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唐代墓誌彙編》對研究唐代政治,文化,習俗,地理等都有很大的價值。但由於墓誌長埋地下,字跡難免殘泐模糊,又書成於衆手,錄文難免有誤。本文是對《唐代墓誌彙編》一部分録文的校勘補正。
關鍵詞:唐代 墓誌 校勘 補正
墓誌是一個時代歷史文化、生活風貌的反映,是不可多得的同時材料。《唐代墓誌彙編》(以下簡稱《唐彙》)收録唐代墓誌三千六百餘方,是研究唐代歷史文化的重要資料。但由於墓誌長埋地下,模糊、缺損、殘泐等現象較爲嚴重,從而給錄文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所以墓誌録文工作往往並不能畢其功於一役,而需要多次打磨以求日益精確。本文試舉數處《唐彙》誤錄和缺錄的例子,以求教於方家。
1.張鋒妻史氏墓誌:“長子劉十,年未冠,劒主血泣,晨昏奠獻,哀心內發。”(《唐彙》2255)
按:此句漏錄,以致斷句失誤。拓本“主” “血”二字之間有“”(《北圖》32/40),即“喪”字。此句應點作:“長子劉十,年未冠劒,主喪血泣,晨昏奠獻,哀心內發。”“冠劍”指帽子和佩劍。古代男子成年則可加冠帶劍,“年未冠劍”指尚未成年。《補遺》不誤(4/177)。
2.劉搏妻孔氏墓誌:“夫人謹聽遂奉姑,姑甚愛,事于大夫常敬。” (《唐彙》2269)
按:“大”拓本作“”,乃是“夫”字。《補遺》正録作“夫”(1/341)。此處標點應為:“夫人謹聽,遂奉姑,姑甚愛,事于夫,夫常敬。” 3.王守琦墓誌:“今夫人謝氏,追念前恩,怨嗟煢獨,哀慟過於班家,調訓同於孟母。” (《唐彙》2275)
按:“獨”拓本作“”(《北圖》32/40),乃是“後”字。同誌上文“故得常居寵秩,朱紱银光,握恩不謝於先宗,煥彩實暉於後嗣。”之“後”作“”是其比。敦煌俗字“後”或作“”(《敦煌俗字典》155),亦可比勘。從文意上看,“追念前恩,怨嗟煢後”,意思是説追念誌主生前之恩,而怨其早逝,留下自己孤獨一人。 4.王守琦墓誌:“生事已畢,葬事將塋,宅兆吉晨,用刻大中四年正月廿三日禮葬。”(《唐彙》2275)
按: “刻”字前字形為“”(《北圖》32/40),《彙編》錄文錄作“用”字,誤也。《史記燕召公·管蔡世家殘卷》有“”為“因”字(《唐楷書字典》172)。敦煌俗字 “因”字作“”(《敦煌俗字典》499)或作“”(《敦煌俗字典》500)。此二例用字與《北圖》“因”字字形相同,可以比勘。
5.張汶墓誌:“女百歲娘子,未笄在閤。”(《唐彙》2279) 按:“百”拓本作“”(《北圖》32/48),《補遺》録作“曰”(1/345)),是也。此句前文,介紹男子,皆用“曰”字,如“男長曰寅郎,年未及冠,次曰聃郎,次曰佇郎,次曰彭郎,皆在妙歲。”此處介紹女子亦用“曰”字,前後呼應。故本錄文應為:“女曰歲娘子,未笄在閤”
6. 孫君妻張氏墓誌:“載古其夢兮舉宗同嬉,倏跌姜跡兮與孟為比。(《唐彙》2281)
按: “古”拓本作“”(《北圖》32/50),《補遺》録作“吉”(1/346),是也。 “載吉其夢”語出《詩·小雅·斯干》:“吉夢維何?維熊維羆,維虺維蛇。大人占之:維熊維羆,男子之祥;維虺維蛇,女子之祥。”[1]指生男育女的喜夢。
7. 張信墓誌:“小子夙奉明教,特鐘思念,敢銘茂德,用播清棼。”(《唐彙》2282)
按:“清棼”不詞,於此費解。“棼”拓本作“”,確是“棼”字,此處通“芬”。“清芬”,喻高潔的德行。《補遺》亦錄為“芬”字而無說。
8. 張信墓誌:“遂遷巴州刺史,其理也尚簡肅□□□,寬以恕物,易而睦人。” (《唐彙》2282)
按:三缺字拓本作“”“”“”(《北圖》32/53),《補遺》録作“布和惠”三字(1/347),是也。 “和惠”即溫和仁惠。《漢書·匡衡傳》:“寬柔和惠,則眾相愛。”[2]此處應點作:“遂遷巴州刺史,其理也,尚簡肅,布和惠,寬以恕物,易而睦人。”
9. 李忱才人仇氏墓誌:“而又婉嬺順意,幽閑持心。” (《唐彙》2291)
按:“嬺”字拓本作“”((《北圖》32/65),《補遺》録作“嫕”(4/189),是也。“嬺”為狎昵、親近之義,“婉嬺”不辭。“婉嫕”是溫順嫺靜之義,正合文意。亦作“婉瘱”,《漢書·外戚傳下·孝平王皇后》:
“太后時年十八矣,爲人婉瘱有節操。” 顏師古注:“婉,順也;瘱,静也。”[3]《彙編》因字形相近而誤錄。
10.閻君妻萬氏墓誌:“爰日笄年歸于氏之室,育三男一女。”(《唐彙》2305)
按:“”拓本作“”(《北圖》32/83),《北圖》録作)“閻”是也。《龍龕手鏡·門部》“閻”俗作“”(92),二者字形相近,可以比勘。俗書中“臼”字常寫成“旧”。如:《孫君妻張氏墓誌》“舅”写作“”(《北圖》32/50);《鄭鑰墓誌》“舊”字形作“” (《北圖》32/33)。 注释:
[1]程俊英,蔣見元《詩經注析》第546-547頁,中華書局,1991. [2]班固撰,顏師古注《漢書》第3334頁,中華書局,1962 [3]班固撰,顏師古注《漢書》第4010-4011頁, 中華書局,1962 參考文獻:
[1]周紹良,趙超.唐代墓誌彙編(簡稱《彙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2]北京圖書館金石組.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滙編(簡稱《北圖》) [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
[3]班固撰,顏師古注.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 [4]程俊英,蔣見元.詩經注析[m].北京:中華書局,1991. [5]黃征.敦煌俗字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6]梅原清山[日].唐楷書字典[m].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4.
[7]劉向集錄.戰國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8]釋行均.龍龕手鏡[m].北京:中華書局,1985.
[9]羅竹風.漢語大詞典 [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 [10]陳長安.隋唐五代墓誌彙編洛陽卷[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
[11]吳鋼.全唐文補遺(一)[m].陝西:三秦出版社,1994. [12]吳鋼.全唐文補遺(三)[m].陝西:三秦出版社,1996. [13]吳鋼. 全唐文補遺(四)[m].陝西:三秦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黃建建,男,2011级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生,河北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字學专业,研究方向:近代汉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