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财政学院
教 授 王 寅
论语言符号象似性
一、对象似性定义的解释
自1988年许国璋先生将iconicity首次在国内译为象似性后,引起了国内语言学家的普遍关注,沈家煊先生(1993),杜文礼先生(1996),张敏先生(1997),严辰松先生(1997)等分别发表论文对之加以论述。笔者在《象似性与语言世界观》一文中,对iconicity的译名为什么取“象似性”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也对其下了定义,文中把语言符号象似性定义为:语言符号在音、形或结构上与其所指之间存在映照性相似的·························现象。本定义从三个方面对当前语言学家在语言符号的能指··
与所指之间的象似性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1.在语音方面,发音与其所指之间存在很多自然的相似的关系,如:世界各语言中的拟声词等。参见笔者(1996)所编《英语词汇速记教程》的第六章“从音说义”,文中第5节列出了英语中8种音义之间的自然关系。
2.在词形方面,书写形式与意义之间有象似性现象。汉语源于象形,会意,属表意文字。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学,其中心思想就是找出汉字与其字义之间的理据关系,如: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等。英语中也有类似的现象(参见《英语词汇速记教程》第五章“从形说义”王寅:1996)。
3.在结构上,语言结构有某些方面会反映人们所经验的世界结构,直接映照着人们的概念结构。这里主要讨论语言在句法结构上的象似性,Haiman在1985年先后出版了两本书NaturalSyntax和IconicityinSyntax,对句法结构象似性进行了专题论述。国外诸如Givon,Bybee,Jacobson,Chafe,Bolinger,Li&Thompson,Slobin,Verhaar等学者对语言结构的象似性都有专著论述。
汉语中语序与时序之间存在较高的象似性,往往是先发生的事先讲,后发生的事后讲,从无到有,逐步展开,这说明了汉语的语序结构直接反映了现实的时间结构,犹如对现实生活的临摹,因此笔者称汉语为“临摹式”绘画语言(王寅一般说来,汉语结构参照概念领域的原则多于英语;英语结构参照句法和形态范畴的原则多于汉语。英语在语序与时序上有时具有象似性,有时不具有,笔者将这种关系称为“蒙太奇”式,就好像导演可根据剧情需要,把各组镜头按时序或不按时序加以剪接和组合而成(王寅1990)。语言在句法结构上还有不少其他象似性现象,如:距离象似性,顺序象似性,
数量象似性。笔者根椐象似性的原理还归纳出:标记象似性,话题象似性,句式象似性,篇章象似性,滤减象似性。本文拟重点讨论前4种象似性。
二、距离象似性
距离象似性可定义为:语符距离象似于概念距离。概念上的距离相近,同属一个义群或语义场,或欲述一致性较高的信息,在思维时就容易将它们放在一起思考,共现的可能性就较大,在语言表达时符号间的距离也往往靠得近。
1.如英语中的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就很典型。限制性定语从句与先行词靠得近,是因为它们在概念意义上相近的原因。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与先行词之间用逗号隔开,距离上相对来说远了一点,这实际上就是因为在语义上两者不很紧密所致。
2.笔者再举英语中心词前的形容词的顺序来说明这种距离象似性现象:若一个名词前有几个形容词同时修饰时,越是主要的、本质的特性,越靠近中心词。一般是主观形容词+客观形容词,因为在这两者之间,客观特性是事物或概念的本质属性,比主观更为本质,因而它就更靠近所修饰的中心名词。当几个客观形容词一起使用时,也有这个现象,越主要的,越本质的形容词,就越靠近中心词。出处、材料、用途就比大小、形状、新旧、颜色更主要,因而更后置靠近中心名词。参见笔者(1989)编写的《英语语法纲要及练习》中的形容词顺序表。
3.英语中hearsb.与hearofsb.;knowsb.与knowofsb.等结构中,前者表示直接关系(直接听到某人讲话,认识某人),后者表示间接关系(间接听到有人提到过某人,听说有某人)。动宾直接搭配与动作的直接关系相似;动宾的间接搭配(中间有个介词of)与动作的间接关系相似。这实际上也就是及物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及物性直接作用于后面的宾作用,就须借助其他成分(如介词)才能作用于对象。
4.help后的动词不定式带to与不带to也可用来解释距离象似性原则:
Hehelpedmefinishthemeal.Hehelpedmetofinishthemeal.
第二句中help后的动词不定式用了带to的不定式,此时主
1990)。而英语的语序与实际生活中的时间顺序是不对应的。词,而不及物动词所发出的动作不可接宾语,动作具有间接
·4·语与动词不定式在距离上就相对远了,则表示主语没有直接参加动词不定式所表示的动作;反之,没有to,则距离相对近了,表示主语直接参加了动词不定式所表示的动作。如下两例句:
Thesetabletswillhelpyoutosleep.Hisadvicehelpedmetoplanttrees.动词不定式带to的理由也是十分充足的。又例:ThisbookwillhelpyouimproveyourEnglish.ThisbookwillhelpyoutoimproveyourEnglish.
这两句都是可以接受的句子,“书”可以直接参加或不直接参加improve这个动作。而下面4句只能用带to的不定式:
较高的象似关系。
+havebeenV.ing
2)完成时被动态为+:
have+V.ed2
be+V.ed2
V.ed2havebeenbe+be
+V.ing
be+V.ed2beingV.ed2
3)进行时被动态为+:
英语谓语动词屈折变化形式的顺序与概念紧密度之间存在
语言符号象似性现象还包括:使役象似,并列象似,引语
Thisbookwillhelpyoutouse/write/speak/readEng-象似,标题象似,及物象似,领属象似,社会距离象似等等,笔
者已另文论述。lish.
因为“书”只能improve,而不能use/write/speak/read。(例句选自葛传规英语惯用法词典》1958)木《
5.英语中时体在谓语动词上屈折变化的顺序,也受到概念紧密度的直接影响。当两个时体概念同时在谓语动词上屈折变化,就有先后之分。笔者通过分析发现:时体的概念越与动词关系紧密,屈折形式就越靠近动词。例如:完成体(形式为:have+V.ed2)与进行体(形式为:be+V.ing)这两个概念结合使用时,进行体紧密靠近谓语动词,形式为havebeenV.ing。稍加仔细分析即知:完成体主要表示已经完成了的概念,是已过去了的事情;而进行体表示的动作还正在进行,与完成体相比,当然是更为靠近的概念。根据距离象似性原则可知:概念越靠近,语符距离也越靠近。因而表示进行体的谓语屈折变化形式,相对于表示完成体的屈折变化形式就更靠近谓语动词了。
语态是表示谓语动作与主语之间的逻辑关系的,与表时间的时体概念相比,显得更为重要。动作的主动或被动,直接关系到语义上的逻辑关系,句义区别很大,与动作发生的时间相比,是重要得多的概念,因此语态的屈折变化形式,比时体屈折变化形式更靠近谓语动词,这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英语的时体在语态上发生屈折变化时的形式为:bebeingV.ed2,havebeenV.ed2。
笔者在《语言与文化研究》(第3期)中发表了题为“英语时体语态总公式”的文章,将英语谓语部分的屈折变化总公式概括为:
S+
(情态/助动词)+(have+V.ed2)+(be+V.ing)+(be+V.ed2)+
!will/shall
would/should等
hashad
am/is/arewas/were
am/is/arewas/were
V∀V.s
V.ed1
三、数量象似性
数量象似性可定义为:语言单位的数量与所表示概念的量和复杂程度成正比象似,与可测度成反比象似。
概念量越大,越复杂,所用语言的单位数量也就越多;信息的可测度越低,所用语言单位也就越多。越是复杂的概念,在思维时处理起来就需要更长的时间,语言表达时所用的单位数量也就相应的多。
1.两个词总比一个词表达的意义要多,两个分句总比一个分句传递的信息要大。语符形式越长,其含义也就越大,这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事实。11当然比1大,也比9大。11比1大,也比10大。两位数比一位数大,三位数又比两位数大,无可非议。
2.英语中复数形式是在单数形式的基础上加复数标记-s或其他形式形成的(英语中单复数同形的词很少),它比单数形式长,所表达的概念量也就大。用词多的结构所表达的概念相对就比较复杂:“appletree”比“apple”和“tree”长,而“又比“长,概念量自然也就多了。appletrees”appletree”
3.英语中形容词,副词的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所指的概念程度渐升,语言形式也渐多,从零词尾,到-er(两个字母表示比较),再到-est(三个字母表示最高级)。汉语中“语文”是指一门学科,而“语和文”则可指“语言”和“文字”,这也说明了语符的数量象似性现象。
4.Zipf于1935年就提出了他著名的经济原则“Principle:语言中语音长度与信息熟悉度和可预测度ofLeastEffort”
成反比。概念生疏、难以预测的信息往往要完整加以表达,很少省略。而在表达熟悉信息时,往往多用缩写形式,甚至省略形式,这是经济动因在起作用,是象似动因让位于经济动因的结果。这一结论实际上与人们的思维是一致的:人们对于已知的和熟悉的概念、信息容易预测,在句法上则可大加简化,乃至省略,当然也就没有必要对此加以注意,多费笔墨,完全不必详细说明,赘言一番。例如比较级中相同的部分,即容易预测的部分,往往可用一个代词来代替,或干脆省略。
谓语部分可根据表达的需要,从这5个部分中加以选择
与组合。根据这个公式,可对英语时体和语态的变化形式做如下演算:
1)完成进行时为+:
+
have+V.ed2
be+V.ing
·5·如:
ThetempretureinBeijingismuchcolderthanthatinShanghai.(在这一点上汉语比英语的象似性更明显,在英语中that是不可省的,而汉语中却可省:北京气候比上海要冷得多。)
完全可预测的信息在语言中常常用缩写形式或省略形式(即:零形式)。例如绝大部分语言中的祈使句,已知的在场主语you一般都是省略不用的。在汉语中对于那些已知的、可预测的主语,往往会省去,因此汉语的无主句特别多,这不管是在古汉语,还是在现代汉语。
6.被动句的结构实际上也正是顺应了这一象似原则,点出动作对象,至于动作的发出者因有较高的可预测性,则往往被省略,如:Itissaidthat…据说,是被谁说的,不言而喻,是被“人们”说的,因而在这种结构中bypeople根本就不出现。
英语中这种“由近及远,从小到大”的观念不仅决定了在时间和空间上先小后大的语序排列顺序,而且还渗透到语言单位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一般说来英语中较大的,较重要的,较复杂的单位多排在句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英语语序呈正三角形状,即先小后大,先轻后重,先简单后复杂,因为英民族认为语句末端是传递重要信息的地方(参见王寅1990,1992)。例如:
Thereisnooneinourclassinterestedinthiskindofex-periment.
两个后置定语同修饰one,短的在前,长的在后。
如上述汉语的例子:“救死扶伤”,应按英语从轻到重的原则译为:
Curethewoundedandsavethedying.
五、标记象似性
标记象似性可定义为:标记特征象似于额外意义,标记
四、顺序象似性
顺序象似性可定义为:思维的顺序与语言单位排列的顺序象似。
1.英语的基本句序与汉语一样,是以“主—谓—宾”为主要结构的,这实际上也反映了一个思维上的顺序,从施事者开始,发出动作,再到动作所及对象。而在日语中宾语是置于谓语之前的,因此在这一点上,日语的象似性较低。
2.正如本文开头所述,汉语中的语序与时序存在较高的象似性,其间的关系犹如“临摹式”的绘画一样,语序直接反映现实生活。英语中有些句子的语序与时序有些有象似性,有些没有,语序与时序之间的关系可称为“蒙太奇”现象。
3.汉文化中“先上后下,先尊后卑”的思维定势决定了汉语“上下大小,天地高低,老少长幼”的表达结构(笔者将之称很多表达之中,诸如:上上下下;大大小小;前前后后;一先一后;高不成,低不就;左顾右盼;天时,地利,人和;大中型企业;中小学……等等。这种“先上后下,先尊后卑”的观念不仅反映在词汇层,而且也反映在句法层。汉语中的语序一般是:先大后小,先主后次,呈倒三角()形状(王寅1990,1992),
性从无到有象似于认知的自然程序。
无标记项比有标记项具有更一般化的意义,用于更广泛的语言环境中。在传统语法中叫“倒装句”就是一种有标记特征的句子,与正常语序比,传递了更多的信息,因而可使人们获得特殊的含义。
1.复数相对于单数而言是有标记形式,它表达了额外的意义。比较级和最高级相对于原级是有标记形式,也表达了额外意义。
2.常接反身代词作宾语的动词是无标记现象,如换成其他词就是有标记现象,如:“Heshaved(himself)”,shave为内向性动词(introvertedverb),其后的反身代词是回指主语本身的,可将himself省去。如说成“Heshavedthebarber”,则是有标记,表示着不可预测的信息,象似于额外的不寻常的
3.大写字母相对于小写字母是有标记形式,在许多拼音文字中,句子开头用大写字母,标记一个句子的起始。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为有标记项,表示特指意义。请看下一例句:“Theblastwasbig,Big,BIG”(blast指美国华盛顿州MountSt.Helens火山发生的大爆炸)。3个big,先全部小写,
为PN集:positive-negative)。这种观念及说法还反映在其他意义。
例如,汉语说:救死扶伤。在“快要死的病人”与“受伤的病人”然后B大写,然后3个字母全大写,3个big书写上逐步升两者间谁更紧急?当然是前者,因而汉语把较重要的“救死”级,表明其语义的程度逐步升高。放在“扶伤”之前。又例:打击、排斥和轻视,也遵循着“先重后轻”的原则。
英民族文化重视“自我精神”,并由此反映出“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的思维方法,这在语序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从小到大,从轻到重,从已知信息到新信息”的正三角结构(△)规律,先从自己说起,先近后远,逐步展开。在表达多个空间单位时,由近及远,从小到大。时间概念的表达往往是空间概念表达的比喻。英语在时间表达顺序上也是由近及远,从小到大,逐步延伸出去。
4.疑问句相对于陈述句,否定句相对于肯定句,虚拟语气相对于陈述语气,被动句相对于主动句,复合句相对于简单句,过去时相对于现在时,完成体相对一般体……等,都是有标记性结构。不管是在母语习得中,还是在外语学习中,一般都是先学后者,再学前者。标记性从无到有象似于人们的认知程序。
六、结语
象似性对于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有着重大的意义。笔
·6· 《外语与外语教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第5期(总第120期)
河南大学
教授苗普敬徐盛桓
副教授 翟士钊
概念编码和程序编码
——中国学生英语口头连贯表述研究
教学质量近年来又有了提高,但也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个较为
一、研究缘起
1998年11月,河南省举办了第五届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参赛者按就读情况分成四个组:英语专业本科组、英语专业专科组、非英语专业本科组、非英语专业专科组。比赛分初赛决赛两个阶段。初赛阶段四组形式相同:各参赛者自定内容自拟讲稿作一有准备的演讲,之后由评委就演讲的内容临时提出两个问题由参赛者即时回答。决赛阶段英语专业本科组即时给出一个话题,参赛者准备20分钟后作一演讲,之后再回答两个在这话题范围之内临时提出的问题;其余三个组保留了在初赛时讲过的有准备的演讲,之后则要回答两个由评委临时提出的与演讲内容无关的问题。结果表明,这次演讲比赛反映了河南省各大专院校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英语者在《语言世界观多元论和滤减现象》一文中首次提出了语言世界观多元论的观点及滤减现象,也能用来解释跨语言间的象似性问题。正是由于不同民族在思维和认知上存在差异,才导致了语言表达形式的不同,导致了不同语言的象似度及象似方式的不同。反之亦然,不同语言之间的象似度及象似方式的不同也反映了操不同语言的民族在思维与认知上的差异。文中所论述的英语中象似性现象对于我们英语的教与学,特别是对于记忆英语单词,掌握句法结构规律有着一定指导意义。
语言符号与其所指意义之间,既有象似性的一面,也有非象似性的一面。多彩的世界,复杂的认知,必然会有丰富的语言表达形式。甲语言有的象似性在乙语言中可能有,也可能没有。表音文字与表意文字所表现出的象似性有很大区别。语言符号象似性还有一个程度问题,不同语言的象似度也有很大的不同。英汉两语言句法结构的不同,体现了不同的认知概念结构,也反映着不同的象似方式。近年来语言学家对语言符号象似性的研究从词语的音形平面发展到句法平面,并认为在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主要关系是象似性,而不是任意性,象似性具有自然的、本源的、主要的性质(笔者已另文论述)。语言符号象似性对流行了近一个世纪
排名以姓氏笔画为序。三人都参加了文中所提到的英语演讲比赛的指导或评委工作。
薄弱的环节,即回答问题尤其是即时回答现场临时提出的问题的水平和能力仍欠理想。据粗略的统计,有充分准备的演讲部分各选手的得分率平均在80%~85%左右,而回答问题个别选手的得分率甚至低至15%~20%,平均也只在65%~70%。
比赛后,我们以随机抽样的方式找了英语专业三年级部分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包括两个部分:(一)以演讲的方式用汉语回答即时提出的两个问题,问题是从英语演讲比赛决赛时用的问题译成汉语提出;(二)以“+”或“-”回答一份问卷(问题和问卷均见附录)。调查结果表明:用汉语回答问题,语言比较流畅连贯自如而绝少语言上的错误;主要问题是:内容不够充实、回答不尽切题、论点不明确、说明不充分、之久的“任意说”,既是最大的挑战,也是一个有力的补充。
参考书目
Haiman,J.1985a.NaturalSyntax.Cambridge:CUP
Haiman,J.1985b.IconicityinSyntaxTSL6,Amsterdam:JohnBen-jhamins.
Zipf,GeorgeK.1935.ThePsychobiologyofLanguage.NewYork:
HoughtonMifflin.杜文礼,“语言的象似性探微”。《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沈家煊,“句法的象似性问题”。《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年第1期。王 寅,《英语句法系统纲要及练习》。北京:学术书刊出版社1989。
,“英汉语言宏观区别特征”。《外国语》1990年第6期。,“英汉语言宏观区别特征(续)”。《外国语》1992年第5期。,《英语词汇速记教程》。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6。,“论象似性于语言世界观”,“英语时体语态总公式”。分别载《语言与文化研究》(第1卷,第3卷)毕研韬,李闻海主编。北京:人民中国出版社。1998。
许国璋,“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年第3期。严辰松,“语言临摹性概说”。《国外语言学》1997年第3期。
张 敏,“从类型学和认知语法的角度看汉语重叠现象”。《国外语言
学》1997年第2期。
(通讯地址:250014 山东财政学院科研处)
·7·AbstractsofMajorPapersinthisIssue
IconicityofLinguisticSymbols,byWangYin,p.4
Iconicityasoneofthehotly-discussedissuesatpresentinthelinguisticandsemioticfield.Thispaperat-temptstodefinethetermas“Linguisticsymbolsareiconicallycorrespondenttotheirreferentinsound,formandsyntacticstructure.”ThenitexplainsthedefinitonindetailwithEnglishandChineseexamples.Thepa-perintroduceswithemphasisthesyntacticiconicityofdistance,length,orderandmarkedness,whichareofgreatsignificancetothelanguageresearchandteaching.TheTheoryofIconicityisagreatchallengeto“Saus-sureanTheoryofArbtrariness”popularforonecentury,andalsoaforcefulcomplementaswell.
ConceptualEncodingandProgrammedEncoding,byMiaoPujing,XuShenghuanandZhaiShizhao,
p.7
Thispaperisadata-basedstudyoftheproductionoforalutterances,specialreferencebeingpaidtooralanswerstoquestions.Theexperimentdoneinthisrespectshowsthatthesubjects(Chinesethird-yearuniver-sitystudentsmajoringinEnlgish)whoarebetterequippedwithimformationaboutthetopicbeingdiscussedandwhohavebeenduelytrainedtextlinguisticallytendtobeinabetterpositiontoyeildbetterresultsinthepromptrespondingduringtheturn-takingofquestion-answer.Thisinturnleadstoaconclusiontotheeffectthatintheproductionoforalanswerstoquestions,theabilityofconceptualcodingandtheabilityofprocedu-ralcodingareequallyimportant,givenafairlysolidbasisofthe“fourskills”oftheEnglishlanguageonthepartoftheanswer-giver.
OntheMutual-ComplementofIn-and-OutiseClassroomELTActivities,byZhouPing&Jiang
Hong,p.28
ThisarticleisthefirstoftheseriesbytheresearchgroupoftheForeignLanguageFacultyofNBUonthereformofthecurricularsystemforEnglishmajors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ThroughananalysisofthepresentsituationinELTinourclassroom,thearticlepointsouttheinadequacyoftheclassroomactivitiesforimprovingthestudents'communicativecompetence.Itcontinuesbyproposingaremedyofextracurricularlearningandteachingactivitiesbasedonacarefulanalysisoftheinterdependentandinteractiverelationshipbetweenthetwotypesofactivitiesandalsobasedontheargumentofthenecessityofmutualcomplementofstrongpoints.Toensureaneffectiveresult,itconcludesthattheplanfortheextracurricularactivitiesshouldbeincludedinthesyllabusandcarriedoutsystematically.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刊物
主办单位 大连外国语学院
编辑单位 大连外国语学院学报编辑部主 编 张后尘
副主编 顾爱彬 陈建中激光照排 大连豪文排版中心印刷单位 大连日报社印刷厂发行范围 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总发行 大连市报刊发行局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外语与外语教学
(月刊)
1999年第5期(总第120期)1999年5月20日出版
刊号
ISSN1004-6038
邮发代号8-22 国外发行代号6248M
CN21-1060/H
国内定价5.30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