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7《短文两篇》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2023-06-29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答谢中书书》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教材分析 《答谢中书书》是语文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文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回信,他在信中以描山画水昭示自己的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3、中招考点 从近几年的河南省中招考试语文试卷分析中得知:主要考查解释词语、翻译与停顿、主旨、内容与人物、感受与评价等。 4、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对文言文阅读分析还不够到位,特别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怀的文言文,在学法上还要加强指导。因而,这一课的教学既有学生自主探究的一面,又有教师具体指导的一面。 二、学习目标 ⒈通过诵读课文,圈点勾画有用信息,能说出作者生平及背景 ⒉准确朗读课文,划分节奏,会翻译课文。 ⒊通过品读语言,能准确归纳内容要点,能理解分析内容,并说出作者情感。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诵读课文,圈点勾画有用信息,能说出作者生平及背景,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能准确朗读课文,划分节奏,会翻译课文。 3.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品读语言,能准确归纳内容要点,能理解分析内容,并说出作者情感。 四、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 1

⒈通过诵读课文,圈点勾画有用信息,能说出作者生平及背景 自学指导一:⒈通过诵读课文,圈点勾画有用信息,能说出作者生平及背景 自学检测一 指名介绍作者及背景. 自学指导二 1.准确朗读课文,划分节奏,会翻译课文。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2、请同学们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口头翻译课文,注意勾画出疑难句,同学可以就近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并向全班同学和老师质疑问难。 自学检测一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实是欲界之仙都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课文翻译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实是欲界之仙都。 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教学活动 能准确说出作者生平及背景。 要点 名、时、作、 目标2 准确朗读课文,划分节奏,会翻译课文。 能正确朗读课文并划分节奏。 能掌握重点字词,正确理解并翻译课文。 《答谢中书书》多为四字骈句,朗读节奏为二二停顿,散句以句意来定。 文言断句九法: 1.借古代文化常识断句。 2.根据互文、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断句。 3.根据前后相承关系断句。 4.根据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关系断句。 5.根据韵文的特点断句。 6.借助对话的标志断句。 7.根据反复结构断句。 8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9.借助语法结构断句。 学习目标

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 2

自学指导三:通过品读语言,能准确归纳内容要点,能理解分析内容,并说出作者情感。 1.请同学们根据作者对山川景色目标3.通过品读语言,的描绘,想像画面,跟相邻的同学能准确归纳内容要点,合作,用下列句式说话: 能理解分析内容,并说“文中 句话,意思出作者情感。 是: ,为我们 呈现了 美。”(提示:可从山水、色彩、 晨昏、动静、角度等方面去发现。) 方法:先找出相关语句,然后翻译 语句,再说读出了什么美。 2. 总领全文的一句话是什么?全 文围绕哪个字展开?最能体现作 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学检测: 指名回答问题。 4.能正确分析理解文章内容 文言文翻译的两个标准: 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字字落实,就是忠实于原文的意思,不遗漏,也不能有多余。 文从句顺,就是译文要明白通畅,没有语病,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五、当堂训练

3

一.《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二.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并在横线上解释该词 1.两岸石壁,五色( ):________________ 2.晓雾将( ):________________ 3.( )竞跃:________________ 4.未复有能( )其奇者: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课文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