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6《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2023-09-08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责任学校:十街乡中心小学 责任教师: 刘汉斌

【教材分析】

《清平乐·村居》是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和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整首词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这样的构思巧妙,色彩鲜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古诗了,对古诗词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大部分学生对古汉语文本有畏难情绪。他们往往能把一篇古诗背下来,但却不能很好的体会和分析文章美在哪里,但他们对朗读文本还是很感兴趣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 借助画面与注释,了解词的大意。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读词、看图、联想感受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体会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能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受到美育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为:引导学生读词、看图、联想感受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体会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 【教法、学法】

教法:1、以读为本。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及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词汇,陶冶情操。

2、创设情境,体味词中意境。学生对直观的、形象的事物容易理解,而且活泼好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的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借助插图,通过读诗——看图——联想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交流中得到最真切的感受,加深体验,更好地理解词的意境,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地熏陶感染,优化教学效果。

学法:采用了质疑探究式学习方法,问题由学生提出,教师依据学习目标提供情景、自主体验、相互交流、迁移运用的程序,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 学 活 动 及 主 要 语 言 一、谈话激趣,自主设疑 1、欣赏小朋友吟诵《清平乐 村居》视频,揭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词,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写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 26 《清平乐 村居》 2、教师简介“词”这种文体,读好课题。 读题。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画面是一种含蓄深刻的语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驰神往的境界。播放全教师简介:这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叫词,“清平乐” 是词牌名,它表示的是一种曲调,一种节奏。真正的题目是“村居”,所以中间要空一格,读的时候也要稍作停顿。谁能把题目读好? 3、生质疑,梳理学习目标。 这是我们第一次学习词这种文体,谁来说一说,如果你是老师,你想教学生学懂哪些知识? 预设: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了解词的大意。 (2)读懂这首词的意思,感受词中所描绘的生活意境。 4、读通读顺,感受词韵美。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说(相机正音、生字的书写) 预设:读准“翁媪”、“剥bāo,了解字义” 这里的“剥”是指把东西的外壳或皮去掉。把香蕉的皮去掉叫运会闭幕式 上小朋友朗诵诗词的视 频,激起学生 学习的欲望生质疑,梳理学和阅读的兴习目标。 趣。 让学生 自主地去感 受问题、发现 问题、提出问 题,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 趣。 学生自己试着 读文,画出读不问题来好的字词、句自学生,必须再回到学生子。 中去。让学生根据自学要中是小儿把莲蓬的皮去掉叫——“剥”。一起再读这个 求自学词,学句子。 生在自主、自(3)正确书写生字“莲”的字形。教师在田字格汇报自己认为由的语文活范写。 难读的字、词。 动中,焕发主体意识,变被(4)出示词,引导学生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学生自己试着动的接受式学生自己试着读一读。 读一读。 学习为积极“剥香蕉”,把花生的外壳去掉,叫“剥花生”,这首词

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 主动的探究式学习。 屏幕出示自学方法及内容,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自学 自学方法:读诗——看图——联想, 把读懂的字词 自学内容:你能读懂哪些字、词、句的意思?在你句在课本上进 的课本上进行标注。 行标注。 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 图文结合,交流汇报: 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看,这就是村居图,借助这 幅图,你读懂哪些字、词、句的意思? 预设: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指名汇报,读词 学生汇报。师:多美的画面啊!你能美美的读一读句。 吗?指名朗读。 2、理解“翁媪”“相媚好”,体会“醉”的情感。 预设一: (1)“相媚好” 是什么意思,出示翁媪图,图文指名说词语或结合,体会翁媪“相媚好”的情景。 句子的意思。 古诗词教学必须超师:好一个“相媚好”,看,这就是老公公老婆婆 越字面意义,相媚好的情景,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两位老人之间的关 不能停留在系是多么—— 枯燥地去分预设二: 析诗句意思(翁媪的意思是老公公老婆婆)看,这就是老公公和你的同桌说的层面,而是要把这种汉老婆婆,他们在做什么呢?(喝酒聊天)你从哪个词看一说 字符号转化出来?(相媚好)好一个相媚好,你知道相媚好是什么 为一种情感意思吗?看,这就是老公公老婆婆相媚好的情景,从中 符号,一种有我们也可以看出两位老人之间的关系是多么—— (2)展开联想,老爷爷和老奶奶他们会说什么? 是啊,两位老人就这么坐着,笑着,聊着,心里那个美哟。你瞧,老两口几杯酒下了肚,话就多了起来„„他们会说什么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指名说。 (3)在词中“醉”还是什么意思?(陶醉) 此时此刻,你认为句子中的“醉”仅仅是指酒醉吗? 生命体验的生互说,指名汇联想和想象,让学生凭借报。 着直观可感 的视像,触摸指名说醉的意诗词的温度,窥察诗人丰思 有感情地朗读。 富深邃的情

还是什么意思?(陶醉)老俩口醉在哪里?指名说。 感之思,体味诗词精妙灵动的字词之3、理解“卧”“无赖”,感受小儿顽皮可爱画面。 美。 (1)“卧”是什么意思?(趴)(躺),你把“趴” 带进诗句中读读看,什么感觉? 指名说“卧”的 (2)体会小儿顽皮可爱的动作,理解“无赖”的意思。 意思。 那“卧”还可能有哪些姿势呢?可见,诗人在写词 时是十分讲究推敲的。一个“卧”字,可以让人想到小 (4)有感情地诵读诗词,读出老两口的陶醉之情。 汇报、朗读。 儿可能是趴着,可能是躺着,还可能是侧着身子,想怎 么卧就怎么卧,看图上的小儿趴在小溪边,跷起两个小做动作,体会无脚丫,来,伸出小手,让小脚丫动起来,这是一个多么赖。 顽皮可爱的小儿啊,所以作者用了一个词来形容他,(无赖)现在你知道无赖是什么意思了吗?谁能把小儿剥莲时的童趣读出来。 (3)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词。 4、大儿锄豆图 你怎么夸他? 5、中儿织笼图 送他一个词。他会想什么呢? 指名读,齐读。 6、课件出示,填诗句,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家思考、汇报、交庭? 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 ”,但周围的环境很美“ ”,更羡慕的是,这户人家翁媪之间“ ”,大儿“ ”中儿“ ”小儿“ ” 7、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你能说说诗人为什么醉吗?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 流。 指名填词句。 和睦祥和的家庭啊!老夫妻醉了,我们醉了,还有谁也指名汇报。 诗词不醉了呢?(诗人)你能说说诗人为什么醉吗? 但要读懂而8、背景出示画面,和着音乐,朗读这首词。 用自己喜欢的且要读好,在我相信再读这首词你们会有更加深刻的感受。和着方式进行背诵。 学生能读出音乐,自己轻声地读一读。 意思的基础上,使学生的9、读背词。师:如此醉人的词,能不能像吟诵古 身心与朗读诗那样把它吟诵于心呢?把书合上,一起来试一试。

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 1、出示编题提示,编题巩固训练。 内容融为一体,通过引导学生谈自己出示编题提示: 的感受,感受题目的内容可以是: 学生自主编题。 安宁、悠闲的乡村田园生1、诗中字的音节、字形。2、词中字、词语的意思 活,再融入情或某一句诗的意思;3、补写诗句等等。 感,读出图题型可以是:填空、问答、判断等。 展示题目,批意、读出韵2、展示你编题目,交换做题、批改。 改。 味,在读中获3、小结:让我们回到全运会闭幕式中去听听两位 得了情感的熏陶。 小同学吟诵辛弃疾另一首词。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 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 搜集你喜欢的 词,把它抄写下来和你的同学、老师、家长交流。 板书设计 26、清平乐 村居 翁媪 相媚好 醉 小儿 卧 无赖 教 后 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