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摘要]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与患者应该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促进患者早日康复。①护士要有良好的沟通技巧;②护士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③娴熟的护理技能和丰富的知识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关键;④恰当的护理;⑤维护患者利益和尊重患者隐私,也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 建立;护患关系
护患关系是护理实践中以护士为主体的人群与以“求医者”为中心的人群之间的,以保持健康和消除疾病为目的而建立起来的供求关系。是护理人员与患者为了医疗护理的共同目标而发生的互动现象。在医院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护患关系是护理人员所面临的诸多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种,是一种专业性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多元化的互动关系,护患关系贯穿于医疗护理活动的全过程,它涉及护患之间、医疗单位与之间多方面的关系。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曾说过:“医学的目的是社会的,它的目的不仅是疾病,使某个机体康复,它的目的是使人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作为一个有用的社会成员,每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师、护士与病员,或者更广泛地说,医学团体和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这段话道出了护患关系的重要性。而良好的护患关系能使患者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缩短护患距离,有助于按时按质完成各种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如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护士要有良好的沟通技巧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人们通过沟通与周围社会环境相联系。沟通的方式有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沟通的主要目的是收集资料,建立和改善护患关系,治疗和
辅助治疗。首先护士要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患者到看病,希望与医护人员进行平等交流,获得尊重。在进行治疗、护理操作前,都应告知患者其目的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对自己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应认真解答,使其产生安全感与信赖感,以减少护患冲突和护理纠纷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避免护患冲突的发生
护理工作量多、琐碎、单调、人员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与患者发生冲突,常见有以下几方面:有的护士在忙累的情况下,就会对患者就会失去耐心,埋怨患者、不体谅患者或对其简单敷衍;有些患者由于疾病的折磨,心理负担重,情绪变化无常,甚至出现过激言行;有的患者的需求与护士的工作安排发生冲突,未得到及时满足,就指责护士不尽责;有的患者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对护士职业有偏见,重医生、轻护士等。以上情况,如果护士不正确对待,就可导致护患关系紧张,发生护患冲突。
避免护患冲突的发生,关键在于护士本身,护士应该设身处地的去体谅患者,对待患者应宽容大度,尽量忍让患者;针对不同病情、不同性格的患者,做好不同的心理护理;运用开导性、安慰性语言去疏导患者。交谈时,以维护患者利益为前提,注意语言文明,语调温柔,决不可斤斤计较,不应针锋相对,言词应恰当,倾听要认真,并做好恰当的反应,合理调控自己的面部表情,与患者情绪体验保持一致,给患者以安全感、信任感,正确认识自身价值,耐心解除患者的疑问,消除其不良情绪,为患者创造一个促进康复的最佳人际氛围,实现较理想的疾病转归。其次在沟通过程中注意沟通的方式、,要根据各人所处的情况、病情特点、文化程度选择最适宜的语言方式来运用,达到治疗疾病调节心理的目的。护士与患者的交流,言语应亲切温和,语速适中,用词要简洁通俗易懂,主题突出,避免使用过多的医学术语,那样会引起患者的疑心和反感,沟通效果。同时注意微笑服务,认真倾听;护士还应自觉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不把个人情感反应带到工作中,避免不良情绪对患者的影响,人的情绪是可以互相感染的,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治愈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着护士的情绪对患者有强烈的感染力,“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半句六月寒”,
良好的情绪,得体的语言,热情关切的交谈可以引发患者积极的情绪反应,护士应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禁止带不良情绪上岗,并注意积极主动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健康乐观向上的工作作风,以对患者产生良好的影响,调动患者良好的情绪,对疾病治愈产生积极的影响。良好的沟通技巧,可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个性品质也是影响护患关系的重要因素。一个护士,首先应该忠于护理事业,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以救死扶伤为己任,以满足患者的需要为己责,对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尊重、同情、体贴患者,能够调控自己的情绪,真诚地面对每一位患者,这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
护士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一个合格的护理人员应有健康的心理,乐观、开朗、稳定的情绪和宽容豁达的胸怀。护理人员身穿洁白整齐的工作服,脚穿平底软鞋,坐立姿势优美端庄、行动敏捷、动作温柔、说话轻且面带微笑。这些将给病人以精神饱满、朴实大方、工作认真、经验丰富的良好印象,可给病人带来精明能干的信誉感和安全感。反之衣着不整、办事拖拉、漫不经心等不良行为,会给病人不信任的感觉,不愿接受你的治疗和护理,从心理上对疾病的恢复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护士端庄整洁的仪表是病人恢复健康协调护患关系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护理是一门特殊的职业,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护士的服务对象是在生理或心理处于非健康状态下的特殊人群,这就要求护士要主动热情、极端负责、一丝不苟地为患者服务。隋唐名医孙思邈曰:“若有疾厄来救者,普同一等,皆如亲之辈”。这就要求护士应以真诚、热情、友善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尊重患者的权利和人格,对所有的患者要一视同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可以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使护患关系更加密切,加大了护患之间的亲和力,在日常工作中,护士的举手投足,一个目光,一句话语,无时不与患者进行着沟通,而患者无时不在对护士进行着评价。一个护士,衣帽整洁、仪表端庄大方、举止稳重,这将给患者以精神饱满,工作认真的良好印象,从而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双方建立信任关系的距离。工作中,护
士娴熟的技术操作,严谨的工作作风,高度的责任心,是获得患者信任的关键。尤其在紧急情况下,护士镇静果断、忙而不乱,就会使患者产生一种安全感、信赖感,从而有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重视病人的接待,重视病人的接待是搞好护患关系的第一个环节。当病人带着病痛来到了医院,面对的是陌生的病房、陌生的环境及各种检查治疗,此时病人往往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担忧、怀疑等复杂心情。而首先接触病人的是护士,护患关系应从这时建立。怎样才能消除病人的复杂心情,给病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呢这就要求护士主动热情地接待患者,对患者要按姓名称呼,对年长者要有尊称,向病人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科室主任、护士长、责任护士以及自我介绍,并表示愿意在共同与疾病作斗争的前提下提供满意服务。在了解病情时,思想要集中,目光注视着病人,对病人的述说要认真倾听,不可打断病人的讲话。当病人讲到痛苦的时候,要表示理解和同情,以示对病人的病情表示重视,给患者一种信任感,使病人觉得亲切,容易接受。对于危重病人的处理要迅速抢救,技术娴熟,这样才能使病人和家属产生一种安全及信任感。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今后的护理工作顺利进行奠定一个很好的基础。语言也是护士与患者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护士的语言修养、语言艺术至关重要。在医院里,病人接触最多最密切的是护士,病人对护士的语言特别敏感,护士的语言对疾病的转归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语言对于某些疾病起到治疗的作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的一言一语都将会影响着病人的情绪,心理状态。如果护理人员的语言亲切和蔼,富有同情心,病人心情愉快,就会积极地配合治疗。反之,则可能加重病情,不利于疾病的诊治。作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应该掌握语言的艺术和技巧,从心理学的角度认识语言的重要性,针对患者个体的病情特点,文化程度和心理状态,选择适宜的语言方式。如对新入院的病人,要用亲切热情的语言;在治疗和护理时,用关心体贴的语言;对于情绪低落的病人,要用疏导解释性的语言,同时还要注意说话的语调、表情和态度,唤起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重视语言艺术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环节。
。
娴熟的护理技能和丰富的理论知识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关键
娴熟的职业技能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护理工作更不例外。同时,丰富的理论知识还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做到胸有成竹,遇事沉着稳重、果断、干练、有条不紊,良好的形象将会潜移默化地感染患者,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在信赖感和依赖感中,患者将自己宝贵的生命托付于护理人员。丰富的理论知识、过硬的技术本领,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保障。患者希望了解所患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和愈后的相关知识,这些知识的获得需要护士以扎实的理论为患者讲解。另外,患者不但希望有热情的服务,更希望护士有一流的技术、高超的技术水平,这就要求护士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高度的责任心,在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中严格遵守查对制度及无菌操作制度,积极巡视病房,以敏锐的观察力发现患者的点滴变化,严禁差错事故的发生。这样才能增加患者的信任,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护士的基本能力包括:观察力、判断力、操作能力、语言能力等。即观察病情及时、面对患者反应敏捷、抢救及时、治疗恰当、处置得体、服务热忱、表达明确。护理人员在不断提高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心、社会学、伦理道德学、营养学等知识。只有不断的扩
大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在工作中获得患者的信赖。
恰当的护理艺术
俗话说:知识是财富,知识是力量,今天,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正在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护士工作的服务对象是不同阶层、不同心理、不同需求的特殊人群,简单的执行医嘱式的工作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护理工作的新要求。这就要求护士要更多地掌握心理、社会、行为、健康等新的知识,从患者的言谈、行为和情绪的细微变化中发现其心理活动的改变,主动对患者进行包括心理指导、疾病防治知识、保健知识等一些广泛的健康教育,提前发现和满足患者的护理要求,病人由于遭受疾病的折磨,造成情绪的不稳定。此时护士应该关心理解体谅病人,主动接近他们,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愿望,设身
处地为病人着想,并给予必要的帮助。让病人感到自己被理解和重视,增加了战胜疾病的
信心和勇气,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
维护患者利益和尊重患者隐私,也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必要条件
护患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是帮助者与被帮助者的关系,护患交往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与情感因素有关,在护患交往中,护士为患者服务多同情、多体贴,患者对护士工作多理解、多信任、彼此重视和加强情感沟通,互相尊重密切配合,才能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患者的心理变化也是复杂且微妙的,既想得到必要的帮助,又不愿把自己的隐私公开;既想向护士倾诉自己的心理,又不信任护士,这时我们要把为患者保密视为一条重
要的医德规范,无条件地为患者保守隐私。
“预防疾病,保护生命,减轻痛苦,促进健康”是护理工作者的职责。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完成这个职责的重要平台,只有圆满完成这个职责,护士才能得到各界的好感及社会舆论的认可,赢得患者及全社会的尊重,进一步在护理专业方面锐意进取并有所建
树,接患者于痛苦,还人类于健康,用我们的双手创造出生命的奇迹
总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操作能力,还要具备心理学、伦理学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语言、行为、仪表、举止、态度、情绪等感染病人,做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当病人感到护士了解他,尊重他,关心他,真心诚意地帮助他时,就会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从而减少或消除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愉快地接受治
疗和护理,早日恢复健康;用真情,真意去感动患者。
注释: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士与患者在特定环境中交感互动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士的基本责任和义务 ,通过不断的加强自我修养,不断的完善自我,牢固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用爱心、热心、真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履行自
己的神圣职责。
[]
[1]宋利萃,全姬淑,蔡红玉,等.沟通技巧在新型护患关系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
报,2007,4(24):130.
[2]秦玉梅,韦连素.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如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J].,2007,2(5):861
[3]刘业惠,肖凌凤,等护士工作指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