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圣经与基督教 《圣经》(Bible)一词源于希腊文blblia意为“一组小书”,它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作者的著作汇编。《圣经》不是这本书的本名,它是翻译成汉语时,按照中国人喜欢把重要、严肃的著作称作“经”的传统,把它称之为“经”,在前面加上一个“圣”字,以示尊重,由此有了“圣经”的通俗名称。
圣经的组成及内容
圣经 经典 成书时间 内容 上帝创造天地万物和人类;古代希耶稣生平、福音传播、使伯来人的传说、法典和教规 徒保罗致各地教皇的书信和对未来的预言 三次立约(上帝与诺亚、亚伯拉罕、摩西立约) 上帝的诺言,律法 上帝与耶稣立约 诺言的实践,信仰 旧约 犹太教经典 BC12-BC2c 新约 基督教经典 AD1-2c 约 实质
摩西十诫
第一条:“我是耶和华-你的上帝,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除了我之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第二条:“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什么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为我耶和华-你的上帝是忌邪的上帝。” 第三条:“不可妄称耶和华-你上帝的名。” 第四条:“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 第五条:“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上帝所赐你的土地上得以长久。” 第六条:“不可杀人。” 第七条:“不可奸淫。” 第八条:“不可偷盗。”
第九条:“不可做假见证陷害人。” 第十条:“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
希伯来人
BC3000 幼发拉底河 游牧民族
BC2000 向西侵入迦南(现巴勒斯坦),定居,希伯来文字 BC1000 以色列和犹太;扫罗、大卫、所罗门 BC722 以色列被亚述所灭 BC586 犹太国被巴比伦所灭,
“巴比伦之囚”
基督教的产生与流传 公元二世纪中叶,在罗马帝国的镇压下,犹太人被赶出了住地,流亡散居欧洲各地。处于“散亡”中的犹太人把信奉的基督教散布于“散亡”之地。这为基督教成为全欧性的、世界性的宗教提供了社会土壤和种族土壤、欧美普遍信奉基督教。
最初,罗马帝国当局仇视下层人信奉的基督教。后来,基督教会渗入到一些中上层人士,他们取得了领导权,主张效忠顺服执政者。 罗马帝国当局改迫害为利用,并于公元313年颁发米兰敕令,正式把基督教定为国教。中世纪时,基督教正统教会成为封建社会的支柱,一切学术、教育都置于神学的控制下。
基督教的派别 基督教分为三派:
东正教:正教,分布在东欧一带。
新教:中国习惯称基督教,分布在英、美、德、北欧、澳大利亚、新西兰。 天主教:公教,分布在意、法、比、西、葡、匈、波、美、拉丁美洲。
在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统治,指的是天主教,它成为西欧各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宗教,并把哲学、政治、法律等,置于天主教神学的控制之下,还设置异端裁判所(1220年建立),作为维护其统治的工具。
宗教伦理
第一、爱和宽恕 第二、勿抗恶 第三、禁欲主义 第四、信仰神
二、名词解释:中世纪
历史上:西罗马帝国灭亡(47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 封建社会形成、兴盛和衰落;欧洲封建国家的形成 封建等级制度:国王、公侯伯子男 封建生产方式,庄园制,农奴与领主 基督教作为主流意识形态 文学上:5-15世纪
三、中世纪文学的四种类型
文学思潮 教会文学 (僧侣创作) 体裁与作品 内容 祈祷文、赞美诗、基督故事、圣普及宗教教义, 徒传、梦幻故事、宗教剧 歌颂上帝创造一切 反映民族重大历史事件, 歌颂杰出英雄事迹 英国:《贝奥武甫》 法国:《罗兰之歌》 英雄史诗 西班牙:《熙德之歌》 (人民口头创作) 俄国:《伊戈尔远征记》 德国:《尼伯龙根之歌》 骑士文学 (骑士创作) 骑士抒情诗;叙事诗(传奇) 古代系列; 描写骑士冒险行侠, 不列颠系列:《亚瑟王和他的圆骑士与贵妇人的爱情 桌骑士》; 拜占庭系列 韵文故事,讽刺叙事诗,笑剧 描写市民的日常生活, 《列那狐的故事》 表现市民的机智聪明 《巴德林先生的故事》 城市文学 (市民创作) 《伊戈尔远征记》
《伊戈尔远征记》是古代俄罗斯文学的最高成就。全诗描写罗斯王公伊戈尔于1185年孤军出征南方波洛夫人,兵败被俘的故事。伊戈尔虽然被俘,最终逃脱,回国受到人民的欢迎。这首佚名史诗主要歌颂了伊戈尔的英雄气概,呼吁诸侯团结抵御外敌的侵略。 鲍罗定歌剧《伊戈尔王子》1998年
《尼伯龙根之歌》取材古日耳曼人传说,描写尼德兰王子西格弗里王子毒杀怪龙,占有尼贝龙根族的财宝,抗击外敌,征服冰岛女王,迎娶恭太王妹妹克琳希德的故事,以后他被恭太王的亲信暗害,克琳希德进行了残暴的复仇,自己也被部下杀害。这部史诗歌颂了英雄西格弗里的高尚品德,揭露了封建主之间权势之争,姻亲杀戮。 瓦格纳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 《尼伯龙根之歌》
骑士
骑士(Knight、Cavalier) 是欧洲中世纪时受过正式的军事训练的骑兵,后来演变为一种荣誉称号用于表示一个社会阶层,属于贵族的最底层。
别林斯基指出“骑士精神”是指“对个人的人格的爱护和尊重;为被压迫者和被迫者牺牲全部力量乃至生命的慷慨勇敢精神;把女子作为爱和美在尘世上的代表及作为和谐,和平与安慰的光辉之神而加以理想化的崇拜等等。” “十字军东征”(1096-1291)
骑士的浪漫性
圆桌骑士:兰斯洛特
兰斯洛特被亚瑟王待为上宾时,其余的圆桌骑士表示出了他们的不满。于是兰斯洛特和他们定下了一年零一天的期限,用这段时间去证明他的勇气和仁慈,接着他出发去除掉了邪恶的加隆爵士和凶狠的巨龙、打败了50个盗贼、杀死了2个巨人,最终在一年零一天的时候返回了城堡。他的诚实令他成为了亚瑟王最伟大的圆桌骑士,被誉为“第一骑士”。他虽给予亚瑟王许多帮助,但他与亚瑟的皇后格尼薇儿相恋使他背叛了亚瑟王,导致了圆桌骑士团的分裂。
课后思考题
1、欧洲的中世纪被恩格斯称为“黑暗时期”,如何评价中世纪?
2、预习:但丁《神曲》
第七节 但丁与《神曲》
一、但丁(Dante Alighieri,1265—1321)
意大利诗人。出生于佛罗伦萨小贵族家庭,从小熟读罗马诗人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的作品。积极投身反封建贵族斗争,1300年佛罗伦萨建立共和政权,被任命为行政长官。因反对教皇干涉内政,遭到迫害。1302年被流放20年。流放期间进行创作,写作了《神曲》。
二、诗集《新生》 《新生》(1295),描述诗人和贝雅特丽齐的爱情故事。表现了温柔的新体诗派的爱情观和艺术观,追求精神爱,充满精神美和使人高贵的道德力量。
英·罗塞蒂:《但丁和贝亚特丽齐两次相遇》 《论俗语》
《论俗语》(1304—1308)文艺批评著作。文艺观点有: 1.诗为寓言说。一切文艺都是象征性的或寓言性的。 2.艺术以善为内容,美为形式。 3.人要有理性。
4. 主张建立意大利标准民族语言——俗语。用意大利俗语作为文学用语。对发展意大利民族文学有重要贡献。
三、《神曲》 命名由来 《神曲》(La Divina Commedia,1307—1321)原名“喜剧”:一是它用意大利文写作,没用官方语言拉丁语,不很严肃;二是结局是幸福的;三是他喜欢的古希腊喜剧以政治讽刺见长。 薄迦丘在《但丁传》中称它为“神圣的喜剧”。1555年的威尼斯版本第一次以《神圣的喜剧》为书名,中译本为《神曲》。
《神曲》简介
《神曲》采用中古梦幻文学的形式,以自叙体形式描写但丁35岁在森林迷途遇险,遇到三野兽,得到罗马诗人维吉尔的解救。他引导但丁游历了地狱和炼狱,但丁的恋人贝雅特丽齐引导但丁游历了天堂。
《神曲》结构
游历过程构成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曲。每部33篇,“三”是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象征。 “地狱”增加了一篇全书的序幕,全书共100篇,“十”是完全的象征,“一百”是完全中的完全。
《神曲》三界结构图 层次 一 二 三 四 地狱篇 地狱前廊: 异教徒 贪色者 贪食者 贪财者 炼狱篇 山门外: 忏悔太晚的灵魂 骄横者 嫉妒者 易怒者 天堂篇 月球天:正人君子 水星天:行善人 金星天:博爱者 太阳天:神学家 五 六 七 八 九 愤怒者 邪教徒 强暴者 欺诈者 叛逆者 怠惰者 贪财者 贪食者 贪色者 地上乐园 火星天:殉道者 木星天:好君主 土星天:禁欲修女 恒星天:基督、圣母等 水晶天即原动天: 上帝和众天使 最高天,天府:三位一体 地狱形似一个大漏斗,底在地球的中心,口在北半球,共有9圈,住着犯了七情六欲罪行而受惩罚的灵魂。
炼狱是浮在南半球海面上的一座孤山,它是灵魂赎罪的地方,形似宝塔。净界有7层,表示人类有7宗罪:骄、妒、怒、惰、贪财、贪食、贪色。
炼狱是一个登山的过程,一步步从海面爬上地上乐园。灵魂在这里洗心革面,改正恶习,才可以升入天堂。
炼狱第5篇写:“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天堂形如一个轮盘,共有九重天,每重天都是透明的气体。天堂是上帝和精灵的居所,也住着圣人、贤人、多情人、行善人等。《神曲》的最后一行:“是爱也,动太阳而移群星。”灵魂沐浴在光和爱之中。
《神曲》的主题
《神曲》是一部灵魂的旅行史。人类必须经过迷惘和错误的考验,才能到达真理和至善至美的境界。全部意义在于使人改过从善,出于烦恼,而登于极乐。它也是作者从政治上道德上探讨意大利民族统一的寓言性总结。《神曲》把但丁内心生活经验、宗教热忱、爱国思想和对现实的态度融为一体,囊括中世纪的学术文化,成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典籍流传后世。
《神曲》的二重性
首先,歌颂上帝与批判教会。但丁本人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始终信仰宗教。他在《神曲》中满腔热忱地歌颂上帝,把圣徒安排在天堂,同时揭露批判现实教会的贪婪和残忍,让教皇下地狱。
其次,歌颂禁欲主义道德与肯定现实人生。但丁根据宗教禁欲主义观念,把人的七情六欲都当作罪恶进行惩罚。同时他同情受惩罚的灵魂,肯定人的理性。
第三,号召人民斗争与寄希望好皇帝。但丁有深厚的爱国情怀,尽管被流放,仍在思考拯救祖国的途径。他主张政教分离,号召人民起来斗争,同时把救国的希望寄托在好皇帝和人们的道德完善上,在天堂给在世的好皇帝预留位子。
第四,中世纪的创作技巧与近代小说的写实手法。《神曲》的结构表现了中世纪诗歌艺术的创作特点,梦幻形式,神秘描写,象征手法。在描写具体故事时,又表现了近代小说的写实性,直接描写,心理分析,使用意大利语言写作。
《神曲》矛盾的二重性,表现了但丁作为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过渡时期的伟大诗人的特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