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隧道初期支护2级施工方案

2021-05-11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山西阳五高速公路 五台山至盂县段建设工程

佛岭隧道Ⅱ级围岩 初期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编 制:____郝佳宁____ 审 核:______________ 审 批:______________

中建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五盂高速公路LJ4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年 月 日

目录

1.编制依据 ............................................................................ 1 2.编制原则 ............................................................................ 1 3.工程概况 ............................................................................ 2 4.主要工程数量 ..................................................................... 2 5.工程地质 ............................................................................ 2 6.工程技术标准 ..................................................................... 4 7.水文、气象 ......................................................................... 4 8.施工总体安排 ..................................................................... 5 9.施工组织机构 ..................................................................... 5 10.劳动力布署 ....................................................................... 6 11.初期支护施工工艺 ........................................................... 6

11.1Ⅱ级围岩初期支护 ................................................................................................................................................. 6

11.1.1Ⅱ级围岩初期支护示意图 ................................................................................................................................ 6 11.1.2 Ⅱ级围岩隧道初期支护工艺流程阐述 ......................................................................................................... 7 11.2 Ⅱ级围岩初期支护施工工序 .............................................................................................................................. 9 11.2.1 Φ22mm全螺纹早强药包锚杆 ......................................................................................................................... 9 11.3隧道初期支护施工要点 ...................................................................................................................................... 14

12.监控量测 ........................................................................ 15

12.1量测项目 ............................................................................................................................................................... 15 12.2量测断面间距 ...................................................................................................................................................... 15 12.3量测断面布置 ...................................................................................................................................................... 16 12.4量测频率 ............................................................................................................................................................... 16 12.5监测方法 ............................................................................................................................................................... 16 12.6监测资料整理、数据分析及反馈 ..................................................................................................................... 17 12.7监控量测管理 ...................................................................................................................................................... 18 12.8主要材料及施工机具上场安排 ......................................................................................................................... 20

13.质量、安全、工期保证措施 ............................................ 22

13.1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 ......................................................................................................................... 22

13.1.1质量保证体系 .......................................................................................................................................... 22 13.1.2质量保证措施 .......................................................................................................................................... 22 13.1.3创优措施 .................................................................................................................................................. 24 13.1.4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 25 13.2安全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25

13.2.1安全保证体系 .......................................................................................................................................... 25 13.1.2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 25 13.2.3安全保证措施 .......................................................................................................................................... 26 13.3工期保证体系及措施 .......................................................................................................................................... 27

14.冬季和雨季的施工安排 .................................................... 30

14.1冬季施工措施 ...................................................................................................................................................... 30 14.2水环境保护措施 .................................................................................................................................................. 30 14.3土地资源保护 ...................................................................................................................................................... 30 14.4大气环境保护及粉尘的防治 ............................................................................................................................. 30 14.5生产、生活垃圾的管理 ...................................................................................................................................... 30 14.6完工后场地清理及恢复平整的环保措施 ........................................................................................................ 31

15. 文明施工措施 ................................................................. 31

15.1一般措施 ............................................................................................................................................................... 31 15.2场容场貌 ............................................................................................................................................................... 31 15.3料具管理 ............................................................................................................................................................... 31 15.4现场卫生管理 ...................................................................................................................................................... 31

佛岭隧道洞身开挖专项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提供的“五台山到盂县段高速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4)、《公路桥涵养护技术规范》(JTG H11-2004) 5)、《公路隧道设计技术规范》(JTG D70-2004)

6)、《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7)、《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JTG E41-2005)

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 F80/1-2004) 9)、《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 E42-2005)

10)、《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试验规程》(JTG E51-2009) 11)、《公路工程施工工艺标准》(FHEC)

12)、《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

13)、 本标段工程所在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地理、气候条件。 14)、 工程所在地的现场踏勘资料、变更文件。

15)、我单位拟投入该工程的机械设备与施工队伍及可调用到本工程的其他各类资源

2.编制原则

1)、符合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技术准则,符合行业及当地政府有关规范、标准、规定,符合招标文件和工程合同文件中的相关要求与规定。

2)、按照合同要求和工程条件,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充分利用企业及社会现有设备资源,合理安排施工进度。

3)、掌握国内外相关的施工技术现状,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提倡施工机械化、工厂化、整体化、标准化。

4)、应从技术、经济、安全、质量、工期、社会效应等方面进行方案比选,

1

按综合最优的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5)、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永临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有效利用永久征地,减少临时租地,凡有条件利用的主体工程内容,均应优先安排施工和使用。

6)、充分考虑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因素的影响,对各种自然灾害,应制定针对性的预警、预防措施。

7)、根据项目施工特点、人文、地理环境制定针对性的环境保护和文物保护措施。

8)、大型临时设施和过渡工程是施工组织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应充分落实湖北省交通运输厅质监局及省指挥部下发的关于标准化工地建设的指导意见。 9)、确保施工按期完成的原则。优化资源配置,满足施工工期的要求,科学组织施工,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应用网络计划技术合理安排各项工程的施工,搞好工序衔接,实行平行作业、流水作业相配合,交叉组织施工,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确保工期,均衡生产。按计划工期比建设单位规定的工期略有提前的原则编制施工计划,以此为前提配备劳动力、材料和机械设备。

3.工程概况

佛岭隧道为分离式隧道,双向四车道,双洞单向行车,设计时速80Km/h正常段隧道建筑限界为净宽10.25m,限高5.0m,紧急停车带隧道建筑限界净宽13m,限高5m。佛岭隧道左线起于ZK12+570,止于ZK21+373,全长8803m,右线起于K12+555,止于K21+360,全长8805m,设计斜井1处,其中1#斜井长度1490m,与右线主洞桩号K15+000相接;

4.主要工程数量

佛岭隧道左线长8803m,右线长8805m,明洞按明挖法施工,暗洞按新奥法施工。

5.工程地质

佛岭隧道左线工程洞身开挖工程:Ⅳ、Ⅴ级围岩段采用台阶开挖法和台阶分部开挖法,II级、Ⅲ级围岩段采用全断面开挖法,围岩完整性较好的可采用全

2

断面开挖法开挖。

佛岭遂址区地层由新到老依次有: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el+pl)黄土状土、卵石,第四系中更新统(Q2eol)黄土、残坡积(Q2el+dl)碎石,寒武系中统张夏组(∈2z)泥质条带灰岩、寒武系下统馒头毛庄组(∈lm-mz)泥质页岩、泥质砂岩及石英砂岩,太古界龙华河群翻梁沟组(Arlnf)混合花岗片麻岩河太古界龙华河群辉理组(Arlnh)黑云斜长片麻岩。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

(1)(Q4el+pl)黄土状土:黄褐色,上部含较多植物根系,虫孔、根孔,含少量砾砂,可塑。该层分布于隧道进口处阶地,厚度8.20m。

(2)(Q4el+pl)卵石:杂色,分选性差,浑圆桩,一般粒径约20mm-80mm,最大粒径约150mm,岩性以片麻岩为主,约30%砂性土充填,稍湿,密实,该层未揭穿。

(3)(Q2eol)黄土:浅黄-灰黄色,土质较均匀,具虫孔大孔,间夹3-4层古土壤,局部含钙质结核,硬塑。该层未揭穿,揭露厚度19.3m。

(4)(Q2el+dl):杂色,棱角状,粒径约10-60mm,成分为泥质条带灰岩,充填粘性土,稍湿,密实,层厚12.9m。

(5)泥质条带灰岩(∈2z):浅灰色-灰白色,隐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局部间夹中厚层状白云质灰岩。强风化带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岩芯成碎块状,偶见短柱状,岩体完整性差,该层厚度为13.5m,中风化带岩体较破碎,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多呈柱状,柱长10-20cm,该层厚度较大,未揭穿。

(6)泥质页岩(∈lm-mz):强风化,紫红色,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间夹紫红色砂岩。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破碎。

(7)泥质砂岩(∈lm-mz):强风化,紫红色,长石-石英质,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

(8)石英砂岩(∈lm-mz):强风化,肉红~白色砂石,长石-石英质,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

(9)-1混合花岗片麻石(Arlnf):肉红色混合花岗片麻石,中粗粒结构,片麻状构造,岩体较完整,节理裂隙不发育,岩体完整较好。该层与⑨-2呈互层状分布。

(9)-2黑云斜长片麻岩(Arlnh):浅灰色-灰绿色黑云斜长片麻岩,中粗

3

粒结构,片麻状构造,局部间夹绢云母片岩。岩体较完整,节理裂隙不发育,岩体完整较好。该层与⑨-1层呈互层状分布。

(10)-2-1绢云母片岩(Arlnh):褐黄色,中细粒结果,片状构造,片理发育,岩芯呈薄层状、片状,手可捏碎,岩体很破碎。

6.工程技术标准

1)、公路等级: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 2)、设计速度:80km/h; 3)、设计荷载:公路-I级; 4)、隧道建筑限界:

正常段净宽: 10.75m,行车道3.75×2; 紧急停车带净宽:13.25m,行车道3.75×2; 限高:5.0m;

7.水文、气象

隧道区具有山区气候特征,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较充足,昼夜温差大,四季分明。年平均降雨量500mm,一般集中在6-9月; 年平无霜期为150天。区内年平均气候温度10~200C,最冷月份1~2月,平均气温为-110C,。最热月份7~8月,气温平均为210C。

隧址区地表水不发育,冬季及干旱季中沟谷中干枯无水,紧在大气降水时沟谷中形成暂时性流水,其流量大小因降雨强度变化较大,绝大部分水量由地表径流排泄,有少部分入渗补给地下水。

地下水发育弱,以第四系孔隙水和裂隙水为主。地下水的补给方式主要靠大气降雨,排泄方式主要为地表径流、蒸发。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J8306-2001)有关规定,结合《山西省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山西省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区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45s,相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4

8.施工总体安排

根据佛岭隧道施工实际情况,安排两个隧道专业施工队队负责本段隧道工程的施工任务,从隧道进口段同出口端双向施工。计划工期从2011年5至2013年12月。前期内业方面:主要完成隧道进洞方案的编制及评审、隧道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及审批;前期现场:主要完成人员和机械设备进场、临时工程的修建、驻地建设等前期准备。

9.施工组织机构

为安全、优质、按期完成本合同段的施工任务,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我们计划抽调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技术、管理、行政人员及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施工队伍完成本合同段的施工任务。本合同段项目管理机构,实行项目经理部一级管理。下设七部二室(工程部、安全部、商务部、财务部、物资部、试验室、质量管理部、办公室、测量部),分别负责本合同段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安全、质量、计划、财务、物资设备保障、材料试验与检验、行政管理等工作,全面保证本合同段工程建设任务的优质、高效完成。

图1、施工组织机构图

物质 部 安全部 商务部 财务部 工程部 实验室 质量部 测量部 执行经理 项目总工程师 项目经理

5

施工队

10.劳动力布署

项目部对隧道的施工进行全过程的管理,隧道施工设隧道工区一个,主要技术管理人员有,技术负责1人,施工队长2人,测量4人,质检工程师1人,专职质检员1人,试验员3人,现场责任师8人。根据工程数量、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及配备的机械设备,科学安排劳动力,进行动态管理,组织平行、流水交叉作业。根据施工队的管理模式,隧道工区下设8个工班组,各工班任务分配及劳动力配置见表10。

表10隧道工班任务分配及劳动力配置表 工班名称 掘进工班 管棚工班 支护工班 钢筋工程 衬砌 防水板工班 混凝土工班 运输队 后勤队 合计 人数(个) 46 7 42 7 10 10 15 21 158 担负主要任务 钻眼、装药、爆破或人工开挖等 管棚钻孔、装管、注浆等 超前小导管、锚杆、钢筋网、钢架安设、喷射混凝土、临时支撑拆除作业等 衬砌钢筋绑扎 防水板焊接、吊挂 衬砌台车就位、混凝土灌筑、拆模;仰拱、填充、垫层混凝土施工;水沟电缆槽的施工等 出碴、运输、调度、维修、保养等 水、电及其设备维修、保养,道路养护、值班人员 11.初期支护施工工艺

隧道开挖应遵循“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隧道开挖采用精密全站仪控制中线、标高,按五寸台交底用红油漆画出周边轮廓线;钻眼采用多功能作业台架,人工手持风钻施工;出渣采用一台装载机、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出渣。

11.1Ⅱ级围岩初期支护

11.1.1Ⅱ级围岩初期支护示意图

6

11.1.2 Ⅱ级围岩隧道初期支护工艺流程阐述

初期支护工艺流程:测量放样→开挖后初喷→测量放样→锚杆支护→挂钢筋网→架设拱架→分层喷砼→检验→养生→下一道工序。

1)、喷射混凝土施工

喷射混凝土支护施工流程图

方案报批 配备设备及劳力组织方法 砼制备运输方案,喷射方法 喷射砼试验配合比报批 材料试验报告 材料机具劳力准备 风、水、电准备 断面检查 施工准备 7

清洗岩面 强制式拌和机拌和 混凝土制备 分次投料拌和 混凝土运输 潮喷机 初喷 砼运输车运输 先墙后拱、分层、分区进行

喷射 复喷 首层着重填平、补齐 强度检验:压试件

质量检查 资料报批 结束 2)、施工工序

施工准备→喷射砼制备→潮喷机就位→初喷→复喷→质量检查→工程转序。 3)、隧道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

a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进行施工,湿喷机工作时要求系统风压不小于0.5Mpa,风量不小于10m³/min,工作风压一般控制在0.4-0.5Mpa;

b喷射作业分段、分片由下而上顺序进行,每段长度不宜超过6m; c一次喷射厚度必须根据设计厚度和喷射部位确定,初喷厚度不小于4-6cm;首层喷砼时要着重填平补齐,将小的凹坑喷圆顺,岩面有坑洼时采用锚杆吊模喷砼方式处理;

d喷射作业必须以适当厚度分层进行,后一层喷射必须在前一混凝土终凝后进行。若终凝后间隔1h以上且初喷表面已蒙上粉尘时,受喷面用高压风水清洗干净;

8

e作业开始时必须先送风,后开机,再给料,待砼从喷嘴喷出后再供给速凝剂;结束时先关闭速凝剂计量泵,之后停止供料,喷嘴残留的少量砼和速凝剂完全吹净后,再停风;

f喷射混凝土的风压满足喷头处的压力在0.1Mpa左右,喷射砼作业完毕或因故中断喷射时,必须将喷射机和输料管内的积料清干净。

g喷头距岩面距离以0.6-1.2m之间,与受喷面基本垂直,喷射料束与受喷面垂线成5-15°夹角时最佳;喷射时必须使喷射料束螺旋形运动。

h当岩面普遍渗水时,可先喷砂浆,并加大速凝剂掺量(可适当加大水泥用量6-8%),在保证初喷后按原配比施工,当局部出水量较大时采用埋管、凿槽、树枝状排水盲沟等措施,将水引导疏出后再喷砼。

i钢架与壁面之间隙用混凝土充填密实,喷射混凝土必须由两侧拱脚向上对称喷射,并将钢架覆盖;

j喷混设凝土终凝2h后必须喷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d;气温低于+5℃时不得喷水养护;

k喷射混凝土作业需紧跟开挖面时,下次爆破距喷混凝土作业完成时间的间隔不少于4h。

11.2 Ⅱ级围岩初期支护施工工序

11.2.1 Φ22mm全螺纹早强药包锚杆

锚杆支护施工流程图

测量放样 锚杆孔钻眼 清孔 锚杆材料抽检 锚杆组装 孔深检验 锚杆安装 锚杆焊接固定 9

锚杆注浆

保养 水泥浆拌和 1)、施工工序:初喷砼→标出孔位→凿岩机就位,定位钻孔→清孔、成孔检

查→安装锚杆→注浆→铺设钢筋网→复喷射砼。

2)、隧道锚杆支护施工:

a锚杆安设作业必须在初喷混凝土并达到相应规范要求的强度后进行; b根据锚杆类型、规格及围岩情况选择钻孔机具;

c注浆锚杆使用在所有需永久支护的部位,注浆使用的浆液必须是水泥浆; d钻孔应圆而直,孔口岩面必须整平,并使岩面与钻孔方向垂直; e所有锚杆必须安装垫板,当锚杆不垂直岩面时可用垫片调整,垫片必须密贴岩面,锚杆安装后外露长度不得超过100mm;

f锚杆深度要求:水泥浆锚杆孔深允许偏差为+50mm; 3)、水泥浆锚杆的施工要求:

a水泥浆配合比按水∶水泥=0.45∶1配制;

b水泥浆必须随拌随用,一次拌和的水泥浆必须在初凝前用完;

c注浆开始或中途暂停超过30min时,必须用清水润滑注浆泵及其管路,注浆口压力不得大于0.4mpa。注浆锚杆必须插孔底,注浆采用反循环注浆,要确保孔口浆液饱满。

d锚杆杆体插入孔内的长度不得短于设计长度的95%。 e锚杆注浆后不得随意敲击,其端部3天内不得悬挂重物。 f锚杆注浆机械必须用挤压式注浆泵。

g锚杆注浆后28天进行锚杆拉拨试验,按锚杆总数的1%,且不小于3根做拉拨力试验,拉拨力不小于90KN。

4)、隧道锚杆支护施工要点

a在钻凿锚杆孔前,必须初喷砼封闭工作面,孔口岩面必须整平,并使岩面与钻孔方向垂直,孔径大于杆体直径15mm左右。

b在开挖轮廓线上按设计位置和角度安装锚杆管体,所有锚杆都必须安装垫板,遇有锚杆不垂直岩面可垫片调整,使垫板密贴岩面。锚杆杆体插入长度不得

10

短于设计长度的95%,锚杆安装后外露长度不得超过10cm。锚杆安设后不得随意敲击,其端部3天内不得悬挂重物。

c画出草图,对孔位编号。在钻孔、打管、注浆过程中必须认真填写施工记录和质量检测报告。

d水泥浆随用随拌并拌和均匀。

e注浆必须缓慢、均匀、连续进行,不得中断,直至排气管排出相同稠度的水泥浆。注浆开始或中途暂停超过30min,必须用水润滑浆罐和管路。注浆孔口压力为0.4Mpa,

f钢筋网随受喷面起伏铺设,要求与受喷面间隙控制在2~3cm之间,钢筋网与锚杆或其他固定装置连接牢固,喷射砼时不得晃动。

11.2.2 钢筋网铺挂 1)、钢筋网制作安装要求:

a钢筋规格、材质必须满足设计要求,使用前必须清除锈蚀;

b钢筋网宜在岩面喷射一层混凝土后随受喷面起伏铺设,并在锚杆安设后进行,要求与受喷面间隙宜控制在20-30mm之间;

c钢筋网必须与锚杆或其他固定装置连接牢固,在喷射混凝土时不得晃动; d钢筋网铺挂:按设计要求进行人工铺挂,网格间距为25×25cm,钢筋网与岩面的保护层厚度不少于2cm。

e钢筋网铺挂后要与锚杆或钢拱架焊接牢固。

11.2.3 钢支撑支护

1)、隧道工字钢拱架制作:

a钢架加工可采用工厂化制作方案,亦可在现场加工制作;

b现场加工可在工点按1∶1胎模热弯制成,加工后要试拼,允许误差为:沿隧道周边轮廓偏差为±3cm,平面(翘曲)偏差为2cm;

c接头连接,要求每榀之间可以互换。

钢支撑支护施工流程图

测量放样 钢拱架加工质量验收

清除底脚浮渣 11

钢拱架拼装 安装工字钢拱架 与系统锚杆焊连定位 加设鞍形垫打锁脚锚杆 隐蔽工程检查验收 焊接纵向连接筋

2)、隧道钢拱架安装

a钢拱架在初喷后安装,与围岩必须尽量靠近,但须留2-3cm间隙作为混凝土保护层。

b钢拱架安装必须确保两侧拱脚必须放在牢固的基础上。安装前须将底脚处浮渣彻底清除干净。

c拱脚标高不足时,不得用土、石回填,而必须设置钢板进行调整,必要时

可用混凝土加固基底;

d拱脚高度须低于隧道断面底线15-20cm,当拱脚处围岩承载力不够时,必须向围岩方向加大拱脚接触面积。

e钢拱架必须严格按设计架设,须严格控制中线及标高,钢架安装允许偏差横向和高程均为±5cm,倾斜度不得大于2°。

f分片钢架在开挖面组装成整榀钢架,每节连接螺栓必须拧牢固,钢架立起后根据中线、水平将其校正到正确位置,然后用定位筋固定,并用纵向连接筋将其和相邻钢架连接牢靠,钢架与壁面间用钢楔或混凝土垫块楔紧。

隧道钢拱架施工

a按设计图放大样,放样时必须根据工艺要求预留焊接收缩余量、搭接长度和搭接角度,将主钢筋、工型钢冷弯成形,要求尺寸准确,弧形圆顺。

b钢支撑加工制作时,构件的连接是关键性工艺。按设计要求及<<钢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规定执行,确定各类焊接及螺栓连接质量。钢拱架等材料严格按设计要求及规范进行试验。钢拱架材料须使用批复使用材料,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

c为保证支撑架置于稳固的地基上,必要时在基脚处设钢板垫底以增加基底承载力,钢架与围岩必须尽量靠近,但必须留2~3cm间隙作砼保护层。钢支撑平面垂直于隧道中线,其倾斜角不大于2度,钢支撑的任何部位偏离垂面不应大于5cm,钢拱架安装时要预留沉落量,以防止出现净空不够的情况。

d安装前先定出中线,及控制钢支撑顶标高。以顶标高用支距法进行钢支撑拱脚线控制安装,保证钢拱架在隧道轴线的垂直面上,避免两拱脚偏位。为使钢支撑准确定位,钢支撑架设前均需预先打入Φ22长3.5m定位锚杆,锚入围岩中

12

3m,并用砂浆锚固,钢筋尾部与支撑焊接在一起。当钢支撑架设处有锚杆时就尽量利用锚杆定位焊接,钢支撑拱脚打入4~6根锁脚锚杆,并焊接以加强支护,避免拱架落拱时失稳及沉降。

11.2.4 挂网和喷混凝土

初期支护钢筋网采用HPB235φ8钢筋,网格间距均为25cm;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C25混凝土,水泥采用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坚硬耐久的中砂和碎石,混凝土中掺加液体速凝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2~4%,施工中根据工艺要求的凝结时间,对所用水泥作不同掺量的凝结时间和强度试验,确定最佳掺量;其配合比由工地试验室选用工地合格材料试验,报驻地监理批准后使用潮喷混凝土为8cm。采用强制式拌合机拌合混凝土喷射料,混凝土运输车运至洞内工作面,混凝土潮喷机喷射混凝土。

1) 、喷衬砌混凝土作业前的准备工作

2) 对水泥、砂、石、速凝剂、水等原材料的质量进行检验。喷射机、混凝土搅

拌机、运输车等均检修完好,进行试运转。管道及接头保持良好,风管不漏风,水管不漏水,沿风、水管路每隔50米安装一阀门接头,可方便就近联结风、水管路。认真检查开挖面,欠挖部分补挖,清除浮石、浮渣、危石,岩壁用高压水清洗,对有地下水的部位钻孔集中至盲管引排处理。 3) 、喷射混凝土工艺流程 4) 、喷混凝土施工工艺

原材料及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按试验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执行。水灰比以喷射混凝土时稠度控制在8~10cm(坍落度)为宜。风压在400~500KPa,水压比风压高50~100KPa。

喷射机起动前应先开风,后开水,最后开喷射机,以免发生堵管现象。停机时先停喷射机,然后停风、停水。

喷混凝土时喷射角应垂直受喷面或略有5~10°的倾斜,喷嘴距受喷面保持0.6~1.2m,喷射时先喷边墙,由下至上,后喷拱顶,以螺旋状沿横向往复移动,喷射作业以适当厚度分层进行,后一层喷射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

喷混凝土终凝后要喷水养护,7天内须保持湿润,以防干裂,影响质量。为避免喷射混凝土回弹伤人,应严格遵守喷头操作安全事项,不得将喷头对人。

13

11.3隧道初期支护施工要点

1)、开挖后掌子面要先进行初喷作业,及时封闭岩面;喷射作业先从拱脚或墙脚向上旋喷,以防止上部喷射回弹虚掩拱脚(墙脚)而不密实,导致强度不够;喷头必须保持与受喷面垂直,喷嘴至受喷面距离以0.6m-1.2m为宜;初喷层厚度为一般为4-6cm。

2)、出碴后对Ⅴ级、Ⅳ级围岩必须及时进行拱架的架设,拱架加工后必须检查验收,合格的才能运到现场使用。

3)、拱架在拼装成型后,不得有任何变形,拼装误差沿隧道周边轮廓误差不得大于±3cm,平面翘曲应小于±2cm;

4)、拱架背后超挖严重处加垫骑马块等,保证钢拱架顶紧围岩,喷射混凝土支护时,必须注意将拱架与岩面的间隙喷射密实,并保证拱架的保护层厚度;

5)、安装拱架时必须与隧道轴线垂直并置于稳定的基础上,并及时施作锁脚锚杆、钢筋予以连接,并尽可能多地与锚杆、钢筋网相连,以增强其稳定性,拱架安设距离误差不大于5cm。

6)、根据设计要求在洞身开挖后必须尽快准确安设锚杆,锚杆孔位偏差不大于150mm,孔洞保持直线,并与岩面垂直,孔深不大于图纸所示长度,杆体露出的长度不大于喷层厚。

7)、按设计锚杆采用塑料涨壳式中空锚杆,浆液采用水泥浆,反循环注浆,注浆压力大于1mpa,锚杆需按总数的1%做拉拨力试验,且不得少于3根一组;

8)、对Ⅴ级、Ⅳ级围岩施工,锚杆施工好后必须与拱架进行焊接确保稳定。 9)、挂网喷射混凝土是本工程的主要初期支护方式,在Ⅴ、Ⅳ级围岩中与锚杆及拱架组成联合支护,钢筋网片为Φ6定型焊接钢筋网,搭接宽度18cm,网格纵横间距15×15cm,并按设计保证钢筋网的保护层厚度。

10)、喷射砼必须分层进行,一次喷射厚度以5-6cm为宜,喷射混凝土的回弹物不得重复利用,所有的回弹混凝土必须从工作面清除,必须确保喷射混凝土的厚度。

11)、对喷射混凝土的基本要求:喷射混凝土前必须用水或高压风管将岩壁的粉尘和杂物冲洗干净,混凝土喷射不允许在钢筋网上充填石块,喷射混凝土作

14

业必须分段、分片由下而上顺序进行,每段长度一般不超过6m,回弹率应予控制,拱部不超过40%,边墙不超过30%;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必须喷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d,喷射混凝土的强度不小于设计要求。

12.监控量测

12.1量测项目

根据本标段工程的地形地质条件、支护类型和施工方法等特点,初步选择确定本隧道监控量测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见表14.1-1、表14.1-2。

表12.1-1 监控量测必测项目

序号 1 2 3 监测项目 测试方法和仪表 测试精度 0.01mm 1mm 1mm 0.1MPa 备注 地质及支护状岩性、结构面产状及支护裂缝观察或描态观察 述。地质罗盘及规尺 水平收敛 拱顶下沉 收敛仪 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仪、钢尺 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仪、塔尺 钢筋计 4 底板下沉测量 5 锚杆轴力量测 表12.1-2 监控量测选测项目

序号 1 2 3 4 监测项目 围岩内部位移 围岩压力 钢架受力 喷混凝土受力 测试方法和仪表 多点位移计 压力盒 钢筋计 混凝土应变计 测试精度 0.1mm 0.001MPa 0.1MPa 10με 备注 12.2量测断面间距

施工中将按照设计文件设置量测断面并布点。结合本标段隧道具体情况,初步拟定必测项目量测断面间距与每断面测点数量见表14.2。为掌握各级围岩位移变化规律,在各级围岩起始地段增设量测断面。

表12.2 必测项目量测断面间距和每断面测点数量

围岩级别 Ⅴ~Ⅳ 断面间距(m) 5~10 每断面测点数量 净空变化 1~2条基线 拱顶下沉 1~3点 15

Ⅳ Ⅲ 10~30 30~50 1条基线 1条基线 1点 1点 注:1、洞口及浅埋地段断面间距取小值。 2、各选测项目量测断面的数量,宜在每级围岩内选有代表性的1~2个。 12.3量测断面布置

隧道开挖每个洞室布置量测断面,每个量测断面各布置一个拱顶下沉测点和一条水平净空收敛测量基线(台阶法开挖时,在拱脚以上0.5m加测一条)。

12.4量测频率

洞内观察分为开挖工作面观察和支护表面状况观察两部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地质情况基本无变化时,可每天进行一次。对支护的观察也应每天至少进行一次,观察内容包括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的表面外观状况等。洞外观察包括边仰坡稳定、地表水渗透等观察。

净空水平收敛量测和拱顶下沉量测采用相同的量测频率。量测频率见表14.4,实际量测频率从表中根据变形速度和距开挖工作面距离选择较高的一个量测频率。

表12.4量测频率表

量测频率 1~2次/d 1次/d 1次/2d 1次/周 变形速度(mm/d) ≥10 10~5 5~1 <1 注:B为隧道开挖宽度。 量测断面距开挖工作面距离 (0~1)B (1~2)B (2~5)B > 5B 12.5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与要求见表14.5,拟在隧道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量测中采用目前比较先进的无接触围岩量测技术。

表12.5监控量测方法及要求表

序号 监测项目 测点布置 监测方法及要求 仪器 16

1 地质及支护状态观察 开挖及支护后进行 目测:地质观察在爆破后初喷前进行,绘制地质素描图,填写开挖工作面地质调查记录表; 检查喷射混凝土有无开裂及发展,地质罗盘 锚杆有无松动,钢架支护状态等,并做好相应记录; 查看边仰坡有无开裂、起壳,地表有无裂纹;地表水位有无异常变化。 地表下沉量测在开挖工作面前方,隧道埋深与隧道开挖高度之和处开始,直到衬砌结构封闭、下沉基本停止时为止。 采用激光断面仪或收敛计进行量测,开挖后按要求迅速安装测点并编号,初读数应在开挖后12h内读取,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妥为保护 喷射混凝土后迅速在拱顶设点,采用激光断面和仪精密水准仪和收敛计铟瓦尺进行量测 2 隧道洞口进行地表沉降量测,横断面方向沿隧地表沉降 道中心及两侧间距2~监 测 5m处设地表下沉测点,监测范围在隧道开挖影响范围以外。 内轨顶面以上2.5m,左水平收敛 右两侧对称布置量测量 测 点,量测断面间距根据围岩级别确定 精密水准仪、铟瓦尺 3 激光断面仪、收敛计 精密水准仪和收敛计、铟瓦尺 4 拱顶下沉与水平收敛断面对应拱量 测 顶设量测点

12.6监测资料整理、数据分析及反馈

在取得监测数据后,及时由专业监测人员整理分析监测数据。结合围岩、支护受力及变形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将实测值与允许值进行比较,及时绘制各种变形或应力~时间关系曲线图14.6,预测变形发展趋向及围岩和隧道结构的安全状况,及时向项目总工程师及监理工程师汇报。

17

位移(mm)正常曲线反常曲线时间—位移曲线时间(t)

图14.6时态散点图

12.7监控量测管理

(1)、监测控制标准

根据有关规范、规程、设计资料及类似工程经验,制定本工程监控量测变形管理等级见表14.7,据此指导施工。

表14.7 变形管理等级

管理等级 Ⅲ Ⅱ Ⅰ 管理位移 U2Uo/3 施工状态 可正常施工 应加强支护 停工,采取特殊措施后方可施工 注:U为实测位移值;Uo为最大允许位移值。 观察及量测发现异常时,应及时修改支护参数。一般正常状态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净空变化速度小于0.2mm/d时,喷射混凝土表面无裂缝或仅有少量微裂缝,围岩基本稳定;位移速度除在最初1~2天允许有加速外,应逐渐减少。当净空变化速度持续大于1.0mm/d时,应加强初期支护;二次衬砌混凝土施作时间应满足《公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要求。

(2)、监控量测体系

图14.7施工监测管理流程图

施 工

18 量 测

①监控量测计划

工程施工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施工进度,编制详细的监测实施计划,并确定监测技术标准,报监理工程师及建设单位批准。

②监控量测小组

为了真实反映监测结果,本标段施工监测由施工技术部组成专门监测小组,具体负责各项监测工作。

③监测管理

积极配合监理工程师做好对监测工作的检查、监督和指导,工程完成后,根据监测资料整理出本标段的监测分析总报告纳入竣工资料中。

④现场量测要求

净空变化、拱顶下沉量测应在每次开挖后12h内取得初读数,最迟不得大于24h,且在下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

测试前检查仪表设备是否完好,发现故障及时修理或更换;确认测点是否松动或人为损坏,当测点状态良好时方可进行测试工作。

测试中按各项量测操作规程安装好仪器仪表,每测点一般测读三次,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观测值;每次测试都要认真做好原始数据记录,并记录开挖里程、

19

支护施工情况以及环境温度等,保持原始记录的准确性。

测试完毕后检查仪器、仪表,做好养护、保管工作。及时进行资料整理及信息反馈。

⑤保证措施

将监测管理及监测实施计划纳入施工生产计划中,作为一个重要的施工工序来抓,并保证监测有确定的时间和空间。

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实施方案和相应的测点埋设保护措施,并将其纳入工程的施工进度控制计划。

施工监测紧密结合施工步骤,监控每一施工步骤对周围环境、围岩、支护结构、变形的影响,据此优化施工方案。

监测组与监理工程师密切配合工作,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报告情况和问题,并提供有关切实可靠的数据记录。

量测项目人员要相对固定,保证数据资料的连续性。量测仪器专人使用、专业机构保养、专业机构检校。量测设备、元器件等在使用前均经过检校,合格后方可使用。

各监测项目在监测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实施细则,量测数据均要经现场检查、室内两级复核后方可上报。

量测数据的存储、计算、管理均采用计算机系统进行。

针对施工各关键问题开展相应的QC小组活动,及时分析、反馈信息,指导设计和施工。

12.8主要材料及施工机具上场安排

(1)、主要工程材料、设备供应及进场计划 1、主要材料、设备的供应计划

本标段需要的主要工程材料,将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和工程预算进行编制并分批安排进场,保证施工需要。主要材料有钢筋、水泥、木材、钢构件、砂、碎石等。主要材料供应计划详见表5-1。

表5-1 主要材料需求数量表

20

材 料 名 称 42.5号水泥 钢筋 钢材 砂 碎石 单 位 t t t m3 m3 数 量 80 21.8 140 1300 2000 运到现场的方法 汽 运 汽 运 汽 运 汽 运 汽 运 2、主要材料、设备供应的组织措施 (1)、主要材料供应方案

本工程钢材、水泥由业主组织招标采购。主要材料与各供应商签订供应合同,根据施工安排和进度计划提前供应至现场,满足施工需要。

(2)、保供措施

①在选择材料供应商时要求其供货或生产、质量保证及运输等能力必须保证现场能够连续施工。

②根据施工安排和进度计划提前编制材料年度、季度、月计划,报供应商,以便供应商统筹安排材料生产计划及供应计划。

③现场材料库考虑一定的储备量,以便特殊情况发生时能及时供应,满足施工需要。另在隧道出口设一条碎石生产线,利用隧道弃碴的合格石料生产碎石,以供现场施工需要。

(3)、确保采购材料质量的措施

①建立严格的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采购、进场验收及存放管理制度。 ②进场验收制度:对采购进场的原材料及成品、半成品由中心试验室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验收。对检查验收不合格的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要马上清除出场,不得在场内存放。

③存放管理制度: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要分类、分批堆放,并设立标志和帐卡,坚持按用途对口保管、发放,不得混杂。对易受潮的物品要做好防雨、防雪、防冻、防潮工作

(2)、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使用计划 1、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配置原则

本工程按机械化作业、工厂化生产的原则组织施工。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配置满足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和方法的要求,能保证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并符合

21

特殊作业环境的要求。

2、设备配置与工程规模相适应

选用目前隧道施工先进机械设备,配置高效率、低污染施工设备,以保护环境、改善作业条件,并满足工期要求。 3、设备配置与施工方案相适应

根据施工方案成套配置机械设备,形成隧道掘进、初期支护、施工运输、混凝土拌和、地质超前预报、衬砌、箱梁预制、箱梁架设等多条作业线,满足本段施工需要。

4、进场计划与施工管理、工期安排相适应

机械设备进场计划依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工期计划,配足主要工序所需施工机械,并确保施工机械的相互匹配和效率的充分发挥。

13.质量、安全、工期保证措施

13.1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 13.1.1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方针为:至精、至诚;更优、更新。

质量目标: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100%以上,优良率90%以上,创全线优质样板工程。

为保证本工程顺利实施和兑现本投标文件确定的工程质量目标,根据IS09002(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规定,结合我公司丰富的隧道施工经验,从组织机构、思想教育、技术管理、施工管理以及规章制度等五个方面建立符合工程项目实际的质量保证体系。

13.1.2质量保证措施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施工中着重控制的三大目标之一。“质量第一”、“用户至上”是我们长期以来的立足之本,“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是创业的基本宗旨。

22

施工中,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科学管理,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本项工程任务,为此我们将采取如下措施:

(1)、制定明确的质量目标,加强学习、培训工作,提高全员质量意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质量责任重如泰山”的责任意识,正确处理好质量与工期、质量与效益之间的关系,将质量措施落实到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我们大家确立质量目标是:创优良工程,创样板工程,各项试验、检测结果合格,单位工程一次合格率达成100%,优良率90%以上。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在队伍进场以后,加强理论学习和现场培训工作。认真进行质量教育,对于质量要求和标准,做到从明白,个个清楚,领导把关,自学遵守。完善质量奖惩制度以提高全员创优的积极性和工作质量。

(2)、建立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从组织上确保质量计划目标实现。实施从预防为主的全过程,做到凡是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要说到做到写到。

a建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

项目经理部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为领导小组的组长,总工程师为副组长,组员由质量监察、技术、物资机械等部门的人员组成。施工队设质量管理小组,施工队长为组长。

b建立质量组织管理体系

为确保工程质量,在项目经理部实行三级质量管理制度,项目经理部设安全质量部,现场施工队设专职质检工程师,班组设质检员。各班组设兼职质检员。

(3)、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从管理上确保质量措施的落实,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制度:

①、开工之前,我们将组织施工阶段的层层技术交底。每个分项工程开工前,由主管工程师对施工人员进行书面交底,明确本项工程的设计要求、技术标准、几何尺寸与其它工程的关系、施工方法和注意事项等,使全体人员在彻底明确了施工对象投入施工。

②、建立“三不交接”、“五不施工”制度

23

施工中,坚持“三不交接”、“五不施工”制度。“三不交接”即:无自检记录不交接;未有专业人员验收合格不交接;施工记录不全不交接。“五不施工”即指未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不清楚不施工;测量资料未经换手复核不施工;材料无合格证或试验不合格者不施工;工程未经检查签证不施工。

③、对工序实行严格的“三检”制度

“三检”即:自检、互检、交接检。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准进入下道工序施工,以确保各道工序的施工质量。

① 、实施严格的隐蔽工程检查制度。 ④、实施测量资料换手复核制。 ⑥、建立严格的“跟踪检测”制度。

⑦、建立严格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进场的验收制度。其内容包括:一是进场货物的品种、规格、数量是否符合采购计划;二是厂家的合格证或检验报告是否齐全;三是产品现场质量检查,并填写检查验收记录;四是取样进行试验,并出具试验报告单。经验收不合格的材料不准进场,如已进场,则马上清理出场,不允许在场内存放。

⑧、认真执行进场材料的管理制度

⑨、仪器、设备标定制度。各种仪器、仪表、设备均按计量法的规定进行标定。

⑩、施工资料管理制度。施工原始资料的积累和保存由分管人员负责,分类归档管理。

11、建立工艺流程规范操作制度和工地试验室检测制度。 ○

12、建立保证质量的奖惩制度,对于工程质量抓的好的单位或个人要进行○

奖励,对于工程质量差的单位要实行重罚。要达到“奖的开心,罚的心疼”起到奖惩的作用。

13.1.3创优措施

(1)、加强创优工作领导,建立各级创优领导小组。把创优活动与整个生产过程有机结合起来。

24

(2)、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施工质量检查制度。及时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开展QC活动,消除质量通病,全面提高工程质量。

(3)、实行优质优价,激励参建职工全员创优。 (4)、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工艺确保工程质量。

13.1.4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隧道开挖采用光面爆破,软弱围岩地段严格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快支护、勤量测”的原则进行施工。

开挖过程中搞好不良地质地段的地质、水文预报,防止突然事故发生,积极配合专业量测队进行施工监控量测,及时分析量测结果,反馈指导施工。

衬砌采用模板台车进行施工,确保其中线、水平、断面尺寸、净空大小符合设计要求。

隧道防水层施工时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气密性检查,确保防水效果。

13.2安全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13.2.1安全保证体系

贯彻国家有关关生产和劳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定期不定期地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及健全安全保证体系。在明确项目经理对安全负责原前提下,按“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级签订安全承包合同,使各级明确自己的安全目标,达到全员参加,全面管理的目的,充分体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13.1.2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1)、安全生产责任制

从项目经理到施工一线工人,逐级建立安全生产教育,使安全工作不留缺口,不留死角,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责任体系网络,使安全工作置于有序可控的良好状态。

(2)、安全生产教育

工程开工前,对所有参加工程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组织学习工程施工安全规则和安全技术教育,并通过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作业,对特殊工种,经培训

25

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在施工中,坚持每周两小时的安全教育,由主管工程师及安全员结合施工项目,上安全技术课。

(3)、安全技术措施保证制度

项目部、施工队在制订施工方案和下达施工计划时,必须同时制定和下达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无安全技术措施,不准进行施工。

(4)、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施工队安全员每天对所负责的施工区段按安全技术交底要求进行检查,项目部安全工程师每天对重点工程、关键工序进行安全生产检查,项目部每月对全部施工项目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分析原因、查明责任、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

(5)、安全生产报告制度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报告制度,一旦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具体见“安全保证体系框图”

13.2.3安全保证措施

(1)、溶化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施工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牢记“安全第一”的宗旨。安全员坚持持证上岗。

(2)、抓好现场管理搞好文明施工,易燃易爆品要妥善保管,工程材料要合理堆放,各种交通,施工信号标识完备,风水管路,供电线路安装、架设正确。施工现场紧张有序,施工工序有条不紊。

(3)、认真实施好标准化作业,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施工,严肃劳动纪律,杜绝违章指挥和操作,使安全生产建立在管理科学,技术先进,防护可行的基础上。

(4)、认真搞好安全检查,在搞好日常安全自查的基础上,项目部每月对各工点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按“三不放过”的原则,查明责任、分析原因,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杜绝事故发生;在各种检查评比活动中,严格执行“安全一票否决权”制度。

(5)、加强职工的“三工”教育,克服职工麻痹、侥幸心理。

26

(6)、推广实施安全风险抵押制度。

(7)、从事电力、高处起重等特种作业人员、各种机械的操作人员及机动车辆的驾驶人员,必须经劳动部门专业培训和考试并取得合格证后,方准独立操作。

(8)、在高于3m的作业,必须挂安全绳。在隧道内作业,必须带安全帽。 (9)、各种施工机械必须制定相应的、详细的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夜间作业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备。

(10)、爆破作业时,由具有爆破证的技术人员进行爆破设计,爆破工必须持证上岗。指派有一定爆破经验的安全员专项负责。制定爆破器材保管、领发、使用的安全措施,制定爆破作业安全及防护措施。

(11)、加强用电管理,制定安全有电措施。

(12)、高处作业必须设置防护措施,并符合JBJ80-9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按照GB3608-83《高处作业分级标准》实行三级管理,制定高处作业的安全生产措施。

13.3工期保证体系及措施

为了确保工期,特制定以下保证措施:

(1)、重合同守信誉,把按期和提前完成任务作为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 (2)、根据施工组织安排迅速组织人员和机械设备上场。

(3)、搞好“四通一平”(水、电、路、通讯和平整场地)工作,并积极协助建设单位办好征地拆迁工作,促使工程早日开工。

(4)、实行工期责任考核制。将目标总工期详细分解,实行阶段性工期控制并把计划落实到工班。

(5)、精心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科学组织施工,强化计划管理,明确阶段工期,利用网络计划技术,实施动态管理,及时调整各分项工程进度计划和生产要素,实现均衡高产,确保各阶段工期目标的实现。

(6)、严密组织施工,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实行分段流水作业,加强工序衔接,以日进度保月进度,月进度保年进度,年进度保总工期目标的实现。

27

(7)、做好物资供应和后勤保证工作,各主要料、当地料、大堆料等要提前落实料源和运输方式,提前签订订购合同,保证按时按质供应。

(8)、搞好地方关系,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减少干扰,保证工程进度。 (9)、定期召开工程例会,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各种的问题。重点项目或工序垂直管理,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10)、抓质量、保安全、促进度、确保不出现任何安全质量事故。 (11)、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确保总工期。

(12)、制定文明施工措施,建立文明施工工地。

(13)、项目部成立防洪抢险小分队,雨季到来前备足施工材料,不因暴雨造成停工。

(14)、搞好劳动保护,确保员工身心健康。

28

图13.3工期保证体系框图

工期保证 体系组织保证建立、健全调度指挥系统 各级领导层层负责、分片包干 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合同工期意识 协调好各关系创造良好施工环境 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 工作保证做好物资供应和后勤保证 突出重点、日清月结 杜绝返工和安全事故 制度保证工程例会制度 工期责任制度 29 实行内部承包制,加大产值所占比重

14.冬季和雨季的施工安排

14.1冬季施工措施

(1)、配制砼时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强度等级不低于425号,用量不小于300KG/m3,拌合时间较正常规定延长50%。

(2)、砼掺入外加剂时按规定掺入,砼用保温容器运输。

砼灌注时的温度不低于+5℃,并保证砼在灌注完毕后头7天内的温度不低于10℃。

(3)、砼浇筑成型后,立即防寒保温,保温材料按设计方案设置,并保持干燥;当砼达到要求的抗冻强度和拆模强度后方可拆除模板。当砼与外界温差大于200℃时,拆除模板后的砼表面加以覆盖,使其缓慢冷却。

14.2水环境保护措施

生活、生产废水必须净化达到一定卫生标准才得排放。

施工产生的废浆要用专用汽车拉运至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地点倾倒,以免造成河流和水源污染。

采取措施,防止施工中的土、石渣、废弃物或构件等淤积或堵塞河流/排灌渠道等地区水系,确保在雨季汛期水流畅通。

14.3土地资源保护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弃土地点,并按设计施做防护和防排水设施。施工中堆料场和运输便道等腰三角形临时用地尽量不占用农田。

14.4大气环境保护及粉尘的防治

在运输水泥砂、石、土等易飞扬物料时用蓬布盖盖严密,并装量适中。对洒在道路上的砂、石、土等及时清扫干净,保持道路整洁。混凝土拌和站有防尘措施。操作人员要配备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

14.5生产、生活垃圾的管理

施工营地和施工现场的生活、生产垃圾,集中堆放,定地点处理。工地设置厕所,派专人清理打扫,并定期对周围喷药消毒。

30

14.6完工后场地清理及恢复平整的环保措施

工程完工后对临时用地内所有建筑、生活垃圾进行清理,垃圾运至指定位置处理,场地清理平整合格后,将其恢复原状。

15. 文明施工措施

15.1一般措施

由项目经理组织建立健全文明施工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现场文明施工的有关法规,提高全体施工人员文明施工自觉性与责任性,提高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使广大干部职工认识到文明施工是企业整体形象,是安全生产的保证。

15.2场容场貌

驻地规范化、标准化,并具有企业特色标志;工地现场布置合理有序,场容场貌整洁文明,合理布置临时施工设施。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

15.3料具管理

材料、物品的分类整齐,稳固堆放。

易燃、有毒物品及火工品的存放必须按规范要求分类存放,且要报相关部门批准。

15.4现场卫生管理

生活区设置醒目的环境卫生宣传标牌和责任区包干制。现场“五有”设施齐全,设置合理,并按环境保护中要求对生活区及生产区进行消毒及垃圾处理。

宿舍、现场办公室、更衣室、厕所等经常打扫,保持整齐清洁。食堂内应整齐清洁,食物盛器要有生熟分放。

设专门医疗用房、专职医生,购置小型便携式医疗设备和器械,以方便对工地职工的医疗服务,并做好各种疾病的预防,尤其是传染性疾病要制定出应对措施。

31

3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