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仕才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句中加线的熟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凡遇院中公文,送府用印,孙大夫动辄横挑鼻子竖挑眼(吹毛求疵),当即驳回。 B.你小子的工作和生活已经够好的了,别“这山望着那山高”(贪得无厌),不知足呵! C.你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直言不讳),又有何妨? D.“豪强”和“官家”,历来一个鼻孔出气(沆瀣一气),狼狈为奸。 【参考答案】答案: B
解析: 这山望着那山高:比喻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环境不满意,老认为别的工作、别的环境更好。根据句意,可与“见异思迁”互换。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二孩政策全面放开,许多期盼已久的夫妇却放弃了要“二宝”的打算,其主要原因不是观念的变化,也不是经济、精力等方面的压力太大,而是因为“大宝”的坚决反对。
B.继亚马逊线下书店开张后,当当网也准备从线上走向线下,这一计划已处于实施阶段,线下书店将涵盖商场书店、超市书店、实体书店等多个类型。
C.尽管背负着各种争议,恒大足球队在亚足联冠军联赛中依然一路过关斩将并最终夺魁,用耀眼的成绩证明了其运营模式的正确性。
D.在电视节目娱乐至上的时代,打造一档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的“汉字听写大会”,为中华文明传承和推广做出实实在在的努力,这样的文化担当值得称道。 解析:选C A项,句式杂糅,应把“而是”后的“因为”去掉;B项,并列短语种属关系不当,“实体书店”包括“商场书店”“超市书店”;D项,搭配不当,应为“打造一档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的节目——‘汉字听写大会’”。
3、仿照示例,就“考碗族”和“奈特尔家庭”两种职场现象,做劝勉或者警醒式点评。(每则不超过40字)
示例:软实力:是相对于知识文凭等“硬实力”而言的,是指一个人在职场中会唱歌或者写字漂亮或者有气质等各种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的因素。
点评:软实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全面提升软硬实力才能在职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职场现象
考碗族:到处参加公务员考试,不捧到“金饭碗”决不罢休的一群人。
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奈特尔家庭:专心于事业,收入丰富,却很少有时间享受生活的职场家庭。 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此类试题有一定的开放性,要注意分析示例,将其点评的角度作为参考。通过分析题中对“考碗族”和“奈特尔家庭”概念的
1
解释,深入认识这两种职场现象,用简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态度。注意点评时可劝勉,可警醒。
答案:考碗族:对自己职业的规划可以多种多样,各行各业都有“金饭碗”。 奈特尔家庭:事业不是生活的唯一,感受生活,享受亲情,人生会更美好。
4、将下面句子的画线部分变换成四个“是”字句。(可适当增减词语,保留全部信息,语意连贯)
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有碧湛湛的海和青郁郁的山。
解析: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变换后的四个“是”字句有整句效果,要根据前一句“书斋外面是阳台”来写,先写有什么事物,再写事物如何。
答案:(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是海,是山;海是碧湛湛的,山是青郁郁的。
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把“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扩写成一段文字。要求: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语句连贯,不少于50字。
晚春江晴寄友人 [唐]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正确理解诗意,抓住“晚日”“霞绮”“画眉”等关键词语;其次,要正确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答案:夕阳西下,送给大地最后一丝温柔的余晖映照得晚霞如同绮丽的绸缎。远眺远山,青山宛如女子弯弯的眉毛,令人神往。
6、认真观察下面一幅漫画,为其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4个字),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当先对图画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主题或方向。解答图片赏析题,除了要注意画面细节,还要细心审清题目的要求,抓住题眼,确立重点。要根据题干的指令要求和题目所给的条件以及图中所示的内容去找答案,不能抛开题中的条件、图形和作者意图,只凭自己的想当然。如本题,兔子、狗、官员都在“垂钓”,所用饵料又分别是“胡萝卜”“骨头”“公章”,所以标题可以拟为“垂钓”“各显神通”等。关于寓意,明显应该落在官员用公章来钓鱼上,考生不难得出“以权谋私”的寓意。
2
答案:①标题:垂钓、等待、各显神通、愿者上钩、望眼欲穿等。②寓意要点提示:讽刺了一些官员以权谋私、坐享其成的腐败现象。(如果从愿者上钩的角度去谈,只要合理,也酌情给分)
二、古诗词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中乐 刘克庄
行营面面设刁斗,帐门深深万人守。 将军贵重不据鞍,夜夜发兵防隘口。 自言虏畏不敢犯,射麋捕鹿来行酒。 更阑酒醒山月落,彩缣百段支女乐。 谁知营中血战人,无钱得合金疮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开头两句描写军营戒备森严的场景,“面面”和“深深”形成照应,渲染了战场紧张、肃杀的氛围。
B.诗人笔下的将军虽然身份高贵,但能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他不披铠甲,放弃骑马,亲自带兵守卫在隘口。
C.诗中的将军不仅藐视敌人,认为“虏畏不敢犯”,还用“射麋捕鹿”这种畋猎方式来激发将士们的杀敌豪情。
D.“更阑”“月落”,写将军逸乐之久;“彩缣百段”,写将军赏赐之豪,让读者去想象歌舞场面的豪华奢靡。
E.全诗从帐门外写到帐门内,由将军写到士兵,由全景描绘而过渡到特写镜头,构思精巧严谨,脉络分明。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
1.BC [B项“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亲自带兵守卫在隘口”错。C项“自言虏畏不敢犯”是自以为是,盲目轻敌;“激发将士们的杀敌豪情”不妥。]
2.(1)表达了诗人对“将军”不顾边境安危和士兵死活、一心贪图享乐的丑恶行径的强烈愤慨,同时对戍边士卒的悲惨境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2)①对比。一面是士兵驻守隘口、枕戈待旦,另一面是将军玩忽职守、大意轻敌;一面是伴舞助兴的歌女可以随便得到“彩缣百段”的赏赐,另一面是“血战人”无钱买药疗伤。诗人通过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自身强烈的思想感情。
②刻画人物,揭示矛盾。对将军,写其言,述其行,绘声绘色,刻画出一个不恤国事、寻欢作乐的丑陋形象。写“血战人”,则抓住“无钱得合金疮药”,不仅写尽了戍边兵士之苦,而
3
且深刻地揭示了将军的“乐”是建立在兵士的“苦”之上的本质,暗示了当时官兵之间矛盾的尖锐。
三、近现代文阅读
(2018·大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动 荤 尹守国
爷爷没搭理吉东,从墙角拿起拐棍,走出东屋。这拐棍,是三年前吉东第一次去省城领奖时给爷爷买回来的。庄上的那些老头儿说,这拐棍叫龙头拐杖,杨家将里的佘老太君拄的就是这种。
爷爷自从有了这条拐棍,走道就离不开它了。即便是不拄着,也总拎着或放在腋下夹着。 不一会儿,爷爷在西屋里喊:“吉东,你下地,把锅台上的那个油坛子给我抱进来。” 吉东听爷爷在喊他,知道爷爷不生他的气了,紧溜地下地穿鞋,才穿上一只鞋,刚好吉宝放完爆竹进屋。他听到爷爷的喊声,看到那个油坛子就放在锅台上,就顺手抱起来,冲着东屋喊:“哥,不用你了,我给爷爷送去得了。”
吉东听了吉宝的话,把刚穿好的鞋又脱了下来,重新爬到坑上听戏。
吉东刚爬上炕,就听到爷爷骂吉宝:“你个小兔崽子,谁让你把油坛子抱进来的?我是让你哥抱的!”
吉宝跟爷爷犟嘴:“你不就是要油坛子吗?谁给你抱进来还不一样?”
在这个家中,唯独吉宝可以偶尔跟爷爷犟嘴。爷爷有时候也骂吉宝,但骂别人时,是沉着脸子,骂吉宝时,总是笑着。
这次爷爷是沉着脸子骂吉宝的,爷爷说:“你这么点儿个小屁孩,抱油坛子有个啥用?你是不是成心想气死我?”
吉宝还想争辩,爷爷顺手抄起了身边的拐棍要打吉宝,吓得吉宝大叫着往外屋跑。 正在当院挂灯笼的吉宝爹,听到屋里的叫吵声,赶紧跑进屋;吉东也从东屋出来了;吉宝娘也赶紧放下手中的活计,从后屋赶过来,心想:这是怎么了。上午老爷子还挺好的,把当院前前后后地打扫了一遍,还把晚上煮饺子用的柴火都抱到窗下了,说晚上黑灯瞎火的,抱柴火不得劲儿。晌午吃饭时喝了半杯白酒,还说晚上要跟吉宝哥俩掷骰子赢钱呢!
吉宝一见到娘,便委屈得要哭出声来:“娘,我咋的了?爷爷让我哥把油坛子搬到东屋去,我正好路过,就替我哥搬了,我做得不对吗?”
“油坛子?”吉宝娘笑了,她摸着吉宝的头说,“傻儿子,是你不对了。爷爷是看你哥这么大了还没动婚,着急了,他是想让你哥搬搬油坛子,动动荤,爷爷着急抱重孙子了。”吉宝听了娘的话“噗嗤”一下子笑了。
这两年来,吉东的婚事都成了爷爷的心病了。吉东每次要去相亲时,爷爷都表现得异常积极,连吉东的皮鞋,他都给打得溜光锃亮的。要是吉东去的时间短,爷爷就唉声叹气,说这个准是又不成了,要不这么大点儿工夫就回来了?
4
有一次,吉东相完亲后跟同事喝酒去了。爷爷坐在门口等了整整一上午,他见人就说:“这回可能差不多了。”下午三点多,吉东醉醺醺地回来时,爷爷气得胡子都撅到鼻子上去了。
吉东明白了爷爷让他抱油坛子的用意,也明白了爷爷这几天为啥莫名其妙地跟他生气。他“噌”地一下子窜到西屋,把那个油坛子抱在怀里,冲着坐在炕上的爷爷说:“今天我表个态,明年我一定动婚,争取明年过年时,咱们家六口人,转年再过年时,咱家就七口人。”吉宝也跑了进来,他站在哥哥的身边,也跟着凑热闹。他说:“爷爷,我也抱了油坛子了,比我哥抱得还早,我也向你保证,我一定比哥哥早动婚,等明年过年时,咱家里就七口人,转年过年时……”他还没等说完,就先自己大笑起来。
爷爷看着两个孙子站在地上一唱一和地表演,终于忍不住笑了。 窗外传来阵阵的鞭炮声,新的一年开始了。
(选自《文学界》,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中补叙的吉东相亲的内容,使行文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淡,也有助于人物刻画,如若缺失将会影响事件叙述的完整性。
B.小说的语言特色鲜明,“紧溜地下地穿鞋”“黑灯瞎火地”“动婚”等口语体现了作品较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C.小说通过父母都在忙活计而他却呆在炕上听戏、爷爷帮忙打理皮鞋、他喝得醉醺醺地回家等情节刻画了一个好吃懒做的吉东的形象。
D.吉东送的拐棍,爷爷“即便是不拄着,也总拎着或放在腋下夹着”,这既体现了他对孙子孝心的珍视,也表现了他一贯强势的性格特点。
解析:选B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小说中吉东相亲的内容是插叙,而非补叙,如若缺失也不会影响“时间叙述的完整性”;C项,对吉东形象的解读错误;D项,“也表现了他一贯强势的性格特点”对爷爷的性格的解读不准确。
2.小说除了结尾“窗外传来阵阵的鞭炮声”透露出过年的气息之外,还有哪些地方透露出过年的气息?请结合小说,加以概述。(5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题干中提到鞭炮声透露出过年的气息,这是一个明显的提示,在寻找透露过年气息的细节时,可以考虑过年的民俗活动和小说人物在文中的行为。如“放鞭炮”“挂灯笼”等。
答案:小说中看似不经意地写到吉宝“放完爆竹进屋”,写到吉宝爹在“当院挂灯笼”,提到爷爷把“晚上煮饺子用的柴禾都抱到窗下”,还提到爷爷说“晚上要跟吉宝哥俩掷骰子赢钱”,这些“放爆竹”“挂灯笼”“煮饺子”“掷骰子赢钱”等民俗活动,都透露出浓浓的过年气息。
★3.对于小说中的爷爷,有的人说“他是一个脾气倔强,保守顽固的老爷子”,有的人
5
说“他是一个可爱的、有家庭责任感的老爷子”?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小说,加以分析。(6分)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点明观点,然后从文中找出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如写家里只有吉宝可以偶尔跟爷爷犟嘴,可见爷爷在家中的地位;由“动婚”一事,可见爷爷迷信、保守、顽固,但他的这种顽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却正是对家庭成员的一种责任感的体现;虽然具有家长的权威,却又可以跟孙子一起掷骰子赢钱,可见爷爷可爱的一面。
答案:观点一:爷爷是“一个脾气倔强,保守顽固的老爷子”。理由:(1)他在家里有绝对权威,家里“唯独吉宝可以偶尔跟爷爷犟嘴”。(2)他因小事便与孙子动怒:他因为吉东没“动婚”,跟吉东怄气,还把火气撒到小孙子吉宝身上。(3)他迷信、保守,为了早抱重孙子,一心盼望吉东“动婚”,他密切关注吉东的相亲活动,还想通过“动荤”的方式实现让吉东“动婚”的愿望。(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5分)
观点二:爷爷是“一个可爱的、有家庭责任感的老爷子”。理由:(1)他珍视孙子的孝心,天天带着孙子送他的拐杖。(2)他勤劳爱家,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提早把晚上煮饺子用的柴火抱到窗下,还准备晚上跟孙子们一起掷骰子赢钱。(3)他希望家庭人丁兴旺,他希望吉东早日结婚,先是故意与吉东怄气,然后又想通过“动荤”的方式实现让吉东“动婚”。(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5分)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