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运用环境心理学对城市地块的分析

2022-02-18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第15卷第3期2005年9月文章编号:1008-813(2005)03-0052-03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OURNALOFEMCCVol.15No.3Sep.2005中图分类号:X32文献标识码:A运用环境心理学对城市地块的分析陈佳I1,李伟“(1.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200092)摘要:当今城市规划理论正在变得越来越具有广泛综合性。除了传统的理论,例如城市设计、形态学等等,环境心理学也日益受到重视,成为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元素,以期满足社会日益复杂的功能与心理需求,完善设计成果。关键词:环境心理学;认知地图;指路地图AnalyzingCityDistrictwithEnvironmentalPsychologyMethodCHENJia一xuani,LIWei2(1.CollegeofArchitectureandUrbanPlanningofTongjiUniversity;2.TongjiUrbanPlanningandDesignInstitute,Shanghai200092)Abstract;Urbanplanningtheoriesarebecomingmoreandmorecomprehensivenowadays.Besidestraditionaltheoriessuchasurbandesigntheories,morphology,etc.,environmentalpsychologyistakenasaveryimportantelement,whichistoenrichtheavailabletheoriessystemandtomeetthevariableneedsofthesociety.ThepapertakesastepinanalysisofasmalldistrictofShanghaicitytobepreparedforfuture,asatryofcombinationofurbande-signandenvironmentalpsychology.Keywords:environmentalpsychology;cognitivemap;guidemap1环境与环境心理学环境是作用于一个生物体或生态群落上,并最终决定其形态和生存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体。环境心理学是研究行为与人造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研究物理环境和人类行为及经验之间的相互关系,关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更多地强调物理环境,包括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个人空间等等,还特别强调主体与环境作用的相互性。一方面强调人们怎样受环境影响,另一方面也关注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反应。环境心理学是从工程心理学或工效学发展而来的。工程心理学是研究人与工作、人与工具之间的关系,把这种关系推而广之,即成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仁‘〕。2地块介绍至福佑路,南抵方洪中路,总面积约5.83公顷,地处整个老城厢地区的东北片。区内主要有保护建筑豫园及城陛庙。豫园是明代上海最大的私家花园。1559年时任四川布政史的潘允端,在上海老城厢一块蔬菜地上“聚石凿池,构亭艺竹”,开始营造自己的花园,但因公职在身,近二十年中屡作屡止。1577年他解职归田,才专注于造园,自称造园是为了能让父母在此安度晚年,故将此园命名为豫园。建成后的豫园占地70亩,园内亭台、池塘、假山、树林、楼堂馆所皆为当时沪上一流。潘允端逝世后,潘氏家道式微,园林风光因此遭到很大破坏。到1760年,上海一些绅士集资重加修筑,使豫园又重显生机。由于原城隆庙之东有一个属庙产的内园,称为“东园”,豫园位于庙西,故叫“西园”。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时英军攻进上海县城,西园遭到严重破坏。1853年小刀会起义,西本次选择地块西起旧校场路,东限安仁路,北收稿日期:2005-01-28作者简介:陈佳滚(1978-),女,辽宁铁岭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生。研究向:城市规划设计与理论。2005年第3期陈佳摄李伟运用环境心理学对城市地块的分析园再次受损。1860年至1862年太平军东进期间,西园损坏更为严重。至此地方绅士会议决定将西园出租给商家,并责成承租人负责修复和保护,西园又成了上海的商业和宗教活动中心。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很多难民进人豫园抢占空地,搭建棚户,西园再次遭到破坏。上海解放后,1956年,上海市文管会与原南市区政府联合修复部分西园,并将东园划人,面积达到34亩;大假山是豫园的精华,是明代遗物,点春胜迹以小刀会起义遗址点春堂为主;玉玲珑是整块太湖石,为江南三大名石之一;内园是豫园的园中园,亭台楼阁,假山池塘一应俱全,小巧玲珑。整座园林建筑作为江南古典园林艺术的代表作而闻名国内外。城陛庙占地面积约37亩,“始建于宋代,原称淡井庙,因供奉华亭城煌,故又称华亭城陛行殿”。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由当时的知县张守约移建于今址,至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这期间虽屡建屡毁,但其殿宇在建筑风格上仍保持着明代格局,整个殿宇宏伟,飞檐耸脊,气势庄严。明天顺年间(1457一一1464年),上海知县李纹重修庙宇,殿前建亭、将浩文勒石。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建山门,并募集财帛建造牌坊一座。清顺治四年(1647年),城隆庙铸铜鼎一座,置于头门天井之中,上书“松江府上海县城陛庙通天永宝彝”。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知县史彩捐体倡修,由真君祠道士杨兆麟募化兴工,兴建鼓亭二所。……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军攻陷吴淞,五月十一日占领上海县城,侵略军在城陛庙盘踞期间,将内部设施抢劫破坏一空。咸丰二年(1860年),太平军包围上海,英、法军队利用居住城陛庙之机,擅自摧毁假山,填塞池塘,破坏庙观,使城隆庙再次受到重大破坏。同治年间,知县王宗镰、巡道应宝时先后倡捐大修,使城煌庙重新焕发了青春。在此时期,城陛庙游人日多,商贸日盛,余地出租,造屋设铺,为今日城陛庙集商业、游览、园林和宗教为一体的文化景观奠定了基础。1922年、1924年,因管理不善,城煌庙相继遭大火,使大殿等建筑物受到很大损失。1926年,邑庙董事会协同上海滩的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等头面人物捐资重建。现在的城陛庙大殿,即为其时重建的仿古大殿。解放后,城隆庙商场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成了大型的综合性商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庙屋又遭破坏。庙废后,城煌庙正名为豫园商场。1980年庙屋开始修复,1981年竣工后改辟为工艺品商店。3地块分析3.1地块特点本文所分析的区域位于上海老城厢的豫园社区内,该社区占地仅0.76平方公里,有居民1.7万户,人口5.4万、,人口密度为全市之最。社区内包括上海中心城区中唯一一个集商、旅、文为一体的豫园商业旅游区,以其独特的建筑风貌和繁华的商业网点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每天平均接待近10万人次。如此高的人口密度和客流量,必然对身处其中的人对周边环境的感觉和认知产生影响。其印象主要有二:拥挤,密度大。从心理学角度看,拥挤与密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拥挤是主观体验,密度则是指一定空间内的客观人数。密度大并非总是不愉快的,而拥挤却总是令人不快的。社会心理学家对拥挤提出各种解释。感觉超负荷理论认为,人们处于过多刺激下会体验到感觉超负荷,人的感觉负荷量有个别差异;密度一强化理论认为,高密度可强化社会行为,不管行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如观众观看幽默电影,在高密度下比在低密度下鼓掌的人数多;失控理论认为,高密度使人感到对其行为失去控制,从而引起拥挤感。处于同样密度条件下的人,如果使他感到他[2]能对环境加以控制,则他的拥挤感会下降。一般说来,拥挤不一定造成消极结果。比如每年的旅游旺季期间,豫园商业区的游客几乎摩肩接踵,但人群整体的感觉是热闹、繁华,并未觉得难以忍受。对于一块整体看来无大区别的地区,环境认知很重要。从环境心理学来讲,环境认知应该是“知道环境或具有环境方面的知识”。它是指人对环境的储存、加工、理解以及重新组合,从而识别和理解环境的过程。主题在于环境知识如何获得并进行加工的过程。3.2认知地图认知地图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于头脑中的,某些类似于一张现场地图的模型。是一种对局部环境的综合表象,既包括事件的简单顺序,也包括向、距离,甚至时间关系的信息。其中,认知地图的五种关键维度:路径、边界、区域、结点及标志,亦为对此空间五要素宣传的最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9月著名的凯文林奇在城市意向研究中运用的最广泛的手法。路径:人们在环境中所使用的行进通道,如街道、河流、地铁线、步行街等;对于本地块来说,既包括周边广为人知的方洪中路、安仁路、福佑路和旧校场路,也包括内部的相对知名度低的百翎路、豫园老路、凝晖路、九狮路、粮厅路和三林路。这些道路圈定了一个小组团的地理范围和界限。边界:不一定是线性成分,但倾向于是线性的,有限定和封闭的特征,象墙、法定的边界,海岸线等;本地块的边界既有主要道路组成,也由豫园、城煌庙的边界共同组成。区域:是认知地图中较大的空间,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宿舍区”、很多国家中的“中国城”等;本地块中的主要区域为豫园和城陛庙。结点:行为较为集中的点,它连接主要的路径,或者是几条路径的终点,或者是路径在此处中断,如交叉路口、车站广场、交通枢纽等;本地块中,方洪中路相对地对城市交通功能更为重要。标志:人们用作参照点的突出特征、明显的界标和标志,通常从较远处就可以看到。本地块中如上海老街的牌坊、豫园商业区大门等等。从对认知地图的影响因素来看,有对环境的熟悉程度,个体的社会阶层及一些个体差异特征都会影响认知地图的特点。环境熟悉程度对认知地图的影响表现在对环境越熟悉,认知地图就越完善,越清晰,细节越多,也越接近自然。居住在周边的居民比上海其他地区居民认知程度高,上海其他地区居民又比外地来的旅游者认知程度更高。社会阶层对认知地图也有影响,表现在中产阶级或高阶层的个体对自己所处环境的认知地图较正确。这不能不说与受教育程度有所关系。另外,在个体差异的各因素中,认知地图的性别差异比较明显。在总体上男性的视空技能优于女性。这一点从本次调查出行的男女同学身上便有所体现:男同学们总是能在曲曲折折的行进之后仍能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女同学则稍逊一筹。3.3指路地图当人们来到一个空间较为复杂,视线不甚明朗的地区的时候,环境心理学上所讲的寻路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种需要。寻路是非常复杂的活动,包括计划、决策、信息加工,所有的这些都依赖于理解空间和心理控制的能力,这种能力即为空间认知能力。研究表明,三方面的情境特征可以促进寻找路径,它们是:不同地点和位置的可区分性,视觉接近的程度以及空间规划的复杂性。可区分性是指邻近位置、地点如果相似性少,就不容易混淆;视觉接近的程度是指从很远的地方就可以一眼看到,也有助于定位;空间规划的复杂性是指交叉路口结点越少越简单,就越不易迷失方向[3]因此一些空间规划比较复杂的大型广场、博物馆、地铁总站、购物中心,包括现在上海的很多居住社区,为了便于人们的寻路行为,在一些交叉路口、结点上都设置有“你在这里”的指路地图。指路地图与标准地图的相同之处在于,各种特征与周围实际环境的相应和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指路地图的方位不一定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只要是在自我指向时,图示位置与周围环境结构匹配就可以了。指路地图也不同于认知地图。标准指路地图的各方面还是客观的,不能任意添加、减少、歪曲。而认知地图是主观的,很多主客观因素会影响它的准确性和对客观环境的吻合程度。4小结本地块主要为商业旅游区,居住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亦多,人员构成较为混杂。空间分布特征均一,街道较窄,建筑高度不高,色彩较为一致。由于有豫园和城陛庙的存在,给人的方位感较好,但局部空间彼此过于相似不易分辨,易造成地点混淆判断混乱。从环境心理学来讲,空间整体比较喧闹,对人心理容易形成一定的刺激,既促进了来者购买欲,强化了一系列群体行为,但同时空间较为狭长、曲折,易形成焦躁感,对长时间逗留的人是一种心理负担。参考文献[1]张剑涛.简析当代西方城市设计理论.城市规划学刊,2005(2)[2]杨贵庆.城市社会心理学。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年8月第一版[3〕刘宛.城市设计的范畴及要素.城市规划汇刊,2003(1)[4〕徐思淑,周文华.城市设计导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5]中国城市建设史(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6〕上海市政府网站[7〕上海市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