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其临床表现一般以持续性胸骨后剧烈疼痛,口服硝酸甘油后不缓解,同时伴有心电图动态改变及心肌酶增高,患者发病时露出焦虑、恐惧,有濒死感,是一种应激产生的情绪反应。急性心肌梗死发病速度较快且病情变化迅速,常引起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休克等并发症状的发生,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心脏猝死。在抢救时,医务人员要动作敏捷,护士在护理过程中一方面要做好细致的病情观察,及时准确地予以治疗,一方面要加强心理护理,以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关键词:心肌梗塞;护理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液循环受阻导致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所致。其发病速度较快且病情变化迅速,常引起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休克等并发症状的发生,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心脏猝死,[ 1 ] 所以及时的诊治和精心的护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一、一般资料
选取 98例心肌梗死的患者,男63例,女35例,年龄49-73岁,平均年龄61 士1岁
二、临床护理
1心电监护 心电监护与护理措施结合,对于急性心肌梗塞治愈率的提高、死亡率的降低具有重要的作用。[ 2 ]患者一经确诊,应立即送入监护室进行24小时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及心律的变化,每15——30分钟观察记录和储存心电图的各种参数,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
2密切观察生命征及胸痛的变化。每15—30分钟巡视并记录一次,如发现心前区疼痛加重且持续时间长,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3 绝对卧床休息。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一切生活应有家属和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以减轻心脏负担,降低心肌耗氧量。实施舒适护理,使病人达到生理、心理和社会的舒适,有助于降低因体位变动引起的生命体征变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3 ]
4 吸氧。早期给高流量吸氧,可以缩小患者梗死的面积,保证心脏或其他重要器官的需氧以及对心肌梗死的范围进行控制等。[ 4 ] 5.心理护理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快且病情变化迅速,患者多会感觉病情严重且具有严重的濒死感,导致患者出现了焦虑不安等症状。此时医务人员将患者的情绪稳定下来,使得患者在体贴、关心的态度下消除焦虑不安的心理,正确的认识并对待疾病,积极的配合治疗与护理,有效的促进病情的恢复,减少死亡率。[ 5 ]
6溶栓的护理 经静脉溶栓是AMI患者早期最重要的治疗,及时溶栓可以挽救缺血和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范围,改善心脏功能及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6 ] 抗凝治疗期间,要密切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出血部位多见于穿刺点、粘膜,偶见于颅内、消化道和泌尿道。发现病人有神态的变化,以及大小便颜色、皮肤及粘膜异常,要及时通知医生,调整肝素的用量。
7冠心病介入治疗 临床上运用PCI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再运用针对性护
理,不仅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7 ]
7.1术前护理 术前必须完善相关检查以了解患者的全身状况,完善术前药物准备。稳定患者情绪,使其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手术。对于急诊患者,应反应迅速,备除颤仪、临时起搏器、气管插管用物,确保各种抢救仪器随时处于备用状态,及时、正确使用。
7.2术中护理 护士必须熟悉手术操作程序,备齐手术需要的物品、器械、默契配合医生手术,密切观察患者心电波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并处理。特别是开通血管时,警惕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一旦发生灌注心律失常,立即配合医师进行抢救。
7.3术后护理 7.3.1术后进行心电监护,注意心率、心律、血压变化。7.3.2拔鞘管时应该注意防止迷走神经反射性引起心动过缓,避免因疼痛或紧张诱发严重心律失常。7.3.3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胸痛,胸痛的部位、程度、性质及各项指标。7.3.4术后常规吸氧,以确保血氧饱和度﹥0.95,有利于减轻心肌损伤[ 8 ]。7.3.5备齐各种抢救药品及器械,使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7.3.6抗凝剂应用护理 术后常规使用抗凝药物,注意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有无出血倾向等。7.3.7穿刺点及肢体护理 术后穿刺点用无菌纱布覆盖,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穿刺侧髋关节需制动24h,鞘管拔出后加压包扎6h,可给予远端肢体活动和皮肤按擦,还可以指导患者做足踝关节的屈伸运动,密切观察术肢末梢血液循环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包括皮肤颜色、温度、感觉运动情况及穿刺部位的出血情况。 8饮食与排便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肠蠕动减慢.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预防便秘的护理措施,常发生排便时过度用力,增加心脏的负荷,增加心肌 耗氧量,可使梗死面积扩大或诱发心力衰竭、心脏破裂、猝死等并发症。[ 9 ]此时应该嘱咐患者多食易消化、高维生素、清淡、低盐、蛋白质量较足的温和性流质食物,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排便时护理人员可给予相应的指导与训练,对于便秘患者可使用缓泻剂,排便时嘱咐患者避免用力过度或者是长时间屏气,以避免猝死现象的发生。
9并发症状的预防 通过早期预测因素风险评估,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尽早防治严重并发症是降低AMI病死率的关键。[ 10 ]因此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的观察和及时的发现症状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三、结果
在本次进行护理治疗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共有97例患者安全度过危险期,1例患者发生死亡。 四、讨论
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及精湛的护理技术,及时的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迅速而准确的对病情进行评估,及时的遵医嘱给药,并根据不同时间的症状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有效的增强患者抵抗疾病的信心,促使患者在治疗与护理的过程中积极配合,对病情的发展进行有效的控制,做好康复指导,在提高患者治愈率的同时有效的减少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赵跃萍,刘燕,刘爽,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教育护理效果分析[ J ]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2,19(6):494- 495
[2]陈杰,陈松涛. 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电监护及整体护理体会[J]. 医学信息,
2015,24(5):503-504.
[3]马胜春,马亭,李志改.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绝对卧床期间的舒适护理[J]. 护理研究,2013,23(31):2860-2861.
[4]赵小爱,郭小艳.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 中 的应用[ J ].现代临床护理,2015,7(7):33 — 34 .
[5]靳文敏. 急性心肌梗死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J]. 医学信息,2016,29(1):14-15.
[6]周晓丽.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观察与护理[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9(6).
[7]陈丽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分析[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3):173-174.
[8]沈莹,夏勇,潘德峰,等. 吸氧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的实验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13 37(1):9-11.
[9]崔红. 便秘的早期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重要性[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9):302-302.
[10]晋军,王航,钱得慧. 急性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的防治进展[J]. 心血管病学进展,2014,32(1):67-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