同,但主要都认为消渴病日久耗气伤阴,气阴两虚,气血亏虚,阴损及阳而致阴阳两伤,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引起气血运行受阻,导致气机阻滞,湿浊内停、痰浊癖血痹阻脉络,发为本病。总结归纳各家观点,可分为以下几种:
1.气阴两虚:众多医家认为气阴两虚是DPN的本候,消渴病病程日久,耗气伤阴,终至气阴两虚。气虚血行不畅,气血痹阻,络脉不通,肢体失养;阴液亏虚不能濡养四肢,是以气阴两虚,肢体失养而发为本病。
2.气血亏虚:渴病日久耗伤气阴,气虚、津液亏虚不能化生血液,故见血虚。气血亏虚,肢体失养,发为本病,症见肢体麻木、疼痛,皮肤干燥,甚至皮肤瘙痒。
3.阳气亏虚:现在气候多炎热,汗孔洞开,肌腠不密,不胜风寒之袭,且汗出较多,易伤阳气;其次,常处空调环境、多食冰冻、寒凉食物等亦容易伤阳;再者,现夜生活丰富,人们多偏晚睡,阳不入阴而易耗阳气,故此,现今人们多偏阳虚。
4.瘀血阻络:血瘀是本病的要点和主要病机所在,无论阴虚生内热,耗伤阴血,还是气虚推动血行不利,或阴虚寒客,血液凝涩,均可导致血行不畅,脉络癖阻,导致肢体麻木、疼痛。
5.痰瘀互结:DPN的发生是由于消渴病日久阴损及阳,阴阳不相调和,阴虚血瘀,阴虚炼液成痰,阳虚水聚而为痰,阳虚不能助血运行而生瘀血,痰瘀既为病理产物,又为致病因素,痰瘀互结、阻于脉络,经脉失养而出现肢体麻木、灼热、刺痛、蚁走感或呈手套样、袜套样感觉异常等表现。
6.肝风内动:消渴日久,由肺胃津液之伤,渐及肝肾精血之损,精血既亏、厥阳化风,旁走四肢而发病,或偏身痛如针刺,或如电灼,或手指足趾麻木。
(二)辨证论治
DPN从中医角度来看以脉络失养及脉络阻滞两大病机特点为主,故辨证时应辨虚实,以虚为主再分气、血、阴、阳;以实为要再分血瘀、湿阻、寒凝、热壅等;虚实并见者则应先重后轻,并结合病程长短及个体差异辨证论治。
我科室将DNP分为以下几型:.气虚血痹型,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以益气养血,活血通痹;肝肾两虚型以健步虎潜丸加减补益肝肾,通经活络;痰瘀阻络型,予以指迷茯苓丸合补阳还五汤加减祛痰化瘀,活血通痹。
另外还采取一系列中医特色治疗措施,例如药浴法,针刺,艾条灸,穴位注射等方法。在临床上收到一定的疗效,但是由于DNP疗程长,收效慢,不可以图一时之功。患者反复住院,寻求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我科室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为我科室的重点研究方向,主要在于搜集相关文献,研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搜集古今关于治疗该证的临床有效经验,以及现代医学关于DNP治疗的有效措施,及时修正我们的中医诊疗方案,辨证分型,临床用药,并且进一步丰富中医特色疗法。
1.磁针法:磁极针是一种新兴针具,它是将磁场的效应、磁极和毫针的针刺作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备针与磁的双重效应,有利于激发脏腑经络之气,更好地发挥经穴的治疗作用。
2. 针刺结合穴位注射:中医辨证以本虚(肾之阴阳两虚)、标实(经络痹阻不畅)为主,以补肾培元,疏通经络,去瘀化痰为治则,主穴为膈俞、肾俞、环跳、委中,配穴为气海、元关、三阴交、悬钟、复溜。取膈俞、肾俞穴。起针后用天麻素注射液 2mL 注射于穴位,每穴0.5mL,以上穴位交替使用,隔日1次,每周3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 2~5 个疗程。
3. 电针配合耳穴:中医学认为,耳与经脉的联系十分密切,十二经都直接或间接入耳,通过对反应点及某些特定部位的刺激,能够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整阴阳、补虚泻实、调节脏腑功能等作用。
5 毛刺法:毛刺法属于辨证刺法之一,属补法,其理论基础起源于经络系统,两条经脉之间带状分布的皮肤部分为皮部,脏腑的病变可反映于皮部,皮部即可治疗皮肤的病变,
也可治疗脏腑的病变。
6.针刺加刺络拔罐法:刺络拔罐法是刺络放血配合拔罐的一种综合疗法,《素问· 针解》曰:“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刺络放血法旨在祛瘀通络,而改善局部微循环,增加周围软组织的营养供应。拔罐法具有温经补气、活血通络、祛湿除寒、消肿止痛之功,同时通过罐内真空的吸附作用增强局部新陈代谢和自身免疫力,共同达到直捣病所的目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