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路面工程施工方案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路面工程施工方案

1、级配矿渣垫层施工

级配矿渣垫层采用路拌法施工。 (1)材料要求

矿渣的最大粒径不超过37.5mm,其压碎值不大于30%。 (2)施工工艺

级配矿渣垫层施工工艺详见“主要分项工程施工工艺及施工工艺框图”。

(3)施工要点

利用平地机及人工配合摊铺平整,振动压路机碾压密实。且应做到:

① 在级配矿渣垫层开工之前,应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地点试铺一段100~200m的试验路段。

② 在试验路段开工之前,应提供用于试验的材料及备料、拌和、摊铺、碾压的设备一览表和施工程序、工艺操作等详细书面说明并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

③ 现场压实试验应进行到工程师对达到规定压实的方法取得同意为止。记录下同意的压实方法,包括压实设备类型、工序和压实次数和层厚、压实时材料的含水量范围、干密度等,以便在今后主体工程施工中作为现场控制依据。

④ 如试验成功,该试验路段可作为主体工程的一部分,试验路段的任何部分如不合格,应将该部分挖除并移走,用符合该路段要求的材料重新铺筑。

2、石灰粉煤灰矿渣底基层施工

石灰粉煤灰矿渣底基层施工采用厂拌法施工。 (1)材料要求

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40mm,压碎值不大于30%。 石灰:石灰质量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Ⅲ级消石灰或生石灰的技术标准;应尽量缩短石灰的存放时间,如存放时间较长,应采取覆盖封存措施,妥善保管。

粉煤灰:粉煤灰中SiO2、Al2O3和Fe2O3的总含量应大于70%,烧失量不宜大于20%,比表面积宜大于2500cm/g。如用湿粉煤灰,含水量不宜超过35%。

(2)施工工艺

石灰粉煤灰矿渣底基层施工工艺详见“主要分项工程施工工艺及施工工艺框图”。

(3)施工要点

① 在石灰粉煤灰矿渣底基层开工之前,应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地点试铺一段100~200m的试验路段。

② 在试验段施工前最少14天,将拟用的原材料样品委托具有CMA资质且经监理工程师确认的合格试验室按规定要求,进行原材料试验和混合料配比试验。

③ 混合料按照《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实验规程》(JTJ057-94)规定的标准方法进行实验,试件应在规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养生6天,浸水1天,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主线及匝道应不小于0.6Mpa,被交线及支线不小于0.5Mpa。

2

3、石灰粉煤灰碎石基层施工

石灰粉煤灰碎石基层施工采用厂拌法施工。 (1)材料要求

石灰:石灰质量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表4.2.2所规定的Ⅲ级消石灰或生石灰的技术标准。当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标准方法进行试验时,石灰中CaO+MgO的含量,对钙质生石灰应不少于干重的70%,对镁质生石灰应不少于65%,对钙质消石灰应不小于干重的55%。生石灰中,5mm圆孔筛上最大筛余量应分别为干重的17%(钙质)和20%(镁质)。

石灰的质量技术指标如达不到上述要求,须经监理工程师书面批准方可使用,并要增加石灰用量保证混合料中CaO+MgO含量达到规定标准。

生石灰应在使用前7~10天充分消解成石灰粉,石灰粉应通过10mm筛孔,并应尽快使用。

粉煤灰:粉煤灰不应含有团块、腐植质和其他杂质,粉煤灰中SiO2、Ai2O3和Fe2O3的总含量应大于70%,烧失量不宜大于20%,比表面积宜大于2500cm/g,如用湿粉煤灰,含水量不宜超过35%。

碎石:碎石应由坚硬耐久的岩石轧制而成,应洁净、干燥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能;其颗粒形状应具有棱角,接近立方体,无软质石料和其他杂质。

(2)施工工艺

石灰粉煤灰碎石基层施工工艺详见“主要分项工程施工工艺

2

及施工工艺框图”。

(3)施工要点

① 在石灰粉煤灰矿渣底基层开工之前,应在工程师批准的地点试铺一段100~200M的试验路段。

② 在试验段施工前最少28天,将拟用的原材料样品委托具有CMA资质且经监理工程师确认的合格试验室按规定要求,进行原材料试验和混合料配比设计。

③ 混合料按照《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实验规程》(JTJ057-94)规定的标准方法进行试验,试件应在规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养生6天,浸水1天,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主线及匝道应不小于0.9Mpa,被交线及支线不小于0.7Mpa。

④ 试验室推荐的混合料组成设计中,石灰与粉煤灰的重量比可为1:2~1:4;水泥石灰粉煤灰与集料的比应是20:80~15:85。

⑤ 主线及匝道采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被交线及支线采用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机械进行摊铺。

⑥ 拌和

A、拌和含水量应比最佳含水量高1%~2%,以补偿混合料在贮存、运输和摊铺时的水分蒸发。

B、拌和均匀的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混合料中不应含有大于12mm的粉煤灰和石灰粒团。

⑦ 摊铺与压实

A、混合料应在拌和后4小时内压实,以防水分蒸发而导致

压实困难。工地压实度控制,对于主线及匝道压实度应达到98%,被交线及支线应达到97%。

B、任何未压实或部分压实的混合料未扰动地放置4小时以上或被雨淋湿的部分,均应清除更换。清除的混合料应废弃。

(4)质量控制 ① 取样与试验

水泥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原材料的试验项目

试 验 项 目 含 水 量 材 料 名 称 碎石 频 度 每天使用前测2个品种 每种土使用前测2个样品,使用颗 粒 分 析 碎石 过程中每2000m3测2个样品 级配碎石中0.5mm每种土使用前测2个样品,使用液限、塑限 以下的细土 相对密度 碎石 吸水率 石种类变化重做2个样品 压 碎 值 碎石 同上 做材料组成设计和生产使用时有效钙、氧化镁 石灰 分别测2个样品,以后每月测2个样品 烧 失 量 水泥标号和 粉煤灰 水泥 做材料组成设计前测2个样品 做材料组成设计时测一个样品,程中每2000 m3测2个样品,碎过程中每2000m3测2个样品 使用前测2个样品,碎石使用过终凝时间 料源或标号变化时重测 ② 施工过程中实测项目表

施工过程中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主线及匝道 被交线及支线 不小于设计值-1.0% 大于最佳含水量1%~2% 无灰条、灰团,色泽均匀,无离析现象 98 8 +5,-10 97 12 +5,-15 频 度 每2000 m21次,至少6个样品,用滴定法测定 据观察,异常时随时试验 随时观察 不超过2000m2检查6次以上 3m直尺:每200m2处×10尺 水准仪:每20延米1个断面,每个断面3~5个点 尺量:每40延米1处 每1500~2000m26个点 水准仪:每100延米3处 每2000m26个或9个试件 1 水泥或石灰剂量 2 含 水 量 3 拌和均匀性 4 压实度(%) 5 平整度(mm) 6 纵断高程(mm) 7 宽度(mm) 8 厚度代表值 (mm) 单个值 不小于设计值 -8 -10 ±0.3 0.8~1.1 -15 -20 ±0.5 0.6~0.8 9 横坡(%) 10 强度(Mpa) ③ 检验评定实测项目表

检验评定实测项目 项次 1 检 查 项 目 压实度代表值 (%) 极值 规 定 值 或 允 许 偏 差 主线及匝道 被交线及支线 98 94 8 +5,-10 97 93 12 +5,-15 检 查 方 法 和 频 率 按JTJ071-98附录B检查 每200米每车道2处 3m直尺:每200m2处×10尺 水准仪:每200米4个断面 尺量:每200米4处 按附录JTJ071-98附录H检查,每200米每车道1点 水准仪:每200米4个断面 按JTJ071-98附录G检查 2 平整度(mm) 3 纵断高程(mm) 4 宽度(mm) 5 厚度代表值 极值 不小于设计值 -8 -15 ±0.3 0.8~1.1 -10 -20 ±0.5 0.6~0.8 (mm) 6 横坡(%) 7 强度(Mpa) 8 弯沉值(0.01mm) 不大于设计计算值 按JTJ071-98附录I检查 ④外观鉴定

A、表面平整密实、边线整齐,无松散、坑洼、弹簧现象。 B、用12吨以上压路机碾压无明显轮迹。 4、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

本项工程的工作内容包括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基层上按图纸要求铺筑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在下面层上铺筑沥青混凝土中面层,在中面层上铺筑沥青混凝土抗滑表层。

(1)材料要求

粗集料:粗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耗性。

细集料:细集料应采用机制砂、天然砂、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可采用由粗骨料加工而成的经筛选后的石屑。

填料:填料应采用石灰白云石、大理石等碱性岩石磨制的石粉。磨细消石灰粉、水泥也可用作矿质填料,但其用量不宜超过矿料总量的2%;填料不应含有杂质和泥团,小于0.075mm部分的重量比对于主线及匝道应大于75%,被交线及支线应大于70%;填料的视密度对于主线及匝道应不小于2.5g/cm,对于被交线及支线不小于2.45g/cm;填料的含水量不大于1%,亲水系数小于1;拌和机除尘回收的粉尘不能作为矿粉使用。

沥青:使用的沥青材料应为原油精制后的产品,要求质量均匀、无水,加热至180℃时不产生泡沫;沥青标号的技术标准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要求。

3

3

(2)施工工艺

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详见“主要分项工程施工工艺及施工工艺框图”。

(3)施工要点及要求

① 在沥青混凝土各层的铺筑工作开始前至少14天,应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地点并在其严格监督下,按照规范规定分别为每种沥青混合料铺筑一段长100米与本合同段主线路面相同宽度的试验段。试验段所采用的材料、混合料配合比、拌和、摊铺、压实设备均应相同于主体工程。

② 沥青混合料摊铺、压实12小时后,应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的标准方法进行密实度、厚度检验。

③ 施工准备

A、基层表面应干燥、整洁、无任何松散集料和尘土、污染物,并整理好排水设施。

B、表面透层沥青或封层应完好无损,如有损坏部位应补洒透层沥青或修补封层。

C、路缘石安装稳固,与沥青混合料接触面已涂刷粘层沥青。 ④ 设备 A、拌和设备

a.拌和厂应在设计、协调配合和操作方面,均能使生产的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要求。拌和厂的位置应远离自然村落,拌和设备应装有二次除尘装置,以防止粉尘排放到空气中。

b.拌和厂必须配备足够试验设备并经验收合格的试验室,并能及时提供监理工程师满意的试验资料。

c.拌和厂应选用间歇式沥青混凝土拌和机,并配有自动控制和各种集料、沥青进料计量测温装置和控制矿粉飞散的装置,同时应有保温的成品贮存仓。

B、运料设备

运输车辆应根据生产能力和摊铺进度配置相应数量的自卸汽车,自卸车应有紧密、清洁、光滑的底板和侧板,并有保温、防雨水的覆盖物。

C、摊铺整平设备

摊铺整平设备应采用自动推进的摊铺机,并应配有电子或机械调平系统,可调振幅的振动夯具和振动平板,能确保达到规定的平整度和横坡度,摊铺机应装备有修边的套筒。

D、压实设备

压实设备应采用通过试验路面施工被批准的轮胎式、钢轮压路机进行碾压工作。

⑤ 拌和

A、粗细集料应分级堆放;取自不同料源的集料、填料和不同标号的沥青应分别存放。

B、拌和前应对不同料源的粗、细集料,填料和沥青进行抽样试验,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才能使用。

C、通过试验路段铺筑,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进料速度、拌和时间先行试拌,并调整到符合要求后,才能

投入正常拌和,试拌的混合料应废弃。沥青混合料应拌和均匀一致,无花白、无粗细料分离和结团成块现象,其出厂温度为140~165℃。

D、沥青混合料的检验

a.在拌和作业中,应对混合料进行抽样检验,取样频率为每台拌和机每天或每拌和50t混合料取样不少于一次,试样选取、试验方法应符合《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的规定,以验证抽样试验的沥青混合料与批准的沥青混合料组成级配、沥青用量和马歇尔指标是否相符。

b.应在每次取样后6小时,将试验结果提交给监理工程师。当试验结果表明需要作任何调整时,都应由监理工程师批准后进行。在未经调整前,对有疑问的混合料不准使用。

c.所有过度加热、已炭化、起泡和含水的混合料均应废弃。 d.沥青混合料拌和后,在未运送前,应先贮存于有保温设施的贮料仓,贮料仓应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离析现象,避免局部过热。贮存超过6小时或温度低于130℃的沥青混合料不得出厂。

⑥ 运输

运送沥青混合料车辆的车厢底板面及侧板内壁应洁净,不得沾有有机物质,并应涂刷一薄层油水(柴油:水为1:3)混合液,但不得有多余的油水混合液积聚在车厢底部。运至摊铺工地的混合料温度不得低于120~150℃,并不超过175℃。

⑦ 摊铺

A、摊铺以前应检查喷洒的透层油及铺设的下封层,应完好无

损。

B、沥青混合料摊铺前,应先将与其构造物接触的表面、路缘石的内侧壁、纵横施工缝侧壁、水泥混凝土桥面板表面均应洒布或涂刷粘层沥青。

C、根据试验路段铺筑时测定的,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松铺系数、摊铺机行驶速度和操作方法,将沥青混合料平整而均匀地摊铺在压实完成的层面上,并不得产生拖痕、断层和离析现象。

D、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度,正常施工时应不低于120℃,并不应超过165℃,低温施工时应不低于130℃,并不超过175℃。

E、沥青混合料运输量应与摊铺机的输出量相匹配,以确保摊铺机连续、均匀地摊铺。

F、应尽量采取全幅路面摊铺,以避免纵向施工接缝。如单机宽度不足而采用两台以上摊铺机时,应以梯队交错排列方式连续进行摊铺,前后两台摊铺机的轨道应重叠5~10cm。两台摊铺机之间的最小距离应保持15m左右。接缝应紧密、平顺。

G、摊铺机无法摊铺的部位,经监理工程师批准,也可采用人工摊铺。

H、雨天或下层表面有积水,不得摊铺沥青混合料。 I、当主线及匝道施工气温低于10℃,被交线及支线施工气温低于5℃时,不宜摊铺热拌沥青混合料。

⑧ 压实

A、压实应分段压实,分段长度根据摊铺速度、压实设备种类及数量、路面厚度等确定,每一压实段应有移动标志,同时

应有专人记录压实遍数,避免压实遍数不足,漏压、压实不均匀的情况发生。

B、沥青混合料经摊铺整形后立即碾压,碾压开始前,应采用油水混合料稍微涂刷或喷洒压路机钢轮,以免沥青混合料粘附。碾压工作应抓紧进行,使碾压工作在规定的温度区间内完成。

C、压实应分初压、复压和终压(包括成型)三个步骤进行。初压应采用6~8t双钢轮压路机,必须紧接摊铺进行,初压温度控制不应低于110℃。复压应紧跟着初压,并应使用16~25t轮胎式压路机碾压,复压工作的终止温度不应低于90℃。终压应采用12~16t的负轮压路机进行,以消除所有压痕,终压工作的终止温度不得低于70℃。各种压路机的碾压次数通过试验确定。

D、除另有规定者外,碾压应从路侧开始向路中心,并平行于道路中线进行。压路机每次重叠宜为30cm,逐步向路中线进行碾压。在有超高的弯道上,碾压应采用纵向行程平行于路中线重叠的办法,从低向高推进。

E、压路机应以均匀速度行驶,不得在新铺的混合料上停留、转向或制动。各过程的行驶时让驱动轮面向摊铺机。碾压应连续进行,直到所有压痕都全部消失,并达到规定的密实度为止。

F、在压实时,如接缝处的混合料温度已不能满足碾压温度的要求,应采用加热器使混合料达到要求的碾压温度,再压实到无缝迹为止。否则,必须垂直切割混合料并重新铺筑,并立即压实到无轮迹为止。

G、由于压路机转向或其它原因引起的混合料任何位移都应

立即用路耙整修,必要时还要加铺新混合料及时纠正。碾压时还应小心保持混合料边缘的线形和坡度,使之不产生位移。

H、沿模板、路缘石及压路机不能作业的其它地方,应用手动热夯、铁镘板或机动夯,将混合料夯实到规定的密实度。

⑨ 接缝

A、沥青混合料摊铺中的纵、横两种接缝都应保持在最小数量。

B、纵向接缝应是连续和平行于路中线,与下层接缝错位至少15cm,并位于通行车辆轮辙之外。

C、为确保纵向接缝是热接缝,应采用两台摊铺机先后梯队交错排列方法施工。两台摊铺机间的最小距离保持15m左右。

D、在纵缝上的混合料,应在摊铺机的后面立即用一台钢轮静力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工作应连续进行,直至接缝平顺而密实。

E、当由于工作中断,摊铺材料的末端已冷却,或有在第二天方恢复工作时,就应做成一道横缝。横缝应与铺筑方向大致成直角。

F、横缝应有一条经碾压成型,垂直良好的边棱,在下一次行程进行摊铺前,应在上次行程的末端侧面涂刷适量的粘层沥青,然后紧贴缝壁摊铺混合料。

⑩ 交通管制

沥青混合料各层铺筑完成后,等冷却后即可开放通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