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语文(上海卷)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全解全析)

2023-07-19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v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上海卷)

语文

一、古诗文(35分)

(一)默写与运用(13分,每空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

1.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子张》)2.___________________,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一)》)3.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面对生活中的得失,我们不妨用《岳阳楼记》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醒自己,保持豁达淡然的心态。

(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5—10题(22分)

【甲】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丙】子路受教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②?”孔子曰:“括③而羽之,缺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受教。”

【注释】①揉:用人工把竹木之类变形。②何学之有:有什么需要学习的呢?③括:这里指给箭的末端做一番加工。

5.【甲】诗的作者刘禹锡,我们曾经在教材中也学过他写的《____________》一文。(2分)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四时俱备(.

(2)子路见孔子(.

7.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但是要用你的的能力努力学习,怎么会有人赶得上呢?B.但是要用你的的能力努力学习,怎么会有人和你一样?

1

v

C.只是凭借你的天赋才能,再加上你学习,怎么会有人赶得上呢?D.只是凭借你的天赋才能,再加上你学习,怎么会有人和你一样?

8.【甲】诗和【乙】文的写作对象都很明确。前者是写给__________,后者是写给________。【丙】文标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9.【甲】诗和【乙】文中都有景物描写,但写法和效果不同。请以画线句为例作简要分析。(4分)

10.【甲】诗作者的写作目的是______,【乙】文作者的写作目的是_________。【丙】文结尾子路“敬受教”是因为他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6分)

二、现代文(3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5分)

玉石之路孔德懿

①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就其起源来说,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到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文明诞生和早期国家形成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也是中华玉文化的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

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文化独具魅力。“石之美者为玉”,是华夏先民对玉石的最基础认知。在石器时代,先民发现了玉石这种特殊的材质。玉石的颜色比普通石头漂亮,色泽温润,硬度高于一般石材,具有韧性,不易断裂。特别是大部分玉石具有与天类似的颜色,如青玉、白玉等。因此,玉石在先民的想象中一开始就和天有联系,在原始宗教信仰中占据了显著位置。据《淮南子》记载,“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五色石”就是玉石。先民认为,玉石具有修补苍天的神奇功能。

③玉与石逐渐分化后,华夏先民开始将天然玉石加工为生产工具和装饰物,以满足日常生活、原始审美的需要。自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开始,玉器在华夏大地上大量涌现。有学者把这一时期称之为“玉器时代”,作为连接新石器时代与青铜器时代的一个完整时代,时间跨度长达4000年左右。从考古学的成果来看,从距今8000年左右的兴隆准文化到距今4000年左右的石家河文化,都出土了大量各类玉器。这一时期的玉器是“神器”,基本上为原始社会巫师作法通神所用,是祭祀或与天神沟通的“事神玉”。

④“玉器时代”对于中华文明的诞生具有重要意义。这--时期,社会阶级开始出现,成组的玉器出土于大墓中。与之相伴,还出现了更大的人群聚落,意味着城市初现规模,同时出现了青铜冶炼技术,产生了最古老的文字。可以说,玉器是中华文明的催生者。

⑤特别重要的是,根据学者研究,这一时期还存在“北玉南传”(从北方到广东地区)、“东玉西传”(从东部沿海地区到河西走廊)的玉文化传播,以及以新疆和田玉为代表的西部玉石资源“西玉东输”等现象。这些“玉石之路”串联起了中华文明的版图。2

v

⑥新石器时代末期,巫觋集团通过对神权的垄断,逐渐掌握了部族社会的政权、军权,大巫与王的身份合二为一。王权开始崛起,早期国家开始形成,华夏大地由多元化的邦国文明走向--体化的王朝文明。这-时期,玉器逐渐演变为体现王权威仪和政治礼仪的重要礼器。可以说,它是王权国家形成的见证者。

⑦1936年在良渚遗址中出土的大量文物充分证明良渚先民在社会生活中广泛使用玉器,形成独具特色的用玉体制。他们以玉琮、玉钺和玉璧代表神权、军权和王权。良渚文化中的部落首领,头戴大巫的标志玉冠饰,身挂玉管玉珠串,臂戴玉镯,彰显通神能力。这说明当时玉器既用以祭神,也用于标识身份、区分等级,反映了政教合一的早期国家形态。

⑧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文明“大-统”格局建立并不断巩固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玉器作为国家祭祀等重要政治活动中的“礼器”,历代统治者都视玉为“国之重器”。文献中也多次记载了王朝最高统治者与玉有关的事件。特别是在改朝换代的战争中,玉器的归属是一一个重大问题,《史记》也进行了专门记载。

⑨总之,对于中华文明起源和演进来说,玉文化具有重要地位。对中华传统政治、礼仪、宗教、信仰、习俗、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影响,没有任何古器物能够和玉器相比。玉文化经久不衰,自新石器时代一-直绵延至今,而且随着中华文明长河的延伸,其生命力会越来越旺盛。

[注释]①巫觋:巫师

11.第⑤段画线句在文中的含义是:

12.阅读全文,请把玉的功用历经的几个阶段填写完整。(4分)(1)修补苍天→(2)作为生产工具和装饰物→1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正确的-项是(

(3))(3分)

(4)

(3分)

A.玉文化的形成和初步发展对中华文明诞生和早期国家形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B.兴隆洼文化、石家河文化、良渚文化中的玉器都有祭神、标识身份的作用。C.玉器和其他古器物--样,在中华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地位。D.《史记》专门记载玉器的归属问题,说明玉器在当时政治活动中的重要性。14.文章第⑦段和第⑧段不能互换,请说明理由。(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20分)

①徐翔是个诗人。

②最近,他应一家文学杂志社的约稿,正在构思一首描写炊烟的诗。

3

v

③不知为啥,他在家里______了多日,始终没有找到以往那种得心应手的感觉。无奈之下,他找来一些有关炊烟的图片和视频,反复播放。

④只是,观看了整整一天,累得两眼发花,脑子里依旧空荡荡的。自己写作十几年了,这种_______的情况还是头一次遇到。徐翔显得十分焦躁和烦闷。难道,深藏在记忆深处的那缕缕炊烟,已被都市的雾霾和沙尘所吞没,变得荡然无存了?

⑤记忆中,他的童年是跟母亲在老家度过的。那时老家生活条件不好,有时他在课堂上读书,或在野外割猪草,肚子饿得咕噜咕噜叫,而每次回家看到屋顶的炊烟升起,咕咕噜噜叫的肚子就像被人安抚了,就变乖顺了,随之也不叫了。

⑥那时的炊烟,是那么亲切,那么温暖,那么充满诱惑力,他远远地凭着嗅觉,就能品味出家中母亲做出的饭菜是啥。

⑦闲着没事,他时常一个人独坐在村外西侧的土坡,遥望炊烟。没有风的时候,炊烟就像一棵树,从家里的灶房里生长起来,然后与全村的树聚合成一棵参天大树。有风的时候就不同了,家家的炊烟刚刚冒上房顶,就迅速汇集,变成一片片灰色的云,飘浮到村庄的上空,最后都消失到无边的旷野里。其实,不论是有风的时候还是无风的时候,乡村上空的炊烟都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可是炊烟与画卷又不同,因为炊烟里还有饭菜的香味,更有母亲殷殷的目光。

⑧徐翔决定回老家一趟,去重新体验一下炊烟。

⑨自从母亲去世后,约有二十年没回老家了。老家的路早已模糊。幸好,有车载导航仪,将徐翔带回了老家。只是,老家面目全非,早没了记忆中的样子。往昔杂乱无序的农舍早已变成了整齐划一的红瓦房。一眼望去,整个村庄却看不到一丝炊烟,徐翔顿感几分失望。

⑩他住进堂叔家后,期待堂婶快些燃起灶火,好尽快看到__________的炊烟。可是,厨房早都改用沼气做饭了。

⑪徐翔恳求堂婶,能不能再用柴火做顿饭?堂婶有些不解,说为啥要用柴火,难道俺烧的饭菜不香吗?

徐翔连忙解释,说他就是想看看烟简里冒出的炊烟。堂婶无奈地叹气,唉,这就难办了,家里早就不用柴火烧饭,连灶台也拆了,哪能有炊烟冒出来啊。

是如此。最后,在堂叔家小住了几天,就怏怏地离开了老家。

⑫果然,徐翔整个村庄转了几圈,家家户户都没有冒出炊烟。他不死心,又到四周邻村寻找一番,也⑬无奈之下,徐翔想出一个办法,在城里自家的别墅,按照老家灶台的样子,依葫芦画瓢雇民工垒造

了一个。他又买来木柴,在灶膛里燃起。整得屋里烟熏火燎,直呛得妻子一个劲儿地骂他犯了哪门子神经。他却不顾这些,跑到屋外,仰头一看,却见别墅烟简里冒出来的是一股浓烟,直直往上冒。他不明白,城里的柴火怎么就冒不出老家一样袅袅的炊烟呢?

⑭一次偶然,苦闷的徐翔被一个文友约去参加了农家乐一日游。

4

v

客们可随意游览观光。

⑮那是一个偏僻的小村,还保留着农家原始的样子。虽然无人居住,却被开发成了农家乐旅游区,游⑯徐翔兴趣大增。很快,他在一间老石屋内意外地看到了儿时的灶台。兴奋之下,他恍若回到了童年,⑰很快,炊烟钻过老石屋的烟筒在屋顶袅袅升起,徐翔手忙脚乱地操弄着相机,不停地变换着角度,

急忙跑到附近的路沟旁。柴草是现成的,随手可拾。片刻,就抱回一捆。他燃起柴草塞进了炉灶。

拍摄着炊烟袅袅飘起的样子。看着越升越高的炊烟,他脑海里的那些闭塞的思路瞬间灵动起来。他好久没

有这种感觉了,他手舞足蹈,诗兴大发,脱口而吟:炊烟是故乡平缓的呼吸/飘曳在一个个游子的心房/如今,已触手不及……

⑱见此,游人们纷纷驻足,围在老石屋旁看起热闹。并根据旅游区的安全条例,处以他200元的罚款。

⑲突然,几个保安匆匆赶来,挤开人群,手里拎着灭火器,冲进屋内,厉声呵斥徐翔赶紧将炉火灭掉,⑳徐翔连忙灰头土脸地解释,对不起,我只想看看炊烟。

㉑这时,徐翔隐隐听到人群中有个小男孩在问,炊烟是啥?

15.根据文意,第③段、第④段和第⑩段横线处应填的词语依次是______(2分)

A.朝思暮想B.才思枯涸C.苦思冥想D.苦思冥想

苦思冥想苦思冥想朝思暮想才思枯涸

才思枯涸朝思暮想才思枯涸朝思暮想

16.文中的徐翔为了构思一首描写炊烟的诗,用了以下方式寻找灵感:(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3)在城里自家别墅垒灶台造炊烟;(4)____________。(6分)

17.第⑦段画线内容写了徐翔回忆童年时看到的炊烟,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4分)18.对文章结尾小男孩问“炊烟是啥”的情节,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3分)

A.随着乡村生活条件的改善,孩子们平时看不到炊烟了。B.明炊烟已经消逝了很久,孩子已经不认识炊烟了。C.侧面表达徐翔对孩子不认识炊烟而产生的失落。D.借孩子的提问引发读者对如何保留乡村特点的思考。

19.有人认为,本文题目可以拟作“又见炊烟起”,也有人认为应该拟作“寻不回来的炊烟”。你会选择哪一个作为题目?请说说理由。(5分)

5

v

三、综合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20-24题。

班级拟开展主题为“书香润心灵,阅读促成长”系列名著阅读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相关任务。20.【活动一】知识竞赛

下列选项中,对名著的介绍错误的两项是(

)(

)(4分)

A.《童年》里阿廖沙的外祖母非常喜欢小茨冈,但仍然会咒骂他的偷窃行为。B.《鲁滨逊漂流记》里的“星期五”是一位文明世界里不幸流落到荒岛的人。C.《红星照耀中国》真实、客观地记录了当时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情况。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是一位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E.《傅雷家书》里,傅雷教育儿子对艺术要精益求精,对生活要不拘小节。21.【活动二】名著推荐

从下列名著中选择其中一部向同学们推荐,要求:必须围绕本次活动主题,用50字左右阐明推荐理由。(4分)

A.《童年》B.《鲁滨逊漂流记》C.《红星照耀中国》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E.《傅雷家书》F.《昆虫记》

G.《艾青诗选》

H.《水浒传》

推荐《______》一书(请用楷体或者行楷正确抄写书名),理由:_______________。

22.【活动三】名著赏析(4分)

下列是摘自《水浒传》第九回中描写花和尚鲁智深的一段话,请你完成赏析任务。

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巧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过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活动四】名著朗诵(4分)

下列是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中两句诗的重音处理,你是否同意这样的处理?请阐述理由。中国的苦难与灾难

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24.【活动五】写邀请函(4分)

这次活动,班级拟邀请家长一起参与。下列是拟写的活动邀请函,请帮助修改、完善。

邀请函

尊敬的**家长:

6

v

您好!

为了________,我班兹定于2023年1月6日(星期五下午1:00-3:00)在本班教室举行主题为“书香润心灵,阅读促成长”的名著阅读交流活动,届时,您将看到孩子们围绕主题精心组织的知识竞赛、名著推荐、赏析、朗诵等活动。我们热忱期待您的参加!祝您生活愉快!

主办:**学校**班级

2023年1月4日

(1)请在横线处填写本次活动的目的或者意义________(2分)

(2)邀请函中“孩子们围绕主题精心组织的知识竞赛、名著推荐、赏析、朗诵等活动”一句是病句,可以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四、写作(60分)

25.

有人说:什么是成长?那是你内心的一个尺度。你能够感觉到你的成长,你内心知道你会成长成什么样子,就好像一颗树籽,无需指导,也会成长为一颗挺拔的树。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成长为自己最好的样子。

请以“这就是成长”为题作文。题目:这就是成长

要求:(1)写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暴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7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上海卷)

语文·全解全析

一、古诗文

(一)默写与运用(13分,前三句各3分,第四句4分)1.切问而近思2.儿童相见不相识3.浅草才能没马蹄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易错字词:相识、蹄、己、悲。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第5-10题(22分)5.陋室铭

(2分)

(2分)

(2)拜见(2分)

6.(1)全,都7.C(3分)

8.白居易(1分)谢中书(1分)子路受到教诲(教导)(1分)

9.以“沉舟”和“病树”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景象;(2分)以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出晨昏中猿鸟、鱼儿富有生机的景象(2分)

10.[甲]诗作者:感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要保持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2分)[乙]文作者:问候安慰友人,与之同享寄情山水之乐;(2分)

[丙]文蕴含的道理: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努力和修炼也很重要(2分)【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世称刘宾客。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我们曾经在教材中也学过他写的《陋室铭》一文。【6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句意为:四季长存。俱,全,都;(2)句意为:子路拜见孔子。见,拜见。

8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

根据“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可知,重点词:徒,只;岂,怎么;句意为:只是凭借你的天赋才能,再加上你学习,怎么会有人赶得上呢?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甲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写此诗作答;所以本诗是刘禹锡写给白居易的一首酬赠诗;

乙文《答谢中书书》,是作者陶弘景寄给谢中书(谢微)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

丙文《子路受教》,通过孔子与其弟子子路的对话,生动而深刻的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指出了学习功效,也是对学生的指引与勉励;“子路受教”的意思是:子路受到教诲(教导)。【9题详解】

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比较分析。甲诗:

根据“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可知,其意思是: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以“沉舟”和“病树”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景象;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刘禹锡以此,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乙文:

根据“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可知,其意思是: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天刚麻麻亮,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山林就开始了欢唱;“猿鸟乱鸣”,这“乱”字有声繁悦耳,使人迷惑,动人心魄的意思;而到了“夕日欲颓”、金乌西栖之后,鱼儿避开了“鹰嶙鹗视”的威胁,此际竞跃腾欢,尽情享受空气中弥漫的芳馨。总之,从早到晚,山林中正是由于猿的柔声啼唤,鸟的恣意鸣哄和鱼的欢腾竞跃而显得格外静谧幽美;

这是以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出晨昏中猿、鸟、鱼儿富有生机的景象。【10题详解】本题考查主旨情感。

甲诗根据“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可知,作者感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要保持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乙文根据“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可知,作者问候安慰友人,与之同享寄情

9

山水之乐;

丙文根据“括而羽之,缺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可知,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努力和修炼也很重要。参考译文

【乙】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丙】子路拜见孔子,孔子问道:“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只是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怎么会有人赶上呢?”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柔烤加工就很笔直,砍下来用它(做箭),能穿透牛皮(做的铠甲),从这来讨论,有什么需要学(的理由)呢?”孔子说:“如果劈开它在一端束上羽毛,并给它加上金属的箭头,它射得不就更加深了吗?”子路听后拜了两拜说:“多谢(先生)教导。”

二、现代文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5分)

11.(3分)通过玉文化的传播,中华大地上的一个一个地域联系了起来,共同勾勒出中华文明传播的疆域。12.(4分)(3)用于祭祀或与天神沟通(4)作为体现王权威仪和政治礼仪的重要礼器13.(3分)D

14.(5分)第⑦段主要说明良渚文化时期独特的用玉体制,反映出政教合一的早期国家形态。(1分)第⑧段主要说明在中华文明“大一统”格局建立并不断巩固的夏商周时期,玉器被视为“国之重器”。(1分)这和第⑥段的说明中心,即玉是“早期国家开始形成”到“走向一体化王朝文明”这一历史演进的“见证者”相一致。也和第⑨段的段首句形成照应。(3分)【解析】【11题详解】

考查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根据第⑤段“根据学者研究,这一时期还存在‘北玉南传’(从北方到广东地区)、‘东玉西传’(从东部沿海地区到河西走廊)的玉文化传播,以及以新疆和田玉为代表的西部玉石资源‘西玉东输’等现象”可知,玉文化的在中原大地传播,‘北玉南传’(从北方到广东地区),‘东玉西传’(从东部沿海地区到河西走廊),‘西玉东输’,中华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各地域联系起来,共同勾勒出中华的疆域,所以说这些“玉石之路”串联起了中华文明的版图。【12题详解】

考查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阅读全文,概括玉的功用历经四个阶段:

10

第一阶段:修补苍天,根据第②段“在石器时代,先民发现了玉石这种特殊的材质”“先民认为,玉石具有修补苍天的神奇功能”可知;

第二阶段:作为生产工具和装饰物,根据第③段“玉与石逐渐分化后,华夏先民开始将天然玉石加工为生产工具和装饰物,以满足日常生活、原始审美的需要”可知;

第三阶段:根据第③段“这一时期的玉器是“神器”,基本上为原始社会巫师作法通神所用,是祭祀或与天神沟通的“事神玉””可知玉的功用;用于祭祀或与天神沟通;

第四阶段:根据第④段“新石器时代末期,巫觋集团通过对神权的垄断,逐渐掌握了部族社会的政权、军权,大巫与王的身份合二为一”“这一时期,玉器逐渐演变为体现王权威仪和政治礼仪的重要礼器”可知玉的功用;作为体现王权威仪和政治礼仪的重要礼器。【13题详解】考查内容的理解。

A.根据第④段“‘玉器时代’对于中华文明的诞生具有重要意义”“玉器是中华文明的催生者”第⑥段“它是王权国家形成的见证者”第⑦段“这说明当时玉器既用以祭神,也用于标识身份、区分等级,反映了政教合一的早期国家形态”第⑨段“总之,对于中华文明起源和演进来说,玉文化具有重要地位”可知玉文化的形成和初步发展对中华文明诞生和早期国家形成起到重要作用,但不是“决定性的作用”;B.根据第③段“从考古学的成果来看,从距今8000年左右的兴隆准文化到距今4000年左右的石家河文化,都出土了大量各类玉器。这一时期的玉器是“神器”,基本上为原始社会巫师作法通神所用,是祭祀或与天神沟通的“事神玉””根据第⑦段“1936年在良渚遗址中出土的大量文物充分证明良渚先民在社会生活中广泛使用玉器,形成独具特色的用玉体制。……这说明当时玉器既用以祭神,也用于标识身份、区分等级”可知兴隆洼文化、石家河文化玉器有祭神作用,良渚文化中的玉器有祭神、标识身份的作用;C.根据第⑨段“对于中华文明起源和演进来说,玉文化具有重要地位。对中华传统政治、礼仪、宗教、信仰、习俗、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影响,没有任何古器物能够和玉器相比”可知,“玉器和其他古器物一样”表述错误,应该是:玉器在中华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地位;故选D。【14题详解】考查说明顺序。

文章第⑥段结尾句“它是王权国家形成的见证者”可知第⑥段说明新石器时代末期,王权开始崛起,早期国家开始形成,玉是“早期国家开始形成”到“走向一体化王朝文明”这一历史演进的“见证者”,接着第⑦段列举良渚文化时期独特的用玉体制,反映出政教合一的早期国家形态。第⑧段列举夏商周时期中华文明“大一统”格局建立并不断巩固,玉器被视为“国之重器”,⑦⑧段这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说明,最后第⑨段进行总结,与上文相照应,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11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20分)15.D(2分)

16.(1)在家里反复播放有关炊烟的图片和视频(2分)(2)在老家的村庄和堂叔家寻找炊烟(2分)

(4)在农家乐旅游区烧灶台拍炊烟(2分)(意思大致正确但没有写地点或“炊烟”扣1分)

17.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炊烟比作“树”“云”和画卷,生动地写出了童年时老家炊烟袅袅升起时的美景(2分),表达了徐翔对乡村美景的赞美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1分),为下文寻找炊烟的情节作铺垫(1分)。18.C(3分)

19.示例:选“又见炊烟起”:“炊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1分);\"又见炊烟起\"概括了文章内容,即徐翔为了寻找写诗的灵感苦找炊烟,最后终于找到炊烟并激发了创作灵感(1分)。题目富有诗意(1分),表达了对炊烟难找、灵感难寻的感慨(1分)。(选“又见炊烟起”满分4分)

选“寻不回来的炊烟”:“炊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1分);“寻不回来的炊烟”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即徐翔为寻找写诗的灵感苦找炊烟,几经波折后找到的炊烟又被人无情地灭了(1分),这个题目既表达了徐翔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炊烟难寻的茫然(1分),也引发了对读者对代表乡村特点的事物逐渐消失的思考(1分);题目意蕴丰富,引人深思(1分)。(选“寻不回来的炊烟”满分5分)

【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朝思暮想:意思是早晚都想念。形容非常想念或经常想着某一件事。苦思冥想:比喻绞尽脑汁,深沉地思索。才思枯竭:写文章的才能和思路用尽了。

结合“始终没有找到以往那种得心应手的感觉”可知,用“苦思冥想”;结合“观看了整整一天,累得两眼发花,脑子里依旧空荡荡的”可知,用“才思枯涸”;结合上段“一眼望去,整个村庄却看不到一丝炊烟,徐翔顿感几分失望”可知,用“朝思暮想”。故选D。【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梳理。本题考查梳理和概括文章内容。抓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结合关键句子回答。本文主要人物是徐翔,概括主要事件可梳理文章情节,第③④段,写徐翔在家里反复播放有关炊烟的图片和视频;第⑧-⑫段,写徐翔在老家的村庄和堂叔家寻找炊烟;第⑭-⑰段,写徐翔在农家乐旅游区烧灶台拍炊烟。可用“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结果如何”的形式概括。

12

【17题详解】

本题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语句。

句中“炊烟就像一棵树”“变成一片片灰色的云”“乡村上空的炊烟都是一幅动人的画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炊烟比作“树”“云”和“画卷”,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炊烟的不同情状;结合“那时的炊烟,是那么亲切,那么温暖,那么充满诱惑力”等来看,炊烟如此之美,是因为寄托了徐翔对炊烟的赞美和怀念;从情节发展上看,也为下文他回老家等去寻找炊烟作铺垫。【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结尾的理解。

结尾句小男孩问“炊烟是啥”,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炊烟已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消逝了,近些年出生的小孩子在生活中也没见过炊烟了;通过小男孩的发问,也激发了读者去思考为什么现在社会见不到炊烟了,置于结尾,言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丰富的想像空间;同时,从全文来看,诗人徐翔一直想找寻儿时的炊烟,但始终难以找到,这一发问,进一步加深了徐翔对如今社会炊烟难寻的困惑与伤感。“徐翔对孩子不认识炊烟而产生的失落”于文无据,故选C。【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标题的能力。结合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分析。

示例:选“又见炊烟起”。诗人创作有关“炊烟”的诗歌,过程曲折,不算容易。贫穷年代,诗人故乡的炊烟亲切、温暖,能安抚他饥饿的童年,留给他美好的记忆;诗人有如此丰富的体验,居然写不出诗;为此,诗人回乡重新体验炊烟,可是炊烟几乎绝迹;在一次农家乐一日游中,他终于找到了炊烟,吟出了诗句。可见,“炊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又见炊烟起”概括了文章内容。

选“寻不回来的炊烟”。诗人曲折而艰难的写诗过程给我们深深的思考:乡村巨变,炊烟消亡,“炊烟”这个传统的文化符号(意象)也随之在人们眼中消逝,小男孩“炊烟是啥”的发问,更令人深思——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保护乡村文明?“寻不回来的炊烟”既表达了徐翔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炊烟难寻的茫然,也引发了对读者对代表乡村特点的事物逐渐消失的思考;题目意蕴丰富,引人深思。

三、综合运用(20分)

20.B

E(2+2分)

21示例:推荐《傅雷家书》(1分,错别字扣分),理由:阅读该书,你能深刻体会到一位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一位学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及拳拳爱国之情。(3分)

22.示例:这段话具体描写了鲁智深在紧急关头救林冲时的声音、动作、语言(2分),表现了鲁智深武艺的高强,以及行侠仗义的个性特点。(2分)

23.示例:对,理由:广阔而又漫长,突出中国经历苦痛与灾难空间范围之大,时间范围之长,从而凸显苦

13

痛灾难之深重,体现诗人内心无比痛苦的喟叹。错,理由:重音应该落在“雪夜”,因为作者用“雪夜”象征当时的中国,强调“雪夜”,能让人自然联想到寒冷、黑暗,从而直接体会到当时中国经受的苦痛与灾难之深重。(表明观点1分,理由分析3分)

24.(1)示例:为了家校携手共同促进名著阅读活动开展;为了让名著阅读更好地滋润孩子们的心灵,促进孩子们的成长。(2分)

(2)修改为:孩子们围绕主题精心组织的知识竞赛,以及名著推荐、赏析、朗诵等活动。(2分)【解析】【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文学常识。

B.“‘星期五’是一位文明世界里不幸流落到荒岛的人”表述有误,“星期五”是鲁滨逊从原始野人那里救下来的,并不是文明世界的人;

E.“对生活要不拘小节”表述有误,生活上,傅雷对儿子的教育是很严格的。比如衣事住行的规矩;比如饭桌上要讲礼仪等,事无巨细;故选BE。【21题详解】

本题考查为名著拟写推荐语。结合名著主题拟写推荐语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示例一:我推荐《昆虫记》。作者他笔下的小虫子,一个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充满着灵性,让人看了之后着实觉得它们可爱。我真为法布尔非凡的观察力和博大的爱心感到叹服。

示例二:我推荐《艾青诗选》这本书中描写了太阳、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

示例三:我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的乐观、坚强,为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感动着无数人:当我们失败时,分析原因,鼓起勇气,重新开始;当我们成功时,严肃认真,谦虚谨慎,继续努力。

示例四:我推荐《童年》,小说是以一个小孩眼光来描述,读来并不觉得压抑,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中感受到人们战胜命运的巨大力量。

示例五:我推荐《鲁滨逊漂流记》,本书描写了一个叫鲁滨逊的人开发一座荒岛的故事。作者借此歌颂了资本主义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冒险进取精神,表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劳动热情和克服困难的毅力。示例六:我推荐《红星照耀中国》,本书的魅力在于描绘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让我们懂得只有持续不断地取得胜利,才是真正的成功者。

示例七:我推荐《水浒传》,水泊存忠义,梁山有英豪。一百单八将的英雄传奇,侠与士的忠肝义胆,尽在《水浒传》中。了解忠义,了解豪情,了解江湖对庙堂的补充,不可不读水浒。【22题详解】

14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语段中“跳”“喝”等动词是动作描写,“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是鲁智深对薛霸说的话,属于语言描写。这段话具体描写了鲁智深在紧急关头救林冲时的声音、动作、语言,“雷鸣也似一声”“飞过来”等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鲁智深武艺的高强,面对林冲被薛霸欺负,他及时出手相救,体现了鲁智深行侠仗义的个性特点。【23题详解】本题考查朗诵重音。

把重音放在“广阔”“漫长”或“雪夜”上都行,简述“广阔”“漫长”或“雪夜”所表现的内容即可。示例一:重音放在“广阔”“漫长”上,广阔的意思是:(面积、范围、领域)广大宽阔,强调空间上的范围之大;漫长的意思是:时间或道路长得看不到尽头,强调时间上的范围之长。结合上句“中国的苦难与灾难”可知,这两个词语突出中国经历苦痛与灾难空间范围之大,时间范围之长,从而凸显苦痛灾难之深重,体现诗人内心无比痛苦的喟叹。

示例二:重音应放在“雪夜”上。“雪夜”象征着中国当时正处在深重的黑暗之中,重读“雪夜”让人联想到祖国的处境使诗人内心凄苦、寒冷,表现出当时的中国所受灾难之深重,作者内心之忧愁困苦。【24题详解】

①本题考查邀请函的拟写。可以从学生的角度拟写活动目的,也可以从班级的角度拟写活动目的。例如:为了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②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并列不当,“知识竞赛、名著推荐、赏析、朗诵等活动”并列不当,应改为:孩子们围绕主题精心组织的知识竞赛,以及名著推荐、赏析、朗诵等活动。

四、写作24.【范文】

例文

这就是成长

流逝的时光仿佛永远那么短促,眼前的日子正在一天天变长,我在迷茫中慢慢成长。

正值八年级,老师口中百谈不厌的:“十字路口”。我正站在最中心的交点,茫然四顾不知何去何从。父母忙碌而又精心的为我铺平了一条平坦而单调的大路,路的尽头写着父母的成功。而我则向往着另一条截然相反的通幽曲径,路旁高耸着的树木遮蔽了我的未来,没有亲人朋友在前方为我探路,我只能踏着自己的足迹。

每天我逼着自己在题海中扑溯,在补习班中穿梭,仅仅因为大家都是如此,我用繁杂的学业掩饰自己的迷茫,让我无暇选择。然而夜深人静时,竟然彻夜难眠,索性起身倚着冰凉的墙壁一个人思绪翻滚。父

15

母的意愿与自己的梦想彼此抉择,父母希望我学习理科,原因很简单,理科路宽。我便顺从地放下小说,埋头做好数理化。但我无法想象自己能从枯燥的数字和公式中得到快乐。我想做一名翻译,向更好地领略外语的文字之妙,并将它译成精彩的中文,思来想去仍是没有结果,有时我甚至祈祷第二天会有写不完的作业,只为逃避这段不得不面对自己的时光。

然而茫然所带来的困苦随之接踵,我不得不鼓足勇气来面对。有时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感受愈加强烈,在做了这么多年的乖乖女之后,我想自己来决定,只忠于自己的梦想,无论是错是对,我希望能用自己的双足迤逦下深深浅浅的足迹。

这是我的未来,我应当自己把握。也许会因此走上一条荆棘丛生的荒路,也许会因为此走上一条灰尘满布的陈年旧路,我依然会安然接受,微笑着走下去。

我想这就是成长吧。【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写作。

1.审题立意:题目中的关键词是“成长”,泛指事物走向成熟,摆脱稚嫩的过程。“成长”是一种变化,不仅仅是年龄的增加,更是一个心理变化的过程,从无知到有知,从有错到认错,从没感受到感受深刻。简而言之,就是自身不断变得更好、更强、更成熟的一个变化过程。“这就是成长”的行文思路应该是从事或现象中明白一个道理,感悟成长。

2.选材构思: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反映我们的成长?可以从学习角度、生活角度、做人角度……例如: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主人,是成长;正所谓吾日三省吾身,能反思自己的缺点,也是成长;开始懂事了,懂得去感受母亲、体味母亲,这是了不起的成长;能用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这也是成长;学会了应对挫折,说明你在成长;意志变得坚强了,也是成长;能自我调整心态,从低沉、郁闷、自卑中走出,这是一种难得的成长;学会了感恩,真是难能可贵的成长。所以,这篇文章选材范围很广。成长感悟类作文的写作技巧可以运用以小见大,我们可以选取一些小的点切入主题,以点再现成长经历,表达内心情感表达对成长的回顾和思考,这样就可以写出从幼稚到成熟的成长过程。

评分标准:

等第

中心与材料(25分)

语言(25分)

思路与结构(10分)

评分细则

16

切合题意中心突出

语言流畅、简思路通畅

A等基准分56分。A选材恰当,洁、得体

层次清晰基本符合三项条60-53

有新意有一定的表结构完整件得基准分;三项感情真挚现力

详略得当

中有一项富有特内容充实

色,其他两项达到分项得B,可评为A。

25-22分25-22分

10-9分符合题意

B等基准分47分。B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简思路连贯基本符合三项条52-43

选材恰当洁层次较清楚件得基准分;中心感情真实用语规范结构完整与材料或语言有内容较充实

能注意详略

一项较好的,酌情加分;其中一项有分项得分

21-18分21-18分8-7分

欠缺的,酌情减分。

基本符合题意

思路基本清楚

中心基本明语言基本通层次基本清楚C等基准分36分。C确顺结构完整,但基本符合三项条42-33

选材基本恰用语基本规不够合理

件得基准分;其中当

详略安排不够两项较好的,酌情内容不够充恰当

加分;有欠缺的,实

酌情减分。

分项得分

17-14分17-14分

6-5分

题意理解偏

D等基准分28分。D颇

语言不通顺

思路不清楚基本符合三项条32-24

中心不明确用语不恰当件得基准分;其中选材不合理病句比较多结构不完整

一项在C、D之间,内容空洞

酌情加分。

分项得13-11分

13-11分

4-2分17

分E偏离题意词不达意思路混乱23-0无中心表达混乱结构残缺严重偏离题意,或文不成篇有严重语病,或字分项得数不足300字,18分

10-0分

10-0分

1-0分

分以下。

说明:

(1)题目不写扣2分。

(2)字迹不清楚,书写不规范,卷面不整洁扣1~2分。(3)错别字总扣1分(满2个即扣)。

18

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