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巴林左旗草产业工作开展情况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产 业 开 发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年第7期

巴林左旗草产业工作开展情况

张晓华,巴特尔,于彩梅,张兴军,郭玲芝,赵 虎

(内蒙巴林左旗草原工作站,内蒙古赤峰 025450)

1 基本情况

巴林左旗现有草牧场面积39万hm2,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58%。全旗有沙地面积110万亩,占全旗总面积的11%。人工草地保留面积1.93万hm2,围栏草场累计面积95万亩。2 全旗草原分类2.1 温性草甸草原类

该类草原生境条件比较优越,植物种类丰富,草群茂盛,草群组成以中生灌木、中旱生半灌木和中生杂类草为主,一般20种/m2,高度大于50%甚至达到80~90%,草群高度达30~50cm。该类草原面积18.818万hm2。2.2 温性典型草原类

该类草原分布范围最大,面积做多,草地类型分化也最多,所含草地类型约占全旗草地类型的1/2,此类草原面积为19.37万hm2,以半灌木小半灌木建群的草地分布范围最广,面积最大。而以丛生禾草组成的草地型面积不大。2.3 低平地草甸类

低平地草甸类分布范围较小,面积也不大,草地类型分化也不多,主要分布在乌尔吉沐沦河和沙里河流域排水良好的河漫滩和宽谷地上,植被种类丰富、草群茂密,盖度一般为80~90%,高者达98%中生禾草和杂类草,夏季放牧地。面积为7786.67hm2。2.4 沼泽类

本地区沼泽类面积很小,只有366.67hm2,只占总面积的0.1%,主要分布在南部河漫滩积水的低洼地上,草群繁茂,产草量很高,做打草场利用。

3 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逐步转变

积极引导,以草原围栏、人工草地、饲草料基地和牲畜棚圈等建设为基础,大力推行舍饲半舍饲圈养、季节性放牧、划区轮牧等科学的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初步实现了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为促进生产方式转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坚持科技兴草兴牧,大力推广先进的饲草料种植和饲养管理技术,改良草畜品种,调整畜群结构,提高生产效率,使草原畜牧业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3.1 农作物秸秆利用状况

随着全旗农牧业的不断发展,农作物秸秆转化利用有了一定的进步,近年来经过逐渐推广,开始实行了青贮、微贮、黄贮、氨化等等转化利用,转化数量仅仅达到0.65亿kg,转化率仅为10%左右。秸秆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广大农牧户对秸秆转化利用认识不够,利用方式不科学,利用效率不高,绝大多数农牧户把秸秆简单的长饲短喂,有的甚至直接粗饲整喂,大量农作物秸秆得不到有效利用。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做好秸秆转化利用工作,不仅仅事关畜牧业的发展壮大,而且关系农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关系到循环农牧业乃至农村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强化秸秆的资源意识和财富意识。不断提高秸秆转化利用率,四吨秸秆的营养价值相当于1t粮食,可为畜牧业持续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在秸秆资源丰富的牛羊养殖优势区,鼓励养殖场和农牧户或秸秆饲料加工企业制作青贮、氨化、微贮或颗粒等秸秆饲料。对于发挥资源优势,降低种养业成本,实现农牧业循环健康发展,有效配置农牧业资源,促进现代农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2 实施秸秆加工转化“3180”工程

政府决定从2013年实施秸秆加工转化“3180”工程并成立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巴林左旗秸秆加工转化“3180”工程即:利

用3年时间整合风沙源二期工程、农机补贴、牧草良种补贴、扶贫开发、生态建设奖补、财政“一事一议”等资金1亿元实现全旗秸秆转化率达到80%以上。)努力调配资金,保证工程资金投入。

2013年建设目标是建设大型饲草料储备库3处,发展大型饲草料加工厂5个;青贮饲料种植2.67万hm2;加工转化秸秆1.5亿kg,转化率40%左右;发展200个羊单位以上规模养殖场1200户;发展500个养单位以上的家庭牧场和专业养殖场150个。秸秆微贮、黄贮,建立大型饲草料储备库5处,引进大型收割粉碎加工机械5台套,中型加工机械365台套,小型加工机械5000台套。及时收储农作物秸秆,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利用微贮王和秸秆制作剂进行秸秆微贮。

①建设大型饲草料储备库3处,其中:乌兰达坝苏木哈布其拉嘎查、白音诺尔镇乃力珠嘎查、查干哈达苏木王安池嘎查各建饲草料库一处;

②全旗发展大型饲草料加工厂5个,建颗粒贮备库1000m2,发展50个饲草料加工户,建饲草料贮备库10000m2;

③全旗加工转化秸秆1.5亿kg,转化率40%左右;④全旗发展200个羊单位以上规模养殖场1200户;⑤全旗青贮饲料种植2.67万hm2;

⑥全旗发展500个养单位以上的家庭牧场和专业养殖场150个。4 专业化的草原技术队伍逐步壮大

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是草原建设的核心,抓好人才队伍的建设,对于带动整个专业技术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推动自治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年来,草原技术队伍彻底改变了过去的高中毕业生的层次,逐年增加的大中专毕业生尤其是具有草原专业技术水平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使草原建设人才队伍科技人员比例明显提升,草原规划设计方案、草原建设保护利用措施更加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提高5 建设发展方向

国家不断加大草原保护建设力度,左旗曾先后组织实施了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系列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大工程,取得了积极效果。全旗已有100%的草原实施了禁牧休牧等措施,禁牧休牧区草原植被得到较好的恢复。但由于受全球变暖、气候干旱等自然因素和人为不合理利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加上工程实施的面积有限,目前左旗90%的天然草原依然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草原超载过牧问题十分严重,人草畜矛盾日益突出。草原生态“局部改善、总体退化、沙化”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遏制,草原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根据草原监测报告显示,草原牲畜总体超载47%左右。因此,控制人为破坏草场、减少牲畜,加快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已是迫在眉睫。5.1 提高认识加快建设

1)高度重视草原建设和利用的关系,按着不同草原类型进行不同的治理、利用、和建设,合理制定出五年、十年以至长期的建设规划,因为草地治理是一个长期合理有续建设,才能见效的工程。

2)加大草原建设力度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包括节水灌溉人工草地建设、饲草料基地建设、天然草地改良项目建设、优质牧草良种补贴项目、牧区阶段性禁牧、风沙源治理等等项目资金。

3)扩大饲草料来源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草原类型、最大限度

·6·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年第7期产 业 开 发

农机服务走向产业化的思考分析

钟喜飞

(榆林市农业机械化学校,陕西榆林 719000)

摘要:农业产业化提出之后,农机服务产业化应运而生。在文献查阅、资料汇总的基础上,就农机服务产业化进行了界定,并进一步思考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思路。

关键词:产业化;农机服务;发展思考1 前言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产业化,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并将其纳入到农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之中。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关键所在。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营运而生。本文在介绍农业产业化概念的基础上,就农机服务产业化进行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就农机服务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进行思考。个人之见,仅供参考。

2 关于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推进农业产业化,是新时期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建设现代农业、实现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新的增长点。“十二五”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不断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要具备五个基本特征:资源的市场化、产品的商品化、生产的专业化、效益的最大化、企业的集团化、生产的专业化。3 关于农机服务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提出之后,农机服务产业化相继被提出。目前,对这一概念尚没有明确地界定。综合各方面相关性论述,农机服务产业化至少要包括宏观管理、技术服务和生产服务三个方面。它是为适应农业生产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国家各经济技术部门、合作组织或个人为农业再生产提供信息、科技、管理、文化、法律、物资、资金等农机服务的经济活动,是相对独立的“第三产业”。服务的主体是国家经济技术部门、乡镇合作经济组织及个体劳动者,服务的对象是农业生产者,服务的内容包括知识形态的劳动服务和实物形态的物化劳动服务,服务的领域包括农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服务的实质是把知识形态的科研成果运用到农机应用中去,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更有效地推动农业机械化进程。4 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思考

4.1 思想上重视,认识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重要性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顺应农业生产高效率的发展要求。同时,随着人力价值的逐步提升,机械化应用到农业生产比使用人力要经济实惠得多。由此,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然性。在此背景下,提高认识、肃清思想,树立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市场意识、产业意识,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保驾护航。同时,国外

的实践证明——农机服务产业化为农村开辟一条崭新的就业渠道。比如在农业机械化高度发展的美国,农业生产领域中的农民就业者占到了21.7%,而工人仅占全部就业者地3%。

4.2 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机产业化发展提供体系支撑

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着重做好三方面工作。第一,加强基层农户服务体系建设。农机服务要想走向产业化发展,必须要深化农机服务各个领域,有针对性地拓展服务手段,农机服务逐渐渗透到种植、养殖、加工等等各个领域,为基层农户提供全方面的服务。第二,加强农机经营者服务体系建设。根据地方发展实际,逐步加强油料供应、维修护理、教育培训、安全监理等等服务线的建设力度。第三,加强农机服务组织的建设。农机服务走向产业化发展,作为农机服务依托主体农机服务组织将会逐渐渗透到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比如农机作业公司、农机服务机构、农机服务协会等等。加强农机服务组织的建设,就分门别类、逐级强化,形成以乡镇为中性,辐射到村落、专业户各个阶层的农机社会服务网络。

4.3 因地制宜开展农机服务项目,推广农技服务主导产业发展

地方农机服务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适合地区农业产业布局、带动本地农机事业发展的农机服务项目。发掘主导农机服务项目,形成地方性的主导产业,不仅可优化农机服务质量,同时还能够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整个地方农机服务组织群体的良性发展。以陕西为例,本地80%以上的农机为个体所有。市面也存在一定数量的农机服务专营个体,但是由于个体势单力薄、分散度大、组织化程度较低、经营服务能力受限,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主导产业。由此,在调查地方农机服务趋向的基础上,将单一的服务个体聚合起来,形成以农机市场为主体,市场竞争能力强的服务主导产业,就显得尤为重要。

4.4 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积极引导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

农机服务产业化是伴随农业机械化逐步完善发展起来的,这是一项复杂、系统的惠民产业工程,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同时也受到各方面外界因素的制约作用。尤其成立的服务属性来看,农机服务产业社会经济效益不会太高,这就决定着其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发展劣势。为了确保此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下去,政府必须要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要在政策倾向、信贷支持、物资供应等等各个方面给予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更多的优惠和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亦元.农机科技创新中的农机与农艺相结合问题[J].农业机

械学报,2007,(3):179-181.[2] 戴惠珍,张佩.增强贵州农机科技创新能力的思考[J].中共贵

州省委党校学报,2007,(1):75-77.[3] 耿端阳,张铁中,罗辉,杨丽.我国农业机械发展趋势分析[J].

农业机械学报,2004,(4):208-210.

地增加牧草产量提高牧草质量改善草畜矛盾问题。

5.2 加大舍饲禁牧力度合理利用草原

1)合理解决草原建设和利用的关系,重建设巧利用使各类型的草场发挥出各种利用价值。

2)有效解决利用的不平衡合理确定载畜量改良退化沙化草场

提高产量。

3)建立健全草原建设和合理利用的保障机制从各级政府到牧民千家万户,都能把草原建设和利用当作利民增收的大事。

4)保护生态环境达到草原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

·7·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