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基本情况】
一、课程代码:030035 二、课程类别及性质:
1.《证券投资学》是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及国际贸易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2.开设、教课时间及学分:第三年级开设,本课程学习一学期。学期总时数为54课时(周3课时,18周),期中理论课时为36课时,实践操作课时为18课时。每学期3学分。
3.先修课程:基础会计、经济法、财务管理、宏观经济学等课程。 4.课程教材:《证券投资学》(主编:邢天才 王玉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参考教材:《证券投资学》主编:曹凤岐 刘力 姚长辉 北京大学出版社 《证券投资学》主编:陈永新 刘用明 四川大学出版社 4.开设系(部):经济系。
【教学目的】
了解证券投资学的基本性质,了解证券投资的研究对象,经济意义。掌握证券投资的动机及运行。证券投资的风险及基本原则。了解证券投资工具(对象)。了解证券市场概况,尤其是我国证券市场的特殊情况。
尽量把握住证券投资的分析能力。即宏观和微观因素的分析。 掌握证券投资技术分析的内容。结合实战K线进行学习掌握。 掌握证券投资的经验,至理名言。 掌握看盘与操盘的基本技巧。
【教学要求、重点问题、章节结构与教学内容及教学课时】 绪论:(2课时)
一、证券投资研究的意义 二、证券与证券投资
三、证券投资运行与证券投资学的研究对象 四、证券投资学的研究内容
第一篇 证券投资工具
第一章 股票(4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股份制度的含义;理解股份制度的功能与作用;了解股份制公司的种类;掌握股票、普通股、优先股的概念与特性;了解我国现行的股票类型。
重点问题:股份制公司的特点;普通股与优先股的区别;常见的几种股票类型。 章节结构与教学内容: 1.1股份制度(2课时)
1.1.1股份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1.1.2股份制度的功能与作用
1.1.3我国实行股份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 1.1.4股份制公司的种类与形式 1.1.5股份公司的组织机构 1.2 股票(1课时)
1.2.1 股票的特性 1.2.2 股票的基本内容 1.2.3股票的种类
1.3 中国现行的股票类型(1课时)
1.3.1 国有股 1.3.2 法人股 1.3.3 公众股 1.3.4 外资股
第二章 债券(2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债券的定义及特性;理解股票与债券的主要区别;了解债券的基本分类。 重点问题:债券的票面要素理解;债券的特性及与股票的区别;债券的常见种类。 章节结构与教学内容: 2.1债券及其特性
2.1.1 债券的定义 2.1.2 债券的票面要素 2.1.3 债券的基本特性
2.1.4 债券与股票的区别比较 2.2 债券的种类
2.2.1 债券的基本分类 2.2.2 我国债券的主要分类 第三章 证券投资基金(2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证券投资基金的含义;了解证券投资基金的主要特征;理解证券投资基金同股票、债券等投资工具的关系;了解证券投资基金的种类;掌握封闭型基金与开放型基金的区别。
重点问题:证券投资基金的特征及与股票、债券的区别;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型基金的区别与联系。 章节结构与教学内容: 3.1证券投资基金概述
3.1.1证券投资基金的含义
3.1.2 证券投资基金的产生与发展 3.1.3 证券投资基金的性质 3.1.4 证券投资基金的主要特征
3.1.5 投资基金同股票、债券等投资工具的关系 3.2 证券投资基金的类型
3.2.1 按证券投资基金的组织形式分类
契约型投资基金与公司型投资基金 二者的概念与区别 3.2.2 按投资基金能不赎回分类
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 二者的概念与区别 3.2.3 按投资基金的投资标的分类 3.2.4 按投资基金收益风险目标分类 3.2.5 按投资基金投资计划的可变性分类 3.2.6 按投资来源和运用地域分类
3.3 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运作(简要了解) 第四章 衍生金融工具(6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权证、可转换证券、金融期货、期权及股指期货的概念;理解认购权证与认沽权证的区别;了解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基本要素;掌握期货套期保值的基本操作方法;了解期权的基本类型;掌握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的特点。
重点问题:权证的概念及主要类型;可转换证券的要素内容;期货与期权的区别;期货套期保值的原理。 章节结构与教学内容: 4.1权证(2课时)
4.1.1 权证及其特征 4.1.2 权证的要素内容 4.1.3 权证的分类(重点) 4.1.4 权证价值及其影响因素 4.1.5 权证的优势
4.1.6 权证产生的必然性
4.1.7 认股权证与股票的优先认股权的区别与联系 4.2 可转换证券(1课时)
4.2.1 可转换证券的定义及分类 4.2.2 发行可转换证券的原因及意义
4.2.3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基本要素(重点了解) 4.3 金融期货(1课时)
4.3.1金融期货的含义及特征 4.3.2 金融期货的产生与发展
4.3.3 金融期货的功能(简要了解) 4.4 金融期权(1课时)
4.4.1 金融期权的含义及特征 4.4.2 期权合约的要素 4.4.3 金融期权的基本类型 4.4.4 期权交易的利弊 4.4.5 期权与期货的区别 4.5股票指数期货(1课时)
4.5.1 股指期货的含义与特征 4.5.2 股指期货的产生与发展 4.5.3 股指期货交易的了解
第二篇 证券市场
第五章 证券市场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证券市场的含义;理解证券市场的主要功能;了解世界主发国家证券市场的特点;了解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
重点问题:证券市场的含义,证券市场的功能与意义。 章节结构与教学内容: 5.1 证券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5.1.1 证券市场的产生 5.1.2 证券市场的发展 5.2 证券市场的重要作用
5.3 世界主要国家的证券市场 5.4 中国证券市场的了解
第六章 证券发行市场(2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证券发行市场的定义;了解股票发行市场的构成;了解股票发行的目的及种类;掌握股票增资发行的主要方式;掌握股票的发行价格及其影响因素;了解股票的发行程序;了解债券的发行方式与程序;掌握债券信用评级的概念、内容及评方法。
重点问题:证券发行市场的主体构成;股票及债券发行方式、发行程序及发行价格的影响因素。 章节结构与教学内容: 6.1 股票发行市场
6.1.1 股票发行市场的构成 6.1.2 股票发行的目的及种类 6.1.3 股票的发行方式 6.1.4 股票的增资发行 6.1.5 股票的发行价格 6.1.6股票的发行程序 6.2债券发行市场
6.2.1 债券市场的发行主体 6.2.2 债券的发行条件
6.2.3 债券的发行方式与程序
6.2.4债券的信用评级
第七章 证券交易市场(2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认识证券发行市场与交易市场的关系;了解证券交易市场的类型;掌握柜台交易市场的特点;了解证券上市的利与弊;了解证券交易的基本方法;掌握网上证券交易的几种运作模式。
重点问题:证券发行市场与交易市场的关系;证券交易市场的类型;证券上市的利与弊。 章节结构与教学内容: 7.1 证券交易市场的类型
7.1.1 证券交易所 7.1.2 场外交易市场 7.2 证券上市制度
7.2.1 上市证券与非上市证券 7.2.2 证券上市的利与弊 7.2.3 证券上市的标准] 7.2.4 证券上市的条件与程序 7.2.5 证券上市的暂停与终止 7.3证券交易制度
7.3.1 证券交易的基本方法 7.3.2 证券交易的基本过程 7.3.3 证券交易的错彩佣金制度 7.4 网上证券交易
7.4.1 网上证券交易的含义及特点 7.4.2 海外网上证券交易制度 7.4.3 我国网上证券交易的发展 第八章 股票价格指数(2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股票价格的指数的含义;掌握股票价格指数的几种计算方法;了解世界主要股价指数及其特点;了解中国现行股价指数的种类;分析中外股价指数的共性和个性特征。
重点问题:股价的指数的含义;股票价格指数的几种计算方法;世界主要指数;中国现行的股票价格指数。 章节结构与教学内容: 8.1 股票价格指数概述
8.1.1 股票价格指数的含义 8.1.2 编制要求 8.1.3 编制方法
8.2 国际主要股票价格指数
8.2.1 道琼斯股价平均指数 8.2.2 标准普尔指数
8.2.3 英国金融时报股价指数 8.2.4 日经股价指数 8.2.5 香港恒生指数 8.3 中国股票价格指数的了解 8.3.1 上海证券交易所指数 8.3.2 深圳证券交易所指数 8.3.3 中外股票价格指数比较 第三篇 证券投资分析
第九章 证券投资价值分析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债券价格的种类及影响债券价格的因素;掌握影响股票价格的基本要素;掌握股票投资价值分析的几种模式;理解和掌握股票投资价值的评价方法;了解开放式基金的价格及其决定因素。
重点问题:影响债券与股票价格的因素;股票投资价值分析的几种模式。 章节结构与教学内容: 9.1 证券价格的确定
9.1.1 债券价格的确定 9.1.2 股票价格的决定 9.2 股票投资价值分析 9.2.1 单纯评估模型 9.2.2 成长评估模型
9.2.3 股票投资价值的评价方法 9.3 债券投资价值分析
9.3.1 债券认购收益的分析 9.3.2 债券转让收益分析 9.4 基金投资价值分析
9.4.1 投资基金价值的评价 9.4.2 投资基金的投资选择 第十章 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宏观经济分析的主要方法;了解经济周期分析的主要指标;掌握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含义;了解市场分析的主要统计指标;了解行业和市场的主要类型;掌握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分析的主要指标。
重点问题:基本分析的含义与作用;宏观经济分析的主要方法;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 章节结构与教学内容: 10.1证券投资的宏观经济分析
10.1.1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与方法 10.1.2 经济周期分析
10.1.3 通货膨胀分析
10.1.4 财政、货币政策分析 10.2 证券投资的市场分析 10.3 证券投资的行业分析 10.4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 第十三章 证券投资组合分析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理性投资者的行为特征;掌握投资风险的含义及种类;掌握分散化投资对总风险的影响;掌握两项资产的相关系数在度量投资组合风险中的重要性;了解现代组合理论的应用原理;掌握可行区域与有效边界;掌握马柯威茨模型确定最优投资组合的方法与步骤。
重点问题:投资风险的含义与种类;两项资产的相关系数在度量投资组合风险中的重要性;马柯威茨模型相关理论与应用;可行区域与有效边界的确定。
章节结构与教学内容: 13.1 投资组合理论
13.1.1 投资组合的含义与类型 13.1.2 投资组合管理的意义与步骤
13.1.3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3.2 投资组合的效用分析
13.2.1 效用分析
13.2.2投资者的效用函数
13.2.3 效用函数期望无差异曲线 13.3 投资组合分析
13.3.1 证券投资的收益与风险
收益及其度量;风险及其度量
13.3.2 投资组合的收益与风险
两个组合的情况;多个组合的情况
13.3.3 投资组合的选择(难点)
马柯威薪金茨模型的学习应用
第十四章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m[基本假设;掌握资本市场线的内涵;掌握证券市场线与资本市场线的关系;掌握资产组合在无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之间进行配置时的风险特点;掌握Βt系数的经济含义;掌握市场组合和分割定理的内涵;掌握根据SML模型计算投资或投资组合收益率的方法;了解证券特征线;了解单因素资产定价模型、多因素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理论的基本原理。
重点问题:证券市场线与资本市场线的关系;SML模型;证券特征线;单因素资产定价模型、多因素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理论。
章节结构与教学内容: 14.1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原理 14.1.1 假设条件 14.1.2 资本市场线
14.1.3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与证券市场线 14.1.4 特征线与资本资价格
14.1.5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应用与有效性 14.2 因素模型及套利定价理论 14.2.1 单因素模型 14.2.2 多因素模型
14.2.3 套利定价理论模型 第十五章 证券市场效率与绩效评价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证券市场效率的含义;了解证券市场效率及其发展;掌握内在效率与外在效率的含义;了解法码的三类有效市场理论;掌握证券市场业绩评价的基本方法。
重点问题:证券市场效率的含义;内在效率与外在效率的区别;法码三类市场理论。 章节结构与教学内容:
15.1 证券市场效率理论及其发展 15.1.1 证券市场有效性假说 15.1.2 有效市场的类型及界定
15.1.3 法码的三类有效市场理论 15.1.4 市场有效性理论的最新发展 15.2 证券市场有效性假说的检验
15.2.1 弱式有效市场理论及其检验 15.2.2 半强式有效市场理论及其检验 15.2.3 强式有效市场的检验 15.3 投资组合的绩效评价 15.3.1 业绩评估原则 15.3.2 业绩评估指数
15.3.3 业绩评估应注意的问题 第十六章 国外证券市场监管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证券市场监管的含义及特点;理解证券市场监管的一般理论;了解证券市场监管的几种方式;掌握证券市场三种监管模式及特点;了解各国证券监管的法律体系。
重点问题:证券市场监管的一般理论;证券市场的三种监管模式。 章节结构与教学内容: 16.1证券市场监管的一般理论
16.1.1证券市场监管的含义及特点
16.1.2 证券市场监管的一般理论 16.1.3政府管理理论与证券市场监管
16.2 证券市场的监管方式与手段
16.2.1 证券市场的监管方式 16.2.2 证券市场的监管手段 16.3 证券市场的监管模式
16.3.1 集中立法管理模式 16.3.2 自律管理模式 16.3.3分级管理模式
16.4 政府监管部门与自律机构
16.4.1 政府对资本市场的监管机构 16.4.2 自律性监管机构 16.5 证券市场监管的法律规范
16.5.1 美国证券法体系 16.5.2 英国证券法体系 16.5.3 欧陆证券法体系
第十七章 中国证券市场监管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的演进过程;理解和掌握中国现行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的主要特征;掌握我国建立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的原则及其完善措施。
重点问题:中国现行证券市场监管体制;我国建立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的完善措施。 章节结构与教学内容:
17.1 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历史回顾
17.1.1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体系的演进过程 17.1.2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的主要特征
17.1.3 我国现行证券市场监管体制形成的客观背景 17.2 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制度分析
17.2.1 中国证券市场监管制度的演进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 17.2.2 我国资本市场监管制度的结构特征及缺陷 17.3 中国证券市场监管体系的完善
17.3.1 建立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的原则
17.3.2 进一步完善证券市场监管体系的措施 17.3.3 自觉地理好“三个关系” 17.3.4 建立对监管者的监督约束机制 17.3.5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17.3.6 加强证券市场运行结构的监管 促进证券市场规范化 本课程证券实验部分内容(18课时) 第一部分:(一)
一、 了解股票开户程序
二、注册大学生炒股模拟网用户
三、下载“大智慧”软件并运行(国泰君安) 四、了解大智慧软件的简单工具操作 第一部分:(二)
一、掌握股票的交易规则
交易时间、最小变动单位、手、T+1交易制度、涨跌幅度规定等等 二、了解清楚股票交易的手续费、印花税、过户费等费用如何收取? 三、掌握如何委托买卖股票? 四、K线图及其组合的认识? 第一部分:(三) 本课内容:
一、开盘价如何产生?如何确定?
二、大智慧炒股软件盘面的基本认识:
内盘、外盘、委比、换手率、振幅、总手数、成交价与均价等等 三、财务指标及大单(小单)买入大单(小单)卖出等。 第二部分(一)
第十一章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理论 一、道氏理论
三种趋势及牛市三阶段与熊市三阶段(理念很重要) 二、K线理论
K线的含义及图示;阳线与阴线的题解;K线图的组合运用;应用K线应注意的问题 三、切线理论:
支撑线与压力线的概念与识别方法 趋势线:上升趋势与下降趋势 四、百分比线与甘氏线、速度线 第二部分(二)
11、4 形态理论
一、反转突破形态
1、双重顶与双重底 2、头肩顶与头肩底 3、三重顶(底) 4、圆孤顶(底) 二、整理形态 1、三角形
对称三角形、上升三角形、下降三角形
2、矩形
3、旗形与楔形 第三部分(一)
第十二章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指标 一、移动平均线
1、基本含义与计算方法
2、移动平均线理论的应用:格兰维尔八大投资法则(识别四大买入信号与四大卖出信号) 二、相对强弱的指数(RSI)
1、基本含义与计算方法 2、相对强弱指数的应用 第三部分(二)
第十二章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指标 一、随机指数:KDJ指标
1、随机指数KDJ的基本含义 2、随机指数的计算方法 3、随机指数的实际应用 四、威廉指数(%R指数) 1、计算公式 2、买卖信号
五、动向指数(DMI) 1、计算方法
2、动向指数曲线的理解与应用
3、买入与卖出信号的判断 第三部分(三)
第十二章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指标
六、乖离率 1、计算方法
2、乖离率图形的绘制 3、乖离率的应用 七、心理线
1、心理线的计算 2、心理线的绘制 3、心理线的应用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习题练习与实验操作相结合。
1、本课程重点讲解几种基本的证券品种及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还有证券投资分析的方法与相关理论。
2、以理论讲解加上最近的证券市场的新闻与实务分析进行教学,效果不错。另外,证券实验,主要以讲解教材后两章证券投资技术分析为主,以学习大智慧软件为主线,除讲解了教材内容外,我还补充讲解了,证券实操的一般的基础知识,包括开户流程、交易费用、证券交易所的交易规则等等,让学生兴趣大增,反过来促进理论讲的学习。
【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成绩由三部分组成:
1、平时成绩:依据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及纪律情况打分,占20%; 2、期中考试:闭卷考试,占20%; 3、期末考试:闭卷考试,占60%。
【主要参考书目】
《证券投资学》主编:曹凤岐 刘力 姚长辉 北京大学出版社 《证券投资学》主编:陈永新 刘用明 四川大学出版社
【有关说明】
教学中实验操作不另作考核要求,只对相关理论知识与理论课一起进行考核。
【后注】
执笔人:王勇 日期:2011年9月1日 审核人: 日期: 批准人: 日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