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要求
本合同段混凝土工程量较大,为确保混凝土生产和灌注质量、创建优良工程,对混凝土将严格按以下要求进行管理和控制。
(一)混凝土集料
1、组合集料的级配尽可能密实;最大颗粒尺寸的选择应以适合构件尺寸、钢筋间距和混凝土拌和、装卸、浇注和操作为准。
2、集料中杂质含量,应符合有关部门规范的要求。
3、不同来源的集料,不得混合或贮存在同一料堆中;没有得到监理工程师同意,也不得在同一混凝土标号的结构或混合料中混杂使用。
4、细集料、粗集料的堆放场地应进行硬化处理,硬化场地应为20cm厚灰土垫层(石灰剂量6~8%)上铺15cm厚水泥混凝土(C15~20号)。
(二)混凝土拌和用水
1、采用任何水源用于混凝土的拌和用水,使用前按规范进行水质化学分析。供饮用的水,经监理工程师批准,不作试验可用于混凝土拌和。
2、拌和用水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物质。
3、不得从浅滩、沼泽或混浊的水源取水用于混凝土,除非经水质化验确认合格并采取
措施将吸水管进口加以包围过滤,以堵截粉土、淤泥、草和其他杂质进入。吸水管进口以下水深至少保持到60cm。
(三)、水泥
1、混凝土所用水泥,应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规定,所有的水泥都必须从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厂家获得。
2、水泥进场应附厂家证明书,进场后对每批水泥按相应规定取样检验。
3、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生产日期超过3个月时,按不同情况分别取样试验,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试验结果使用。
(四)、混凝土配合比
1、各种标号混凝土的配合比由试验室按设计要求通过试验选定,并根据季节、施工条件的变化可作相应的调整。
2、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宜超过规范要求,水灰比不宜大于0.4。拌制后的混凝土不得再次加水。
3、混凝土的塌落度、初凝时间根据施工部位的具体情况试验选定。
(五)、混凝土灌注前的准备工作
每次混凝土灌注前,应有专人负责组织好下列准备工作:
1、报送配合比正式通知单,检查砂、石、水泥和减水剂质量。
2、检查拌合机试运转是否正常,计量设备是否准确,以及水、电供应是否能保证不中断。同气象部门联系,了解天气预报情况,如遇天气变化,应有防护措施。
3、对模板、钢筋骨架、预应力管道,预埋件及预留孔位置、标高等详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并办理签证手续。
4、做好技术交底和劳动力组织工作。
(六)、混凝土拌制及运输
1、混凝土拌合站配备准确的计量装置,各种拌合材料的允许配量偏差为:水泥±2%;粗、细骨料±3%;水和外加剂±1%。混凝土应搅拌均匀,颜色一致。强制式搅拌混凝土的最短搅拌时间1.5分钟。
2、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合,混凝土搅拌车分散运输,如运至灌注地点的混凝土有离析现象,灌筑前必须进行二次搅拌,并不得再次加水。吊斗(罐)运输混凝土时,吊斗(罐)出口到承接面间高度不得超过2m。
(七)、混凝土灌注
1、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应超过2m,否则,应采用滑槽、串筒、漏斗等器具或通过模板上预留的孔口灌筑。
2、灌注混凝土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断,其允许间断时间由试验确定。间断超过混凝土
的初凝时间,则按照施工接缝处理。
3、混凝土施工间断后,需待前层混凝土获得1.2Mpa以上抗压强度(抗渗混凝土应达2.5Mpa以上)时,才允许灌注次层混凝土。接灌前必须先凿除施工接缝面上的水泥砂浆薄膜和表面上松动的石子及松弱混凝土层,并以压力水冲洗干净,使之充分湿润,不存积水。在施工缝表面上先铺一层与混凝土灰砂比相同而水灰比略小的水泥砂浆,厚约15毫米,或铺一层比原混凝土少10%的粗骨料混凝土(厚约30mm)后,再接灌新混凝土。施工接缝处的混凝土应加强振捣,使新旧层混凝土紧密结合。
4、混凝土的养护及拆除模板
(1)、混凝土初凝后,及时覆盖养护。养护的时间视水泥品种和环境相对湿度及掺用的外加剂等情况,酌情延长或缩短。使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相对湿度小于60%时,养护时间不小于14天;相对湿度60%~90%时,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相对湿度大于90%时,可不洒水。当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向混凝土面洒水,而须覆盖保温。浇水以能保持混凝土湿润为度,当气温高于15℃时,一般最初三天,白天每隔2小时浇水一次,夜间至少浇水两次;三天以后,每昼夜至少浇水四次。当气温低于5℃时,混凝土应严密覆盖,保温保湿,不浇水养护。
(2)、非承重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损坏时方可拆除,一般不承受竖向荷载的端模,竖向侧模可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时拆除。对于承重模板应在纵向预应力张拉后拆除。预应力束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强度时方可进行张拉。拆模后若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够时,应继续进行养护。
5、混凝土拌制时,应按不同标号、不同配合比、不同工程部位分别制作试件。试件数
量按规范规定每灌筑50~100m3混凝土,制作试件一组,不足50m3者,也应制作一组。确保混凝土28天抗压极限强度符合设计标准。
6、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达到均匀密实,不存在空洞、露筋、露骨、蜂窝、麻面、裂缝等缺陷。表面无漏浆、沙面、脱皮现象。混凝土结构面应横平竖直、大面平整,错缝、错台不超过1毫米,预埋件中心位置偏移小于3mm。在2m2的凹凸不大于2mm,棱角分明,无变形。
7、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时,混凝土灌筑分层厚度不得大于30cm,振动时间20~30秒,操作时依次垂直插入混凝土内,拨出时速度要缓慢,相邻两个插入位置的距离不大于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宜为5~10cm。
8、表面振动器的移动距离,以能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为度,分层厚度25cm。使用附着式振动器的分层厚度不大于30cm。、特殊环境施工措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