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38 (题后含答案及解
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分析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完成 B.《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完成 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完成 D.《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正确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属于识记性知识点。1847年《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此后,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和提升。因此,此题选D。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 哲学中的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概括。自然科学中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但无论出现怎样的情形,都不可能改变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唯一特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性 B.客观实在性 C.时空特性 D.可知性
正确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的本质规定。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其客观实在性,这址列宁在正确总结19世纪以来的自然科学的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对一切物质形念本质特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B。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居安思危”这句成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C.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下推动事物的发展 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正确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的同一性。“安”与“危”作为对立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A。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 由于社会历史是由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着的人创造的,因此 A.社会规律是由人所创造的
B.人们可以改造或者消灭社会规律
C.社会发展规律只能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起作用 D.人的活动都体现社会规律
正确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人的自觉活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的,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制约性。A项的错误在于社会规律不是由人所创造的,它否认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B项的错误在于人不能改造或者消灭规律。D项的错误在于并非所有人的活动都体现社会规律。正确答案是C。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5. 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认识事物的量 C.确定事物的质 D.把握事物的度
正确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度的方法论意义。做事要把握适度原则,只有D选项是正确的。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6. 伽利略一次比萨斜塔实验就推翻了统治思想界达2000年之久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说法。这主要是因为实践具有
A.直接现实性 B.普遍性
C.能动目的性 D.社会历史性
正确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实践的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品质决定了它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普遍性既是实践的特点,也是理论的特点。直接现实性则是实践所独有的,也是实践高于理论的优点,是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所以此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CD虽然也是实践的特点,但与题意无关。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7.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所蕴含的哲理是 A.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B.经验是判断是非的标准
C.时间是检验是非的标准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正确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自己认识的真理性。“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所说的正是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自己认识的真理性。ABC都是错误选项,只有D选项才是符合题干的正确说法,所以正确选项是D。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8. “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该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恩格斯的这段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思想变革是政治变革先导 C.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D.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革才是真正的革命的思想
正确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产生、性质、变革和发展方向。选项BCD与题意无关。所以正确答案是A。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9. 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 A.人的自身需要 B.人类的共同利益 C.人的自然属性 D.人的社会关系
正确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本题非常简单,直接考查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只有D项与题干相符,是正确选项。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0.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因此,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的尺度是
A.具体劳动 B.简单劳动 C.复杂劳动 D.个别劳动
正确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简单劳动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复杂劳动等于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故B为正确选项。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1. 产业资本连续循环是
A.购买过程与销售过程的统一 B.生产过程和购买过程的统一 C.售卖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 D.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正确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产业资本循环的理解。产业资本循环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和售卖三个阶段。其中第一和第三个阶段是流通过程,第二个阶段是生产过程。产业资本连续循环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正确选项为D。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2. 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货币 A.有特殊的使用价值 B.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C.自身也有价值 D.可作为支付手段
正确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货币本质的理解。商品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具有五种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即用来衡量一切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是因为它本身也有价值。正确选项是C。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3. 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同盟的高级形式是 A.国际卡特尔 B.混合联合企 C.跨国公司 D.国际联盟
正确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同盟的高级形式。当代国际垄断同盟的形式是以跨国公司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为主。其中跨国公司是国际垄断同盟的重要形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是国际垄断同盟的高级形式。故D是正确选项。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4. 恩格斯指出,“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站在圣西门、傅里叶和欧文这三个人的肩上的。”这段话说明科学社会主义直接的思想来源是
A.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B.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C.19世纪中叶空想共产主义 D.19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
正确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圣西门、傅立叶、欧文是19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把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发展到高级阶段,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A项是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有莫尔、闵采尔、康帕内拉。B项是17—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代表人物有温斯坦莱、摩莱里、马布利、巴贝夫。C项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前后的空想共产主义,代表人物是卡贝、德萨米、布朗基、魏特林。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5.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包括
A.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 B.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C.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D.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正确答案:A,B,C,D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贡献。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阐述了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正确答案是ABCD。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6. “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抽象的形式
正确答案:A,B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及物质运动和时空的关系。题
干中的这段话表明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是不可分割的,这就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同时表明了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选项C正确,但与本题无关,选项D本身是一个错误的命题。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AB。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7. 下列说法,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有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因实制宜,因地制宜 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正确答案:A,B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矛盾特殊性的理解。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如实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项A、B体现了这一方法,反映了矛盾特殊性原理。选项C体现了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选项D说明的是真象和假象之间的运动转化关系。所以正确选项是AB。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8. “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一命题表明
A.意识先于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C.意识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D.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正确答案:B,C,D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题干中的话表明:建筑师(即人类)的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D),可以创造出世界上原本没有的东西(B),同时也说明人的实践活动是以理论为指导的(C)。所以,正确选项是BCD。选项A的观点本身就是错误的。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9. 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
正确答案:A,B,D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A是发展观点,BD是矛盾转化,是矛盾同一性,C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与题干无关。所以正确选项是ABD。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 列宁说:“人不能完全地把握、反映、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地接近于
这一点。”这句话说明真理具有
A.相对性 B.绝对性 C.客观性 D.有限性
正确答案:A,D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真理相对性的理解。真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和有限性。解答此题关键是抓住中心词“不能完全地把握”和“永远地接近”,其说明的就是真理具有相对性(A)和有限性(D),需要进一步扩展和深化,选项B、C与题意不符,所以此题选择AD。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1. 实践是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是因为 A.构成实践的诸要素是可感知的客观实在 B.实践的结果弓j起了客观世界的变化
C.实践的水平、广度、深度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D.实践的发展过程受客观规律支配
正确答案:A,B,C,D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的物质性特征。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这由以下四个方面决定:(1)构成实践的诸要素是可感知的客观实在;(2)实践的结果引起了客观世界的变化;(3)实践的水平、广度、深度受客观条件的制约;(4)实践的发展过程受客观规律支配。所有选项均符合题意,因此全选。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2.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下列现象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的有
A.劳动中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B.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 C.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D.人们在生产中的交换关系和分配关系
正确答案:C,D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产关系的内涵。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的分配关系以及交换和消费等诸多人们在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可见,选项AB不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CD。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3. 唯物史观在认识和把握历史创造者问题时,坚持的原则有 A.整体性原则 B.经验性原则 C.理性原则 D.必然性原则
正确答案:A,C,D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的原则。唯物史观立足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A)、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人手(D)、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来探究历史创造者问题。它不是对历史表象的经验描述,而是对历史本质的逻辑把握(C)。所以此题的正确答案为ACD。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4. 根据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商品交换都是按照价格与价值相一致的原则进行的 B.各种商品价格的波动,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的 C.从商品交换的较长时间看,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 D.从商品交换的总体看,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
正确答案:B,C,D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地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从较长时间来看,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和价格低于价值的部分能够相抵,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是相一致的。故BCD均为正确选项。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 关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
B.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和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要求 C.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等
D.为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提供政治保障
正确答案:A,B,C,D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首先,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其次,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是阶级和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是服从于资产阶级进行统治和压迫需要的政治工具。故ABCD都是正确选项。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6.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主要经济动因有
A.将国内过剩的资本输出,以便在国外谋求高额利润
B.将部分非要害的技术转移到国外,以取得在别国的垄断优势,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C.争夺商品销售市场
D.确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
正确答案:A,B,C,D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主要经济动因。其主要动因包括四方面:首先,将国内过剩的资本输出,以便在国外谋求高额利润;其次,将部分非要害的技术转移到国外,以取得在别国的垄断优势,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再次,争夺商品销售市场;最后,确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故正确选项是ABCD。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7.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有
A.作为新兴事物的社会主义,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 B.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对其认识都有一个过程 C.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是不断向前推进的 D.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正确答案:A,B,D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原因。ABD是正确选项。C选项是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中的相关内容,不合题意。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8. 马克思主义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在当代中国,保障民生、创新社会管理和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作用是
A.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为人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升创造重要前提
B.强化人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人的“能力体系”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C.能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做主
D.能够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并能够激发人的自我发展的自觉意识
正确答案:A,B,D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改善民生当作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这些观点体现了关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基本原理。选项ABD符合题意,是正确选项。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选项C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选。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三、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 2010年5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提出一系列具体目标: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3.5
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2年等。《纲要》提出一系列改革发展措施:针对义务教育“择校”问题,提出“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围绕“学生减负”问题,提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针对“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象,提出“要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估、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摘自新华网2010年国内大事回顾 材料2 南昆铁路是国家重点建设工程,被称为“国家最大的扶贫项目”,是沟通西南与华南沿海的一条重要通道,是云、贵、川出海的最佳捷径。南昆铁路所经地区地形极其险峻,地质极为复杂,勘察设计工作始于70年代,先后共做了8个比选方案,经过充分论证,才最后确定实施现行方案。沿线岩层破碎,滑坡、坍塌、熔岩、瓦斯、膨胀土等不良地质俱存,覆盖面大,通过七度以上高烈度地震区242公里,可熔岩区375公里,膨胀土区146公里,被称为“地层博览”、“地下迷宫”。铁路从海拔78米的南宁盆地上升到海拔2000多米的云贵高原,高差达2010米,为我国铁路前所未有。整个线路形成沟梁相间,桥隧相连的走势,路基土石方达8600多万立方米;隧道258座,总长194.6公里;大中桥梁476座,总长79.8公里,桥隧总长占线路总长的31%。其中多座大桥、特大桥的高桥墩、大跨度、新结构具有全国领先水平,或为国内首次采用。为克服众多的技术难题,铁道部组织了37项科研攻关,均获成功。6万名铁路建设者发扬“为造福人民勇于攻难克险,甘愿吃苦奉献”的精神,精心设计,科学施工,风餐露宿,日夜奋战,终于提前完成了全线铺通任务。 ——摘编自人民网:《1997年3月18日 南昆铁路全线铺通》
29. 材料1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正确答案:材料1说明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意识还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涉及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0. 材料2南昆铁路的建成说明了什么问题。
正确答案:材料2说明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涉及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