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保障体系建设与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体系探索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年第3期 黑龙江高教研究 No.3 20o6 总第143期 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rl Higher Education seria1.No.143 保障体系建设与实施本科教学 质量工程的体系探索 朱志伟 (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务处,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摘要: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创建全面、科学、高效的本科教育教学质 量保障体系。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保证工程对于保证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我校实际,对确立和构 建与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14(2006)03—0145—02 育人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 (三)座谈制度 线。面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建立 教务处、督导办每学期不定期召开学生、教师等多种座 起适合校情、符合高等学校教学运行规律的教学质量保证体 谈会,及时与教师、学生沟通和交流,全面地了解一线教学动 系,成为我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探索和实践的一个重要课 态、教学信息和教师、学生的建议与要求,调控教学过程,改 题。近年来,我校启动了本科教育教学“九大体系”、“十大工 善教学条件,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研 程”。其中本科教学质量保证工程是一项重要内容,加强本 究、分析教与学双方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向学校提出解决问 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内涵建设,激发全校教师的质量意 题的有关建议。 识,以监控促教学,向教学要质量,并基于教学质量监控体 (四)学生评教制度 系,建立起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相应的奖惩制度,通 学生全员参与,通过网络对每学期所修读的全部课程进 过教学质量的动态管理。优化教育教学资源,加强校风、教 行评价。学生还可以通过校园网,对课程内容等教学问题与 风、学风建设,切实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教师进行探讨交流;通过评价平台直接填写对老师的意见和 建议,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教师通过该系统可以了解学生 一、引入机制。建立有效的监控制度体系 和教学督导专家对自己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学校各级教学 近年来我校通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和一系列制 管理部门可以在一定权限内通过这一系统随时了解有关教 度的开展,抓好教学工作的过程质量监控。 学情况。学生评教结果在学校开展的“示范或优秀主讲教 (一)定期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制度 师”评选和“精品课程”评选工作中发挥重要参考作用。 学校党政领导、院(系)行政工作一把手是教学工作的第 (五)教学秩序检查制度 一责任人。学校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每学期至少分另0召开 每学期学校分别在开学初、期中和期末开展三次主要教 两次会议。对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各院(系)召开的 学检查工作,并建立日常教学秩序情况检查制度。检查内容 办公会要经静陛地对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 主要包括授课教师到位情况;教学准备情况;教学运行情况; 行研究和讨论。并及时予以解决。学校每学年召开一次本科 期末考试情况等。 教学工作研讨会,总结本科教学工作的成绩,解决存在的问 (六)学生教改信息员制度 题。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参与学校管理,监 (二)听课制度 督教学质量。学生信息员的主要职责是:搜集学生对学校教 校领导带头听课,每学期至少听课2次;各院(系)的领 育、教学、后勤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向学校反映,在 导要保证每学期至少听课4次,以便及时掌握教学的第一手 学生与管理部门之间建立起“信息通道”,加强教务处与学生 资料。教学管理职能部门要把听课作为其岗位工作职责的 的直接联系与沟通。 一部分。各院(系)要建立相应的听课制度,组织教师相互观 (七)院(系)级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制度 摩听课。听课可以随机安排,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跟踪听课。 通过评估全面了解各院(系)本科教学工作的现状,全面 收稿日期:2005—12—30 作者简介:朱志伟,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46 保障体系建设与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体系探索 检查和诊断院(系)本科教学工作,使各院(系)进一步明确国 家对高校人才培养规格和本科教学质量标准的要求,规范自 身办学行为,逐步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机 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二、强化机制,创建教育教学激励体系 我校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激 励教学管理者深入研究教育规律,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效 率,促进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增强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 通过创建教育教学激励体系,改变了以往抓教学质量靠被动 督促检查的局面。 (一)教师教学 1.加大对示范、优秀主讲教师、名师的奖励力度,体现教 学工作的“优质优酬”,鼓励教师积极从事本科教学并高质量 地完成教学任务。注意培养选拔教学水平高、教学质量好的 35岁以下青年主讲教师。同时,为优秀青年教师进修、培训 创造条件,促进青年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2.加大精品课程建设的资助和奖励力度,设立精品课程 建设经费、奖励经费和维护发展费,鼓励教师积极打造高水 平精品课程。 3.加大优秀教材建设的资助和奖励力度,设立“教材编 写启动费”,计算教材编写工作量,鼓励教师编写高水平教 材。 4.设立“实践教学优秀奖”,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实习、实 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研究 加大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的资助力度,加大优秀教学 成果奖的奖励力度,鼓励教师、管理人员积极开展教育教学 研究活动。设立“教育教学改革奖”,奖励从我校发展目标出 发。对本科人才培养进行深入研究和改革实践,形成实质性 突破的教学研究成果。 (三)学生学习和创新 1.采取相关激励措施,设立各级各类奖学金,鼓励学生 努力学习。措施包括:“本一硕一博”连读培养、赴国外留学、 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根据特长选择专业等;奖学 金包括校长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单项奖学金等。 2.为学生创新活动提供条件,设立创新学分和科技实践 学分,优先考虑创新人才保送研究生;对创新学生给予资助 和奖励,设立创新研究基金、创新奖学金和学生科技实践奖 励,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实践和创新活动。 (四)教育教学管理 1.加大对院(系)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与奖励力度,每 年进行一次,各院(系)教学工作评估,成绩分A、B、C、D四 等,同时设立“教学管理优秀奖”,鼓励教育教学管理者研究 探索管理规律、改革管理办法、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2.鼓励各相关教学单位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国际、国家、 省部级各类学科竞赛和统考,并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 予奖励。如:电子设计大赛、机械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和 国家外语统考等。 三、优化机制。创新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学校的办学资源、师资队伍与人才培养的质量密切相 关,自1999年扩招以来,我校每年招生人数稳步增加,目前 我校本科生人数与1999年在校生相比,将近翻了一番,本科 生人数已达我校历史最高。客观要求我们创新教学工作的 质量保证体系,优化教学资源,切实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过程 近年来,在发挥优势专业的基础上,我校增设了l8个本 科专业,已逐渐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比较协 调的专业格局,形成了支撑学校未来发展的专业框架体系。 办学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 为实现“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 2005年我校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新的人才培 养方案的修订强调“六个结合”,努力体现研究型大学的教学 特色,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即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相 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通识 教育与特色教育相结合;人才培养质量总体水平与个性化培 养相结合指导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体现了“四个特点”, 即:体现时代发展与我校历史沿革的特点;体现学校的目标、 定位与学科、专业的目标、定位相适应的特点;体现求真务实 的特点;体现课程设置的前瞻陛特点。 (--) ̄n大对教学基本建设的投入,创造稳定、良好的教 学环境 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教学投入,其中:在硬件建设方面 主要用于实验室建设,新建、扩建、维修教学楼、体育场馆、学 生公寓和学生食堂等方面;在软件方面,主要用于教学改革、 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研究。学校几年来的投 资建设,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一定的物质 基础。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树立教学上的优秀典型,实施 教师培训和退出机制 2003年以来我校先后实行了“示范主讲教师”和“优秀主 讲教师”评选制度,目前已实施两届,共选聘产生了20名“示 范主讲教师”和100名“优秀主讲教师”;2004年,学校开始组 织对首次上课的教师进行系列培训和试讲把关,以使新教师 尽快提高综合素质,熟悉教师职业,胜任教学工作,帮助教师 实现优质、高效的教学目标,从源头保证教学质量。 (四)强化教学管理,确保教学工作正常秩序 根据创建高水平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的要求,结合我 校实际,健全和完善各项教学工作规章制度。通过制度建 设,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促使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教学工作, 并引导教师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规范教学管理人员 的岗位职责,促使管理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管理和服务工 作;规范学生的行为,促使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学习活动。 [责任编辑:杜小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