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轨道交通工程号线 工区 盾构管片方案

2023-01-30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轨道交通m号线一期 施工总承包标-土建工区

盾构管片检测方案

有限公司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第 1 页 共 18 页

批准/审定:

审 核:

校 核:

编 写:

第 2 页 共 18 页

目录

1 工程概况 ..................................................... 4 2 编制依据 ..................................................... 4 3 检测目的 ..................................................... 5 4 抽样规则和数量 ............................................... 5 5 检测仪器设备 ................................................. 7 6 检测方法及技术要点 ........................................... 7 6.1 砼强度检验 ................................................. 7 6.2 外观检验 ................................................... 8 6.3 尺寸检验 ................................................... 9 6.4 水平拼装检验 .............................................. 11 6.5 渗漏检验 .................................................. 12 6.6 抗弯性能检验 .............................................. 13 6.7 抗拔性能检验 .............................................. 14 7检验质量评定 ................................................ 15 8检测工作计划 ................................................ 15 9委托方需配合工作 ............................................ 15 10质量控制措施和质量保证措施 ................................. 16 11安全措施 ................................................... 16 12检测报告的主要内容 ......................................... 17

第 3 页 共 18 页

1 工程概况

xx轨道交通x号线一期工程起点为xx站,终点为xxx站;线路全长约27.96km,共设车站23座。本工程施工总承包x标-土建x工区包括x个单项工程,各单项工程概况见表1-1。

表4-1 各单项工程概况 序号 单项工程(盾构区间) 1 2 3 混凝土强度等级 钢筋混凝土管片型号数量(环) X-4 X-3 X-1 Y-4 Y-3 合计 Y-1 (环) 盾构管片施工位于xxx号,管片设计衬砌环外径6.0m,内径5.4m,厚度0.3m,环宽1.2m、1.5m,每环由6块钢筋混凝土管片组成,采用错缝拼装方式。抗渗等级不小于P12。管片抗弯试验的设计荷载值:X-1类管片:设计加载250kN;X-3类管片:设计加载270kN; X-4类管片:设计加载290kN;Y-1类管片:设计加载150kN;Y-3类管片:设计加载170kN;Y-4类管片:设计加载190kN;管片吊装孔预埋件抗拔试验的抗拔力不应小于250kN。 xx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我公司拟承担该工程盾构隧道管片质量技术检测,为工程混凝土结构进场安装使用提供依据。现根据委托方要求及约定,以及现场的实际勘查情况,及委托方提供的该工程相关文件资料,我公司拟定本工程盾构隧道管片质量(进场检验)检测方案。

2 编制依据

2.1《盾构隧道管片质量检测技术标准》(CJJ/T164-2011) 2.2《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6-2008) 2.3《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GB T22080-2008)

2.4《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生产工艺技术规程》(JCT 2030-2010)

第 4 页 共 18 页

2.5《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2.6《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 2.7《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GJ/T152-2008) 2.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2.9关于印发《南宁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盾构管片质量验收管理办法(试行)》南轨发[2013] 271号

2.10 委托方提供的工程设计图纸及文件资料

3 检测目的

对随机抽取的混凝土管片构件进行质量试验,评定试样试验结果及检验批混凝土管片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为工程混凝土结构管片进场安装使用提供依据。

4 抽样规则和数量

《盾构隧道管片质量检测技术标准》(CJJ/T164-2011)中混凝土管片质量检验项目:砼强度检验、外观检验、尺寸检验、水平拼装检验、渗漏检验、抗弯性能检验、抗拔性能检验,抽样检验数量见表4-1。各检验批抽样数量见表4-2~4-4。

表4-1 混凝土管片质量验收检验数量 序号 1 2 3 4 5 6 7 检验项目 砼强度检验 外观检验 尺寸检验 水平拼装检验 渗漏检验 抗弯性能检验 抗拔性能检验 抽样检验数量 采用回弹法,回弹法抽检数量不少同一检验批管片总数的5%或每200环抽检1次 每200环抽检1环,不足200环时按200环计 每200环抽检1环,不足200环时按200环计 每1000环抽检1次,不足1000环时按1000环计 每1000环抽检1块,不足1000环时按1000环计 每1000环抽检1块,不足1000环时按1000环计 每1000环抽检1块,不足1000环时按1000环计 外观及尺寸检验应按标准块、邻接块、封顶块三种类型分别抽检,渗透、抗弯宜用标准块 第 5 页 共 18 页

表4-2 xx站盾构区间各检验批抽样数量

检验 序号 项目 管片类型总量(环) 1 2 3 4 5 6 7 砼强度检验 外观检验 尺寸检验 水平拼装检验 渗漏检验 抗弯性能检验 抗拔性能检验 1环 1环 1环 1次 1块 1块 1块 2环 2环 2环 1次 1块 1块 1块 1环 1环 1环 1次 1块 1块 1块 3环 3环 3环 1次 1块 1块 1块 7环 7环 7环 4次(3环/1次) 4块 4块 4块 48 248 83 450 829环 X-4 X-1 抽样数量 Y-4 Y-1 合计 外观及尺寸检验应按标准块、邻接块、封顶块三种类型分别抽检,渗透、抗弯宜用标准块 表4-3 xx站盾构区间各检验批抽样数量

检验 序号 项目 管片类型总量(环) 1 2 3 4 5 6 7 砼强度检验 外观检验 尺寸检验 水平拼装检验 渗漏检验 抗弯性能检验 抗拔性能检验 4环 4环 4环 1次 1块 1块 1块 4环 4环 4环 1次 1块 1块 1块 8环 8环 8环 2次(3环/1次) 2块 2块 2块 642 635 1277环 X-4 抽样数量 X-3 合计 外观及尺寸检验应按标准块、邻接块、封顶块三种类型分别抽检,渗透、抗弯宜用标准块 表4-4 xxxx站盾构区间各检验批抽样数量

序号 检验 项目 管片类型总量(环) 1 2 3 4 砼强度检验 外观检验 尺寸检验 水平拼装检验 X-4 64 1环 1环 1环 1次 X-1 295 2环 2环 2环 1次 抽样数量 Y-4 520 3环 3环 3环 1次 Y-1 1093 6环 6环 6环 2次 合计 1972环 12环 12环 12环 5次(3环/1次) 第 6 页 共 18 页

5 6 7 渗漏检验 抗弯性能检验 抗拔性能检验 1块 1块 1块 1块 1块 1块 1块 1块 1块 2块 2块 2块 5块 5块 5块 外观及尺寸检验应按标准块、邻接块、封顶块三种类型分别抽检,渗透、抗弯宜用标准块 5 检测仪器设备

检测拟采用的仪器设备见表5-1,并确认其在检定有效期内方可用于试验检测。

表5-1 检测仪器设备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检验项目 砼强度检验 外观检验 尺寸检验 水平拼装检验 渗漏检验 抗弯性能检验 抗拔性能检验 名称 混凝土回弹仪、碳化深度测试仪、钢钻 裂缝测宽仪、深度游标卡尺、 钢直尺 游标卡尺、一体式钢筋测定仪、 塞尺 钢卷尺、塞尺 耐震精密压力表、量程秒表 锚杆拉力计、裂缝测宽仪、 百分表 锚杆拉力计、裂缝测宽仪、 百分表 规格型号 管理编号 6 检测方法及技术要点

6.1 砼强度检验

6.1.1混凝土管片的混凝土强度检验应以检查生产过程的试件强度试验报告为依据,且应采用回弹法或钻芯法对混凝土管片的混凝土强度进行抽样检验。

6.1.2当采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管片的混凝土强度时,回弹法检验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 的规定执行。回弹操作面宜选择管片内弧面及管片拼接面。

6.1.3当抽检混凝土管片的混凝土检验条件不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回弹法检

第 7 页 共 18 页

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有关规定或对回弹法结果有争议时,应采用钻芯法进行混凝土强度检验。钻芯法芯样试件制作及试验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6.1.5当采用回弹法对混凝土管片强度进行抽检时,按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的规定,计算混凝土强度推定值。当生产过程的、混凝土试件强度试验报告评定为合格且回弹法抽检推定值或钻芯法芯样强度试验值满足设计强度要求时,应判定该检验批管片混凝土强度合格。 6.2 外观检验

6.2.1混凝土管片裂缝检验应先采用目测,当发现裂缝时,应记录每条裂缝的位置、最大宽度和长度,并应按本标准表4.1.2判定裂缝类别。裂缝的最大宽度应采用裂缝测宽仪测量,精确至 0.01mm;裂缝长度宜采用钢直尺或钢卷尺测量,精确至1mm。

表4.1.2 混凝土管片外观检验项目和只要要求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一般项目 主控项目 项目 检验项目 贯穿裂缝 内、外弧面露筋 孔洞 疏松、夹渣 蜂窝 非贯穿性裂缝 拼接面裂缝 麻面、粘皮 缺棱掉角、飞边 环、纵向螺栓孔 质量要求 不允许 不允许 不允许 不允许 不允许 裂缝宽度允许范围0~0.10mm 拼接面方向长度不超过密封槽,裂缝宽度允许范围0~0.20mm 表面麻面、粘皮总面积不大于面积的5% 应修补 畅通、内圆面平整、不应有塌孔 6.2.2混凝土管片内外弧面露筋检验应采用目测,发现露筋时应记录外露钢筋的位置及数量。

第 8 页 共 18 页

6.2.3混凝土管片表面孔洞检验应采用目测,发现孔洞时应记录孔洞的位置及数量、每个孔洞的最大孔径和最大深度。孔洞的最大孔径应采用钢直尺或钢卷尺测量,精确至1mm;最大深度应采用钢直尺和深度游标卡尺测量,钢直尺沿着管片的纵向轴线紧贴在管片表面,然后用深度游标卡尺测量孔洞底部至管片表面的最大距离,精确至lmm。

6.2.4混凝土管片疏松、夹渣检验应采用目测,发现缺陷时应记录疏松、夹渣的位置及数量。

6.2.5混凝土管片蜂窝检验应采用目测,发现蜂窝时应记录蜂窝的位置及数量。

6.2.6混凝土管片麻面、粘皮检验应采用目测,发现缺陷时应记录麻面、粘皮的尺寸。应采用钢直尺或钢卷尺测量麻面、粘皮的尺寸,精确至lmm。并应按本标准附录B计算其面积。

6.2.7混凝土管片缺棱掉角、飞边应采用目测,发现缺陷时应记录缺棱掉角、飞边的位置及数量。

6.2.8按《盾构隧道管片质量检测技术标准》CJJ/T164-2011表4.1.2指标判定,当主控项目无缺陷且一般项目缺陷不超过2项时,应判定该检验批管片外观质量合格。 6.3 尺寸检验

6.3.1混凝土管片的宽度检验应采用游标卡尺在内、外弧面的两端部及中部各测量1点,共6点,精确至0.1mm。

6.3.2混凝土管片的厚度检验应采用游标卡尺在管片的四角及拼接面中部各测量1点,共8点,精确至0.1mm。

第 9 页 共 18 页

6.3.3混凝土管片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 JGJ/T 152-2008 的规定。当采用钢筋探测仪进行测量时,应在内弧面和外弧面各测量5点,精确至lmm 。当有争议时,可凿开混凝士保护层,应采用深度游标卡尺进行钢筋保护层厚度测量,精确至0.1mm。

6.3.4按《盾构隧道管片质量检测技术标准》CJJ/T164-2011表4.1.3规定的允许偏差进行判定。当混凝土管片宽度、厚度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均符合下列规定时,应判定该检验批管片几何尺寸合格。

a管片各个测点的宽度检验结果不超过允许偏差±1mm,宽度的检验结果应判为合格。

b管片各个测点的厚度检验结果不超过允许偏差+3,-1mm,厚度的检验结果应判为合格。

c管片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果应判为合格;

2)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小于90%但不小于80%时,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管片进行检验;当按两次抽样总和计算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果仍应判为合格;

3)每次抽样检验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应大于《盾构隧道管片质量检测技术标准》CJJ/T164-2011表4.1.3规定允许偏差值±5mm的1.5倍。

第 10 页 共 18 页

6.4 水平拼装检验

6.4.1盾构隧道管片水平拼装检验时,可采用二环拼装或三环拼装,拼装时不应加衬垫。环宽大于或等于2m的管片宜按二环水平拼装进行检验,环宽小于2m的管片宜采用三环水平拼装进行检验。

6.4.2盾构隧道管片成环后内径和成环后外径检验,应采用钢卷尺在同一水平测量断面上选择间隔约45o的四个方向进行测量(见图5.4.2),精确至1mm。

图5.4.2 直径环向测点位置示意图

6.4.3盾构隧道管片的环向缝间隙和纵向缝间隙应全数检验,应先目测管片拼接处,选择较不贴合的接缝,然后用塞尺进行测量,两环之间的环向缝间隙应测量不少于6点,纵向缝间隙应每条缝测量不少于2点,精确至0.1mm。 6.4.4 按《盾构隧道管片质量检测技术标准》CJJ/T164-2011表4.1.4规定的允许偏差进行判定,当成环后内径、成环后外径、环向缝间隙和纵向缝间隙的各个检测结果均符合规定的允许偏差时,应判定该检验批管片水平拼装性能合格。

表4.1.4 盾构隧道管片水平拼装尺寸的检验项目和允许偏差 序号 1 2 3 4

检验项目 成环后内径 成环后外径 环向缝间隙 纵向缝间隙 第 11 页 共 18 页

允许偏差(mm) ±2 +6,-2 0~2 0~2 6.5 渗漏检验

6.5.1混凝土管片渗漏检验装置采用刚性支座,横压件、紧固螺杆及检验架钢板应有足够的刚度。

6.5.2渗漏检验装置应将混凝土管片外弧面等分为三个检验区域,每个检验区域应分别布置进水孔和排水孔,检验架钢板与管片外弧面之间应采用橡胶密封垫密封,橡胶密封垫应沿三个检验区域边界布置,橡胶密封垫内侧距离管片侧边不应大于100mm。

6.5.3混凝土管片在检验台上应安放平稳,密封橡胶垫应紧贴在管片外弧面 上,管片内弧面与横压件间应垫放橡皮条。管片内弧面宽度方向上的横压件应采用紧固螺栓与下支承座上的横压件连接,用扭矩扳手从中间开始向两边逐级对称拧紧。

6.5.4渗漏检验前,应首先安装连接好渗漏检验装置,打开泄压排水孔,接通进水阀门,注人自来水,当泄压排水孔排水时关闭泄压排水孔,启动加压水泵,分级施加水压。

6.5.5检验步骤:按0.05MPa/min的加压速度,加压到0.2MPa,稳压10min,检查管片的渗漏情况,观察侧面渗透高度,作好记录;按每级0.2MPa继续加压,每级稳压时间10min,直至加压到设计抗渗压力,稳压2h,检查管片内弧面的渗漏情况,观察侧面渗透高度;稳压时间内,应保证水压稳定,出现水压回落应及时补压,保证水压保持在规定压力值;混凝土管片渗漏检验过程中,若因橡胶密封垫不密实出现渗漏水时,应判定试验失败,重新检验。

6.5.6在设计抗渗压力下稳压2h,管片内弧面不出现渗漏水现象,侧面渗

第 12 页 共 18 页

水高度不超过50mm,应判定该检验批管片抗渗性能合恪。 6.6 抗弯性能检验

6.6.1混凝土管片抗弯性能检验装置符合规定,支承混凝土管片两端的活动小车车轮应能沿地面轨道滚动;宜采用油压千斤顶进行加载、卸载;施加给混凝土管片的抗弯荷载应通过荷载分配梁来实现,加载点取1/3管片跨度;加压棒的长度应与管片宽度相等。

6.6.2混凝土管片抗弯性能检验设备的安装:管片检验过程中,应布设挠度和水平位移测点, 管片应平稳安放在检验架上,加载点上应垫上厚度不小于20mm的橡胶,裂缝测宽仪测裂缝、百分表测量位移、电子秒表测量时间、锚杆拉力计测读荷载。

6.6.3混凝土管片抗弯性能检验采用分级加载方式,每级加载值应符合规定,每级恒载时间不应少于5min,应记录每级荷载值作用下的各测点位移,并施加下一级荷载。分级加载值/设计荷载值:20%、20%、20%、20%、10%、5%、5%;累计加载值/设计荷载值:20%、40%、60%、80%、90%、95%、100%;分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七级。

6.6.4当混凝土管片出现裂缝后,应持续荷载lOmin,观察混凝土管片裂缝的开展,并应取本级荷载值为开裂荷载实测值。

6.6.5当加载至设计荷载时,应持续荷载30min,观察混凝土管片裂缝开展,记录最大裂缝宽度,随后卸载,终止检验。

6.6.6抗弯性能检验的数据处理,绘制中心点位移、荷载点位移、水平点位移与荷载的关系曲线图,应提供每级荷载作用下裂缝位置、长度和宽度的图表。

第 13 页 共 18 页

6.6.7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检验失败,应重新检验:位移变量曲线出现异常突变;混凝土管片在加载点处出现局部破坏。

6.6.8加载达到设计荷载并持荷30min后,没有观察到裂缝或裂缝宽度不大于0.2mm,应判定该检验批管片抗弯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6.7 抗拔性能检验

6.7.1混凝土管片应采用锚杆拉力计进行管片吊装孔的预埋受力构件抗拔性能检验,承压钢板开孔直径应大于吊装孔直径5mm;橡胶垫厚度及承压钢板厚度不应小于lOmm;管片内弧面与橡胶垫之间的空隙应填细砂找平。 6.7.2混凝土管片抗拔性能检验设备的安装步骤进行:先将螺杆旋人吊装孔螺栓管内,检查螺栓的旋人深度及垂直度;将橡胶垫及承压钢板套进螺杆,然后安装穿心式张拉千斤顶,旋紧螺母,使管片、螺栓、螺杆、千斤顶、螺母连接成一整体;安装荷载测试系统。

6.7.3混凝土管片抗拔性能检验仪器的符合规定,裂缝测宽仪测裂缝、百分表测量位移、电子秒表测量时间、锚杆拉力计测读荷载。

6.7.4混凝土管片抗拔性能检验采用分级加载方式,每级持荷时间不应少于 5min,应记录每级荷载作用下螺栓的位移量。分级加载值/设计荷载值: 20%、20%、20%、20%、10%、5%、5%;累计加载值/设计荷载值:20%、40%、60%、80%、90%、95%、100%;分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七级。

6.7.5当抗拔性能检验加载达到设计荷载时,应持续荷载30min,每5min测量一次位移,记录荷载和位移,终止试验并观察混凝土管片裂缝开展情况。

第 14 页 共 18 页

6.7.6设计荷载下的最后三次所测位移,相邻两个位移差均小于0.01mm,应判定该检验批管片预埋受力构件抗拔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7检验质量评定

7.1当混凝土强度、外观、尺寸、水平拼装、渗漏、抗弯性能、抗拔性能检验均判定为合格时,应判定该检验批管片为合格。

7.2当有一项性能指标不合格时,应针对不合格性能指标取双倍数量管片进行扩大检验,如扩大抽检合格,则去除抽检不合格管片,该检验批管片应判定为合格;若加倍抽样检验仍不合格,应对该检验批管片该项目逐一进行检验,合格者方可使用。

8检测工作计划

现场检测工作条件具备检测要求,即进场开展检测工作,检测工作计划安排如下:

8.1每次进场检验提前1天通知,所需检验时间1~3个工作日,部分检测项次在现场可交叉配合进行并完成检测。根据工程检测的工作量,安排进场检测设备及检测人员。

8.2现场检测工作结束后,进行检测资料分析、整理、编制检测报告、检测报告校审、印制等工作,5个工作日内向委托方提供检测的中间结果,15个工作日内提交正式检测成果报告。

9委托方需配合工作

9.1委派专人协调配合我方现场进场检验工作,包括方便出入检测工作场地 (我单位检测工作人员将配带相关证件上岗),收集与进场检验有关的盾构隧道管片质量有关的技术资料。

9.2准备220V电源、照明、水源及管片的吊装。

9.3现场检测时,配备1~2名工人协助检测方进行现场检测工作。 9.4现场检测工作完成后进行构件部位的修复工作。

第 15 页 共 18 页

9.5委托方(配合方)组织检验工作,检测前通知相关的见证单位、见证人 员现场见证检测;检测完毕,填写工程检测试验委托单及现场检测确认表。

10质量控制措施和质量保证措施

10.1质量控制目标

各项检测工作合格率100%,优良率85%以上。工程技术资料齐全符合验收要求,确保工程检测工作质量达到优良标准。 10.2质量检查监督、检验计划

10.2.1严格按照工程检测相关规程、规范、标准的技术要求和检测验收规程、规范及质量检查评定标准进行监督检查、验收。

10.2.2收集各类反映质量的信息和检测相关数据。 10.2.3对检测工作实施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质量检查检验。

10.2.4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对检测工作过程执行全面的质量管理。 10.3质量保证措施

10.3.1检测所用的仪器设备必须经法定计量检定部门检定,且使用必须在检定周期内,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必要的检查和系统连接试操作运行,确认仪器设备正常后,方可进场开展检测工作。

10.3.2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图纸及相关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进行检测操作。遵照全面质量管理原则精神,把检测资料整理工作做细做好。当日的检测资料必须于当日及时校核、整理和初步分析。

10.3.3检测资料整理分析的数据、资料、成果和报告等按全面质量管理要求认真执行验收校审制度,并应及时整理归档。

11安全措施

11.1安全控制目标

无人身死亡事故;无人身群伤事故;无重大火灾事故;无设备重大损

第 16 页 共 18 页

坏事故。力争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达标。 11.2安全活动计划

11.2.1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负责全面安全责任。制定施工安全措施,并严格执行。

11.2.2进场开展检测工作之前,组织进场员工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组织学习国家和部门有关安全管理法规和有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11.2.3检测安全管理员,对现场作业区域和作业人员的安全进行全天候实时跟踪检查,确保一切检测活动安全。 11.3安全保证措施

11.3.1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管理法规和有关的安全操作规程。服从法人代表在安全施工、文明施工方面的管理、监督和指导。

11.3.2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遵循安全管理制度化、人员行为规范化、安全设施标准化、物料堆放定置化的原则。

11.3.3加强对危险作业的安全检查和安全监督,设置和配备兼职的安全管理员。

11.3.4工程检测使用的机械、工器具及安全防护用品必须是专业厂家生产并经检验合格产品,符合检验周期。

11.3.5执行国家劳动保护法的规定。

11.3.6在工程检测期间,在检测区内设置必需的信号装置和各种安全标志及安全保护设施,接受委托方代表的指导,遵守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并考虑与其它单位整体的协调性。以确保工程检测期间安全,实现安全管理目标。

12检测报告的主要内容

检测最终提出的成果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12.1概述;

第 17 页 共 18 页

12.2检测内容、目的、要求和检测完成工作量; 12.3检测依据; 12.4检测仪器设备; 12.5检测方法; 12.6检测结果及分析; 12.7结论。

第 18 页 共 1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