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任务分析】
1.教材分析
《小探究——“分数墙”》属于“数与运算”板块,是沪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中的内容。
关于“分数”的学习,首先横向比较沪教版、人教版和北师大版教材:三个版本的教材中都涉及“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分数比大小”、“分数加减法”等内容,不同之处在于唯独沪教版有《小探究——“分数墙”》这一内容。其次从沪教版教材的纵向体系分析可见,本教学内容的前续知识有:三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以及四年级第一学期(本学期)第三单元中的“分数的大小比较(包含相等分数)”、“分数的加减计算”。本教学内容相关的后续知识是本册中“数射线上的分数”和初中关于分数性质的相关研究等。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一)》中,学生已经能够借助实物、图形,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初步认识分数单位;而在本单元中,学生也已经能够比较同分母分数或同分子分数的大小,能计算分母在20以内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将《分数墙》这一小探究放在单元,甚至是整个小学数学分数学习的最后可以对小学的分数学习起到梳理、复习的作用,因此本节课的目标定位为:借助“分数墙”,对分数的相关知识进行复习、梳理。
本教学内容《分数墙》还是分数长度模型的推广,更是作为分数基本性质的直观教学模型,并能将前续所学知识综合体现在 “分数墙”上,能比较分数的大小、做相同分母加减法计算和找相等的分数。在以上的过程学习中可结合数学阅读的方式进行,并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对于“相等的分数”,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可以借助相关实例,找到相等的分数,但是对于相等分数中分母及分子对应变化规律的了解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本节课中,可以引导学生聚焦探究相等分数的规律(分数的性质),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2.学情分析
首先,在学习《分数墙》之前,学生已经学会“分数的大小比较”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已经能运用相关规律熟练进行同分母、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此时利用“分数墙”进行相关内容的复习与整理无法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养成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因此可以考虑利用异分母、异分子分数的比大小引入,通过认知盲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倒逼学生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利用工具“分数墙”进行直观比较,体验以“形”助“数”的数形结合思想,初步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学生对于分数知识几乎都是散点式记忆,所以我们期望,在学生利用“分数墙”进行“分数比大小”与“相等的分数”进行梳理与复习后,能通过“分数墙”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留白(作业),逐步养成主动联系、建构知识的兴趣与意识。
本次执教的班级在学习能力上具备一定的差异。部分学生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与数学表达能力,另有一大部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数学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即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在“分数墙”上直接进行整体观察,并在分享与辨析说理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数学观察能力和有逻辑、清晰的数学表达能力;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进行数学阅读,借鉴同伴的回答并模仿,逐渐提升自身的数学观察与表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借助“分数墙”,对分数大小比较和相等的分数等进行复习梳理,在复习巩固中构建知识网络。
2. 在“分数墙”上发现相等分数;对相等分数中分母及分子的对应变化规律
有了解,并能利用规律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
3. 能对“分数墙”进行数学阅读,在此过程中提升数学阅读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在辨析说理的过程中提升数学表达能力,发展逻辑推理能力。4. 在利用工具(分数墙)或创造工具比较分数大小、验证相等分数的过程中,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5. 在探究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工具的价值,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能在“分数墙”上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找到相等的分数。
【教学难点】
(异分母、异分子)分数比大小;相等分数中分母及分子的对应变化规律。
【教学设计】
环节一:复习引入回忆:已学分数相关知识
预设:分数比大小、相等的分数、分数加减法等。
【设计意图】回忆学生熟知的分数内容,激活已有的知识储备,为后续分数比大小与相等分数的再探究做铺垫。
环节二:分数比大小
644、、10107任务一:复习同分母分数比大小1. 同分母分数比大小:
64○1010预设1:同分母分数比大小,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6141
64预设2:因为10是6个10,10是4个10;所以比大。
1010预设3:在图中,
6464所表示的图形面积比大,所以比大1010101044○ 710任务二:同分子分数比大小:
预设1:同分母分数比大小,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1111
44预设2:因为7>10,所以4个7>4个10,就是>。
710预设3:在图中,
4444所表示的图形面积比大,所以比大710710【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分数比大小开始复习,尝试从“数”——分数比大小的规律和数的组成;或者“形”——所表示图形的面积大小的两个角度进行分数大小的比较,并在此过程中关注学生清晰、有逻辑的数学表达,初步体验数形结合思想,规范并提升数学表达能力。同时当部分学生对利用分数的组成(分数单位)进行大小比较时,引导学生关注工具书——课本,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课本利用习惯,也为后续工具——分数墙的出现做铺垫。
任务三:探究(异分子、分母)分数比大小1. 比较分数
47和的大小710562小练习:比较分数和的大小
67预设1:在分数墙上找出这两个分数的位置;预设2:数学阅读非连续文本,小组讨论交流
11因为 >,
6711所以1-<1-,
6756就是 <。
6763. 寻找小于的分数
7【设计意图】情景引入,利用前继任务制造认知冲突,为工具分数墙的出现做铺垫。分数墙的引入有助于所有学生从“形”的角度直接进行分数
47和的比710较,直观感知越往右的分数越大,体验以“形”助“数”的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小练习,巩固分数比大小,同时由于从“数”的角度直接比较两者的大小对于五年级学生存在一定难度,因此采用数学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分数墙解读文本中的算式,在解读的过程中提升辨析说理能力,再次体验数形结合思想,感悟分数墙便捷的工具性。
环节四:相等分数的再探究
11. 从分数墙中寻找与相等的分数
212345678
预设:2=4=6=8=10=12=14=16
17
2. 验证:2=14
1【设计意图】借助分数墙,直观找到与相等的分数,经历从无序到有序的观
2察方式,提升观察能力;经历纵向观察、辨析说理、归纳总结的过程,感悟分
17
数的基本性质,提升数学表达能力。在验证2=14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工具(例如分数墙)或创造工具解决问题,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环节五:总结评价
依据学习目标自评表,对学习过程进行梳理总结
《分数墙》学生自我评价单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 学号_____
我能“数形结合”,在“分数墙”上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找到相等的分数。
我能利用或创造工具解决问题。
我对分数墙感兴趣,会在课后继续利用分数墙探究分数加减法。
我能仔细倾听,认真思考,主动回答,表述清晰。
【设计意图】选用学校吉祥物丽丽、园园为代表进行学习目标的课堂自评,第1-2对应学习成果由丽丽作代表;第3-4对应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由园园为代表。显性化的学习目标呈现,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有反思、有认定,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元认知。
环节六:作业
在分数墙上自行探究分数加减法
【设计意图】在课中,学生已经学习如何在分数墙上进行分数比大小与寻找相等的分数,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回家探究分数加减法,培养学习兴趣,提升自主迁移学习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