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2023-01-17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一、单选题

1、开挖深度大于等于()的基坑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A、5m B、6m C、7m D、8m

2、基坑工程施工前,应有()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

A、涉及方 B、勘探方 C、建设方 D、施工方3、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不知,周边()应布置监测点。

A、中部、端部 B、中部、阳角 C、端部、阳角D、端部、阴角

4、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A、10m B、15m C、20m D、25m

5、用测斜仪观测深层水平位移时,当测斜管埋置在土体中,测斜管长度不宜小于基坑开挖深度的()

A、0.5倍 B、1倍 C、1.5倍 D、2倍

6、围护墙竖直方向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极值处,竖向间距宜为()

A、1m-3m B、2m-4m C、3m-5m D、4m-6m7、钢支撑的监测截面宜选择在两指点间()部位或支撑的端头。

A、、、、

8、每层锚杆的内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的1%-3%,并不应少于()根

1 / 7

A、3根 B、4根 C、5根 D、6根

9、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被保护对象的周边或在基坑与被保护对象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

A、10m-30m B、20m-40m C、30m-50m D、20m-50m 10、水位观测管的管底埋置深度应在最低设计水位或最低允许地下水位之下()。

A、1m-3m B、2m-4m C、3m-5m D、4m-6m11、测斜仪的系统精度不宜低于()

A、0.15mm/m B、0.2mm/m C、0.25mm/m D、 0.3mm/m

12、开挖深度为6米的一级基坑,现场进行检测的频率为()A、1次/1d B、1次/2d C、2次/1d D、3次/1d

13、一级基坑土钉墙顶部水平位移累计绝对值超过()应进行报警。 A、20mm B、25mm C、30mm D、15mm 14、一级基坑土钉墙顶部水平位移的变化速率超过()应进行报警。 A、2mm/d B、3mm/d C、4mm/d D、5mm/d 15、一级基坑土钉墙顶部水平位移累计绝对值超过()应进行报警。

A、10mm-15mm B、15mm-25mm C、25mm-30mm D、30mm-35mm 16、一级基坑土钉墙顶部水平位移的变化速率超过()应进行报警。

2 / 7

A、1-5mm/d B、5-10mm/d C、10-15mm/d D、15-20mm/d 17、地下水位变化累计值超过()应进行报警。

A、250mm B、500mm C、750mm D、1000mm18、地下水位变化速率超过()应进行报警。

A、250mm /d B、500mm/d C、750mm /d D、1000mm/d19、临近建筑物位移累计值超过()应进行报警。

A、4mm B、6mm C、8mm D、10mm 20、临近建筑物位移变化速率超过()应进行报警。

A、1-3mm/d B、2-3mm/d C、1-4mm/d D、2-4mm/d21、裂缝宽度量测精度不宜低于()。

A、0.1mm B、0.2mm C、0.3mm D、0.4mm 22、裂缝长度和深度量测精度不宜低于()。 A、1mm B、2mm C、3mm D、4mm 23、地下水位量测精度不宜低于()。

A、10mm B、15mm C、20mm D、25mm

24、支护结构内力可采用安装在结构内部或表面的()进行量测。

A、压力表 B、应力计 C、轴力计 D、传感器25、裂缝长度监测宜采用()。 A、直接量测法 B、间接量测法 C、观测法 D、计算法

3 / 7

二、多选题

1、下列()基坑工程的监测方案应进行专门论证。 A、地质和环境条件复杂的基坑工程。

B、已发生严重事故,重新组织施工的基坑工程。

C、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一、二级基坑工程。 D、其他需要论证的基坑工程。2、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对象应包括()。 A、支护结构

B、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 C、周边建筑 D、地下水状况

3、建筑竖向位移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不同地基或基础的分界处 B、不同结构的分界处

C、新、旧建筑或高、低建筑交界处的两侧 D、变形缝、抗震缝或严重开裂处的两侧

4、对同一监测项目,监测时宜符合下列()要求。 A、采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路线

4 / 7

B、使用同一监测仪器和设备 C、固定观测人员

D、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5、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提高监测频率。 A、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B、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速率较快 C、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基 D、支护结构出现开裂。

6、基坑工程监测必须确定监测报警值,监测报警值应满足(求。 A、基坑工程设计 B、地下结构设计

C、周边环境中被保护对象的控制)要D、地下水状况 7、基坑内、外地层位移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A、不得导致基坑失稳

B、不得影响地下结构的尺寸、形状和地下工程的正常施工C、不得影响周边道路、管线、设施等正常使用。

D、特殊环境的技术要求

8、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必须立即进行危险报警,并应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中的保护对

5 / 7

象采取应急措施。

A、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计值

B、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沙、管涌、隆起、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等

C、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 D、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泄漏等

9、监测分析人员应具有()的综合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能及时提供可靠的综合分析报告。

A、岩土工程 B、结构工程 C、工程测量 D、建筑施工

10、监测数据的处理与信息反馈宜采用专业软件,并应具备()功能。 A、数据采集 B、数据处理 C、数据分析 D、数据查询

三、判断题

6 / 7

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适用于一般土及软土建筑基坑工程监测,不适用于岩石建筑基坑工程以及冻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等特殊图和侵蚀性环境的建筑基坑工程监测。

()

2、开挖深度大于等于5米或开挖深度小于5米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以及其他需要加呢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3、一级基坑围护墙顶部水平位移宜测。()

4、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不宜为共用点。 ()

5、围护墙竖直方向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极值处,竖向间距宜为3m-5m。()

6、基坑内地下水为采用深井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两相邻降水井的中间部位。()

7、回灌井点观测井应设置在回灌井点与被保护对象之间。()8、每个基坑工程至少应有2个稳定、可靠的点作为基准点。()9、测斜仪的系统精度不宜低于0.25mm/m,分辨率不宜低于

0.02mm/500mm。()

10、裂缝监测应监测裂缝的位置、走向、长度、宽度,必要时尚应监测裂缝的深度。()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