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专题的编辑策略研究
作者:刘天明 张树武
来源:《编辑之友》2010年第08期
近年来,由于网络媒体获取信息方式和机会的相对均等及网络传播即时性的凸显,网站内容日益趋同,竞争力下降。各网站为了提升品牌价值,开始从早期的比拼内容的快和全转向深度和差异化的较量,而网络新闻专题作为一种以编辑为主的新闻报道方式体现了网站策划和原创能力,成为时下网站内容竞争的主战场。众多商业网站和以传统媒体为背景的网站先后设置专题频道,投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内容制作,以期获得受众认可。因此,对于网络新闻专题制作的相关研究就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网络新闻专题是以网络为平台,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对特定的主题或事件进行组合或连续报道的形式。它运用各种新闻素材,调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图像等多种表现形式,对新闻主题进行连续的、全方位的、深入的报道和展示,是对网络新闻资源进行包装的一种外在形式,也是体现网站编辑思想与意图的一种内容整合手段。同时,一个新闻专题的制作从选题策划、角度策划到栏目设计、谋篇布局,编辑的整合能力和组织技巧,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新闻专题不同于单篇文章,它能反映出新闻事件的全貌,在历史感、纵深感以及横向比较方面,能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报道,这是新闻专题存在的意义。网络媒介海量存储能力虽然优于传统媒体,但新闻信息数量的急剧上升也可能造成信息超载,让受众迷失在茫茫网海中,无法准确获知所需信息。同时,网站为了抢占先机往往在报道中过分强调时效性,这很容易造成新闻的碎片化。而专题对新闻资源的有效整合不仅可以加强稿件之间的联系,提高它们相互配合的能力,也可以让受众对新闻主题有一个更全面、整体的把握。所以,自从出现专题这一报道形式以来,它就一直是网络媒体内容竞争的主战场。三大门户网站,最早都推出了自己的网络专题频道,新浪网推出“新浪观察”,搜狐开设“搜狐视线”,网易创建“第三只眼”栏目,而在当下设置专题频道更成为一个网站专业素质和竞争能力的表现,备受重视也是理所当然。那么如何制作新闻专题,如何体现网站的特色,如何将新闻专题的理论优势转化为实际的竞争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将从几个层次上进行一些探讨。 一 从主题策划上体现网站定位
网络新闻专题适合表现各种重大新闻题材,但不同网站在选题策划中的侧重点却很不同。点开新浪网的专题频道,我们会发现突发事件类专题很多,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它和众多媒体在新闻资源上的合作。而搜狐网关注社会现象和问题的策划专题所占比重很高,并且专题中网站编辑的观点和意图很突出,经常以编者按的方式配置在页面中。在专题策划上新浪网很重视自己平面海量的编辑原则,专题内容全面详细。而搜狐网则以策划主观性专题的方式来表达网站和编辑的思想和看法,坚持要有自己的声音。从中我们发现,通过专题主题的策划,能充分体现一个网站的定位,也反映网站对网络新闻的不同理解,有的强调网络平台的中性特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有的注重意见的表达。同时,这种主题策划上的差异也能满足不同受众对网络新闻的要求,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的选择。所以,编辑在专题主题策划上要重视长期效应,要坚持一种符合网站定位的策划模式,以此来培养受众对专题频道的黏性。 二 以不同层次的信息满足不同需求的网民
不同网民对于新闻信息的需求是不同的,有的扫描式浏览浅尝辄止,有的逐字逐句细细品味。而新闻专题的信息构成也是不同的,编辑可以结合这两方面来配置新闻资源,制作不同类型和内容的专题供网民选择。现有的新闻专题一般都制作七八屏甚至十多屏内容,虽然内容丰富,信息资源多样,但众多网民只停留在第一二屏了解一些专题的主体信息,很少滚动鼠标进入下一屏,而将全部内容都浏览的受众更是凤毛麟角,这样制作专题既浪费资源,又增加成本。
中国人民大学的彭兰教授认为一个专题的信息构成包括核心信息、周边信息和辐射信息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信息具有不同的报道目的,也可以满足不同受众的新闻需求。
其一,核心信息是直接针对新闻事件或主体的信息,它们能满足受众对信息的基本需求,实现报道的主要目的。众多网民浏览新闻专题只为了解基本信息,编辑可以制作一个专题简洁版置于标题处,利用鼠标滑过隐现的方式提示受众选择浏览,或者设置简洁版链接,让受众在短时间内对专题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既满足其新闻需求,又适合其浅尝辄止式的阅读方式。
其二,周边信息是与专题相关的背景信息和相关知识等,有助于丰富人们对专题对象的认识,满足受众深层次的新闻需求。打开众多网站的专题页面,我们都能看到关于新闻主题的大量背景信息,一般位于页面的左右两侧,占据专题整体内容的一半甚至更多,但大多数受众并不会仔细阅读。为此,编辑可以将大量周边信息整合,制作一个专题的完整版,并在专题简洁版的页面中设置链接,满足具有深层新闻需求的小部分受众。因为网络新闻专题在内容组织上并不针对群体受众,而是分众,是一部分对这个事件、这个政策关心的群体,他们将被黏在这个专题网页上。
其三,辐射信息是从当前新闻事件或主题引申出来的信息,它们可以帮助人们进行纵向或横向比较,在一个更大的信息坐标系上认识当前对象,通常这类信息都以相关链接的方式出现。辐射信息虽然在专题页面中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但是它却能有助于形成受众对专题频道的忠诚度。这类信息不能只简单地堆砌在页面的底部,而需要编辑进行整合和加工,尤其很多非事件性新闻专题是对社会发展与变化过程的一种更深层的观察,需要从事件中捕捉隐藏或潜在的现象、矛盾和问题。如从南平校园惨案、雷城第一小学发生凶杀案和江苏泰兴中心幼儿园发生砍杀幼儿事件等案件中反映出来的校园安全问题;峨眉山四村民集体自焚和河南许昌征地血案反映的征地、拆迁和合理补偿问题以及引申到对激进城市化问题的思考,都需要从突发事件人手,探寻隐藏在事件背后深层的社会问题和思想变迁,让受众从单一事件关注到社会普遍问题,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知识,而网络信息的网状链接模式和无限空间条件为制作这类专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提供了技术支撑。虽然制作专题难度很大,但平面海量的堆砌方式只能使受众迷失在信息洪流中,也使专题流于表面化,失去了其真正的价值。真正体现逻辑性和立体感的结构化专题,不但满足一部分受众深层的新闻需求,也能实现媒体的社会责任。同时,由于网络的连通性,转换网站的成本几乎为零,培养固定网民更是难上加难,而专题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内容体现的深度解读,对受众将产生强大的黏贴性,不失为一个提升人气的好方法。
但是这种深度分析专题对网站编辑的业务素质、新闻敏感度、对社会和问题的认知程度要求很高,编辑原则和言论尺度也需恰当把握,制作上难度很大。不过,众所周知网络编辑一直被认为在从事剪刀加糨糊的简单工作,网站在内容上也备受原创性不足的质疑。通过对新闻素材的重新整合与加工,从编辑方式中做文章展功力,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失。 三 利用互动手段吸引网民参与
在专题页面中一般都设置互动栏目,多是受众评论和调查,不仅可以了解受众的意见与观点,也可以提升专题的关注程度。但是如何使用互动手段,发挥它的潜力和优势,就需要编辑的思考和创造。
其一,利用评论栏目让传受双方真正互动起来。现有的评论栏目在设计上更多是给受众一个表达的机会,互动效果不明显。其实网站完全可以从受众的评论中掌握专题的关注度和关注点。评论越多说明专题关注度越高,可以继续进行跟踪报道;如果评论和点击率都不高,就可以减少同类专题的策划,并引导其进入其他专题继续浏览,而不能置之不理放任受众自由离开。同时从受众的评论中也能发现其对专题中的哪部分信息更感兴趣,据此策划制作同类专题,以利于形成受众对网站和专题频道持续关注。最后,通过对专家意见和网民评论选择式配置来表达网站的观点,体现编辑意识。当然也可以如传统媒体那样用编者按的形式直接表达对事件的看法,但是要注意评论的尺度,不要轻易打破网络媒体中性平台的属性。
其二,在互动栏目设计上不能干篇一律,不要总是“我来说两句”或者是“网友热议”等,单纯地引导受众发表观点,可以设计不同的栏目,或者一些互动环节让受众参与。如财经类专题很多都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设置“我家的账本”等栏目,从受众的体会和经历中解读和阐释经济政策、经济形式等新闻主题,也许比“网友热议”参与度更高。同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提升互动内容的影响力,如将重要的网友评论推荐出来,而不是让它们淹没在成千上万的帖子中,或将不同观点进行总结,引导受众进行辩论。当然互动方式不应局限于某一个栏目,而是要编辑从新闻主题中抽取受众最关注的问题,以恰当的方式展现,用更有针对性、更有特色的设计来实现互动。如在一个关于微软公司行业垄断的新闻专题中,编辑设计了一个表格,列出微软公司开发的所有软件,并提示受众勾选自己正在使用的软件,然后计算一共需要支付的费用,以此种方式来展现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为微软的垄断行为“添砖加瓦”。这一环节让受众从自身行为来感受新闻主题,不仅参与度高,也达到了网络调查的目的,一举两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其三,网络调查的问题设置不能过于笼统,最好是简单明了的封闭式问题。备选答案要多样化,再给受众一个在备选答案外表达自己独特观点的方式。还要在技术上尽量保证收集的数据真实准确。这样网络调查才不会仅仅是填充页面的摆设。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专题的浏览量和评论量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大多数受众都只是浏览页面,不发表评论。这说明一部分人只愿意做沉默的大多数,也说明互动手段的设计还有待提高。
四 从栏目设置上体现网站资源
网络新闻专题一般都有固定的模板,设置文字信息、图片信息、音视频信息和网友评论等栏目,虽然栏目设置多而全,但是没有特色,千篇一律,很多栏目受众点击率很低。其实每个网站都有自己的定位,在内容制作上也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如新华网,有新华社庞大的信息资源和遍布世界的通讯社做支撑,在国际新闻报道领域的优势是其他网站无法企及的,便可在突发性事件和国际新闻专题方面可以设置“新华独家”栏目,来凸显这一优势。而作为商业网站代表的新浪网,和传统媒体的广泛合作是它的优势,设置“媒体纵横”栏目集成各家媒体报道资源就很有新浪特色,也是其他网站很难效仿的。如此,从栏目设置I二展现网站的资源优势和团队特色不失为一个可操作的编辑策略。
综上,网络新闻专题作为网站竞争力的核心内容越来越受到重视,专题制作的水平也越来越高,但是如何发挥其优势和价值,在网络传播中凸显网站的品牌力量,还需要网站编辑思考和实践,也需通过理论研究进行总结和指导。 参考文献:
[1][2][4]彭兰,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发展及编辑原则[J],中国编辑,2007,(4):39,40。
[3]吴鹍,探索网络专题发展新路子[EB/OL]http:∥news,xlnhuanet.com/newmedia/2005—.03/10/com-tent_674123.7.htm。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 出版单位:山西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 书
名:历史:何以至此——从小事件看清末以来的大变局 出版日期:2010年8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定
价:28.00元 内容简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