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玉米抗旱栽培技术要点

2024-09-06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玉米抗旱栽培技术要点 李凤琴 (黑龙江省绥滨县忠仁镇种植中心 156200) 摘要:我国北方地区气候环境比较恶劣,气候较干燥而且降水持续偏少。只有冬季才会有大面积的降雪,主要的耕地也 有较长时间处于干旱或冰封的状态,玉米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因此要保证玉米的高产量,应该加强对玉米 抗旱栽培技术的研究改进。为了保证北方地区粮食产量的稳定性,应该保证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和科学施肥。 关键词:玉米;抗旱栽培;技术要点; 北方地区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产地之一,而且玉米是北方 种植的重要农作物,因此应该做好玉米抗旱栽培技术的提升, 才能够保证我国粮食产量的稳定性。北方气候干旱和降水较 少,因此玉米干旱栽培技术改进主要体现在节水技术上,只 有采用玉米抗旱节水栽培技术,才能够保证北方玉米的高产 量。只有在以推广抗旱播种技术为重点的基础上,加强精细 整地、实施播种和合理密植等活动,才能够保证北方玉米产 量的全面提高,进而夯实玉米的生产基础。 1 玉米抗旱节水栽培技术要点 1.1坐水种技术 坐水种技术是北方玉米抗旱节水栽培技术的主要组成 部分,其节水的主要特点有技术成本低和灵活性强,这就 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玉米节水栽培的大范围使用。北方地 区的山区较多地形较为复杂,因此坐水技术使用时的灵活 性和不受地形的影响,能够更好的保证在复杂地形的玉米 抗旱工作的高效开展。坐水技术主要是与行走式注水点播 机配套使用,可以更好的保证节水的效率,结合使用一次 完成的开沟注水方式,可以更好的保证玉米栽培种中施肥 和齐苗工作的进行,进而能够保证干旱地区玉米的长势。 1.2膜下滴灌技术 膜下滴灌技术是最直接的玉米抗旱节水栽培技术,主 要是通过在地膜之下进行适时的水分浇灌,可以降低大面 积浇灌时水的浪费程度,从而达到节水栽培的要求Ⅲ。膜 下滴灌技术不仅节约利用灌溉用水,而且可以有效的避免 种植玉米的土壤地表水分的蒸发,还可以对自然降水在膜 下进行积蓄,可以更加高效的保证玉米在干旱地区的节水 效率。膜下滴灌技术可以在集结深层的水分渗透和地表径 流的基础上,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提高水肥的利用效率, 还可以满足玉米生长发育所需的水温要求,是目前最节水 的玉米干旱栽培技术。 1.3地膜覆盖增温保墒技术 地膜覆盖增温保墒技术是玉米干旱栽培的又一重要技 术,其与坐水技术不同的是不需要通过人工补水,而是通 过对自然降水进行有效储蓄使用。玉米地膜覆盖增温保墒 技术主要是在防止玉米根部处地表水分的蒸发,来保证玉 米在干旱季节的存活力,而且地膜覆盖增温保墒技术还具 有灭草的作用,地膜的覆盖可以有效的减少草的生长,保 证了玉米的生长可以获得更多的养分,因此可以更好的确 保玉米的生长态势,提高干旱地区的玉米产量。地膜覆盖 增温保墒技术还可以将无效的降水转变为有效的降水,具 有集雨抗旱的作用,可以通过对自然降水积蓄在地膜内减 少水分的蒸发,进而可以提高降水的利用率,可以更高效 的提高玉米的抗旱能力,从而可以提高玉米抗旱节水栽培 的效果。 2玉米抗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1选择适宜品种,防止越区种植 我国北方地区的地形较为复杂,因此应该根据不同地 区的不同地形地质情况,喧杂适宜的品种,才能够保证玉 米更好的适应本地的气候环境要求,确保玉米的产量。经 过不同地块上进行的大量不同品种的试验,可以因地制宜 选用抗旱性能强的玉米品种,只有播种适宜的玉米品种, 才能够保证玉米产量的稳定性,才能够结合节水栽培技术 增强增产的潜力,进而能够更好的提高玉米的产量。只有 首先选择好适宜的玉米品种,避免选择生育期偏长的品种, 才能够更好的确保玉米在干旱地区的安全成熟,进而可以 提高玉米籽粒的质量达到保证产量稳定的目的。 2.2搞好整地施肥,打好播种基础 在选择好适宜的玉米品种后和播种之前,应该做好玉 米种植区的土地平整和施肥工作,为玉米的播种打下良好 的基础。北方地区气候环境较为恶劣,干旱是制约玉米高 产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玉米产量的核心【2]。为了保证北方 地区玉米产量的高产性和稳定性,应该加强玉米地肥料的 使用效果,从而能够保证玉米的生长发育得到更充足的养 料供应。北方地区的玉米播种之前可以保证土地平整翻耕 尽量少动土,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播种之前的施肥工作可 以根据不同的土壤肥力,科学合理搭配肥料,做到有机肥 与无机肥配合,氮磷钾与微肥有效配合,基肥与追肥有效 配合进行施加,从而保证为玉米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养料 供应。 3结束语 我国北方地区虽然土壤比较肥沃,但是环境较为干旱加 上自然降水较少,因此只有在对北方地区土壤水分和自然降 水的统计的同时,加强对玉米耗水多少的分析,才能够更好 提出玉米抗旱栽培技术的要点。经过长期的科学研究,得到 首先要采取合理的节水技术要点的要点,才能够保证北方地 区玉米产量的高产性。为了保证北方地区玉米产量的长久稳 定性,应该首先保证做好节水技术的实施,才能够保证合理 密植和合理耕作技术的高产栽培技术的采用。 参考文献: …1杜晓东,王丽娟,刘作新.保水剂及其在节水农业上 的应用[J].河南农业大学报,2000,34(3):255 259. [2]黄占斌,万会娥,邓西平,等.保水剂在改良土壤和 作物抗旱节水中的效应【JJ.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9,5 (4):52~55.■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