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编制依据 ......................................................................................................... - 1 - 1.1国家相关规律法规 .................................................................................. - 1 - 1.2国家相关部门颁布的现行标准、规范、规程、导则、指南、办法 .. - 1 - 1.3政府、业主相关管理文件 ...................................................................... - 2 - 2.工程概况 ......................................................................................................... - 2 - 2.1地质概况 .................................................................................................. - 2 - 2.2气象条件 .................................................................................................. - 4 - 2.3高边坡路堑工程概况表 .......................................................................... - 4 - 2.4地震烈度 .................................................................................................. - 5 - 2.5水文地质条件 .......................................................................................... - 5 - 3.风险评估方法 ................................................................................................. - 6 - 3.1总体评估 .................................................................................................. - 6 - 3.2专项风险评估 .......................................................................................... - 8 -
3.2.1 一般要求 ...................................................................................... - 8 - 3.2.2 风险源辨识 ................................................................................ - 10 - 3.2.3 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 ................................................................ - 12 - 3.2.4高边坡各重大风险源指标 ......................................................... - 16 - 4. 风险评估内容 ........................................................................................... - 23 - 4.1总体风险评估 ........................................................................................ - 23 -
4.1.1 ZK96+105--ZK96+355.2左侧段高边坡总体风险评估 ........ - 23 - 4.1.2 K96+117-K96+379 右侧段高边坡总体风险评估 ................ - 25 -
- 1 -
4.1.3 K97+520-K97+660右侧段高边坡总体风险评估 ................. - 26 - 4.1.4 K97+750.6-K97+915右线段高边坡总体风险评估 .............. - 28 - 4.1.5 K97+915-K98+000右侧段高边坡总体风险评估。 ............... - 29 - 4.2 高边坡工程专项风险评估 .................................................................... - 30 -
4.2.1边坡开挖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评估指标 ................................. - 30 - 4.2.2边坡石方爆破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评估指标 ......................... - 33 - 4.2.3弃渣运输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评估指标 ................................. - 34 - 4.2.4边坡脚手架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评估指标 ............................. - 35 - 4.2.5边坡锚索张拉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评估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 ............................................................................ - 36 - 5. 风险对策措施 ............................................................................................. - 38 - 5.1 风险处理对策 ........................................................................................ - 38 -
5.1.1路堑开挖 ..................................................................................... - 38 - 5.1.2覆盖层开挖 ................................................................................. - 40 - 5.1.3边坡石方开挖 ............................................................................. - 40 - 5.1.4滑坡预防及处理 ......................................................................... - 41 - 5.1.5雨季、冬季施工措施 ................................................................. - 42 - 5.1.6浆砌片石边沟、排水沟、截水沟 ............................................. - 43 - 5.1.7现浇混凝土急流槽 ..................................................................... - 43 - 5.1.8防护工程 ..................................................................................... - 43 - 5.1.9脚手架搭设安全技术措施 ......................................................... - 50 - 5.1.10安全保证措施 ........................................................................... - 52 -
- 2 -
5.1.11环境保护.................................................................................... - 52 - 5.1.12其它技术措施 ........................................................................... - 53 - 6.高边坡路堑风险评估结论 ........................................................................... - 53 -
- 3 -
1.编制依据
1.1国家相关规律法规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4]第13号) ⑵《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3号)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3]第8号) 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9]第25号) ⑸《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
⑹《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66号) ⑺《公路建设监督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6年第6号) ⑻《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7]第1号)
⑼《高速公路路垫高边坡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1.2国家相关部门颁布的现行标准、规范、规程、导则、指南、办法
(1)《张承高速公路第21合同段招标文件》; (2)《张承高速公路第21合同段施工图设计》; (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GF9—2015); (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5)《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
(6)《公路工程设计技术标准》(JTG B01-2003) (7)《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8《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 004-89)
(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T6067-2010) (11)《安全预评价导则》 (12)《安全评价通则》
(13)《公路工程质量检查评定标准》(JTG F80-2004) (14)《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 (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 (1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
(17)《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 1 -
(18)《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1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 (20)《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80-91) (21)《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T 180-2009) (22)《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23)《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47-2004) (2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 (25)《安全带》(GB 6095-2009) (26)《安全帽》(GB 2811-2007)
1.3政府、业主相关管理文件
(1)项目公司和业主安全管理要求 (2)项目公司提供的设计图纸文件
(3)张承高速第21合同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2.工程概况
2.1地质概况
张承高速公路TJ21合同段ZK96+105--ZK96+355.2左侧 线位穿过一马鞍形山脊,左右侧形成高边坡,但均未挖到山头;高边坡段落长,地形条件对稳定不利,钻孔揭示:上覆种植土0.5-1米,下伏强风化花岗岩18-19米,其下为中风化花岗岩,属于岩质边坡。
坡面按照上缓下陡,中风化花岗岩层岩坡率按1:0.5,强风化层坡率按1:0.75;种植土层坡率按1:1.
坡面易于发生通过破碎强风化层的折线形滑动,坡体按折线法计算安全系数K>1.3,坡体整体属于稳定结构,无需加强防护。
张承高速公路TJ21合同段K96+117-K96+379 右侧 线位穿过一马鞍形山脊,左右侧形成高边坡,但均未挖到山头;高边坡段落长,地形条件对稳定不利,钻孔揭示:上覆种植土0.5-1米,下伏强风化花岗岩18-19米,其下为中风化花岗岩,属于岩质边坡。
- 2 -
坡面按照上缓下陡,中风化花岗岩层岩坡率按1:0.5,强风化层坡率按1:0.75;种植土层坡率按1:1.
坡面易于发生通过破碎强风化层的折线形滑动,坡体按折线法计算安全系数K>1.5,属于稳定结构,但由于边坡较高且山势一直往上,为防止边坡由于施工过程中,岩体爆破,开挖造成岩体内应力释放而形成张应力。因此在第四级边坡,高边坡段落设置锚杆,杆长12米。
张承高速公路TJ21合同段K97+520-K97+660右侧 线位穿过山头左侧,右侧边坡挖到山头,边坡最高点外侧形成反坡,高边坡长度较短,对边坡稳定都有利。钻孔揭示:上覆种植土0.4-0.9米,粉土4-5.5米,下伏强风化花岗岩15.6-20.6米,其下为中风化花岗岩,属于二元边坡。
坡面按照上缓下陡,中风化花岗岩层岩坡率按1:0.5,强风化层坡率按1:0.75;种植土层坡率按1:1.
坡面易于发生通过破碎强风化层的折线形滑动,坡体按折线法计算安全系数K>1.3,但由于边坡较高,为防止边坡由于施工过程中,岩体爆破,开挖造成岩体内应力释放而形成张应力,遵循强腰固脚原则。因此在第三级边坡,高边坡段落设置锚杆,杆长12米。
张承高速公路TJ21合同段K97+750.6-K97+915右线 线位穿过山头左侧,右侧形成高边坡,但大部分高边坡段落再挖至最高点后外侧形成反坡,地形条件对边坡稳定都有利。钻孔揭示:上覆种植土0.5米,粉土8.5米,下伏强风化花岗岩16米,其下为中风化花岗岩,属于二元边坡。
坡面按照上缓下陡,中风化花岗岩层岩坡率按1:0.5,强风化层坡率按1:0.75;种植土层坡率按1:1.
坡面易于发生通过破碎强风化层的折线形滑动,坡体按圆弧法计算安全系数K=1.17,但由于边坡较高,为防止边坡由于施工过程中,岩体爆破,开挖造成岩体内应力释放而形成张应力,遵循强腰固脚原则。因此在第底下一级边坡设置锚杆,杆长10米。
- 3 -
张承高速公路TJ21合同段K97+915-K98+000右侧 线位穿过一山脊,右侧形成高边坡,边坡最高点外侧形成反坡,高边坡长度较短,对地形条件对边坡稳定都有利。钻孔揭示:上覆强风化花岗岩16米,其下为中风化花岗岩,边坡属于岩质边坡。 坡面按照上缓下陡,中风化花岗岩层岩坡率按1:0.5,强风化层坡率按1:0.75;种植土层坡率按1:1.
2.2气象条件
项目区气候属于中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性、高原山地气候。冬季受西伯利亚气团影响,气候寒冷干燥: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盛行偏南风,气候较温和;春秋两季,是两种气团的转换季节,风向多变,气温变化剧烈。春季气温变化剧烈。春季气温回暖快,天气干燥少雨;秋季气温急骤变凉,昼夜温差大。累年年平均气温6.7℃;一季度平均气温-6.3℃、二季度平均气温15.2℃,三季度平均气温19.2℃、四季度平均气温-1.2℃;年(月)极端最高气温40.5℃,年(月)极端最低气温-28.5℃。风向特征累年年平均风速2.0米/秒、盛行风向西北风和静风,一季平均风速2.2米/秒,盛行风向NW;二季度平均风速2.4米/秒,盛行风向S;三季度平均风速1、0米/秒,盛行风向ESE;四季度平均风速1.9米/秒,盛行风向NW。30年一遇最大风速20.3米/秒。
2.3高边坡路堑工程概况表
高边坡路堑工程概况表
名称 高边坡路堑工程 起止里程 ZK96+105--ZK96+355.2左侧 路堑长度(m) 250.2 路堑高度(m) 31.12 路堑 边坡防护型分级 式 4级 二三级挂柔性网 三五六级柔性网、四级K96+220.478-K96+298.478为框架了,其余柔性网 四五六级挂柔性网、三级K97+559.414-K97+623.435框架梁其余柔性高边坡路堑工程 K96+117-K96+379 右侧 262 47.88 6级 高边坡路堑工程 K97+520-K97+660右侧 140 45.10 6级 - 4 -
网 K97+750.6-K97+915右线 K97+915-K98+000右侧 二三四五级挂柔性网、一级框架梁 三四五六级挂柔性网 高边坡路堑工程 165 38.73 5级 高边坡路堑工程 85 46.89 6级 2.4地震烈度
项目区在构造运动史上处于地台阶段,是构造运动的相对稳定区域,本区新构造运动表现不显著,虽然区域及其附近地区有丰宁-隆化深断裂、大庙-娘娘庙断裂、上黄旗-乌龙沟深断裂等大型区域性构造发育,但这些大断裂在近期并无明显活动迹象,在近代史上该区未发生过源发性地震。
2.5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特征:大气降水垂直入渗补给是本区最基本的地下水补给来源。其次为境外地下水的侧向补给。本区地下水总的径流方向由北向南顺势径流,但由于地形条件的差异,山区地下水的流向又具有局部多向性。地下水排泄方式为基岩裂隙水主要以分散小泉或沿沟谷渗透为主要的排泄方式;第四系孔隙水以侧向径流排泄和人工开采为主要排泄方式。项目区域内地下水的动态变化特征,与大气降水关系密切,水位、水量等动态特征随降水量呈滞后-正相关关系。动态一般较稳定~稳定。地下水水位的变化,与大气降水有密切的关系,以垂直补给为主,水位高低与降水量的大小相对应。低水位出现在每年的4、5月份,最迟至6月份,该时段地下水开采量大,而降雨量小。7、8月份降水量大而集中,地下水开采量小,为水位恢复期,高水位出现在9~11月。根据项目区内水质分析资料,地表地下水水质良好,总硬度541.59~551.75mg/l,总碱度166.1~186.2mg/l,PH值7.4。
- 5 -
3.风险评估方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高速公路路垫高边坡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的有关内容、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建立我标段石质高边坡工程风险指标体系。
3.1总体评估
3.1.1总体评估体系
高边坡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总体评估主要考虑了高边坡工程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场地环境、边坡高度等四个评估指标,估测其安全风险等级。属于静态评估。。
表3-1 高边坡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 地形地貌a 一般山岭区 膨胀土、冻土、湿陷性黄土等特殊特性土 地层岩性b 粉质粘土、碎石土等 软质岩(粉砂岩、泥质页岩等) 中硬岩(白云质灰岩、石英片岩等) 存在断裂破碎带 断裂带c1 无断裂破碎带 工程地质条件A1=散体结构 岩体结构(a+b 地质构造c=碎裂结构 +c+d+e) (c1+c2+c3) c2 层状结构 主结构面相同或相近(顺向坡)* 方向c3 地下水d 地下水较少 存在滑坡、危岩、崩塌与岩堆、岩溶、泥石流,采空区等不良地质情况 不存在不良地质情况 气候条件极端气候事件(洪水、大雾、强暴雨雪等)多发及高1 1-2 0 1 应结合当地气相反(逆向坡、横向坡) 地下水较丰富 0 3 2 1 3-7 1-2 2-3 1-2 4 3 2 1 1-2 应结合勘察资料和现场条件综合判定。其中,*相同或相近(顺向坡)赋值时按结构面与边坡内倾、外倾结构面倾角小于坡面角、外倾结构面倾角大于坡面角、一组倾斜结构面外倾时的斜交夹角情况及两组结构面与边坡的关系等情况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程度的不同进行判定。 分 类 陡峻山坡、峡谷等险要区域 分值 3-4 说 明 不良地质e - 6 -
评估指标 A2 原区域 气候条件一般 分 类 分值 说 明 候条件综合判定 0 1 0 7 5-6 3-4 1-2 应结合设计文件综合判定 应结合勘察资料和现场条件综合判定 场地环境施工范围内存在建(构)筑物等 A3 施工范围内无建(构)筑物等 岩质边坡超过50米或土质边坡大于40米 边坡高度岩质边坡40~50米或土质边坡30~40米 A4 岩质边坡30~40米或土质边坡20~30米 岩质边坡不超过30米 3.1.2高边坡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大小计算公式为:
R=A1+A2+A3+A4 式中:
A1-指工程地质条件所赋分值; A2-指气候条件所赋分值; A3-指场地环境所赋分值; A4-指边坡高度所赋分值。
评估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所赋分值应结合工程实际,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而定,数值应取整数。评估指标也可以根据工程实际进行相应的增加或删减,同时风险分级标准也须进行相应调整。 3.1.3总体风险分级标准
计算得到总体风险值R后,对照表3-2确定,高边坡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等级。
- 7 -
表3-2 高边坡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分级标准
风险等级 等级IV(极高风险) 等级III(高度风险) 等级II(中度风险) 等级I(低度风险) 计算分值R 25分及以上 21-24分 16-20分 6-15分 对总体风险等级在III级(高度风险)及以上的高边坡工程,建议纳入专项风险评估范围。评估小组根据总体风险评估情况,提出专项风险评估中需要重点评估的风险源与评估要点。其他风险等级的高边坡工程,也应视情况确定是否开展专项风险评估。
3.2专项风险评估
3.2.1 一般要求
3.2.1.1专项风险评估是指将总体风险等级为Ⅲ级(高度风险)及以上的高边坡或深基坑工程中的施工作业活动(或施工区段)作为评估对象,根据其施工风险特点及类似工程事故情况,进行风险源普查,并针对其中的重大风险源进行量化估测,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专项风险评估属于动态评估。
3.2.1.2专项风险评估前,首先,应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所确定的施工工法,分解施工作业程序,结合工序(单位)作业特点、环境条件、施工组织等致险因子,辨识施工作业活动中典型事故类型,从而建立风险源普查清单,并通过风险分析和估测,确定重大风险源。其次,按照本《指南》推荐的指标体系法评估重大风险源的风险等级,并对照风险接受准则确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 8 -
3.2.1.3专项风险评估的基本程序包括:风险源普查、辨识、分析,并针对重大风险源进行估测、控制。具体流程见图3-3。
成立风险评估小组 资料收集和现场勘察 现场调研 风险源辨识 小组讨论 分析主要事故类型 专家咨询 风险源辨识 施工作业程序分解 形成风险源普查清单 分析事故的致险因子 系统安全工程 方法 确定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 风险分析 形成 风险分析表 一般风险源 检查表法 LEC法 风险矩阵法 重大风险源 指标体系法 边坡、基坑 风险估测 形成 风险估测汇总表 形成 重大风险源风险等级表 风险控制措施建议 风险控制 评估过程记录及签字
图3-3专项风险评估流程图
- 9 -
3.2.2 风险源辨识
3.2.2.1风险源辨识是风险评估的基础,包括三个步骤:工程地质勘察、设计文件等资料的收集整理、施工作业程序的分解、施工过程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的辨识。
3.2.2.2评估小组应先进行现场踏勘,收集风险评估相关基础资料,主要包括: 类似工程事故资料; 本工程相关设计及施工资料;
本工程区域内水文、地质、气候等资料;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阶段及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初步设计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等资料;
工程区域内的建(构)筑物等资料(含管线、民防设施、铁路、公路等)资料; 上阶段风险评估的成果;
其他与风险源辨识对象相关的资料。
3.2.2.3施工作业程序分解包括分部分项工程及工序(单位)作业划分,确定单位作业主要工序、施工方法、作业程序、机械设备和建筑材料等特点。高边坡施工作业程序分解见表3-4。
表3-4 公路高边坡工程施工作业程序分解示例 分项工程 单位作业 测量 清表 机械开挖 边坡开挖 石方爆破 清渣及运输 修坡 材料运输 修截、排水沟 水沟开挖 渣土运输 - 10 -
分项工程 单位作业 砌筑水沟 管件运输 搭建 脚手架 脚手架作业 拆除 测量放线 挡土墙 材料运输 砌筑挡墙 测量定位 钻孔 `锚杆防护 打设锚杆 注浆 测量定位 钻孔 锚索防护 注浆 锚索张拉 锚头固定 测量定位 桩身开挖 抗滑桩 钢筋笼加工 钢筋笼运送 混凝土泵送 - 11 -
分项工程 单位作业 混凝土浇筑 材料运输 钢筋绑扎 格构框架防护 支模板 混凝土浇筑 材料运输 人字形骨架防护 支模板 混凝土浇筑 固定 挂网防护 挂网 植被运输 坡面绿化 种植草皮 3.2.3 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
3.2.3.1重大风险源按照风险矩阵法和指标体系法进行动态风险估测。
3.2.3.2事故可能性应重点考虑物的状态、人的因素及施工管理缺陷。其中,物的状态主要考虑工程地质条件、气候环境、施工工艺、场地条件等工程客观条件;人的因素及施工管理因素根据安全管理评估指标体系,引入风险抵消因素。
3.2.3.3对重大风险源进行可能性估测时,高边坡工程应综合考虑边坡开挖高度和施工过程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对相应指标进行修正。其中,α为施工过程边坡稳定性修正系数,按照边坡稳定性系数K进行修正;β为开挖高度修正系数,按照边坡高h进行修正,取值分别见表3-5,表3-6
- 12 -
表3-5 施工过程边坡稳定性修正系数表 修正指标 分类 稳定(K>1) 稳定性 基本稳定(K>1,但局部危岩体等) 不稳定(K<1) 修正系数α α=1.00 1.00<α≤1.10 α=1/K 表3-6边坡开挖高度修正系数β 修正指标 分类 h≤20 开挖高度 h(m) 20<h≤35 35<h≤50 50<h≤60 h>60 修正系数β β=1.00 1.00<β≤1.32 1.32<β≤1.58 1.58<β<1.73 β=1.73
3.2.3.4人的因素及施工管理引发的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分值通过M=A+B+C+D+E+F +G+H进行计算,各评估指标具体取值见表3-7,其折减系数γ取值见表3-8,再计算事故可能性。
表3-7 安全管理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 二级 总包企业资质A 一级 特级 专业及劳务分包企业资质B 资质不符合规定 资质符合规定 发生过重大事故 发生过较大事故 历史事故情况C 发生过一般事故 未发生过事故 - 13 -
分 类 分 值 2 1 0 1 0 3 说 明 针对当前作业的主要分包企业。 2 1 0 指施工单位项目团队曾经发生的事故情况。
评估指标 分 类 无经验 分 值 2 说 明 从施工技术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一线施工人员的工程经验考虑。 从“三类人员”的持证、在岗情况考虑,特别考虑现场实际情况中“三类人员”变更率。 施工人员经验D 经验不足 经验丰富 不足 1 0 2 1 0 2 1 0 2 1 0 2 安全管理人员配备E 基本符合规定但变更率较大 符合规定 不足 安全投入F 基本符合规定 符合规定 不符合合同要求 机械设备配置及管理G 基本符合合同要求 符合合同要求 可操作性较差 专项施工方案H 可操作性一般 可操作性强 1 0 表3-8 施工安全管理评估指标分值及折减系数表 计算分值M M>12 9≤M≤12 6≤M≤8 3≤M≤5 0≤M≤2 折减系数γ 1.2 1.1 1.0 0.9 0.8 3.2.3.5典型重大事故可能性等级划分表见下表3-9,其中,P=R×γ,其中,R为各重大风险源评估指标分值累加,按四舍五入计算取整。
- 14 -
表3-9 典型重大风险源可能性等级划分 计算分值 R≥14 6≤R<14 3≤R<6 R<3 事故可能性描述 等级Ⅳ(很可能) 等级Ⅲ(可能) 等级Ⅱ(偶然) 等级Ⅰ(不太可能) 等 级 4 3 2 1 3.2.3.6事故严重程度的等级分成四级,主要考虑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当多种后果同时产生时,应采用就高原则确定事故严重程度等级。
(1)人员伤亡是指在施工活动过程中人员所发生的伤亡,依据人员伤亡的类别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级,高边坡工程相对桥梁、隧道工程,作业人员较少,其重大事故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相对也较少,基于实际工程情况及专家咨询,人员伤亡等级标准见下表3-10。
表3-10 人员伤亡等级标准 等 级 定性描述 1 一般 2 较大 1人死亡(含失踪)或3≤重伤人数<5 3 重大 4 特大 2≤人员死亡(含失人员死亡(含失踪)踪)人数<5或5≤重人数≥5或重伤人数伤人数<10 ≥10 人员伤亡 重伤人数≤2 (2)直接经济损失是指事故发生后造成工程项目发生的各种费用的总和,包括直接费用和事故处理所需(不含恢复重建)的各种费用,等级标准见下表3-11。
表3-11 直接经济损失等级标准 等 级 定性描述 经济损失(万元) 1 —般 Z<20 2 较大 20≤Z<80 3 重大 80≤Z<200 4 特大 Z≥200 3.2.3.7根据事故发生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等级,采用风险矩阵法确定高边坡与深基坑施工发生某种重大风险源风险等级,专项风险等级分为四级:低度(I级)、中度(II级)、高度(Ⅲ级)、极高(Ⅳ级),如表3-12所示。
- 15 -
表3-12 专项风险等级标准
严 重 程 度 可 等 能 级 性 等 级 一般 1 高度Ⅲ 中度Ⅱ 中度Ⅱ 低度I 较大 2 高度Ⅲ 高度Ⅲ 中度Ⅱ 中度Ⅱ 重大 3 极高Ⅳ 高度Ⅲ 高度Ⅲ 中度Ⅱ 特大 4 极高Ⅳ 极高Ⅳ 高度Ⅲ 高度Ⅲ 很可能 可能 偶然 不太可能 4 3 2 1 3.2.4高边坡各重大风险源指标
3.2.4.1高边坡工程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事故严重程度的估测方法推荐采用专家调查法。事故可能性的估测方法推荐采用指标体系法。 3.2.4.2事故严重程度,主要从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两个方面进行估算,等级标准见表3-10,表3-11。当两种后果同时产生时,应采用就高原则确定事故严重程度等级。 3.2.4.3高边坡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受工程地质条件影响较为严重,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事故的可能性评估指标选取时,应根据关键施工工序和重大事故类型选择合适的评估指标。
3.2.4.4物的不安全状态引发的事故可能性评估,结合湖北省高边坡施工作业特点和地质情况,建立了以下典型的重大风险源事故发生可能性评估指标体系:(1)边坡开挖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评估指标;(2)边坡石方爆破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评估指标;(3)边坡弃渣运输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评估指标;(4)边坡脚手架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评估指标;(5)边坡锚索张拉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评估指标;(6)边坡抗滑桩人工挖孔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评估指标。
3.2.4.5边坡开挖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评估指标
坍塌的风险贯穿于整个高边坡的开挖与支护过程中。坍塌可能性主要从坡形、岩体
- 16 -
条件、边坡监测、施工季节降雨量、爆破扰动等指标进行估算。具体指标见下表3-13。
表3-13 边坡开挖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 分类 横向凸型坡与纵向缓坡—陡坡组坡形A 合 其它坡形 散体结构 岩体结构岩体条件B=b1+b2 b1 碎裂结构 层状结构 主结构面相同或相近(顺向坡) 方向b2 相反(逆向坡、横向坡) 边坡变形量、变形速率及支护结构内力处于危险域 边坡监测C 边坡变形量、变形速率及支护结构内力处于警戒域 边坡变形量、变形速率及支护结构内力处于安全域 施工季节旬降雨量大于250mm,年暴雨日数在8天以上 施工季节旬降雨量200~250mm,年暴雨日数5~8天 施工季节旬降雨量小于200mm,年暴雨日数5天以下 控制爆破,岩体破碎 爆破扰动E 控制爆破,岩体较完整 控制爆破,岩体完整 边坡开挖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分值计算公式: R=γ∙[α∙β∙(A+ B +D+ E)+C]
计算结果要四舍五入为整数。分值大小确定后,对照表3-14确定边坡开挖与支护作业坍塌事故可能性等级。
分值 2-3 0-1 3 2 0-1 3-7 1-2 5-7 结合勘察资料和现场情况进行判断 边坡的控制值应参照设计文件与相关规范确定,其中,安全域为控制值以内,警戒域建议采用控制值的70%,危险域建议采用控制值的80%,各地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综合确定域值。 结合现场情况进行判断 说明 结合勘察资料及现场情况进行判断 2-4 0-1 4 2-3 0-1 3 2 0-1 施工季节降雨量D 结合当地气候环境资料进行判断 此指标主要针对边坡开挖阶段爆破扰动后岩体情况进行判断 - 17 -
表3-14 边坡开挖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等级标准
计算分值 R≥21 16≤R<21 11≤R<16 R<11 事故可能性描述 很可能 可能 偶然 不太可能 等 级 4 3 2 1 3.2.4.6边坡石方爆破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评估指标
边坡石方爆破开挖作业评估指标主要基于放炮及火药爆炸事故,其可能性主要从爆破器材管理、爆破方式、警戒区域、装药、瞎炮处理及周边环境等指标进行估算。具体评估指标见下表3-15。
表3-15 边坡石方爆破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 爆破器材管理A 分 类 运输、储存管理不明确,操作不合理 运输、储存管理较合理 非控制爆破 爆破方式B 控制爆破(预裂爆破、光面爆破) 警戒区边界无明显标志,交通路口无人值守 警戒区边界有明显标志,交通路口有人值守 普通作业人员、无监管 专业队伍、有监管 瞎炮处理E 0-1 1-2 0 1 0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判断 结合建(构)筑物的数量、距离等工程实际情况判断 分 值 1-2 0 2-3 说 明 结合管理制度、操作水平等进行判断 结合操作人员水平、爆破现场方案等综合判定 警戒区域C 结合爆破规模、区域内管理水平等实际情况判断 装药D 结合现场情况综合判断 由普通作业人员按以往经验操作 2-4 按规定由专门爆破员操作 0-1 施工作业影响范围内存在居民2 区、公路等建(构)筑物 周边环境F 施工作业影响范围内无居民区、0-1 公路等建(构)筑物 边坡石方爆破开挖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分值计算公式: R=γ(A+B+C+D+E+F)
计算结果要四舍五入为整数。分值大小确定后,对照表3-16确定边坡石方爆破开挖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等级。
- 18 -
表3-16 边坡石方爆破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等级标准 计算分值 R≥9 6≤R<9 3≤R<6 R<3 事故可能性描述 很可能 可能 偶然 不太可能 等 级 4 3 2 1 3.2.4.7弃渣运输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评估指标
弃渣运输作业事故评估指标基于车辆伤害事故。车辆伤害可能发生在清表、开挖后的边坡渣土等的运输过程中。该事故发生可能性主要从车辆设备、施工便道、作业区域、现场监管、司乘人员持证情况及弃渣场布设等指标进行估算。具体指标见下表3-17。
表3-17 弃渣运输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 车辆设备A 正常作业,维护良好 施工便道B 施工便道不平,宽度较窄,交通复杂 施工便道良好,交通简单 作业区域C 施工人员在车辆作业区域内 施工人员离车辆作业区域较远 现场运输作业无专门交通指挥人员 现场运输作业管理情况较好 司乘人员持证情况E 持证不符合规定 持证符合规定 弃渣场布设不合理 弃渣场布设F 弃渣场布设合理 弃渣运输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分值计算公式: R=γ∙(A+B+C+D+E+F)
计算结果要四舍五入为整数。分值大小确定后,对照表3-18确定弃渣运输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等级。
0 0 2-3 0-1 1-3 0 1-2 结合现场情况判断 0 1-2 结合现场情况判断 0 1-2 根据现场弃渣场设置情况综合判断 分 类 未正常维护保养 分值 1-2 说 明 结合现场自有或租赁的车辆设备不同维护情况综合判断 结合便道线性、交通流量等现场情况判断 结合现场情况判断 现场监管D - 19 -
表3-18 弃渣运输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等级标准
计算分值 R≥11 8≤R<11 5≤R<8 R<5 事故可能性描述 很可能 可能 偶然 不太可能 等 级 4 3 2 1 3.2.4.8边坡脚手架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评估指标
边坡脚手架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估测主要基于高处坠落事故,其可能性主要从立杆基础、脚手架构件、交叉作业、夜间施工、劳动防护用品、临空作业面高度、施工季节等指标进行估算。具体指标见下表3-19。
表3-19边坡脚手架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 立杆基础A 脚手架构件B 交叉作业C 夜间施工D 劳动防护用品E 临空作业面高度F 分类 基础部位不平整,立杆置于软岩之上 基础部位平整夯实,立杆置于坚实稳定的岩石上 脚手架构件及连接件未经检测 脚手架构件及连接件经检测合格 脚手架作业时,存在交叉作业 脚手架搭设和拆除时,无交叉作业 夜间施工,照明较差 夜间施工,照明良好 无夜间施工 使用不符合规定 使用符合规定 高度大于40米 高度在20~40米之间 高度小于20米 分值 1-3 0 1 0 说 明 应结合现场搭设情况综合判定 结合现场情况进行判定 1-2 结合现场情况进行0 判定 2 1 0 结合现场照明器的数量、照度等情况进行判断 1-2 结合现场情况进行0 判断 4-6 2-3 0-1 结合现场情况进行判断 施工季节G 极端气候事件(大雾、强风、暴雨等)多3 发及高原区域 气候环境条件一般,偶尔会有大雾、大风、根据当地气象资料暴雨等天气,可能影响施工安全,但不显1-2 判断 著 气候环境条件良好,几乎无大雾、大风、0 暴雨等天气,基本不影响施工安全 - 20 -
边坡脚手架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分值计算公式: R=γ∙(A+B+C+D+E+F+G)
计算结果要四舍五入为整数。分值大小确定后,对照表3-20确定脚手架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等级。
表3-20 边坡脚手架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等级标准
计算分值 R≥14 10≤R<14 7≤R<10 R<7 事故可能性描述 很可能 可能 偶然 不太可能 等 级 4 3 2 1 3.2.4.9边坡锚索张拉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评估指标
边坡锚索张拉作业事故主要基于锚索张拉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机械伤害事故。其可能性主要从成孔质量、锚具、注浆、张拉与锁定、地质条件等指标进行估算。具体指标见下表3-21。
表3-21 边坡锚索张拉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 分类 成孔质量A 钻孔深度、与轴线偏斜率不满足规范要求 分值 说 明 2-3 根据现场情况综合判定 钻孔深度、与轴线偏斜率满足规范要求 锚具安装不符合设计要求 锚具B 锚具安装符合设计要求 注浆材料的水灰比和注浆压力不满足要求 注浆C 注浆材料的水灰比和注浆压力满足要求 张拉与锁定D 地质条件E 未进行预张拉,锁定值与张拉值不满足要求 0-1 2-4 应结合现场情况及监理记录判断 根据施工现场的地层岩性判定 0 2 应结合现场情况判断 记录判定 0-1 1-2 应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及监理进行了预张拉,锁定值与张拉值满足设计要求 0-1 散体结构、碎裂结构的岩体 块状结构岩体 2-3 0-1 边坡锚索张拉作业事故可能性分值计算公式: R=γ∙(A+B+C+D+E)
- 21 -
计算结果要四舍五入为整数。分值大小确定后,对照表3-22确定边坡锚索张拉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等级。
表3-22 边坡锚索张拉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等级标准
计算分值 R≥9 6≤R<9 3≤R<6 R<3 事故可能性描述 很可能 可能 偶然 不太可能 等 级 4 3 2 1 3.2.4.10抗滑桩人工挖孔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评估指标
抗滑桩人工挖孔作业事故评估指标主要基于坍塌、有毒有害气体伤害事故。其可能性主要从开挖桩长、边坡变形状态、岩土条件、地下水、有毒有害气体等指标进行估算。具体指标见下表3-23。
表3-23 抗滑桩人工挖孔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 分类 L≥25m 开挖桩长A 15m≤L<25m L<15m 边坡处于变形过程中 边坡变形状态边坡变形已完成 B 边坡未变形 0-1 2-3 行判定 分值 4-6 应结合现场情况进行判2-3 定 0-1 4-6 应结合现场边坡情况进说 明 膨胀土、冻土、湿陷性黄土、软土特殊性土 4 岩土条件C 粉质粘土、碎石土等 软质岩(粉砂岩、泥质页岩等) 中硬岩(白云质灰岩、石英片岩等) 地下水丰富,浅层分布,施工可能需穿越 地下水D 地下水深层分布,施工基本不可能穿越 有毒有害气体E 存在有毒有害气体分布 无有毒有害气体分布 0-1 1-3 0 分布特征综合判定 结合施工区域对硫化氢、瓦斯等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情况综合判定 3 2 1 2-3 应结合施工区域地下水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及现场地质情况进行判定 - 22 -
抗滑桩人工挖孔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分值计算公式:
R=γ∙(A+B+C+D+E)
计算结果要四舍五入为整数。分值大小确定后,对照表3-24确定抗滑桩人工挖孔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等级。
表3-24 抗滑桩人工挖孔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等级标准
计算分值 R≥12 7≤R<12 4≤R<7 R<4
事故可能性描述 很可能 可能 偶然 不太可能 等 级 4 3 2 1 4. 风险评估内容
4.1总体风险评估
4.1.1 ZK96+105--ZK96+355.2左侧段高边坡总体风险评估
- 23 -
评估指标 分 类 地形地貌a 陡峻山坡、峡谷等险要区域 一般山岭区 膨胀土、冻土、湿陷性黄土等特殊特性土 地层岩性b 粉质粘土、碎石土等 软质岩(粉砂岩、泥质页岩等) 中硬岩(白云质灰岩、石英片岩等) 存在断裂破碎带 断裂带c1 无断裂破碎带 散体结构 岩体结构c2 碎裂结构 层状结构 主结构面方向c3 地下水较丰富 地下水d 地下水较少 分值 3-4 1-2 4 3 2 1 1-2 0 3 2 1 说明 低山重丘 主要灰紫粉砂泥岩灰岩 系色质及得分 2 1 地质构造工程地质条c=件A1=(a+b (c1+c2+c+c+d+e) 3) 大庙-娘娘庙断裂 中厚层结构 逆向坡 大气降水关系密切 采矿区内的采空区 四季分明、潮湿多雨 2 1 2 相同或相近(顺向坡)* 3-7 相反(逆向坡、横向坡) 1-2 2-3 1 1 存在滑坡、危岩、崩塌与岩堆、岩溶、泥石流,采1-2 空区等不良地质情况 不良地质e 不存在不良地质情况 气候条件A2 场地环境A3 极端气候事件(洪水、大雾、强暴雨雪等)多发及高原区域 气候条件一般 施工范围内存在建(构)筑物等 施工范围内无建(构)筑物等 岩质边坡超过50米或土质边坡大于40米 边坡高度A4 岩质边坡40~50米或土质边坡30~40米 岩质边坡30~40米或土质边坡20~30米 岩质边坡不超过30米
ZK96+105--ZK96+355.2左侧高边坡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大小为:
0 1 0 1 0 7 5-6 3-4 1-2 1 0 有村庄、乡村道1 路等 左侧形成高约31.12m边坡 3 R=A1+A2+A3+A4=10+0+1+3=16总体风险分级标准:计算得到总体风险值R=14,对照表3-2为Ⅱ级中度风险,视情况组织开展专项风险评估。
- 24 -
4.1.2 K96+117-K96+379 右侧段高边坡总体风险评估
说明 评估指标 分 类 陡峻山坡、峡谷等险要区域 一般山岭区 膨胀土、冻土、湿陷性黄土等特殊特性土 地层岩性b 粉质粘土、碎石土等 软质岩(粉砂岩、泥质页岩等) 中硬岩(白云质灰岩、石英片岩等) 存在断裂破碎带 断裂带c1 工程地质条件A1=(a+b +c+d+e) 地质构造c=(c1+c2+c3) 无断裂破碎带 散体结构 岩体结构c2 碎裂结构 层状结构 主结构面方向c3 地下水较丰富 地下水d 地下水较少 相同或相近(顺向坡)* 相反(逆向坡、横向坡) 分值 3-4 1-2 4 3 2 1 1-2 0 3 2 1 3-7 1-2 2-3 1 大庙-娘娘庙断裂 中厚层构造 顺向坡 降雨量少 采矿区内的采空区 四季分明、潮湿多雨 无任何建筑物 右侧形成高约47.88m边坡, 1 低山重丘 主要系白云质灰岩 得分 地形地貌a 2 1 1 4 1 不良地质e 存在滑坡、危岩、崩塌与岩堆、岩溶、泥石1-2 流,采空区等不良地质情况 不存在不良地质情况 0 2 气候条件A2 极端气候事件(洪水、大雾、强暴雨雪等)多发及高原区域 1 气候条件一般 0 1 0 7 5-6 3-4 1-2 0 场地环境A3 施工范围内存在建(构)筑物等 施工范围内无建(构)筑物等 岩质边坡超过50米或土质边坡大于40米 岩质边坡40~50米或土质边坡30~40米 0 边坡高度A4 岩质边坡30~40米或土质边坡20~30米 岩质边坡不超过30米 6
K96+117-K96+379右侧高边坡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大小为:
- 25 -
R=A1+A2+A3+A4=12+0+0+6=18总体风险分级标准:计算得到总体风险值R=18,对照表3-2为Ⅲ级中度风险,视情况组织开展专项风险评估。
4.1.3 K97+520-K97+660右侧段高边坡总体风险评估
说明 评估指标 分 类 陡峻山坡、峡谷等险要区域 一般山岭区 膨胀土、冻土、湿陷性黄土等特殊特性土 地层岩性b 粉质粘土、碎石土等 软质岩(粉砂岩、泥质页岩等) 中硬岩(白云质灰岩、石英片岩等) 存在断裂破碎带 断裂带c1 工程地质条件A1=(a+b +c+d+e) 地质构造c=(c1+c2+c3) 无断裂破碎带 散体结构 岩体结构c2 碎裂结构 层状结构 主结构面方向c3 地下水较丰富 地下水d 地下水较少 存在滑坡、危岩、崩塌与岩堆、岩溶、泥石流,采空区等不良地质情况 不存在不良地质情况 气候条件A2 相同或相近(顺向坡)* 相反(逆向坡、横向坡) 分值 3-4 1-2 4 3 2 1 1-2 0 3 2 1 3-7 1-2 2-3 1 1-2 0 四季分明、潮湿0 多雨 无建(构)筑0 物 右侧形成高约6 45.1m边坡 逆向坡 2 大气降水关系1 密切 无不良0 地质 低山重2 丘 主要系灰紫色粉砂质1 泥岩及灰岩 大庙-娘娘庙断1 裂 中厚层构造 1 得分 地形地貌a 不良地质e 极端气候事件(洪水、大雾、强暴雨雪等)多发及高原区域 1 气候条件一般 施工范围内存在建(构)筑物等 场地环境A3 施工范围内无建(构)筑物等 岩质边坡超过50米或土质边坡大于40米 岩质边坡40~50米或土质边坡30~40米 边坡高度A4 岩质边坡30~40米或土质边坡20~30米 岩质边坡不超过30米 - 26 -
0 1 0 7 5-6 3-4 1-2
K97+520-K97+660右侧高边坡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大小为:
R=A1+A2+A3+A4=8+0+0+6=14总体风险分级标准:计算得到总体风险值R=20,对照表3-2为Ⅱ级低度风险,视情况组织开展专项风险评估。
- 27 -
4.1.4 K97+750.6-K97+915右线段高边坡总体风险评估
评估指标 分 类 陡峻山坡、峡谷等险要区域 地形地貌a 一般山岭区 膨胀土、冻土、湿陷性黄土等特殊特性土 地层岩性b 粉质粘土、碎石土等 软质岩(粉砂岩、泥质页岩等) 中硬岩(白云质灰岩、石英片岩等) 存在断裂破碎带 断裂带c1 工程地质条件A1=(a+b +c+d+e) 无断裂破碎带 散体结构 岩体结构c2 碎裂结构 层状结构 主结构面方向c3 地下水d 地下水较丰富 地下水较少 存在滑坡、危岩、崩塌与岩堆、岩溶、泥石流,采空区等不良地质情况 不存在不良地质情况 气候条件A2 相同或相近(顺向坡)* 相反(逆向坡、横向坡) 分值 3-4 1-2 4 3 2 1 1-2 0 3 2 1 3-7 1-2 2-3 1 1-2 0 大庙-娘娘庙断1 裂 中厚层1 结构 顺层坡2 边坡 大气降1 雨 采矿区的采空0 区 四季分明、潮湿0 多雨 无建(构)筑0 物 左侧形成高约4 38.73m边坡 说明 得分 一般山2 岭 第四系松散堆1 积物 地质构造c=(c1+c2+c3) 不良地质e 极端气候事件(洪水、大雾、强暴雨雪等)多发及高原区域 1 气候条件一般 施工范围内存在建(构)筑物等 场地环境A3 施工范围内无建(构)筑物等 岩质边坡超过50米或土质边坡大于40米 岩质边坡40~50米或土质边坡30~40米 边坡高度A4 岩质边坡30~40米或土质边坡20~30米 岩质边坡不超过30米 K97+750.6-K97+915右线 高边坡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大小为: 0 7 5-6 3-4 1-2 0 1 - 28 -
R=A1+A2+A3+A4=8+0+0+4=12总体风险分级标准:计算得到总体风险值R=18,对照表3-2为Ⅱ级低度风险,视情况组织开展专项风险评估。
4.1.5 K97+915-K98+000右侧段高边坡总体风险评估。
评估指标 分 类 地形地貌a 陡峻山坡、峡谷等险要区域 一般山岭区 膨胀土、冻土、湿陷性黄土等特殊特性土 地层岩性b 粉质粘土、碎石土等 软质岩(粉砂岩、泥质页岩等) 中硬岩(白云质灰岩、石英片岩等) 存在断裂破碎带 断裂带c1 分值 3-4 1-2 4 3 2 1 1-2 0 3 2 1 3-7 1-2 2-3 1 1-2 0 说明 得分 一般山2 岭 第四系松散堆2 积物 大庙-娘娘庙断1 裂 岩体破2 碎 工程地质条件A1=(a+b +c+d+e) 无断裂破碎带 散体结构 地质构造c=(c1+c2+c3) 岩体结构c2 碎裂结构 层状结构 主结构面方向c3 相同或相近(顺向坡)* 相反(逆向坡、横向坡) 逆向坡 2 地下水d 地下水较丰富 地下水较少 存在滑坡、危岩、崩塌与岩堆、岩溶、泥石流,采空区等不良地质情况 不存在不良地质情况 大气降1 水 采矿区的采空1 区 四季分明、潮湿0 多雨 无建(构)筑0 物 右侧形成高约5 46.89m边坡 不良地质e 极端气候事件(洪水、大雾、强暴雨雪等)多发及高原区域 1 气候条件A2 气候条件一般 施工范围内存在建(构)筑物等 场地环境A3 施工范围内无建(构)筑物等 岩质边坡超过50米或土质边坡大于40米 岩质边坡40~50米或土质边坡30~40米 边坡高度A4 岩质边坡30~40米或土质边坡20~30米 岩质边坡不超过30米 - 29 -
0 1 0 7 5-6 3-4 1-2
K97+915-K98+000右侧高边坡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大小为:
R=A1+A2+A3+A4=11+0+0+5=16总体风险分级标准:计算得到总体风险值R=19,对照表3-2为Ⅱ级中度风险,视情况组织开展专项风险评估。
4.2 高边坡工程专项风险评估
4.2.1边坡开挖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评估指标
根据风险总体评估得知,本标段存在一处高度风险边坡工程,现对K96+117-K96+379右侧段高边坡进行专项风险评估。
安全管理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 总包企业资质 A 专业及劳务分包企业资质B 历史事故情况 C 作业人员经验 D 安全管理人员配置 E 安全投入 F 机械设备配置及管理 G 专项施工方案 H 分类 一级 有资质 未发生过事故 经验丰富 符合规定 符合规定 基本符合合同要求 可操作性强 分值 1 0 0 0 0 0 1 0 针对当前作业的主要分包企业 指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从事过的工程项目上曾经发生的事故情况 从特殊作业人员、一线施工人员的工程经验考虑 三类人员持证在岗 说明 M=1+0+0+0+0+0+1+0=2,0≤M≤2,依据安全管理评估指标分值与折减系数对照表,折减系数γ为0.8。
高边坡工程应综合考虑边坡开挖高度和施工过程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对相应指标进行修正。其中,α为施工过程边坡稳定性修正系数,按照边坡稳定性系数K进行修正;β为开挖高度修正系数,按照边坡高h进行修正,取值分别见3-5表,3-6表
- 30 -
3-5施工过程边坡稳定性修正系数表
修正指标 分类 稳定(K>1) 稳定性 基本稳定(K>1,但局部危岩体等) 不稳定(K<1) 此段边坡稳定,修正系数α取1
3-6边坡开挖高度修正系数表
修正指标 分类 h≤20 20<h≤35 开挖高度h(m) 35<h≤50 50<h≤60 h>60 此段边坡高度为47.88m,修正系数β取1.5
坍塌的风险贯穿于整个高边坡的开挖与支护过程中。坍塌可能性主要从坡形、岩体条件、边坡监测、施工季节降雨量、爆破扰动等指标进行估算。具体指标见下表4-1。
表4-1 边坡开挖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 分类 横向凸型坡与纵向缓坡—陡坡组坡形A 合 其它坡形 散体结构 岩体结构岩体条件B=b1+b2 b1 碎裂结构 层状结构 主结构面相同或相近(顺向坡) 方向b2 相反(逆向坡、横向坡) 边坡监测C 边坡变形量、变形速率及支护结构内力处于危险域 - 31 -
修正系数α α=1.00 1.00<α≤1.10 α=1/K 修正系数β β=1.00 1.00<β≤1.32 1.32<β≤1.58 1.58<β<1.73 β=1.73 分值 2-3 得分 说明 结合勘察资料及现场情况进行判断 2 0-1 3 2 0-1 3-7 1-2 5-7 1 5 结合现场情况进行判断 结合勘察资料和现场情况进行判断 边坡的控制值应参照设
评估指标 分类 边坡变形量、变形速率及支护结构内力处于警戒域 分值 2-4 得分 说明 计文件与相关规范确定,其中,安全域为控制值以内,警戒域建议采用控制值的70%,危险域建议采用控制值的80%,各地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综合确定域值。 结合当地气候环境资料进行判断 此指标主要针对边坡开挖阶段爆破扰动后岩体情况进行判断 边坡变形量、变形速率及支护结构内力处于安全域 0-1 施工季节降雨量D 施工季节旬降雨量大于250mm,年暴雨日数在8天以上 施工季节旬降雨量200~250mm,年暴雨日数5~8天 施工季节旬降雨量小于200mm,年暴雨日数5天以下 控制爆破,岩体破碎 4 2-3 0-1 3 2 0-1 2 3 爆破扰动E 控制爆破,岩体较完整 控制爆破,岩体完整 边坡开挖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分值计算公式:
R=γ∙[α∙β∙(A+ B +D+ E)+C]=0.8*[1*1.5*12+1]=15
对照表4-2确定边坡开挖与支护作业坍塌事故可能性等级为2级。
表4-2 边坡开挖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等级标准
计算分值 R≥21 16≤R<21 11≤R<16 R<11 事故可能性描述 很可能 可能 偶然 不太可能 等 级 4 3 2 1 - 32 -
4.2.2边坡石方爆破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评估指标
边坡石方爆破开挖作业评估指标主要基于放炮及火药爆炸事故,其可能性主要从爆破器材管理、爆破方式、警戒区域、装药、瞎炮处理及周边环境等指标进行估算。具体评估指标见下表4-3。
表4-3 边坡石方爆破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 爆破器材管理A 分 类 运输、储存管理不明确,操作不合理 运输、储存管理较合理 非控制爆破 爆破方式B 控制爆破(预裂爆破、光面爆破) 警戒区边界无明显标志,交通路口无人值守 警戒区边界有明显标志,交通路口有人值守 普通作业人员、无监管 专业队伍、有监管 瞎炮处理E 由普通作业人员按以往经验操作 按规定由专门爆破员操作 施工作业影响范围内存在居民区、公路等建(构)筑物 施工作业影响范围内无居民区、公路等建(构)筑物 0-1 1-2 0 0 1 0 2-4 0-1 2 0 0-1 1 0 分 值 1-2 0 2-3 1 得分 0 说 明 结合管理制度、操作水平等进行判断 结合操作人员水平、爆破现场方案等综合判定 结合爆破规、区域内管理模水平等实际情况判断 结合现场情况综合判断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判断 结合建(构)筑物的数量、距离等工程实际情况判断 警戒区域C 装药D 周边环境F 边坡石方爆破开挖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分值计算公式: R=γ(A+B+C+D+E+F)=0.8*2=2
对照表4-4确定边坡石方爆破开挖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等级为1级。
表4-4 边坡石方爆破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等级标准 计算分值 R≥9 6≤R<9 3≤R<6 R<3 事故可能性描述 很可能 可能 偶然 不太可能 - 33 -
等 级 4 3 2 1
4.2.3弃渣运输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评估指标
弃渣运输作业事故评估指标基于车辆伤害事故。车辆伤害可能发生在清表、开挖后的边坡渣土等的运输过程中。该事故发生可能性主要从车辆设备、施工便道、作业区域、现场监管、司乘人员持证情况及弃渣场布设等指标进行估算。具体指标见下表4-15。
表4-5 弃渣运输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 分 类 未正常维护保养 车辆设备A 正常作业,维护良好 施工便道不平,宽度较窄,交通复杂 施工便道良好,交通简单 作业区域C 施工人员在车辆作业区域内 施工人员离车辆作业区域较远 现场运输作业无专门交通指挥人员 现场运输作业管理情况较好 司乘人员持证情况E 持证不符合规定 持证符合规定 弃渣场布设不合理 弃渣场布设F 弃渣场布设合理 弃渣运输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分值计算公式: R=γ∙(A+B+C+D+E+F)=0.8*2=2
对照表4-6确定弃渣运输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等级1级。
表4-16 弃渣运输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等级标准
计算分值 R≥11 8≤R<11 5≤R<8 事故可能性描述 很可能 可能 偶然 - 34 -
分值 1-2 得分 0 0 2-3 1 0-1 1-3 0 1-2 0 0 1-2 1 0 1-2 0 0 0 施工便道B 说 明 结合现场自有或租赁的车辆设备不同维护情况综合判断 结合便道线性、交通流量等现场情况判断 结合现场情况判断 结合现场情况判断 现场监管D 结合现场情况判断 根据现场弃渣场设置情况综合判断 等 级 4 3 2
计算分值 R<5 事故可能性描述 不太可能 等 级 1 4.2.4边坡脚手架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评估指标
边坡脚手架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估测主要基于高处坠落事故,其可能性主要从立杆基础、脚手架构件、交叉作业、夜间施工、劳动防护用品、临空作业面高度、施工季节等指标进行估算。具体指标见下表4-7。
表4-7 边坡脚手架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 立杆基础A 脚手架构件B 交叉作业C 分类 基础部位不平整,立杆置于软岩之上 基础部位平整夯实,立杆置于坚实稳定的岩石上 脚手架构件及连接件未经检测 脚手架构件及连接件经检测合格 脚手架作业时,存在交叉作业 脚手架搭设和拆除时,无交叉作业 夜间施工,照明较差 夜间施工D 夜间施工,照明良好 无夜间施工 劳动防护用品E 临空作业面高度F 使用不符合规定 使用符合规定 高度大于40米 高度在20~40米之间 高度小于20米 分值 得分 1-3 0 1 0 1-2 0 2 1 0 1-2 0 4-6 2-3 0-1 3 0 0 1 0 0 说 明 应结合现场搭设情况综合判定 结合现场情况进行判定 结合现场情况进行判定 结合现场照明器的数量、照度等情况进行判断 结合现场情况进行判断 结合现场情况进行判断 施工季节G 极端气候事件(大雾、强风、暴雨等)多3 发及高原区域 气候环境条件一般,偶尔会有大雾、大风、暴雨等天气,可能影响施工安全,但不显1-2 著 气候环境条件良好,几乎无大雾、大风、0 - 35 -
1 根据当地气象资料判断
评估指标 分类 暴雨等天气,基本不影响施工安全 分值 得分 说 明 边坡脚手架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分值计算公式: R=γ∙(A+B+C+D+E+F+G)=0.8*5=4
对照表4-8确定脚手架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等级为1级。
表4-8 边坡脚手架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等级标准
计算分值 R≥14 10≤R<14 7≤R<10 R<7 事故可能性描述 很可能 可能 偶然 不太可能 等 级 4 3 2 1 4.3 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
施工作业程序分解后,通过相关人员调查、评估小组讨论、专家咨询等方式,分析评估单元中可能发生的典型事故类型,并形成风险源清单。
高边坡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源普查清单
序号 1 2 3 4 5 6 风险源 溜坍 泥石流 火工品 高空坠落 机械伤害 物体打击 判断依据 高边坡坡度约25~35度并存在节理 7-9月气候多为暴雨 可能导致爆炸,造成人员伤害 脚手架搭设不规范、防护措施不到位,造成人员伤害 操作失误,造成人员伤害 掉块落石,造成人员伤害 评估小组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对可能导致事故的致险因子进行分析,具体情况见下表:
- 36 -
高边坡风险源风险分析表 单位作潜在的事业内容 故类型 初始开挖 工程 受伤害人员类型 作业人员坍塌 地质因素 本身 作业场地作业人员物体打击 内岩石 本身 作业场地作业人员高处坠落 地内设施 本身 作业人员坍塌 地质因素 本身 作业场地作业人员物体打击 内岩石 本身 致险因子 作业场地高处坠落 内设施 作业场地机械伤害 内设备 爆破伤害 边坡 爆破 物体打击 作业人员本身 同一作业场所其他作业人员 伤害程度 死亡 轻伤 重伤 死亡 轻伤 不安全 状态 变形较大等 无防护等 无防护、无警示标志等 变形较大等 无防护等 不安全 备注 行为 违规作业 等 操作错误 等 忽视警告 标志等 违规作业 等 操作错误 等 忽视警告标志等 边坡 开挖 无防护、 无重伤 警示标 志等 使用不安全设备等 人员活动作业人员作业能力 本身 作业场地内设施 作业场地高处坠落 内设施 边坡运输 脚手架搭设
作业人员本身 作业人员本身 同一作业作业场所机械伤害 场所其他地内设备 作业人员 高处坠落 作业场地内设施 作业人员本身 设备带 重伤 “病”运转等 未经许可无专业爆破、重伤 爆破、排爆防护等 等 操作错误轻伤 无防护等 等 无防护、 无忽视警告重伤 警示标志等 标志等 设备带 使用不安全重伤 “病”运转设备等 等 重伤 无防护、搭设不规范 违规作业等 高边坡工程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方法,事故的严重程度的估测方法采用咨询专家处理方法。
- 37 -
5. 风险对策措施
经过高边坡风险评估R=A1+A2+A3+A4=21,K96+117-K96+379右侧段高边坡总体风险评估为等级III(高度风险),根据风险接受准则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的规定,针对不同的风险事件、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拟采取如下技术对策。
5.1 风险处理对策
1.为保证高边坡路堑施工安全及边坡稳定,施工时按“分层开挖、防护紧跟、加强观测”的原则进行施工,边坡开挖一级防护一级。
2.土质边坡利用机械开挖,石质边坡采用潜孔钻机钻孔,光面或预裂爆破开挖,控制好边坡超欠挖,提高边坡成型质量。
3.加强路堑边坡施工中的动态观测工作,如发现山体有滑动、崩坍迹象危及施工安全时,要暂停施工,撤出人员和机具,及时采取措施。
4.高边坡路堑施工的同时,依设计施作浆砌石护坡;对岩层走向与边坡走向接近、岩层层理、节理发育的高边坡,依设计采用挂网喷射砼、SNS柔性防护网等方法加以防护;对有较大滑层的部位采用锚杆、锚索框格梁加以防护。
现场施工过程中应对施工人员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管理人员加强现场管理、施行监控预警并编制高边坡安全专项方案,严格按专项方案施工。
5.1.1路堑开挖
(1)、路堑在竖向按台阶分层开挖,与坡面防护协调进行,开挖至距设计标高50cm时,立即进行边沟开挖施工,并和路基其它排水设施相连,迅速形成排水能力,对已开挖的适用于种植草皮和其他用途的地表腐殖土,按指定地点进行储存。路堑开挖施工工艺见下图
- 38 -
施工组织准备 场地清理
测量放样
否
土.软石 山体稳定检查 预加固 是 施作堑顶水沟 [σ]<0.18MPa 机械开挖运输 硬石 检查地基承允许承载力 改良或加固基床 爆破开挖运输 [σ]≥0.18MPa 修整基床表面 边坡及路面修整 加固及防护
不合格 路基面检查 碾压整形 合 格 路堑成型 路堑开挖施工工艺框图
(2)、深挖路堑,每个台阶高度按8m为一阶进行开挖,边坡平台宽度为2m。开挖前要充分作好排水设施,设置截水沟排除路堑上方边坡地表水,对渗流水量大的部位要及时并有针对性地按设计要求施做排水平孔。
(3)、开挖必须与防护工程同步进行,每开挖一级边坡,防护一级边坡,严禁将开挖成功的边坡长期裸露,待防护、绿化工程完工后再开挖下一级。
(4)、按台阶高度分层多段多作业面同时开挖,施工中采用深孔预裂控制爆破技术,先拉通路堑主槽,两侧边坡预留1m~2m宽的岩体不爆,作为中部主爆体的隔墙,以减少
- 39 -
大爆破对边坡的损伤,同时预留的岩体光面爆破时,可以根据主爆体的爆破情况和岩石性质更准确的选择爆破参数,提高边坡的光面爆破效果。
(5)、采用潜孔钻机钻孔,深孔预裂松动爆破,半孔痕率在硬岩中不低于85%,软岩中不低于50%,壁面不平整度小于15cm。预裂孔先于主爆孔起爆100ms以上,主爆孔排间采用2段外部微差。
5.1.2覆盖层开挖
(1)在覆盖层施工前应按照设计要求清理完边坡的风化岩块、堆积物、残积物和滑坡体,并在适当位置修筑拦渣坎,保证下部施工安全。
(2)在覆盖层开挖前按设计要求完成截水、排水沟的施工,验证排水效果,防止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施工的影响。
(3)覆盖层开挖应按设计边坡坡比自上而下分层进行,坡面按设计要求做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排水。
(4)坡面随开挖下降及时进行清坡,按设计要求或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支护,保证施工安全。支护主要采取锚固、护面和支档几种形式。
(5)作好汛期防水、边坡保护措施,防止边坡坍塌造成事故。
(6)对于边坡易风化崩解的土层,若开挖面不能及时支护时,应预留保护层,在有条件支护时,再进行保护层开挖。
(7)需人工开挖的坡面覆盖层,应在开挖范围内,按照每人控制2.5m的水平距离,作业人员系安全带,从高处分条带向下逐层依次清理,相邻5人之间最大高差不得大于1.5m,所有人员之间最大高差不得大于3m,对于块体较大、人工无法撬动的孤石,宜爆破后清除。
(8)在覆盖层开挖过程中,如出现裂缝或滑移迹象,应立即暂停施工并将施工人员及设备撤至安全区域,在查清原因、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后方可恢复施工。
5.1.3边坡石方开挖
(1)、边坡石方开挖采取自上而下的开挖方式,同时应作好边坡开口线上下一定范围内的锁口和锚固工作。对于需要支护的边坡,采用边开挖边支护的方法,永久支护中的系统锚杆和喷混凝土与开挖工作面的高差不大于一个梯段高度,永久支护中的预应力锚索
- 40 -
与开挖工作面的高差不大于两个梯段高度。
(2)、边坡开挖时,不得采用对坡面产生破坏的爆破方法,可在坡面3-5米以内预留保护层;也可先进行坡面预裂爆破再进行主体石方开挖爆破,一般采用梯段加预裂爆破一次开挖。严格控制一次最大单药量,质点振动速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3)、对于边坡易风化破碎或不稳定的岩体,应先做好施工安全防护,边开挖边支护。在有断层和裂隙发育等地质缺陷的部位,应在支护作业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层的开挖。
(4)、在开挖面靠近马道或平台设计高程时,各级马道及平台预留1.5~2m的保护层,保护层开挖严格按照保护层开挖技术要求进行,并在马道或平台外侧,分别设置马道护栏及其它挡渣措施,以免石渣滑落。
(5)、在靠近其他建筑物边沿或电杆、电缆、电线、风水管等附近开挖时,应由技术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专门的安全防护措施。
(6)、边坡开挖的分层厚度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两马道间的高差、钻孔设备和装载机械的技术参数等因素确定。
5.1.4滑坡预防及处理
(1)、雨季要设专人仔细观察施工场地和生活区上游山坡汇水区的植被及地表覆土的变化情况,并作好记录进行分析,对于滑坡、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2)、排水是滑坡路基整治的首要工作,为消除和减轻地表水的危害,在滑坡体边界修排水沟,以拦截、引排地表水,减少对坡面的冲刷,同时提高滑面土体的抗剪强度。卸载是解决边坡稳定的关键,施工时按一定的坡率进行削坡、加固。
(3)、在斜坡地段开挖边坡时应遵循由上而下、分层开挖的顺序,合理放坡,不使过陡,同时避免切割坡脚,以防导致边坡失稳而造成滑坡。
(4)、在有地表滞水或地下水作用的地段,应做好排、降水措施,以拦截地表滞水和地下水,避免冲刷坡面和掏空坡脚,防止坡体失稳。特别在软土地段开挖边坡,应降低地下水位,防止边坡产生侧移。
(5)、施工中避免在坡顶堆土和存放建筑材料,并避免行驶施工机械设备和车辆振动,以减轻坡体负担,防止滑坡。
(6)、路堑开挖需要爆破时,应在邻近最终边坡的爆破区考虑预留一定厚度的边坡保
- 41 -
护层,使边坡处于爆破压碎圈半径范围以外。根据地质条件,通过计算选择用药量和适宜的药包布置方式,相应的爆破参数;对不良地质、地段严禁采用有影响边坡稳定的爆破方法,如大爆破法、峒室法爆破等。为减轻爆破对边坡的振动,应尽量采用分段延时起爆。 (7)、为避免药包过于集中,应尽量采用分集药包或条形药包布置形式。爆破时应防止松动坡脚,或在坡脚或坡面开成爆破漏斗坑。在边坡部位采用预裂爆破。方法是沿边坡线钻一排较深密孔,装少量炸药,在靠近边坡的药包未起爆前;预先起爆,形成一道沿炮孔连续的裂缝面,从而隔断或减轻靠近边坡药包爆破时对边坡的振动或破坏。
5.1.5雨季、冬季施工措施
雨季施工措施
(1)、做到施工便道排水设施得当,确保晴雨畅通。
(2)、项目部成立防洪防汛工作领导小组,积极配合做好当地的防洪防汛工作。 (3)、雨季期间安排计划,应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对因雨易翻浆地段优先安排施工。对地下水丰富及地形低洼处等不良地段,优先施工的同时,还应集中人力、机具采取分段突击的方法,完成一段再开工一段,切忌全线大挖大填。
(4)、施工坚持“两及时”,即遇雨要及时检查,发现路基积水尽快排除;雨后及时检查,发现翻浆要彻底处理,大片翻浆地段尽量利用推土机等机械铲除,小片翻浆相距较近时,应一次挖完处理,填透水性材料如砂石料回填并压实。 冬季施工措施
(1)、气温在0℃以下时,不得进行清淤处的回填施工。
(2)、路堤施工时,当天施工的段面应充分压实,以防冻结,进行上层施工时,应检查下一层的土层情况,斟情进行补压。
(3)、路堑开挖的土方,及时运走,填筑与压实,以防冻结。路堤边坡(矮边坡)不得一次性开挖到位,预留30~50cm,以防边坡土质冻胀,发生滑塌,边坡修整在解冻后施工。
(4)、施工遇大雨时,不得继续进行施工,下一工序开工前,应清除积雪检查冰冻深度,处理合格后,方能施工。
- 42 -
5.1.6浆砌片石边沟、排水沟、截水沟
⑴ 施工方法
① 沟体均采用人工开挖,遇石方开挖时采用人工打眼松动爆破;
② 人工从下游向上游方向分段挂线安砌片石,砌筑做到线形美观、直线顺直、曲线圆滑,用较大石块(大面朝下)平砌,沟底及沟壁外露面、沟顶、变形缝处选用较大石块并稍加修凿做面做边,沟体砌缝互相咬接,错缝砌筑,砂浆充填密实,砌筑时在砌体表面勾平缝;
③ 变形缝按15~20m分段设置,缝宽2cm,缝内用沥青麻絮填塞; ④ 排水工程的砌体采用机拌砂浆。 ⑵ 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见下图。
边沟、排水沟、截水沟施工工艺框图
5.1.7现浇混凝土急流槽
现浇混凝土急流槽施工工艺流程:基坑开挖→→测控制桩→铺碎石垫层→立模→浇筑急流槽混凝土→养护→回填土。沟体均采用人工开挖,遇石方开挖时采用人工打眼松动爆破;然后检查基底几何尺寸、标高;铺碎石垫层必须按控制桩带线铺平、夯实、校平;再立模浇注急流槽砼。
5.1.8防护工程
5.1.8.1浆砌片石挡土墙
施工工艺见下图。
- 43 -
浆砌片石施工工艺流程图
挡土墙基础开挖前做好场地截、排水。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开挖,确保挡土墙基础深度。施工基础前做好基础清淤、排水、夯实工作,保证基础干燥、平整、坚实。
基坑开挖后,若基底地质情况与图纸所示不符时,及时提出地基处理方案或加固措施,报设计、监理工程师批准并加以实施。
挖成的基坑如有扰动或破坏,应增加开挖深度,并用监理工程师同意的材料回填至规定的标高。
墙后填料及时填筑,并分层回填夯压密实。
墙身沿线路方向每隔10~20m结合墙高或地质情况设伸缩缝一道,缝内填塞沥青麻筋。
墙身于路肩以上部分每隔2~3m按梅花形交错设置泄水孔。
当墙背岩土的Φ<45°时,墙背通常设砂夹卵石反滤层,最低排泄水孔下部和距墙顶0.5m高范围内(墙顶设浆砌片石护坡,护墙或骨架护坡者除外),设置夯填粘土防渗层,当55°>Φ>45°时,泄水孔处可设窝状反滤层,当Φ≥55°不设反滤层。
为保证坡面平整,施工时挂线、找平,留好沉降缝,上下一致;对片石进行大面修整,砌筑时,仔细选石,砌筑石相互吻合,不留空洞。
- 44 -
挡土墙镶面用块石,精细加工,一顺一丁或两顺一丁,保证尺寸一致,砌缝平顺,勾缝统一用凹缝(低于墙面3~5mm并嵌入墙内2cm),砌石洒水湿润,做到砌筑砂浆饱满,表面平光,内控平整度1cm以内,外露面美观。
按要求做好泄水管,并掌握好倾斜角度,做好反滤层,粘土封闭层的施工,使其真正起到排水作用。
5.1.8.2干砌片石挡土墙
砌体要分层进行,层间竖缝要错开,每层以大石块为骨干,大面朝下。不平稳部位应用小石块垫稳,不得有松动石块。 层面应经常用厚薄不同的石块调整高度,以便始终保持各层呈基本水平上升。砌体应表里一致,不得以大块石砌外缘而内填碎石或河卵石;外砌石块要互压
1/2
以上,并用大块石封顶。
干砌石砌筑施工护底砌筑时人工将中粗砂和碎石摊平并均匀平整密实。砌筑时块石大面向下,一层与一层错缝锁结方式铺砌,垫层铺设与干砌石砌筑配合进行,随铺随砌,护底表面砌缝的宽度不大于25mm,砌石边缘顺直、整齐、牢固,砌体外露面的顶面和侧边,选用较为整齐的块石砌筑平整,所有明缝均用小片石料填塞紧密。护坡砌筑时人工拍实碎石垫层铺设之后,进行干砌石砌筑,施工时,块石层面垂直于坡面,一层与一层错缝锁结方式铺砌,垫层与干砌石铺砌层配合砌筑,随铺随砌。护坡表面和边缘应顺直、整齐、牢固,砌缝的宽度不大于25mm,所有明缝用小片石料填缝紧密。
干砌石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石块要用手锤加工,打击口面。不得使用裂石和风化石。长度在30cm以下的石块,连续使用不得超过4块,且两端须加丁字石。一般长条形丁向砌筑,不得顺长使用。面石用料应大小均匀、质地坚硬,不得使用风化石料,单块重量不小于25kg,最小边长不小于20cm。腹石砌筑必须排紧填严,无淤泥杂质。面石砌筑禁止使用小石块,不得出现通缝、浮石、空洞。坡面平整度用2m靠尺测量,凹凸不超过5cm
5.1.8.3植被防护
5.1.8.3.1 三维植被网防护 ⑴ 三维植被网防护施工流程:
边坡整理成型→细平整→挂网→固定→覆土→播种→再覆土→覆盖纤维或稻草→浇水养护→后期管理。
- 45 -
⑵ 施工方法
① 边坡整理成型,细平整:在路基土方已经完工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后,放出路基边坡坡脚桩,然后开始刷坡。刷坡时可以用人工配合挖掘机按设计坡度进行。用挖掘机刷坡时要预留约20cm宽由人工清除,以保证路基边坡的密实度,人工刷坡时要挂线,并用路基坡度尺检验路基坡度,以确保路基边坡的外观线形,刷坡后将边坡上的土块粉碎、平整、并施入底肥。完工后经监理工程师验收。
② 开挖沟槽
在坡顶及坡脚处,按照施工图纸设计尺寸,人工开挖预埋植被网的沟槽,并平整。注意开挖沟槽和刷坡一次不要过长,防止雨水冲刷破坏路基边坡坡面。
③ 覆网
人工铺设三维土工网,覆盖时,先将网置于坡顶沟槽内,然后从坡顶到坡脚依次进行。网昼与坡面贴附紧密,防止悬空,使网保持平整,不产生褶皱。网块之间要重叠搭接,搭接宽度不小于10cm。
④ 固定三维土工网
覆网后用U型锚固稍钉按照1.5×1.5m交叉打入边坡进行固定,然后将植被网预埋在沟槽中,再回填土夯实。
⑤ 覆土
在网上覆一薄层土进入网包,土壤要求细碎、肥沃、PH值适中。 ⑥ 播撒草籽,再覆土
播撒草籽后,网上再覆一层薄土,并适当拍实,使边坡表面平整,并保证使土盖住草籽,网上覆土厚度约2cm。
⑦ 覆盖纤维或稻草。
5.1.8.3.2系统锚杆+厚层基材植被防护
喷射厚层绿化基材植被护坡是运用专用设备将含有种子的机种植基材喷射到坡面,使边坡迅速恢复自然植被的边坡生态治理技术。
⑴ 喷射厚层基材植被防护工艺流程
① 修筑天沟及排水沟;② 清理、平整坡面;③ 铺设固定复合网;④ 搅拌绿化基材;⑤ 喷射绿化基材;⑥ 覆盖无纺布;⑦ 洒水养护。
⑵ 施工方法
- 46 -
① 修筑天沟及排水沟:在边坡四周、码道、边坡纵向设置排水沟。
② 清理、平整表面:清理坡面淤积物、浮石、打掉突出岩石,使坡面尽可能平整,再用高压水枪冲洗坡面,使坡面有利于岩石与植被混凝土的完全结合。
③ 铺设固定复合网:铺设固定复合网的目的是增强护坡强度、形成加筋植被混合物。首先在坡面上安装Φ25钢筋锚杆,按2m×2m交叉锚固,锚杆长6m,然后按设计要求将高强土工网挂在锚杆上,调平拉紧,在边坡平台处采用浆砌片石压边,确保土工网稳定。
④ 拌植被混合物
根据搅拌机大小,按植被绿化基材的配合比计量拌合。喷射前将粉碎过筛的干燥土壤、腐植质和含有速效肥、长效肥、粘结剂、保水剂、稳定剂的基材混合搅拌,由喷射机喷射至坡面。在面层喷洒拌料时加入混合种子。
⑤ 喷射绿化基材
根据坡面情况调整喷枪口与岩面的距离,在喷枪口头部,由高压水泵将水喷入绿化基材中,喷射时加水量应保持植被混凝土不流不散。分基层和面层两次找平。
⑥ 覆盖无纺布
在面层喷射完成后,覆盖28g/m2无纺布,营造种子快速发芽环境。 ⑦ 喷水养护
在养护期应保持植被混凝土呈湿润状态。喷水设备应采用雾状喷头移动喷洒,杜绝高压水头直接喷灌。
5.1.8.3.3框格植草防护 ⑴ 施工方法 ① 施工放样
按路基横断面复测及路基顶面设计标高计算出高差,按整段长度进行放样,根据路基中线到框格顶距离,计算框格顶高程至框格植草浆砌片石加固带的坡比,放出基槽开挖宽度,坡度符合设计要求。
② 边坡整平
边坡防护要在路基沉降稳定后开始施工,边坡护坡工程的边坡整平是施工的关键环节,按图纸设计要求的坡比,用坡度尺检查坡度,合格后及时进行框格基槽开挖施工。
③ 框格开挖
- 47 -
框格基槽用人工开挖施工,按图纸要求框格为菱形布置,其正交框格尺寸为2.0m×2.0m,对角线长度为2.83m×2.83m。浆砌片石框架条正交为0.3m×0.3m,斜交尺寸为0.424m×0.424m.低加固宽为0.5m。
⑷ 片石砌筑
基槽检验合格后,在边坡顶上用木桩在每一个砌石框格位置钉好,按45度角在底下加固位置也钉好木桩,挂号横断面线及纵断面线,即可按线砌筑。砌筑工艺按先下后上的原则,先浆砌片石加固带,砌筑采用挤浆法分层砌筑,每分层高度为50cm,层与层间的砌筑砌缝应大致找平,各工作层缝应分层错开,不得贯通。
加固带砌筑完成后,按图纸尺寸从下往上砌筑,砌筑时选取较大、较平整、形状及尺寸大小相近的片石,尖锐突出部位敲除。砌缝宽度不大于2cm,石缝以砂浆和小石块填充密实,砂浆要饱满。石块使用前应洒水湿润,若表面有泥土、水锈先用水冲洗干净。
勾缝:在砂浆凝固前将外缝勾好,勾缝深度不小于2cm。 ⑥ 养生
每砌好一段,待浆砌砂浆初凝后,用湿草帘覆盖定时洒水养护,覆盖养生7~14天,养护期间,避免外力碰撞、振动或承重。
⑦ 植草
播种前,先将框架内的土方填三分之二满,用铁锹拍平拍实。将草种与复合肥料拌合均匀,放入喷播机里准备喷播。喷薄及喷薄是喷管头与薄面垂直,且与坡面距离不超过0.5米,均匀喷种。喷洒后立即用洒水机械将坡面湿润,注意不能将肥料冲散。
⑧ 养护
养护以喷洒浇水为主,施工期养护采用无纺布覆盖,保湿,防晒,以保证幼苗所需的水分和养分。
5.1.8.3.4 系统点锚 ⑴ 施工工艺
施工中严格按照如下顺序进行:清理开挖面、设置锚杆孔、清孔、注浆、放入锚杆、安装端头垫板。砂浆锚杆施工工艺流程见下页图。
⑵ 施工方法
砂浆锚杆采用风动凿岩机成孔,先注后插工艺安装锚杆,测斜仪控制锚杆孔道倾角,注浆采用专用注浆泵施工。
- 48 -
⑶ 施工要点 ① 施工准备
根据设计要求,锚杆杆体、锚垫板在现场加工,并进行相关试验,确保锚杆质量。每段工程取代表性段落对锚杆进行抗拔试验,锚杆抗拔力大于80kN/根,通过试验修正施工参数,指导大面积施工。
砂浆锚杆采用双管排气法注浆作业,浆液采用水泥砂浆,施工准备阶段主要完成有关水泥、砂料的相关试验和水质化验,进行浆液配合比试验。
② 钻孔
高边坡采用分层明挖法施工,一层开挖完成后,进行边仰坡防护,首先进行挂网喷射混凝土防护。测量放样,按设计要求准确放出锚杆孔位,采用风动钻岩机钻孔。系统锚杆实际放样时允许偏差±5cm。
④ 清孔
砂浆锚杆施工工艺流程图
- 49 -
利用高压风清孔,严禁采用高压水洗孔,避免人为塌孔。清孔完成后进行孔道检查,检查开孔孔径、孔深、孔道倾斜度。
④ 注浆
采用单管注浆工艺,直接将注浆管插入锚杆孔底,开始注浆后反复将注浆管向孔底送,使砂浆将孔内多余的水挤压出孔外,随后边注浆边拔出注浆管,准备插杆。
砂浆配合比设计:注浆采用水泥砂浆,灰砂比为1:1~1:2,水灰比为0.38~0.45。水泥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20,砂浆配合比通过现场原位试验确定,坚持随拌随用的原则,对超过初凝时间的砂浆做报废处理。砂浆的干缩率必须在允许的范围内。
⑤ 插杆
注浆后应及时放置锚杆,锚杆放入后视实际需要补注浆。锚杆孔注满浆后,将锚杆钢筋插入锚杆孔内,同时用水泥袋纸或塑料布封住孔口,当感到锚杆撞击孔底时,孔口要求填满砂浆,插好锚杆后用孔口用块石或木楔临时居中固定,杆体外露部分避免敲击碰撞。锚杆安装后,不得随意敲击,3d(天)内不得悬挂重物。
⑥ 安装垫板
锚杆孔内砂浆达到设计强度80%以上时,方可进行垫板安装的外部操作。安装垫板时,应确保垫板与锚杆轴线垂直,各种不正确的安装方法都会对锚杆的锚固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当锚杆孔的轴线与孔口平面不垂直时,为保证垫板能均匀地压紧岩面,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调整:一是在螺帽下安装楔形垫块;二是在垫板后用砂浆或混凝土找平。
⑦ 锚杆质量检查和验收
锚杆孔主要检查锚杆的孔位、孔向、孔径、孔深、洗孔质量等项目,锚杆体主要检查锚杆材质、长度、直径、浆液性能等,最后是按规范要求抽样进行锚固力检查,其平均值不能低于设计值,以确保锚杆施工质量。
5.1.9脚手架搭设安全技术措施
(1)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晕高或视力不够等不适合做高处作业的人员,均不得从事脚手架作业。配备架子工的徒工,在培训以前必须经过医务部门体检合格,操作时必须有技工带领、指导,由低到高,逐步增加,不得任意单独上 架子操作。要经常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凡从事架子工种的人员,必须定期(每年)进行体检。
- 50 -
(2)脚手架支搭以前,必须制定施工方案和专项安全技术交底,并由施工工长向所有参加作业人员进行书面交底。
(3)操作小组接受任务后,必须根据任务特点和交底要求进行认真讨论,确定支搭方法,明确分工。在开始操作前,组长和安全员应对施工环境及所需防护用具做一次检查,消除隐患后方可开始操作。
(4)架子工在高处(距地高度2m以上)作业时,必须佩带安全带。安全带必须与已绑好的立、横杆挂牢,不得挂在铅丝扣或其他不牢固的地方,不得“走过档”(即在一根顺水杆上不扶任何支点行走),也不得跳跃架子。在架子上操作应精力集中,禁止打闹和玩笑,休息时应下架子。严禁酒后作业。
(5)遇有恶劣气候(如风力五级以上,高温、雨天气等)影响安全,施工时应停止高处作业。
(6)大横杆应绑在立杆里边,绑第一步大横杆时,必须检查立杆是否垂直,绑至四步时必须绑临时小横杆和临时十字盖。绑大横杆时,必须2--3人配合操作,由中间一人抬杆、放平,按顺序绑扎。
(7)递杆、拉杆时,上下左右操作人员应密切配合,协调一致。拉杆人员应注意不得碰撞上方人员和已绑好的杆子,下方递杆人员应在上方人员接住杆子后方可松手,并躲离其垂 直操作距离3m以外。使用人力吊材料,大绳必须坚固,严禁在垂直下方3m以内拉大绳吊料。使用机械吊运,应设天地轮,天地轮必须加固,应遵守机械吊装安全操作规程,吊运脚手板、钢管等物应绑扎牢固,接料平台外侧不准站人,接料人员应等起重机械停车后再接料、解绑绳。
(8)未搭完的一切脚手架,非架子工一律不准上架。脚手架搭完后由施工工长会同架工组长以及使用工种、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共同进行验收,认为合格,报监理部门验收,验收合格后,办理交接验收手续后方可使用。使用中的脚手架必须保持完整,禁止随意拆、改动脚手架或挪用脚手板;必须拆改时,应经施工及技术负责人批准,由架子工负责操作。
(9)设备运输和人员上下上工作面,搭设之字形通道,通道满铺脚手板,并加设间距10cm防滑横条,两侧安装四道防护杆及扶手,上下通道固定按照要求规定设置连墙杆、卸载装置,通道口悬挂五牌一图,通道转角处安装红色警示灯。通道上面不能有堆积物,严禁闲杂人员攀爬行走,通道口要求专人看管。所有脚手架、通道,经过大风、大雨后,
- 51 -
要会同监理、项目负责人、技术员、安全员进行检查,如发现倾斜下沉及松扣、崩扣要及时修整。
5.1.10安全保证措施
遵循项目部的安全目标:杜绝员工死亡生产安全责任事故;遏制员工重伤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杜绝一般及以上道路交通安全责任事故;杜绝一般及以上火灾责任事故和机械设备责任事故;杜绝民用爆炸物品丢失及爆炸责任事故。认真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严格遵守《公路施工安全技术规范》的各项要求,加强全体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有针对性的学习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和排除方法,牢固树立“安全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责任意识。
(1)、所有现场作业人员必须配带安全帽,严禁在机械作业范围内站人。
(2)、运输车辆应在平道上装土,如在坡道上装土时,必须在下坡方向车轮下加楔体,防止车辆滑溜。
(3)、卸土时,在下方作业人员应避开,严禁在斜坡横向卸土,卸土后运输车辆应将锁销插好。
(4)、各种机械起动时,必须保证机前后、左右无人员,停放时应关闭发动机。 (5)、多机在同一作业面作业时,前后两机相距不应小于8m,左右相距应大于1.5m。
5.1.11环境保护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保护工作方针,施工期间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所有关于控制环境污染的法律和法规,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施工中的燃料、油、石灰、化学物质、污水、废料、垃圾等有害物质对河流,水库的污染;防止扬尘,噪音和汽油等物质对大气的污染,在居民区的施工,一般情况把作业时间限定在6:00~22:00,尽量避免夜间作业。
(1)、在施工过程中最大程度地避免对树林和其它植被的破坏。
(2)、施工中随时保持施工现场排水设施的畅通,保证路堤雨季不积水。 (3)、施工中严禁将含有污染的物质或可见悬浮物的水排入河渠、水道,所有机械
废油燃料回收利用,严禁随意泼倒。
(4)、凡进行施工作业生产的污水,必须控制污水流向,防止蔓延,并在合理位置
设置沉淀池。
- 52 -
5.1.12其它技术措施
(1)施工作业期间,值班技术24小时值守,随时记录工坡面的情况,遇到问题,及时汇报,防止错过最佳处理时间。
(2)做好施工记录,严格控制一次开挖高度和长度,减少不必要的损害发生。
(3)做好高边坡防滑坡、泥石流应急预案,配备必备的抢险物资。
6.高边坡路堑风险评估结论
通过本次风险评估,认识到我标段二十一段高边坡路堑条件较好,一岩体完整性较好,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落石、滑坡、爆破风险、机械伤害风险等,这些风险事件均可能对路基建设的安全、工期、投资及第三方造成不利影响。K96+117-K96+379 右侧,初始风险为等级II(中度风险),属于不期望风险。必须采取风险处理措施降低风险并加强监测,且满足降低风险成本不高于风险发生后的损失。
这仅是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开始。在下一步的施工过程中还要加强监控,对风险做好动态管理,从而达到控制风险、减少损失、确保施工安全目的。
- 53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