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绍山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及时代背景;
2.自学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3.复述情节,概括内容,说说课文所表现的社会现实;体会人物心情,把握人物个性。 4.师生围绕“皇帝为什么会上当受骗?”等问题进行阅读对话,从而深入探讨文章主旨。——憎恶假恶丑,向往真善美。
5.激发引导学生对故事作批判性创新阅读与思索。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生自由快速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课文中不同角色的语气。
<三>整体感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通话故事讲述了,在很早以前,一个皇帝穿着骗子为他缝制的“新装”举行游行大典,被一个小孩揭穿了真相。但皇帝却坚持参加完大典。
<四>课文分析
1.提问:“新装”“新”在哪里? 学生回答。
板书:“新”在不称职、愚蠢的人看不见。这一句话应该是全文的叙事线索。(教师重点强调)
2.教师与学生对话:实际上,这样的“新装”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 “新装”就是一场骗局。因此,全文围绕这个“骗”字来展开故事情节。那么,文中的各色人物与“骗”的关系怎样?
学生思考,发言。
板书明确: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大臣、官员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 故事从骗子行骗开始,到小孩揭骗结束,始终没有离开这个“骗”字。所以说,这个故事是围绕着一个“骗”字展开的。
3.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结合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分析人物性格及其形象特点。 第一组: 骗子 第二、三组:皇帝 第四、五组:老大臣 第六、七组:官员 第八组:百姓 第九组:小孩 小组代表发言。
板书明确:
骗 子——胆大包天、
皇 帝——虚伪、愚蠢、骄奢淫逸、道貌岸然、自欺欺人、 老大臣——虚伪、自欺欺人 官 员——虚伪、自欺欺人 百 姓——胆小怕事 孩 子——天真、诚实 <五>交流对话,师生合作探究
围绕“皇帝为什么会上当受骗”等问题进行阅读对话,从而深入探讨文章主旨。——憎恶假恶丑,向往真善美。
<六>拓展训练、链接生活
我们身边有这样自欺欺人的事吗?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现象?
1.山西省太原市的一些幼儿园悄然流行起“皮纹测试”,该项测试收费1200元,声称可以测出孩子
的潜能,确定最优培养方向。有关专家认为,这种测试缺乏依据,属伪科学。
与权力勾结的骗术更无耻。 (2012年1月《京华时报》)
2.两名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民,经过精心策划上演了一场冒充质监局领导推销高价纪念品,轻而易举骗得17万元。这不是骗子太有才,企业老板太傻太天真,而是“权力推销”太可怕太够威够力。
(2012年2月《解放日报》)
三、作业布置
各小组自编课本剧,准备班内汇演。
四、板书设计
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丹麦)
骗 子 民主 真 皇 帝 平等 善 老大臣 骗术 新装 权力 自由 美 官 员 百 姓 小 孩
五、教后反思
这是一篇情节简单,思想内涵却较深的童话。所以本课的重点也就在于如何把握全文的主旨。教师有必要借这一课的学习,教会学生分析,把握课文内涵的方法。但这种方法的学习,知识的传授,不是被动地让学生接受,而是利用了让学生讨论、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在互助、交流的过程、自主地获得。这种自主学习易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这种自主不是对学生阅读过程的放任自流,也不是说学生的阅读感受都是正确的。而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追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间的最佳结合点。而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本课在一遍遍的阅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多次分角色朗读课文时,教师的平等参与激活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人物心情,基本上把握了人物个性。从而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体之间的对话过程。这意味着师生的交流是平等地与文本对话,教师的引导与分析,并不是代表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教学中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意课文丰富的内涵,并调动了学生的人生体验,体现了解新课改理念,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更主要的是把学生带入正确的思维轨道后让他们注意驰骋,在“另辟蹊径”评价人物,学生思维空前活跃,评价的有理有据,使阅读过程也就成了一次愉快的旅程。 “课文无非是例子”,“教是为了达到不教”。我们教任何一类体裁的文章,要以点带面地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这一类文章的方法。在这点本课设计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