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 状况监测评估工作方案(试行)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 (国办发〔2011〕54号),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营 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开展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工作(以下简称监测), 现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 目标 监测试点学校学生营养改善状况,评价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对学生营养健康状况改 善的效果,为做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 范围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试点地区, 每年开展一次常规监测,在部分试点地区开展重点监测。其他地区和学校可参照 实施。 三、 监测县和学校 (一) 监测县。 常规监测县: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试点地区所有县均列为常规监测县。 重点监测县:在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 22个省份中,分片随机选取1-3个县作为重 点监测县,共选取50个县开展重点监测工作。 (二) 监测学校。 1 •常规监测学校 按照随机抽样原则,按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家庭(个人)供餐 3 种模式将小学和初中进行分类,各类学校分别抽取30%小学和初中作为常规监测学 校,某种供餐模式不足3所小学或初中时,抽取该供餐模式所有的学校作为常规 监测学校。 在常规监测学校中,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以教学班为单位,每个年级抽取 1个班(约40人,男女生各半)参加常规监测。每个年级学生人数不足 40人时, 该年级的所有学生纳入监测范围。 监测学生确定后,在监测评估期间保持相对固定,实施跟踪监测。 2.重点监测学校 在重点监测县的常规监测学校中,分别从各类供餐模式中,随机选择 2所小学和 2所中学,作为重点监测学校。 在重点监测学校中,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 以教学班为单位,每个年级抽取1个班(约40人,男女生各半)参加重点监 测。每个年级学生人数不足40人时,该年级的所有学生纳入监测范围。 监测学生确定后,在监测评估期间保持相对固定,实施跟踪监测。 四、 监测时间与内容 (一) 监测时间。 每年3-4月开展监测数据收集工作。 (二) 监测指标。 1监测县和监测学校基本情况 监测县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基本情况,包括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学生总数、 不同供餐模式学校数和学生人数等基本信息。 监测学校基本情况,包括学校学生人数、供餐模式及人数、厨房设施等。 2 •常规监测指标 --学生的身高和体重。 --学生膳食摄入情况,所有监测学校建立学校食堂或其他供餐单位食物购买档 案,每2月提交一次各种食物采购单、下料单和就餐学生数。 --学生因病缺课情况,各监测学校每月提交学生因病缺课情况。 (三) 重点监测指标。 重点监测学校在常规监测基础上,开展重点监测,主要指标包括: --营养状况生化指标:对抽中开展重点监测的学生进行血红蛋白检测,有条件的 地区开展血清白蛋白、维生素 A和维生素D等微量营养素检测。 --营养知识情况:对重点监测学校小学三年级及以上和初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 查,了解学校健康教育课开设情况、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及其来源等情况。 --学生学习成绩:学校提交监测学生的上学期期末考试主要科目成绩。 监测调查方法按照《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技术 、,J ? > ■、.、.匚 万案》实施。 五、 评估内容和方法 按性别、年龄分组,对常规监测和重点监测结果进行评估。评价和分组标准按照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技术方案》实施。 通过评估,掌握试点地区学校学生营养健康基本状况、贫血率、微量营养素缺乏 和常见病发生以及食物摄入情况;了解学校健康教育课开设情况、学生营养知识 知晓率及其知识来源和学生学习成绩。 通过不同地区、不同供餐模式、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比较,当年监测指标与历 年指标比较,以及与全国农村学生平均水平进行比较,综合评价营养改善计划对 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影响,提出工作建议。 六、 监测评估管理 (一)职责分工。卫生部会同教育部负责监测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成立全国农村 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与 健康状况监测评估专家组,制定监测评估工作方案,定期组织检查、督导和评 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以下简称中国疾控中心营养所) 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制定监测评估技术方案,培训省级监测骨干人员,建立数据 库,汇总、分析全国数据,完成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监测评估报告。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省份监测工作的组织管理。根据工作 方案要求制定本省份实施方案,开展督导检查和考核,向省级农村义务教育学生 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和卫生部提交监测评估工作报告。省、地市级疾控中心负 责制定本省份、本地市监测技术方案,提供技术指导、质量控制、督导及现场工 作人员培训,对数据进行审核、分析,撰写技术报告。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监测方案,组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监 测学校,具体实施本地学生营养监测评估工作,形成监测报告报县级农村义务教 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和上级主管部门。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实施 重点监测,指导学校开展常规监测,负责数据收集、录入,综合分析后及时上报 监测结果,规范管理监测资料。监测点学校由校长及有关人员组成工作组,配合 完成本校的监测任务。
(二) 数据上报与审核。建立学生营养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常规监测数据实行统 计报表(食堂供餐和学生因病缺课情况每月上报,其余指标每年 心指导支持下,对数据进行整理录入,将监测基础数据分别于每月
日和每年4月底前报省级疾控中心和中国疾控中心营养所,重点监测信息每年 月底前报省级疾控中心和中国疾控中心营养所。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上报的监测信息进行及时审核,并及时反馈至监测 县,网络直报实行省级终审责任制。中国疾控中心营养所适时掌握监测直报进 展,组织各省进行年度数据集中审核。
(三) 报告形成。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汇总本地工作情况,结合省级疾病预防 控制中心提交的技术报告,形成年度工作报告,每年
9月底前报卫生部和省级农
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中国疾控中心营养所汇总各省份工作报 告及监测数据后形成国家级监测评估报告,于 11月中旬前报卫生部和全国农村 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
(四) 资料管理。农村学生营养改善监测资料属于农村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的一部 分,监测工作具体实施部门和个人
未经主管卫生行政部门许可,不得擅自公布或发表监测信息资料。原始资料归档 保存在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备查。各级执行机构详尽记录项目内容和进度并建 立档案。内容包括经费下拨与使用、培训、监测进度及监测结果、组织管理和技 术督导等与项目有关的全部文件和技术资料。
(五) 工作队伍。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专人,加强监测工作的管理。省、 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加强营养科室建设,县级卫生部门牵头组织,教育等部 门配合,共同组建监测队,紧密结合学生体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期考试 等,开展各项具体工作。
4月上报)直接
20 6
报告制。常规监测学校将监测报表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级疾控中心在地 市级疾控中
(六)资金安排。按照《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有关规定, 合理安排各级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工作资金, 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七、 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开展监测工作,监测队应尽可能依托现有的卫生和 学校体育卫生专业机构,监测人员必须是卫生和体育专业技术人员,新充实的人 员必须接受岗前培训,熟练掌握检测方法,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现场调查和采样要制定严格的质量保证措施,参加监测的实验室要建立严格的管 理制度;对所用仪器、器械进行定期校准,定期开展实验室间质量控制和实验室 内部质量控制。 建立监测数据的审核抽检制度,每年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现场资料抽查。 八、 督导和评估 卫生部会同教育部定期组织开展督导检查,协调解决监测评估中的问题。省级卫 生行政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营养改善计划进展情况适时组织开展省级督导 检查工作。现场监测期间,国家及省级专家组派出专家对现场监测工作进行指 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