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

设计任务书 1、设计目的

通过本设计掌握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的基本过程和计算方法。

2、设计题目

(1)设计题目

南京地区某高速公路,其中某段经调查路基为粉质中液限粘土,地下水位1.1m,路基填土高度0.5m。近期混合交通量为25350 辆/日,交通组成和代表车型的技术参数分别如表1、表2 所示,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8%。该路沿线可开采砂砾、碎石,并有石灰、水泥、粉煤灰、沥青供应。请设计合适的半刚性沥青路面结构。

(2)设计依据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路基路面工程》(第三版),邓学钧主编,2008.5 《路基路面工程》,沙爱民主编,2011.3

3、设计方法与设计内容

(1)根据自然区划、路基土类型和地下水位高度,确定土基回弹模量值; (2)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积当量轴次和设计弯沉值; (3)根据设计资料,确定合适的面层类型(包括面层材料级配类型);

(4)拟定2 种可能的路面结构组合与厚度方案,确定各结构层材料的计算参数; (5)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验算拟定的路面结构; 4、设计要求

(1)总体要求:根据设计资料,初步拟定2 种路面方案,并对这2 种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较(经济技术比较以初始修建费为依据,每种材料的单价见附录中表3 所示);

(2)要求计算每种代表车型的轴载换算系数(共两种:一种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的轴载换算系数;另一种为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的轴载换算

系数)。

(3)拟定的路面结构方案,应明确标示出每种材料的名称、厚度和设计时使用的模量值。并列出路面结构验算过程。 5、附录

(1)2015 年材料单价表 表3 2015 年材料单价表

一、 确定车道数

序号 1 2 3 4 5 6 合计 汽车型号 桑塔纳 五十铃 解放CA10B 黄河JN150 黄河JN162 交通SH361 日交通量 6228.495 10723.05 5587.14 2284.035 479.115 45.63 小客车转换系数 1 1.5 2.5 2.5 2.5 4 当量小客车(pcu/d) 6228.495 16084.58 13967.85 5710.088 1197.788 182.52 43371.32 设计年限末交通量设计年限小时交通量为

(其中 D=0.5,K=12.5%)

附录A 公路服务水平分级 服务120 水 最大服务交通量v/C值 平[ pcu/(h·ln)] 等级 一 v/C≤0.35 750 二 0.35< v/C≤1200 0.55 三 0.551.00 0~2100

设计速度(km/h) 100 最大服务交通量[ pcu/(h·ln)] 80 最大服务交通量[ pcu/(h·ln)] 730 1150 1600 1850 2100 0~2200 700 1100 1500 1800 2000 0~2000 结论:高速公路采用三级服务水平,则车道数取双向六车道 故采用八车道。

二、 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

1、查阅规范,知南京地区地处Ⅳ2区,地下水位临界高度分别是: H1=1.6-1.7 取1.65 H2=1.1-1.2 取1.15 H3=0.8-0.9 取0.85

2、按路基相对高度预估

该路段路基相对高度为1.1+0.5=1.6米,H23、确定平均稠度

查阅规范,知Wc在0.95到1.10之间,去中值1.025.

4、确定土基回弹模量

查表F.0.3知,Wc=1.00时为27MPa;当Wc=1.05时为29MPa,内插得自然回弹模量为28MPa。 5、

故对土基进行处理,使之回弹模量达到42 MPa。

6、改善措施

规范规定:可以采用换填砂、砂砾、碎石等材料处理地基,或掺入消石灰、

固化材料处理。设置土工合成材料,加强路基排水,进行综合处治。 对于该处,采用5%石灰进行拌合并用压实机械进行压实,并现场测试达到要

求的40Mpa以上后即可。

三、 累计当量轴载的计算

1、 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交通组成 序号 1 2 3 4 5 6 汽车型号 桑塔纳 五十铃 解放CA10B 黄河JN150 黄河JN162 交通SH361

总重 21 42 80.25 150.6 174.5 280 载重 40 82.6 100 150 前轴重 16.5 23.5 19.4 49 59.5 60 后轴重 23 44 60.85 101.6 115 2*110 后轴数 1 1 1 1 1 2 轮组数 单 双 双 双 双 轴距比重(%) 日交通量 (cm) 24.57 42.3 22.04 9.01 1.89 0.18 6228.495 10723.05 5587.14 2284.035 479.115 45.63 130 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轴载换算1 车型 解放CA10B 黄河JN150 黄河JN162 交通SH361 前轴 后轴 前轴 后轴 前轴 后轴 前轴 后轴 Pj(KN) 19.4 60.85 49 101.6 59.5 115 60 C1 1 1 1 1 1 1 1 C2 6.4 1 6.4 1 6.4 1 6.4 1

ni(次/日) 5587.14 5587.14 2284.035 2284.035 479.115 479.115 45.63 45.63 N(次/日) 28.53 643.76 656.50 2447.32 320.46 879.99 31.65 303.92 5008.20 110*2 2.2 合计 1136510.081365NeN5008.20.351737185610.08 t15

大客车及中型以上货车交通量约为1400(辆/d/车道)

2、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轴载换算2 车型 解放CA10B 黄河JN150 黄河JN162 交通SH361 合计

前轴 后轴 前轴 后轴 前轴 后轴 前轴 后轴 Pj(KN) 19.4 60.85 49 101.6 59.5 115 60 110*2 C1 1 1 1 1 1 1 1 3 C2 18.5 1 18.5 1 18.5 1 18.5 1 nj(次/日) 5587.14 5587.14 2284.035 2284.035 479.115 479.115 45.63 45.63 N’(次/日) 0.21 105.02 140.42 2593.30 139.23 1465.62 14.18 586.87 5044.86 1365Ne11365N110.085044.860.35174990180.08t15大客车及中型以上货车交通量约为1400(辆/d/车道)

综上:

1、 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为1737万次。 2、 以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为1750万次。 3、大客车及中型以上货车为1400(辆/d/车道) 故评定交通等级为重交通。

三、设计指标的确定

1)设计弯沉值ld

设计弯沉值应根据公路等级、设计年限内累计标准当量轴次、面层和基层类型按下式计算确定。该公路为高速公路,公路等级系数取Ac=1.0,面层为沥青混凝土,面层类型系数取As=1.0,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类型系数取Ab=1.0。 计算弯沉值及层底拉应力时,Ne=1.75×10^7(次/车道)

Ld=600(Ne)^(-0.2)AcAsAb=600*(1.75*10^7)^-0.2*1.0*1.0*1.0=21.4(0.01mm)

2)路面结构层材料的容许拉应力

rkss

(δR 为材料容许拉应力,δs为材料极限劈裂强度,Ks为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对沥青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系指15℃时的极限抗拉强度;对水泥稳定类材料龄期为90d的极限抗拉强度(MPa);对二灰稳定类、石灰稳定类的材料龄期为180d的极限抗拉强度(MPa)。

对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Ks=0.09Ne^(0.22)/Ac=3.53

对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类 Ks=0.35Ne^(0.11)/Ac=2.19 对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类 Ks=0.45Ne^(0.11)/Ac=2.82

材料参数参考资料:

四、 路面结构方案

方案一(半刚性基层路面) ------------------------------------------------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SMA-13)40mm ------------------------------------------------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 60mm ------------------------------------------------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 80mm ------------------------------------------------ 水泥稳定碎石 xx mm ------------------------------------------------ 二灰碎石 210 mm ------------------------------------------------ 新建路基

表7、各层材料的设计参数表

层位 结构层材料 厚度 (cm) 1 2 3 4 石 5 6

二灰碎石 土基 21 1500(弯沉) 3600(拉应力) 40 0.65 SMA-13 AC-20 AC-25 水泥稳定碎xx 1500(弯沉) 3600(拉应力) 0.5 4 6 8 抗压模量(MPa) 20℃ 1400 1200 1000 15℃ 2000 1800 1200 15℃劈裂强度

s(MPa) 1.4 1.0 0.8

****************************** *公路新建路面设计成果文件汇总* ******************************

一、设计弯沉值和容许拉应力计算

当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 :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 1.75E+07 属重交通等级

当以半刚性材料结构层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 :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 1.75E+07 属重交通等级

路面设计交通等级为重交通等级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公路等级系数 1 面层类型系数 1 路面结构类型系数 1

路面设计弯沉值 : 21.4 (0.01mm)

二、新建路面结构厚度计算

新建路面的层数 : 5

标 准 轴 载 : BZZ-100

路面设计弯沉值 : 21.4 (0.01mm) 路面设计层层位 : 4

设计层最小厚度 : 150 (mm)

材料参数: 结构层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SMA-13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 材料的极限劈裂强度δs 1.4 1.0 0.8 Ks 3.13 3.13 3.13 各层容许拉应力δR 0.45 0.32 0.26 水泥稳定碎石 二灰稳定碎石 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

0.5 0.65 2.19 2.82 0.23 0.23 LD= 21.4 (0.01mm)

H( 4 )= 200 mm LS= 21.9 (0.01mm) H( 4 )= 250 mm LS= 19.6 (0.01mm) H( 4 )= 210 mm(仅考虑弯沉)

按容许拉应力计算设计层厚度 :

H( 4 )= 210 mm(第 1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4 )= 210 mm(第 2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4 )= 210 mm(第 3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4 )= 210 mm(第 4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4 )= 210 mm(第 5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路面设计层厚度 :

H( 4 )= 210 mm(仅考虑弯沉)

H( 4 )= 210 m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 验算路面防冻厚度 :

路面最小防冻厚度 600 mm

验算结果表明 ,路面总厚度满足防冻要求 .

三、交工验收弯沉值和层底拉应力计算

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及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

第 1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1.4 (0.01mm) 第 2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3.5 (0.01mm) 第 3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6.9 (0.01mm) 第 4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32.3 (0.01mm) 第 5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82.5 (0.01mm)

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32.9 (0.01mm)(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公式计算)

LS= 292.5 (0.01mm)( 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公式计算)

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未考虑综合影响系数)

第 1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σ( 1 )=-0.146 (MPa) 第 2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σ( 2 )=-0.027 (MPa) 第 3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σ( 3 )=-0.081 (MPa) 第 4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σ( 4 )= 0.041 (MPa) 第 5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σ( 5 )= 0.211 (MPa)

最终路面结构为:

------------------------------------------------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SMA-13)40mm

------------------------------------------------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 60mm

------------------------------------------------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 80mm

------------------------------------------------

水泥稳定碎石 210 mm

------------------------------------------------

二灰碎石 210 mm

------------------------------------------------

新建路基

方案二(复合式路面)

------------------------------------------------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SMA-13)40mm

------------------------------------------------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 60mm

------------------------------------------------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 80mm

------------------------------------------------

级配碎石碎石 160 mm

------------------------------------------------

水稳碎石 xx mm

------------------------------------------------

新建路基

材料参数如下: 层位 结构层材料 1 2 3 4 石 5 水稳碎石

xx 1400(弯沉) 3600(弯0.5 拉) 2.19 0.23 SMA-13 AC-16 AC-25 级配碎16 400 400 厚度 (cm) 4 6 8 抗压模量(MPa) 20℃ 1400 1200 1000 15℃ 1800 1800 1200 15℃劈裂强度Ks (MPa) 1.4 1.0 0.8 3.13 3.13 3.13 各层容许拉应力δR 0.45 0.32 0.26 s

****************************** *公路新建路面设计成果文件汇总* ******************************

一、设计弯沉值和容许拉应力计算

当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 :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 1.75E+07 属重交通等级

当以半刚性材料结构层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 :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 1.75E+07 属重交通等级

路面设计交通等级为重交通等级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公路等级系数 1 面层类型系数 1 路面结构类型系数 1

路面设计弯沉值 : 21.4 (0.01mm)

二、新建路面结构厚度计算

新建路面的层数 : 5

标 准 轴 载 : BZZ-100

路面设计弯沉值 : 21.4 (0.01mm) 路面设计层层位 : 5

设计层最小厚度 : 150 (mm) 层位 1 2 3 4 5 6 结构层材料名称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级配碎石 水泥稳定碎石 新建路基 20℃平均抗 标准15℃平均抗压标准厚度(mm) 压(MPa) 差 (MPa) 差 40 1400 0 2000 0 60 1200 0 1800 0 80 1000 0 1200 0 160 400 0 400 0 xx 1400(弯沉) 0 3600(弯拉) 0 40 容许应力(MPa) 0.4 0.28 0.23 0 0.23

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

LD= 21.4 (0.01mm)

H( 5 )= 350 mm LS= 22.8 (0.01mm) H( 5 )= 400 mm LS= 20.9 (0.01mm)

H( 5 )= 386 mm(仅考虑弯沉)

按容许拉应力计算设计层厚度 :

H( 5 )= 386 mm(第 1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5 )= 386 mm(第 2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5 )= 386 mm(第 3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5 )= 386 mm(第 5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路面设计层厚度 :

H( 5 )= 386 mm(仅考虑弯沉)

H( 5 )= 386 m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 验算路面防冻厚度 :

路面最小防冻厚度 600 mm

验算结果表明 ,路面总厚度满足防冻要求 .

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以及设计人员对路面厚度进一步的修改, 最后得到路面结构设计结果如下:

----------------------------------------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0 mm

----------------------------------------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60 mm

----------------------------------------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80 mm

---------------------------------------- 级配碎石 160 mm ----------------------------------------

水泥石灰稳定碎石 390 mm ----------------------------------------

三、交工验收弯沉值和层底拉应力计算

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及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

第 1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1.3 (0.01mm) 第 2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3.7 (0.01mm) 第 3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7.4 (0.01mm) 第 4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30.8 (0.01mm) 第 5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35.7 (0.01mm)

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32.9 (0.01mm)(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公式计算)

LS= 292.5 (0.01mm)( 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公式计算)

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未考虑综合影响系数)

第 1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σ( 1 )=-0.198 (MPa) 第 2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σ( 2 )= 0.047 (MPa) 第 3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σ( 3 )= 0.134 (MPa) 第 5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σ( 5 )= 0.173 (MPa)

五、 层间处理

1、

沥青层之间设置黏层,可采用改性乳化沥青,其沥青洒布量宜为0.3-0.6L/㎡。

2、

基层之上设置透层沥青,为保证其就良好的渗透性能,可用液体沥青或乳化沥青。

3、 4、

在半刚性基层上设置封层。

下封层可采用沥青单层表面处治或稀浆封层

六、方案比选(仅从造价方面考虑)

方案比选时只从单位面积造价考虑即可。

方案一

-------------------------------------------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0 mm

----------------------------------------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60 mm

----------------------------------------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80 mm

----------------------------------------

水泥稳定碎石 210 mm

----------------------------------------

二灰碎石 210 mm ----------------------------------------

新建路基

方案一的单位面积造价为:

30.12+34.30+42.95+30.78+30.78=165.05(元/㎡)

方案二

----------------------------------------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0 mm

----------------------------------------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60 mm

----------------------------------------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80 mm

---------------------------------------- 级配碎石 160 mm ---------------------------------------- 水泥石灰稳定碎石 390 mm ----------------------------------------

方案二的单位面积造价为:

30.12+34.30+42.95+57.15+13.80=178.32(元/㎡)

结论:仅从造价方面看。半刚性基层更便宜,这也是半刚性基层路面在我国大量使用的重要因素。但是对于复合式基层,可明显改善路面的基层反射裂缝的发生,对于后期运营过程中更具有优势,故选用复合式路面结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