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古诗词总复习材料

2022-10-14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文积累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古诗、词、文背诵默写

一、课内古诗、词、文背诵默写 (一)填空式默写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7、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8、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白居易《长恨歌》

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十则》

1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 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骀。 ——《论语十则》

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1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十则》

15、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

(二)理解性默写

第14课 《<论语>十则》 P43

1、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在生活中,表示既要善于学习他人好的东西,又要善于从不好的方面吸取教训时,我们常会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孔子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会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在现实生活中,表明自己周围随时都有值得学习的人,常引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5、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告诉人们不要不懂装懂的名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重境界: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

7、赞美松柏坚强品格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9、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在《论语》中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0、《论语》“论”读lún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的书。文中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11、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十则》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心情,这句话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面对着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大连。”

12、美国总统曾在2005年来中国上海参加一个国际会议,当时上海大学生送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论语》给了美国总统,你能说出其中的寓意吗?(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3、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句是“人不知而不愠。” 14、谈知识的巩固与创新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

15、“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任重而道远。”(用原文句子填写)

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6、文中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处世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或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8、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句话是“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15课 古代诗歌四首 P66

1、《观沧海》中抒发作者远大抱负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写大海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你知道抒发壮志的诗句还有杜甫《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唐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描写江河之景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达时光匆匆之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达思乡之愁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请你再写出两句表达乡愁的诗句并注明作者出处。

3、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描绘出了一幅西湖春景图。你认为其中最能表现初春景象的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西湖的诗句?

4、宋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中描绘农村夏夜清新景色、晴朗夏夜的句子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写丰收喜悦的句子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5、在元代戏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描绘秋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

鸦,小桥流水人家。”表达作品主旨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课外古诗、词、文背诵默写

(一)填空式默写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 4、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6、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8、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9、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10、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1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12、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13、正如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14、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李清照《如梦令》 1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二)理解性默写

1、曹操的《龟虽寿》一诗中最能体现诗人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雄心壮志)的诗句(含比喻)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本文的成语是“老骥伏枥” 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2、孟浩然《过故人庄》写农村优美风光的诗句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写农村劳动生活句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写出优美意境的句子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4、李白对朋友寄托满怀思念的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抒发思念之情的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其他你知道的表达思友之情的诗句有哪些?

5、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表现离别之情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唐诗人杜牧常常感叹国事衰败,他在《泊秦淮》中含蓄的批评了统治阶层只知享乐不顾国难之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你知道的抒发家国忧思的诗句有哪些?

7、晏殊的《浣溪沙》一诗是伤春感时之作。这首诗中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

- 2 -

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8、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蕴含人生哲理之句是“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或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9、同为婉约派的济南名士,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早期作品清新、典雅,《如梦令·常记》词中写词人满心欢快、饶有趣味的场景句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0、朱熹的《观书有感》一诗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在这首诗中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本文的成语是“源头活水”。 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11、雪花是千百年来诗人吟咏的对象,写出两句咏雪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 《咏雪》)

第二部分 古诗、词、文阅读理解

第5课 童趣 P19

沈复

一、词语解释 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强”读jiāng ,通“僵”,读jiāng ,僵硬。 ...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以:用。 ..3、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真,果然。唳:鸟鸣。 ..4、以从草为林。林:树林。 .5、兴正浓。兴:兴趣。 .6、方出神。方:正。 .7、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 ..8、必细察其纹理。细:仔细。察,观察。 ..9、昂首观之。 昂:抬。首:头。之:它,代蚊子。 ....10、为之怡然称快 。怡然:愉快的样子。 ..二、句子翻译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

翻译: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翻译: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

翻译: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简答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答: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 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答: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

答: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 ``

答:恰当。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

第10课 《论语》十则 P43

一、词语解释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读yuâ ,通“悦”,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 “三省”, 读xǐng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齐:相同,看齐。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女”,读rǔ ,通“汝”,...人称代词,你。 “是”,此、这。“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 。故,旧的知识。 .

7、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刚强,勇毅。 ..8、“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

仁爱待人。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

二、句子翻译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只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只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翻译: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 3 -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三、简答

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你是怎样理解孔子所说的“学”与“习”之间的关系?

答:孔子将“学习”与“复习”即“学”与“习”两个密切结合起来,在“学(学习)”中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在“习(复习)”中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哪种关系? 答: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3、从第六、七则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在生活中,作为个人,要善于学习,善于反省,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

4、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揭示了松柏怎样的品质?你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答:高洁傲岸、不畏严寒。我从中获得的启示是君子的风度和才能只有经历考验后才能体现出来。

5、请至少写出3个出自《<论语>十则》的成语,并正确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 答:不亦乐乎、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耻下问、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1)不亦乐乎:不也是很快乐吗?现也用来表示事态发展已达到极限或过甚的程度,并带有诙谐意味。

(2)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也指重温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指要老老实实,不要不懂装懂。

(4)见贤思齐:看见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5)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表示要善于向别人学习。

(6)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向他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

(7)任重道远:担子沉重,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奋斗。 (8)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形容为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于别人。 (10)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11)学而不厌: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12)诲人不倦: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6、请你摘录两个与“诚信”有关的古代著名的故事。 答:曾子杀彘;商鞅“立木为信”;刘邦“约法三章”。

7、请你从《<论语>十则》中摘录出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句子。

谈学习态度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时习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谈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四、仿写

示例:有勤,才有了孔子“韦编三绝”的佳话,也才有了世界文化史上十大名人之一的美誉;

, , 。 参考答案

有勤,才有曹雪芹“批阅三载”增删五次的壮举,也才有了文学史上不朽的名著《红楼梦》。

五、文学(文体)常识背记

1、《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约485章,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2、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为“至圣”“圣人”。其思想核心是“仁”,反对残暴统治,同情人民疾苦。

六、作业 1、课内作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事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的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你是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课外作业

观看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视频。

第15课 古代诗歌四首 P66

【观沧海】(曹操·东汉)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 【西江月】(辛弃疾·南宋)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 一、生字注音 碣.jiã石 澹.dàn 竦.sǒng 峙.zhì 堤.dī 二、词语解释 1、 次北固山下 次:停泊。 .

2、客路青山外 客路:旅途。

- 4 -

3、 最爱湖东行不足 不足:不够。 4、 路转溪头忽见 见:通“现”,出现。 .三、诗歌赏析

1、曹操的《观沧海》 【思想内容】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名句赏析】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的运行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灿烂的银河斜贯天空,那远远的一端伸向大海,好像发源于沧海,日月星辰的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大海宛若日月星辰的母亲。这是诗人丰富而奇特的想象。诗人创造出这样一个宏伟的意境,也最能表达自己博大的胸襟。

【艺术手法】

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意思又很含蓄。

【中考真题链接】

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思想内容】

这首诗既写了作者客旅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 【名句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①新生事物总是在旧事物还未消亡之时涌现(任何事物不是尽善尽美)。②时序交替,时光匆匆不可待。③黑暗、困难是暂时的,前途是光明的,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中考真题链接】 诗中写时序更替,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最能突出地表达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思念之情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中既是写景,又是诗眼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运用对偶的两个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运用设问的名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思想内容】

这首歌咏西湖的诗,从总体着眼描绘出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 【炼字炼词】 “几处”,早莺尚少,故曰几处──不多几处;“谁家”,哪一家,不是家家。“几处”“谁家”极有分寸地展现出初春景致。“渐欲”,渐渐就要;“才能”,刚刚能够。都表现事物在发展变化。“渐欲”“才能”两个字眼,富于动态,表现出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名句赏析】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诗人看到路畔野花似开未开,但看势头不久就会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已是绿草如茵,但草地还不够深,骑马走过,马蹄刚刚被它埋没起来。此句句对仗工整,写出了西湖初春,到处都是生机勃勃,渲染了清新明丽的气氛,给人以喜悦的感受。

【艺术手法】

①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开始从孤山寺写到贾公亭,结尾又写到东湖白沙堤,诗人足迹遍及大半个西湖;②选取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四句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莺、燕是禽鸟,属动物,花和草是植物,这样的选择组合,独具匠心。③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中考真题链接】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直接描写禽鸟(莺燕报春)的优美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表明观景处所的诗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以对偶、拟人写出西湖早春生机蓬勃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4、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思想内容】

这首诗描画了秋天黄昏的景色,烘托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傍惶悲苦的情怀。 【名句赏析】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组自然景物意象中,一共列出九种景物,“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都是色彩灰暗、气氛苍凉的,它们对游子的悲苦心清起到烘托作用。而 “小桥流水人家”,印画出宁静幽美、安逸舒适的村落人家风光,它们从反面衬出游子思乡的愁绪。这句话渲染了悲凉气氛,烘托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中考真题链接】

诗中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富有特征的9个景物描绘了

- 5 -

一幅秋原黄昏行行驶图,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三、重点诗歌背诵默写。

背诵默写《钱塘湖春行》一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 1、《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朝代)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称谓)。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2、《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是唐朝诗人王湾。 3、《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朝大诗人。

4、《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选自《稼轩长短句》。从词的常识看,“西江月”是词牌名。这首词的作者是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朝著名爱国词人,词风以豪放著称。

5、《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从曲的常识看,“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其作者是元朝著名戏曲作家马致远。

第20课 山市 P97

蒲松龄

一、词语解释

1、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 2、数年恒不一见。数,几。恒,经常。 ..

3、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念,想起。近中,.近处,附近。

4、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记。楼若者,像楼一样,堂若者,像堂一样,坊若者,像坊一样。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5、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既而,不久,一会儿。“乌”,读wú ,通“无”,没有。

6、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数,数数。“裁”,读 .cái ,通“才”,副词。

7、而楼上人往来屑屑。屑屑,忙碌的样子。 8、或凭或立,不一状。或,有的人。凭,依靠。不一状,形状不一。 ..

9、倏忽,如拳如豆。倏忽,突然。 二、句子翻译

1、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

翻译:公子孙禹年和他的朋友在楼上喝酒。

2、或凭或立,不一状。 4、通假字 翻译:有的靠着,有的立着,形状不一。 尊君在不(“不”通“否”。) 3、然数年恒不一见。 5、一词多义 翻译:但是经常是多年看不见一次。

三、简答

1、作者是借哪些人的观察描写山市的?

答:借孙禹年和他朋友的观察来描写山市的。

2、由本文的内容及“危楼”一词,你能联想古代哪一首著名的诗歌?

6、古今异义 答:唐朝李白的《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

与友期行(期:古义,约定;今义,日期。) 上人。”

相委而去(委:古义,舍弃;今义,委托。) 3、为什么蒲松龄时代的人把“山市”叫做“鬼市”?

去后乃至(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往。) 答:当时的人们不能对“山市”这种自然现象作出正确的理解,所以只能用迷信

与儿女讲(儿女:古义,子侄辈;今义,儿子和女儿。) 的不科学的说法来解释。

与儿女讲论文义(文义:古义,诗文;今义,文章。) 4、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

二、句子翻译与赏析。 答:子虚乌有、历历在目、直冲霄汉、风定天清。

1、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5、找出文中描绘山市的关键词语,体会山市形成的过程。

译文: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差不多可以比作空中撒盐。”

答:孤塔—宫殿—城市—危楼

赏析: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雪的颜色和下落的姿态。

6、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山市的特点?

2、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答:奇异、奇妙、神秘、瑰丽、变化多端。

译文: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迎着风在空中飞舞。”

第25课 《世说新语》两则 P129

赏析:把雪比作柳絮,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

刘义庆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给人以美的感觉,同时兄女一、字词注音及解释 抓住了雪的轻柔飘洒的特点。 1、字音 3、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谢太傅(fù) 柳絮(xù) 雪骤(zhîu) 无奕女(yì) 译文:朋友便愤怒地骂道:“真不是人!和别人约好了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尊君在不(fǒu) 非人哉(zāi) 谢道韫(yùn) 凝(níng) 赏析: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2、多音字 不堪入耳。这几句语言描写刻画了一个粗野无礼、不守信用的客人形象,表明了作者

的鲜明态度,批评了友人“无信”“无礼”的行为。

4、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文:元方说:“您与我的父亲相约在中午。中午您没有到,就是您不守信用;

当着孩子面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赏析:陈元方则针锋相对,一针见血地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词严,

3、形似字 据理力争,逼得对方无言可答,表现了古代少年守信重礼、明晓事理的品质。 三、简答

1、《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

答: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

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 6 -

2、为什么“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答:“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

3、你认为陈纪(陈元方)这个孩子怎么样?他有哪些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 答:陈元方是一个聪颖机智,有礼有节的儿童。从他的故事中我们感受到待人接物一定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4、《咏雪》的主旨是什么?

答: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和家庭文化生活的画面,两代人在富有文化气息的交流中透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

5、《陈太丘与友期》的主旨是什么?

(1)通过陈太丘与朋友相约同行的故事,告诫我们为人处事要守诚信,懂礼貌,懂得尊重别人。

(2)通过陈太丘与朋友相约同行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生活的丑陋要义正词严,据理力争,通晓事理,维护正义。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

《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编撰者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世说新语》主要记述东汉末年经三国至两晋时期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对统治阶级的情况也有所涉及。

第30课 寓言四则 P159

【赫尔墨斯玉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伊索寓言) 【智子疑邻】(韩非子·说难) 【塞翁失马】(淮南子·人间训)

智子疑邻

《韩非子·说难》

一、词语解释 1、天雨墙坏。雨:下雨 坏:毁坏。 ..2、智子疑邻。智:以„„为聪明。疑:怀疑。 .3、不筑 。筑:修补。 .

4、其邻人之父亦云。亦云:也这样说。 5、暮而果大亡其财。暮:晚上。 果:果然。 亡:丢失。 ...6、其家甚智其子。其:那。家:富人家。 ..

二、句子翻译

智子疑邻:富人认为他的儿子非常聪明,而怀疑邻居的父亲。 三、简答

《智子疑邻》的寓意是什么?

答: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感情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塞翁失马

《淮南子·人间训》

- 7 -

一、词语解释 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塞”,读sài,边塞。善术者:精通..

术数的人。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法术,如看相、占卜等迷信活动。亡:逃跑。

2、人皆吊之。吊:慰问(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3、此何遽不为福乎。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为:是。 .4、居数月。居:过,经过。 .5、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将:带领。 .6、胡人大入塞。大:大规模。 .

7、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 8、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跛”,读bǒ ,瘸腿。 .二、句子翻译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翻译:边塞有一位老人家的马走失了,这的确是一件坏事,你怎知这不是一件好事。

三、简答 1、《塞翁失马》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这则寓言以“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的故事,说明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教育人们要顺应自然,不可过分计较得失。

2、《塞翁失马》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人们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 1、《智子疑邻》节选自《韩非子·说难》,作者韩非,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 2、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寓言一般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你还知道的寓言故事有(本课的除外)《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愚公移山》、《刻舟求剑》等。

第三部分 名著导读

一、《繁星》 《春水》-----反映母爱、童真、自然、哲理的小诗诗集

1、作者:冰心

2、体裁:诗歌(“小诗”)

3、成因:受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影响写成。 4、内容:

(1)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2)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3)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5、艺术特色: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瞬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与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语言上,清新淡雅而又晶

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

6、精彩小诗推荐:(建议背诵)

母亲啊! 童年,

天上的风雨来了, 是梦中的真,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是真中的梦,

心中的风雨来了, 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墙角的花, 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孩, 你孤芳自赏时, 卧在宇宙的摇篮里。 天地便小了。 二、《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的寓言集 1、文学价值和地位:《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是影响人类文化的100本书之一,是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一本书。《伊索寓言》对西方伦理道德、政治思想影响最大。《伊索寓言》被誉为西方寓言的始祖,它的出现奠定了寓言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基石。

2、内容提要:影射当时社会现实,揭露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如《狼和小羊》;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如《农夫和蛇》;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如《蚯蚓和狐狸》。

3、艺术特色:篇幅短小,寓意深刻;采用拟人化手法,形象鲜明。 4、流传谚语:“狼来了”“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 。

5、学习点拨:《伊索寓言》大部分动物寓言,少部分以神或人为主人公。往往简洁客观描述一故事,最后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

6、精彩寓言推荐:①蚂蚁和蝉;②两只口袋;③驴和狼;④乌龟和老鹰;⑤马和驴;⑥狐狸和狗;⑦衔肉的狗。⑨《龟兔赛跑》⑩《狼来了》⑾《农夫和蛇》⑿《赫剌克勒斯和财神》⒀《蚊子和狮子》⒁《鼹鼠》等。

7、探究思考。

(1)《伊索寓言》中你最喜欢哪几则故事?请说说理由。(最少两则)

答:《乌龟与老鹰》通过乌龟非要学飞翔不可,结果摔死的悲剧,说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

《农夫和蛇》的故事就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

(2)你能从《伊索寓言》中说出一则警示人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的故事吗?

《狐狸和山羊》写的是掉下水井里的狐狸哄骗山羊下井,然后 踩着山羊背跳出井底,却扔下山羊不管警示人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

(3)下面是钱钟书所作的几则伊索寓言新解,你觉得是否有道理,你还有更好的解释吗?

- 8 -

·《狗和他自己影子的故事》——不自知的东西照了镜子也没用。 ·《牛跟蛙的故事》——不与牛比伟大,应比娇小。 ·《驴子跟狼的故事》——医生也是屠夫的一种。 【中考真题链接】

1、冰心,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

2、《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3、总的说来,《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

4、冰心原名谢婉莹,诗集《繁星》、《春水》是人们公认的小诗最高成就,被茅盾称为“繁星格”、“ 春水体”。

5、《繁星》、《春水》诗集表现了: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构筑了冰心思想内核---------“爱的哲学”。

6、《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相传为伊索所作。它是欧洲最早的寓言集,在欧洲文学史上奠定了寓言创作的基础。

7、《伊索寓言》中有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举出三例:《狼和小羊》《农夫和蛇》《龟兔赛跑》。

8、“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是一首哲理小诗。诗人把人生事业的成功比喻为花,把成就事业的起步阶段比喻为花的“芽儿”,把奋斗的辛劳比喻为培养花的“泪泉”,把自我牺牲比喻为滋润花的“血雨”,生动贴切,发人深思。

残暴和蛮横;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遇事应多加思索,才不会受骗上当;

9、你课外已经读过伊索寓言了,请你说说下列寓言的主要寓意:

《狼和小羊》《猫和鸡》就以绝妙的讽刺笔法,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 《农夫和蛇》的故事就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

《狐狸和山羊》写的是掉在井里的狐狸哄骗山羊下井,然后踩着山羊背跳出井底,却扔下山羊不管的故事,警示人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

《乌龟与老鹰》通过乌龟非要学飞翔不可,结果摔死的悲剧,说明遇事应多加思索,才不会受骗上当。

《蚯蚓与狐狸》《鼹鼠》嘲笑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吹牛说大话。

《骆驼与宙斯》批评贪得无厌。

这些寓言故事都对人们有教育意义。这些故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是《伊索寓言》的魅力所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文专题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古诗、词、文背诵默写

一、课内古诗、词、文背诵默写 (一)填空式默写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南北朝时期北方乐府民歌《木兰诗》

3、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南北朝时期北方乐府民歌《木兰诗》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5、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6、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8、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林嗣环《口技》 9、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10、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林嗣环《口技》

11、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夸父逐日》

(二)理解性默写

第10课 《木兰诗》 P68

1、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准备情形的诗句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诗中反映木兰出征路线,征程遥远,军情紧急,行军神速的几句诗是“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3、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后对亲人的思念的几句诗是“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9 -

4、诗中表现军务紧急,行军迅速,又突出木兰矫健雄姿的两句诗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5、诗中表现战场苦寒、环境恶劣的诗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表现将士们连年征战、出生入死的诗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6、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名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7、诗中最能概括木兰多年征战经历的名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8、诗中表现父母对木兰荣归故里的喜悦之情的两句诗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9、诗中表现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的激情,以及对自己用过得东西的亲切感、自豪感的诗句是“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10、诗中描写木兰“男”换女装的两句诗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11、诗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巾帼不让须眉的诗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2、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其原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一成语常用来比喻事情错综复杂,难于分辨。

13、诗中篇末四句,用生动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诗的主旨的诗句是“雄兔脚扑14、《出塞》中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木兰诗》中也含有“胡”字,其意思与“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胡”字基本相同的诗句是“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5、王翰的《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与《木兰诗》中很相似诗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第20课 《口技》 P148

林嗣环

1、文中描写宾客听到失火时的反应的句子是“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2、文中描写一家四口由醒入睡的过程的句子是“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第25课 短文两篇 P198

《夸父逐日》

1、文中表现夸父无比英雄气概的句子是“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或“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或“弃其杖,化为邓林。”

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后人常用“夸父逐日”一词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三) 迁移性默写

1、南亚海啸牵动着全球民众的心!灾害发生后,国际红十字会及各国派遣的救援人员十万火急地奔赴灾区。用《木兰诗》中“万里赴戎机,关山渡若飞。”一句来形容最为恰当。

2、站在长城脚下,遥想秦汉以来的战场: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想到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征夫们期待的仅仅是“回家”二字!就像《木兰诗》中所写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小明暑假参加科技夏令营,眼界大开,增长了知识。回校后与同学谈起收获,同学打趣地说:“你就像《孙权劝学》中的吕下阿蒙,真是‘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二、课外古诗、词、文背诵默写 (一)填空式默写

1、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岑参《逢入京使》 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7、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8、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篇》 9、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韩非子·喻老》 10、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尽数》 11、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 12、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礼记·杂记下》 1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14、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礼乐志》 15、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人间训》 16、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礼记·经解》 1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列传》

- 10 -

18、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19、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增广贤文》 20、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 2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史记·项羽本纪》 22、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宫篇》 23、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 2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庄子·渔父》 25、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后汉书·黄琼传》 2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 2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的《诫子书》 2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29、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二)理解性默写

1、吴均《山中杂诗》描写了诗人住在山中有趣生活的诗句是“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其中最有趣的诗句是“云从窗里出”。

2、 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反映山中屋宇地势高峻的两句诗是“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3、王维的《竹里馆》意境优美高雅,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写出你最喜欢的两句诗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向照”,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诗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4、李白《峨嵋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一句是“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诗是“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思的两句诗是“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5、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诗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诗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6、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诗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诗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7、韦应物《滁洲西涧》一诗中,表达诗人恬淡胸襟的两句诗是“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蕴含诗人因多病无所作为的忧伤情怀的两句诗是“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8、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表达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念的两句诗是“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9、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隐写“风景不殊,江河有异”的乱世时难的景况,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感慨的诗句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0、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诗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1、刘长卿《送灵澈上人》一诗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竹林寺的景色气氛,同时点明送别时间,且对仗工整的两句诗是“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12、刘长卿《送灵澈上人》一诗中,写灵澈辞别归去,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情景两句诗是“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13、赵师秀《约客》一诗中,描写江南梅雨季节清新幽静的景色,交待深夜候客客不至的原因,衬托诗人孤寂、无聊心情的两句诗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14、赵师秀《约客》一诗中,常被用来形容江南梅雨季节的清新幽静的可爱景色的两句诗是“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5、赵翼《论诗》一诗中说明文字创作应有时代感和创造性的两句是“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16、赵翼《论诗》一诗中说明一代有一代的文学,一代有一代的诗人,后人可以超过前人,不必一味泥古守旧的两句诗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7、赵翼《论诗》一诗中与“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含义相同的诗句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8、赵翼《论诗》一诗中有两句诗可以用来说明人才辈出,各个时代都有有才华有成就的新人出现,这两句诗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三)迁移性默写

1、我只喜爱那生长在涧边的幽幽青草,在茂密的树丛上黄莺频频鸣叫,把声音分送给野外各种有耳无耳的生物。挑花听得入神,禁不住落了几点粉泪,一片一片凝在地上。划线句子化用的诗句是“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2、上露台,我就有眺望的舒适,一抹斜阳下,几重青山外,远行的人渐行渐远,在暮色溟溟中消逝了。划线句子化用的诗句是“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 11 -

3、“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这句话化用的诗句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4、六朝山水诗在大谢、小谢手中时,大多还是繁缛之作,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只用短短四句诗,已经很有唐人五绝的风味。就境界而言,写出了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请写出这首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5、园林与中国古典文学相互影响的的著名例子极多,比如唐代大诗人王维许多描写自己“辋[wǎng]川别业”的诗歌,都兼在文学创作与园林艺术两方面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其中一首名句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6、在四川乐山市北约23 公里的平羌小三峡是古代成都地区赴嘉州(今乐山)及经水陆出川的交通要道,峡区河道蜿蜒。自平羌峡以下至乐山一段江流,又名平羌江,沿江古迹甚多,久负盛名,站在此地你会想起李白哪句诗“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7、“插柳”和“折柳”都是我国的民俗,其中“折柳”有三重含义:一表惜别,因杨柳飘悠,似有依恋之情。《诗经》中“惜我往矣,杨柳依依”和无名氏《送别诗》中“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的句子,表示的就是这个意思。二表挽留,因“柳”与“留”谐音,送客以柳枝表示挽留之意。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汉代文物专著《三横黄图》上有关“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的记述和唐代诗人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诗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即是此意。三表祝愿,因柳遇水土就能生存,“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故借此祝愿客人随遇而安。

8、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有一幅叫“马上平安”图案,也叫“马报平安”,古代交通不便,家人、行人,久未得书信,但得平安二字,以慰焦虑之情。此图表达时人对亲人或亲朋之良好祝愿。“马上”,匆促之意也。唐诗有“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据《名臣言行录》记载:“胡安定读书泰山,十年不归,得家书,见平安二字,即投涧中,不复展读。”

第二部分 古诗、词、文阅读理解

第5课《伤仲永》 P39

王安石

一、词语解释

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隶:属于。 .

2、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尝,曾经。 .3、父异焉。异:以„„为诧异。 .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从此。 就:完成。 .5、邑人奇之。奇:以„„为奇怪。 .

7、父利其然也。利:以„„为有利可图。其然,代词,这样。 .8、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 “扳”,读pān ,通“攀”,牵、引。环,...四处,到处。谒:拜访。

9、不使学。使:让。 .

10、不能称前时之闻。称,相当。前时之闻:以前听说得(名声)。 .11、泯然众人矣。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 12、贤于材人远矣。贤:胜过。材人,有才能得人。 ..14、伤仲永。伤:哀伤、伤感。 .

15、或以钱币乞之。或:有人。乞:求取,意思是花钱求仲永题诗。 ..16、从先人还家。从:跟从,跟随。 .17、卒之为众人。卒:最终。 .

18、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固:本来。 .二、句子翻译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翻译: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翻译: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翻译: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4、泯然众人矣。

翻译:他才能完全消失,跟普通人一样了。 5、余闻之也久。

翻译: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6、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翻译: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以前的名声相称。 三、简答 这种变化的原因。

答: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阶段: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答:“受于天”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于人”指人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3、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怎样看待?

答:原因是“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作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作者认为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的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堪设想的感触。

4、请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提炼出一个观点(不与作者观点雷同)

答: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活到老,学到老。“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第10课 《木兰诗》 P68

《乐府诗集》

一、文学(文体)常识背记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与著名长诗《孔雀东南飞》合称为“双璧”。这首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 12 -

6、稍稍宾客其父。宾客:以„„为宾客之礼相待。 1、《伤仲永》中介绍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的句子哪些?并简要分析造成

13、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不至:没有到达(要求)。 2、“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

二、生字注音

可汗(kâ)(hán) 燕(yān)山 胡骑(jì) 辔(pâi)头 鸣溅溅(jiān jiān)鸣啾啾(jiū jiū)朔(shuî)气传金柝(tuî)

三、古今异义字理解

1、爷:古义指父亲;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2、走:古义为跑,;今义行走。 3、但:古义为只; 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4、郭:古义为外城;今仅用作姓氏。

5、户:古义为门 ;今义为人家,住户。或是指门第。 四、词语解释

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只) 2、万里赴戎机(赴:奔赴) ..3、出郭相扶将(郭:外城) 4、策勋十二转(策勋:记功) .5、著我旧时裳(著:穿) 6、关山度若飞(度:过) ..7、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意思是粘贴。 .8、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火”通“伙”,意思是同伙。 .五、句子翻译。

1、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答:通过“开、坐、脱、著、理、贴”等动作描写,表现了木兰与家人团聚,重4、第二段第一句“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

答:排比。写木兰急切操办行装,而且井然有序的情景。 5、两组“旦辞„„暮宿(至)„„”写出了什么? 答:征途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

6、两组“不闻„„但闻„„”写什么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7、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A)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8、“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一句是什么描写?表现木兰什么特点?

9、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

温女孩生活的喜悦心情,以及伙伴诧异的表情。

答:宿营地空寂荒凉的景象,烘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细腻情怀。

答:动作描写。表现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恢复女装的激情。

答: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 答: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 答:对木兰的从军缘由、离别、辞官和还乡都写得比较详,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军

翻译: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的春马嘶叫声。 10、 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贴切评价? 翻译: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关塞山岭像飞一样地跨越。 11、全诗详略得当,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翻译:将军和战士身经百战,转战数载,有的为国而死,有的胜利归来。 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略。这是因为诗的中心在于颂扬木兰勇于献身、不图荣华富贵的高翻译:记功很多次,赏赐很多财物。 12、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六、简答 答:赞颂劳动人民出身的妇女英雄,反映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1、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是什么?(意近即可)

答:父亲年老无力从军,家中又无长兄,同时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保卫国家的大计。 2、“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一句从表现手法上看起了什么作用? 答:借木兰的心理状态勾勒征途中的景物,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思念,极大丰富3、木兰到家后的一系列动作表现了木兰怎样的心情?有哪些动词?

- 13 -

尚情操以及热爱和平生活的精神。

13、结合全诗,你认为是木兰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答:木兰是一个少女,又是一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后,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了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了

14、结合具体语句,说说木兰有哪些可敬、可爱之处?

了女英雄的形象。 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答:木兰有许多可敬、可爱之处。如“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一个女孩子看到家里没有兄长,父亲已年老体衰,毅然替父从军,这种精神令人敬佩。又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她和将士们一起拼死作战,十年驰骋于疆场,这种英雄气概也是可敬、可爱。再如“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

第15课《孙权劝学》 P112

《资治通鉴》

一、词语解释

1、卿今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当权。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研究。“邪”,读yã ,通“耶”,语气词。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但:只。 当:应当。 见:了解。 ...4、孰若孤。孰:谁。 .

5、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乃:于是。及:到了„„的时候。过:...到。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重新。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认清事物。 ..二、句子翻译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翻译: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只是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翻译: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翻译:长兄怎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 5、蒙辞以军中多务。

翻译:吕蒙总是以军中事多来推辞。 三、简答

1、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要想让人刮目相看,一定要自己善于学习,并学有所成。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劝学。

3、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答:“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是侧面描写。作用是:突出表现吕蒙学有所成。

答: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待)刮目相待、开卷有益。

第20课 《口技》 P148

林嗣环

一、词语解释

1、京中有善口技者。善:擅长。 .

2、会宾客大宴。会:适逢。 宴:举行宴会。 .3、施八尺屏障。施:设置,安放。 .4、少顷。少顷:一会儿。

5、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只。 闻:听见。 ..6、其夫呓语。呓语:说梦话。 7、满坐寂然。“坐”通“座”。 .

8、妇抚儿乳。抚:抚摸,安慰。乳:喂奶。 ..9、众妙毕备。毕:全。 .

10、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意:心情。少:稍微。舒:伸展、松弛。稍稍:渐...渐。

1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夹杂。 .

12、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曳:拉。“许许”读hǔ hǔ,.拟声词。

13、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虽:即使。指:指明。 ..14、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 .

15、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股:大腿。 走:跑。 ..16、群响毕绝。毕:全。 绝:尽、消失。 ..二、句子翻译

1、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出。

翻译: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

- 14 -

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这种高尚行为又是多么可敬、可爱。 4、文章中有哪些成语?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翻译: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三、简答

1、《口技》的主旨是什么?

答: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2、文多处描述听众的反应,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 答:课文三次描述听众的反应。

一是“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伸颈”“侧目”说明宾客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惟恐有所遗漏;“微笑”,表示宾客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写出宾客为表演者的技艺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

二是“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正坐”与“伸颈”“侧目”对照。“稍稍”是“逐渐”“渐渐”的意思,细致地表现了宾客情绪由紧张到松弛的渐变过程。

三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写宾客惊慌欲逃的神态、动作,说明口技表演达到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

这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3、《口技》中口技表演者有一段时间同时发出许多声音,描写这些声音的文字有: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4、《口技》中从侧面描写口技表演效果的句子有:“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

《口技》选自《虞初新志》,这本书是清朝的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本文的作者是清朝的林嗣环。

第25课 短文两篇 P198

夸父逐日

- 15 -

《山海经》

一、词语解释

1、夸父与日逐走。逐走:竟跑,赛跑。

2、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河:黄河。

3、化为邓林。为:成为。邓林:即桃林。 .二、句子翻译

夸父逐日。夸父:古代神话人物。逐日:追赶太阳。夸父逐日就是古代神话人物夸父追赶太阳(与太阳竟跑)。

三、简答

1、《夸父逐日》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表现了什么主题?

答:讲述了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途中口渴而死,其手杖化为桃林的故事。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2、本文为我们编织造就了一个怎样的既悲壮又辉煌的结局? 答: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3、你如何看待夸父追日的失败行为?

答:从表面看,其行为是以失败告终,但上古时代的神话是人类用来表达征服自然愿望的一种手段,其着眼点并不在于结局如何,而是表现那种勇于探索、不怕牺牲、造福人类的可贵精神。夸父是一个古代神话英雄,他不向自然屈服,敢于与其作斗争,甚至为此献身,更令人感动的是,死后,其手杖还要化成一片桃林,将顽强的生命延续下去。

共工怒触不周山 《淮南子》

一、词语解释

1、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

昔者:从前。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首领。颛顼: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轩辕氏的孙子。为:做。 帝:部落首领。 触,碰、撞。 维:大绳子。系挂大地的绳子。 绝:断。 折:断。

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

倾:倾向。 故:所以。 焉:这里。 满:够,达到 潦:积水。 尘埃:尘

土,这里指泥沙。归:流。而:表修饰,不译。焉:兼词,“于之”。

二、短文翻译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部落首领,(共工)发怒撞不周之山(不周山:传说中的一座大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按,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拴挂),系挂地的绳子断了。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

三、简答

1、毛泽东在自己的诗中引用了《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这两篇短文中的那一篇,诗中的句子是?

答:《共工怒触不周山》:“唤起农民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2、“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3、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答: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争为帝”,即争夺部落首领的位置。他的怒触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似乎还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想法。当然也体现了共工庞大的气势。

4、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 。这是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最终结果---“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

《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第30课《 狼》 P229

蒲松龄

一、词语解释

1、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止:通“只”。缀:..

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2、屠惧,投以骨。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投以骨:以骨投之。并:一起。..故:旧、原来。

3、顾野有麦场。 顾:回头看。 .4、苫蔽成丘。苫蔽:遮盖。

5、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径:径直。去:离开。犬坐:像犬一样坐着。 ....6、一狼洞其中。洞:打洞。 .

7、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企图、打算。隧:钻洞。 ..8、乃悟前狼假寐。假寐:假装睡觉。 ..9、意暇甚。意:神情。暇:空闲、悠闲。 ..10、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 .

11、止增笑耳。“止”:通“只”。耳:罢了。 ..二、句子翻译 1、投以骨。

翻译:把骨头投向(狼)。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翻译: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3、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翻译:场主人把柴草堆在那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4、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只增笑耳。

翻译: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添点笑料罢了。

三、简答

1、《狼》的主旨是什么?

答:本文叙述了屠户与狼斗争的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要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

2、《狼》结尾段写到“狼亦黠矣”,文中表现了狼“黠”的地方是:“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狼》一文的结尾是怎样议论的?起什么作用?故事给人哪些启示? 答:⑪ 课文结尾是这样议论的:“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意思是: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工夫,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

- 16 -

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⑫ 这段议论起到画龙点睛、揭示故事主题的作用。讽喻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管怎样狡诈,终究是要失败的。

⑬ 这个故事给人的启示:面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同时,我们做人要做一个勤勉清廉的人,做一个坦荡磊落的人,做一个光明正大的人。这也是本文给我们的又一个启示。

书,这个人是法布尔;这本书是《昆虫记》。这本书又译为《昆虫物语 》或《昆虫学札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鲁迅把这本书奉为“ 讲昆虫生活”的楷模。我们学过其中的一篇课文叫做《绿色蝈蝈》。

2、本书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这本书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

3、《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布尔, 被誉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

4、《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 “昆虫荷马”、 “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

5、《昆虫记》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除了真实地记录了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6、《童年》是原前苏联(国)作家高尔基以自己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7、作者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 在人间》《我的大学》。

8、《童年》讲述的是作家一段沉重的童年往事,因此小说的基调在整体上得严肃、低沉;但也因为是以一个小孩的眼光来描述的,这样就给一幕幕悲剧场景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9、《童年》中奥夫相尼科夫家的三个孩子玩捉迷藏时,阿廖沙看到老三掉到井里,就纵身跳到院里与老大老二一起把老三救了上来,于是他们成了好朋友。

第三部分 名著导读

一、《童年》——在苦难中长大的故事 1、作者:高尔基(苏联)

2、体裁:长篇小说。《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是《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3、内容:小说讲述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表现了俄罗斯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4、人物形象:

(1)阿廖沙 坚强、勇敢、正直、充满爱心 (2)外祖母 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 (3)外祖父 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5、文学价值:小说的基调是严肃,低沉的。读起来令人悲哀但又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

二、《昆虫记》——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 1、 作者:法布尔(法国)

2、 异译名:《昆虫物语》或《昆虫学札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3、 卷数:十卷

4、 内容:介绍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和习性,使人们了解昆虫的真实生活情景。 5、 艺术价值:《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昆虫在作者的笔下,都赋予了人的性格。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

【中考真题链接】

1、法国有一个人耗尽了一生的精力来研究昆虫,并专为昆虫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

- 17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