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赵大叔今年65岁,以前是文工团的舞蹈演员,性格开朗,退休后依旧十分喜爱舞蹈,每天晚上都会到小区活动中心跳跳交谊舞,还教出了不少同龄学生。可最近半年来,赵大叔变得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谈,总觉得身子没劲,舞也不想跳了,没事就一个人坐在家里什么也不干。总觉得自己老了,没用了,是家里的拖累。家人反应,赵大叔的状态像是一下老了十年,一次在去卫生问时,不小心滑到,导致股骨骨折,赵大叔不得不卧床休息。试针对赵大叔的情况提出照护的要点。
1.1.答:(1)帮助老年人树立信心,最大限度地发挥残存功能。(2)采用辅助手段,帮助老年人提高ADL自理能力。(3)提供环境条件的支持,补偿老年人机体功能的缺失,消除、减少自理缺陷。(4)对于老年人无法自理的日常生活活动,则应帮助或代替其进行。(5)生活自理困难的老年人预防压疮、脱水、营养不良等问题。
2.1.张大爷,70岁,初中文化程度,平日身体健康,退休后与子女同住,近年来出现睡眠质量下降,家人建议其多运动,故张大爷临睡前坚持做俯卧撑,运动后常常出现大汗淋漓、疲乏,睡眠质量也并未得到改善,一次在运动后出现短暂的心前区针刺样疼痛。请针对张大爷的情况,向其说明其活动后应达到的强度、运动中有哪些应该注意的问题。 2.1.答:(1)运动后最宜心率=170-年龄(次/分),张大爷运动后出现心前区针刺样疼痛说明张大爷的运动强度过大,应先就医,根据医生建议,适当减少运动量。(2)锻炼注意事项:①正确选择运动项目:根据自己的年龄、体质、场地条件,选择适当的运动项目。②循序渐进。③持之以恒。④运动时间:每天1~2次,每次半小时左右,一天运动总时间不超过2h为宜。时间最好选择在早上起床后,饭后则不宜立即运动。⑤运动场地与气候:选择空气清新、安静清幽的公园、庭院、湖滨等地。夏季防止中暑,冬季强调防跌倒和感冒。
4.1.张女士,55岁,育有一子,多年前与丈夫离异。儿子去年移民至美国,老人常常感到精神空虚,有时会出现失眠、乏力、心慌气短等症状,常觉得生活没意思,老人到医院检查,并未发现特异性的表现,向医生述说情况后,医生将其诊断为“空巢综合征”。请针对老年人“空巢综合征”这一现象,向老年人做出适当的健康指导。
4.1.答:(1)提前准备:要对子女离家独立生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子女离家前要有思想准备,注意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2)培养爱好以及保持社会交往。(3)对症治疗。(4)子女多加关心。(5)倡导全社会共同营造爱老敬老的氛围。
6.1.患者,孙某,男性,70岁,35年吸烟史,近2年戒除烟酒。患慢性支气管炎10余年,近期因感冒疾病加重,轻微活动后即出现困难、胸闷等症状,咳大量白色泡沫样痰,食欲有所下降,人院后体检发现,患者呈现桶状胸,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叩诊呈过清音,诊断为“COPD”。请根据此案例,提出目前患者最重要的护理问题并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
6.1.答:护理诊断: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
道分泌物过多、黏稠;衰弱无力;反应低下等有关。护理措施:(1)评估排痰不畅的原因。(2)体位与环境:取头胸略前倾坐位,维持病房合适的温度,避免因呼吸快而加重痰液干结。(3)采用有效措施促进排痰:①体位引流;②胸部振动和扣击排痰技术;③气道廓清技术:a.训练有效的咳嗽反射;b.辅助咳嗽技术;C.哈咳技术;④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止咳、祛痰药物,通过静滴、口服或雾化吸入给药。
7.1.章先生,75岁,有心脏损害病史,突感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频繁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口唇青紫,末梢发绀,大汗淋漓,心悸乏力。由家属送急诊,体检:体温37.2℃,心率125次/分,呼吸26次/分,血压130/75mmHg。双肺布满湿啰音及哮鸣音,心尖部可闻及奔马律。实验室检查:①x线可见肺门有蝴蝶状阴影并向周围扩大,心尖搏动减弱。②心电图示各种心律失常。临床诊断为急性左心衰。试针对此患者:(1)提出一个主要的护理诊断。(2)针对此护理诊断,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3)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
7.1.答:(1)气体交换受损:与左心衰竭致肺循环瘀血有关。(2)①措施:一般护理:卧床休息,取半坐卧位或端坐位,做好生活护理。清淡饮食,避免劳累及情绪激动。保持二便通畅。②吸氧:按缺氧的轻重调节氧流量。③病情监测:监测意识、生命体征、皮肤黏膜颜色及温度等,观察呼吸动态、频率、节律、咳嗽、咯痰情况。④使用洋地黄类药的护理:易发生中毒,使用时应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⑤洋地黄中毒的处理:立即停药、纠正心律失常、低钾者补充钾盐。⑥终末期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建立临终关怀病房,并做好与病人及家属的思想交流。
8.1.杨某某,女,81岁,自述4天前活动时突发右下腹部剧烈疼痛送急诊。患者游走性腹痛,同时伴有腹胀,间有排气,大便2日未排,乏力、口干、纳少、尿黄、无恶心呕吐等症状。结合腹部X片检查结果,诊断为“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过去有20年大便秘结史,偶有腹痛史,无腹部手术史。请结合本病例:提出患者目前主要的护理诊断并根据该护理诊断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8.1.答:护理诊断:疼痛:腹痛与肠蠕动增强或肠壁缺血有关。护理措施:(1)饮良:禁食,当梗阻缓解,排气、排便、腹痛、腹胀消失后,先进食流质饮食,忌食产气的甜食和牛奶等,再逐渐过渡至半流饮食、普通饮食。(2)胃肠减压: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和量。(3)缓解腹痛:适当应用654—2等抗胆碱药物,不可随意应用吗啡类止痛药。(4)病情观察:观察腹痛程度、部位、性质和腹部体征,注意老年病人意识和生命体征情况。(5)呕吐的护理:呕吐时嘱病人坐起或头偏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内呕吐物,嗽口,保持口腔清洁,并观察和记录呕吐物的性质、颜色和量。
9.1.患者,女,63岁,自述患阴道炎,尿路感染2余年,时轻时重,近半年来,从2007年3月份患病,阴痒,阴道内灼热不适,尿意频繁(自述10分钟一次),曾在当地多家医院诊断老年性阴道炎。用雌激素疗法,阴道内上雌二醇、消炎药等好转,直到9月份,病情出现加重。主诉:小腹坠胀疼痛,连及腰骶、大腿根部、阴道灼痒不适,尿频、尿
急、头晕目眩,肢体乏力,食欲不振,夜不能寐。因痛苦不堪无心劳作,有轻生的念头。查体:体温37.5℃,血压180/100mmHg,脉搏100次/分。妇科检查:阴道及外阴潮红充血,有稀薄黄色分泌物,宫颈光滑,尿道口红肿。针对该患者:(1)提出一个护理诊断;(2)老年性阴道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是什么?(3)针对所提出的护理诊断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9.1.答:(1)舒适的改变:瘙瘁与阴道炎症有关。(2)绝经前妇女的阴道上皮层在雌激素影响下增厚,阴道上皮细胞内含有丰富的糖原,经阴道杆茵分解为乳酸,使阴道呈弱酸性,可以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和繁殖。老年妇女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失去雌激素的支持作用而逐渐萎缩,上皮变薄,皱襞消失,弹性减退。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乳酸形成亦随之降低,阴道内的酸性环境转向碱性,局部抵抗力降低,致病菌容易繁殖、入侵而引起炎症。(3)①一般护理:注意个人陌生,保持外阴部清洁、干燥,尽量避免搔抓外阴部致皮肤破损;②配合检查:取分泌物前24~48h避免性交、阴道灌洗或局部用药。分泌物取出后应及时送检;③观察用药反应:甲硝唑口服后偶见胃肠道反应,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此外,偶见头痛、皮疹、白细胞减少等,一旦发现应告知医生并停药。
10.1.患者,李某,65岁,患有风湿性关节炎10余年,经常服用阿司匹林止痛,近2年来患者经常感到倦怠乏力、懒言少动,活动后即出现心悸气促、胸闷不适,进食时,时常发生吞咽困难,近期不思饮食、反应迟钝,由家人送医院就诊。查体:T37.5℃,P90次/分,BP140/85mmHg,血常规检查显示血红蛋白95g/L,RBC3.0×10的12次方/L,血小板计数60×10的9次方/L,网织红细胞正常。医生做出诊断为“缺铁性贫血”。试分析:(1)该患者诊断为贫血的依据是什么?(2)缺铁性贫血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提出一个主要的护理诊断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10.1.答:(1)老年人贫血的专用诊断标准,若男性Hb<120g/L,RBC<4.0<10的12次方/L,HCT<40%;女性Hb<110g/L,RBC<3.5X10的12次方/L,HCT<36%,即可诊断为贫血。(2)①慢性失血;②吸引障碍;③摄入不足。(3)活动无耐力,与贫血导致机体组织缺氧有关。①休息与活动:根据年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水平,合并症的多少等,指导病人的休息与活动,以不增加病人的不适感为前提,避免少动或过多卧床,应加强安全防范,重症者应卧床休息,协助采取舒适体位,做好肢体的被动运动及各种生活护理;②吸氧;③输全血或成分输血的护理;④病情观察。 15.1.孙女士,75岁。2007年5月患帕金森综合症。左侧较严重,四肢震颤严重,肢体明显肌肉萎缩,肌强直。口水不能自主下咽,垂涎。且沉默不语。油脂脸,“面具脸”。面部、手、脚颜色呈暗红色。顽固便秘(6-7天/次),大便如石块。以碎步、前冲动作行走,身体向前弯曲,走路、转颈和转身动作特别缓慢、困难。行走时上肢协同摆动动作消失,步幅缩短。一直吃药维持,出现过幻听、幻视。2008年2月曾入院治疗,遵医嘱用药后症状有所缓解,后患者自行停用药物,今年3月,症状加重,由家属送八医院就诊。体
操作说明! 打印:同时按[Ctrl]和[P]键 缩放页面:按下[Ctrl]去转动鼠标滚轮 切换阅读方式:按左下角按钮 其他问题:咨询客服 检发现,患者活动障碍明显,被迫卧位,T37.3度,P90次/分,R20次/分,BP140/100mmHg。请回答:(1)帕金森病的发病原因和机制有哪些?(2)针对该患者提出一个最主要的护理诊断并提出护理措施
15.1.答:(1)病因与发病机制:①年龄老化;②环境因素:长期接触杀虫剂、除草剂或某些工业化学品可能是PD发病的危险因素;③遗传因素。(2)护理诊断:躯体活动障碍:与黑质病变、锥体外系功能障碍所致震颤、肌强直、体位不稳、随意运动异常有关。护理措施:①日常生活护理:加强巡视,指导和鼓励病人自我护理,协助病人洗漱、进食等,做好安全防护。a.保持个人卫生,经常清洁皮肤;b.预防压疮,选用气垫床或按摩床,保持床单整洁、干燥,定时翻身;C.提供生活方便;d.指导有效沟通;e.保持大小便通畅。②运动指导和康复训练:包括松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姿势训练和平衡训练;往复训练;步态训练;面肌训练;呼吸功能训练。③安全护理:谨防烧伤、烫伤,对有幻觉、错觉、欣快、意识模糊等的病人应特别强调专人陪护。
操作说明! 打印:同时按[Ctrl]和[P]键 缩放页面:按下[Ctrl]去转动鼠标滚轮 切换阅读方式:按左下角按钮 其他问题:咨询客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