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 刘建荣 更新时间:2012-6-7 7:30:55
学习材料
如何进行课例研究
1、课例研究概述 (1)课例研究的概念
课例是一个实际的、典型的教学例子,是对一个教学问题和教学决策的再现和描述。课例展示的是完整的一堂课或围绕一节课的系列教学活动。
课例研究,简单理解,就是以典型的课堂教学作为例证所进行的研究。它是教师在同事或研究人员的支持下,运用观察、记录、分析、反思等手段,通过选题、选课、设计、实施与记录、课后讨论、分析和提炼等过程,对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的研究。
课例研究从本质上说是教育行动研究的一种方式。
课例研究既是一种教学研究的方式,又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部分。课例研究追求的是教学与研究的一体化。 (2)课例研究的特点
①课例研究的性质状态:课例研究是一种改善教学行为的实践性研究。课例研究是一种自然状态的研究。 ②研究内容:课例研究以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 ③研究过程:课例研究是一个连续的、不断提高的研究过程。 ④研究的主体:教师是课例研究的主体 。 (3)课例研究的意义
①课例研究是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有效途径 ②课例研究是加速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
③课例研究是提升常规教研活动质量和水平的有效措施
课例研究
有研究的主题 严格意义上的选课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 着眼于研究的探讨
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反思,强调行为跟进
④课例研究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4)课例研究兴起的背景 ①国外课例研究的兴起
日本小学数学和科学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课例研究”以提高教学水准。 ②我国课例研究的来胧去脉
80年代初,华东师范大学编过《优秀师课堂教学实录》, 优秀教师教学实录开始流行。后来出现了一系列其它课堂教学实录集。学习优秀教师的一些上课方法,吸取他们的经验。
80年代前期教案集,由有经验的教师将上得比较成功的课的教案拿出来,供大家模仿、学习。有的教案是有经验教师的设计,反映的是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设计。实际上,这时开始重视教学的设计。
80年代的中后期,开始一篇课文或一个章节的内容有几个设计(教学思路)。这些都是有经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和
教学研究(公开课)
主题不明确;或泛化
选课随意,或从评课出发选课 写教案
着眼于评课的讨论
缺少显性化的实践反思往往是低水平重复
设想来设计的,供教师来选择使用。与原来相比,可能是一种进步。
所有的一切,都是有经验的人拿出来给没有经验的人来用。但是当有了选择之后,学习者的主体性开始受到注意。开始注意到教师的不同风格,但学习者主要还是被动的。
90年代初兴起的“说课、上课、评课”活动,奠定了课例研究的基础。
课例研究提出是新课程背景下,对课堂教学的重新关注,是普教科研的本原回归。 2、课例研究的操作 (1)课例研究的基本步骤 ①确定研究的主题(问题)
从充满困惑的、相互冲突的、难以解决的教学事实中发现教学的问题,提炼出研究的主题。 ②拟定研究的方案(备课)
选课,构思问题解决的方法和过程――开展教学设计 课例研究方案的三个基本要素:研究内容、解决问题的方法构想 ③教学实施与观察(上课与听课):附:课堂观察量表 ④教学行为反思(评课研究)
围绕研究的主题,分析具体的教学行为,总结经验并进行理论提升(形成常规),发现新的问题。 ⑤报告研究成果(研究文本) (2)课例研究的基本活动形式
课例研究采用说课、听课、评课三种基本活动形式开展。 (3)课例研究的模式 ①一课多上
具体流程:独立课→会诊课→反思课 ②同课循环
备课组或教研组的教师同上一节课。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互动和问题的跟进! ③同课异构
同一课,不同教师不同构想,不同上法,大家在比较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
其流程一般为:教研组或备课组商定出相同的教学(教研)主题(内容),由两个以上的教师分别备课、上课,教师集体听课、评课。 ④多课一题。
不同的教师上不同的课,研究同一个问题。先确立同一学科教师都关注的教学问题,然后组织所有学科教师学习相关的理论和经验,在此基础上开展研究教学设计研究。 ⑤互助式观课
互助式观课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互助指导活动 。
步骤一般是:第一,双方在课前共同商定好课堂观察的主题和重点;第二观课者做好课堂观察和记录,记录下课堂里发生的真实情况以及自己的思考;第三开展课后的讨论,讨论要针对主题和要点,问题一定要具体;第四后续行动,上课教师要把改进措施实施到后续课堂教学活动中。 ⑥邀请式观课
邀请式观课是上课教师主动邀请同行或专家听课。如果说,互助式听课侧重于问题——诊断,那么邀请式观课则侧重于成果——鉴定。
一般步骤是:第一,教师公布自己的上课内容和研究主题;第二,填写邀请卡,向其他教师发出邀请;第三,观课教师认真阅读相关资料;第四,观课教师进入课堂现场观察,并 针对研究主题作出相对规范性的评价。 ⑦反思式观课
教师成为观察自己课堂的主人。这种课例研究模式是借助录像带来进行的 ,由授课教师自己反复观看 ,进行课堂教学行为的剖析。
(4)课例研究的管理 ①营造研究氛围
制度建设、教研组织建设和学校教研文化建设 ②形成研究特色
在多种模式兼用(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研究内容,其研究模式不同)的同时,在某一种课例研究模式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 ③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规划(确定研究方向避免课例研究走回见籽打籽、低水平重复和效率低下的常规教研老路),组织研究研究活动 (课例研究是一种自然状态的研究,但不是一种自发性研究),提供研究条件和政策支撑。 3、课例研究成果的表达 (1)表达形式
①课例的一般表达形式:
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描述+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对教学设计的背景、思路与意图进行说明(回答“我是怎样设计这堂课的”)。
课堂教学描述:如实描述课堂教学的实际进程(回答“这堂课实际上是怎样展开的”),包括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师生是如何互动的,描述应点面结合,给人以整体感,同时又要突出重点。 教学反思:对授课过程及效果的反思与讨论(回答“这堂课上得如何”)。 几种变式:
教学设计总体思路+教学情境细致描述+专题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说明+提炼后的教学场景+总体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片断+教学反思 ②课例研究报告
在课例的基础上反应出研究的工作过程,即课例研究报告。 一个较复杂和完整的课例研究报告,应该反应以下内容:
背景介绍(策划:研究主题,内容、程序、时间、活动形式安排等; 教学背景) 研究过程描述(教学设计的展开,课堂教学的实录、片断或提炼后的教学场景描述) 教学反思(讨论分析的内容――适当的提炼与加工) 教学改进(后续课堂教学改进的片断介绍或实录)
成果描述:新的认识、师生发展状态(总体的描述、个案、或物化成果附件) (2)表达方法
主要是夹叙夹议,有时要加以必要说明。因此,记叙、议论、说明是课例的主要表达方法。 4、课例与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案例的比较 (1)课例与教学设计
从内涵上讲,教学设计都是事先构想的教学思路和具体的教学措施、步骤,写在“教”之前,涉及到“做什么”,“如何做”等问题;而课例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或事件的记录和反思,写在“教” 之后,包括“做了什么”、“做得怎样”、“如何才能做得更好”等。
从写作上看,教学设计更倾向于说明,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等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方案;课例通常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
(2)课例与教学实录
二者在体例上非常相近,但教学实录强调客观而忠实地记录教学过程,不包括反思和评价;而课例是有所选择的,而不是有闻必录,还可以有反思、评价和结论。在写作方法上,教学实录以叙述教育事实为主,不发表个人议论;课例在写作上讲究夹叙夹议,表明作者的观点或思考。把教学实录转写成课例,不仅有主题、选材的问题,还有文章结构安排,语言表述等。 (2)教学课例与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教学课例的特殊化。
一个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往往是多种呈现形式的综合运用,不拘泥于某一单一的成果形式,不盲目依赖传统的概念体系和
逻辑技术,这正是教师课题研究的独特价值和魅力,所以我们课题研究的成果是“生动活泼的”、“生机盎然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