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金融市场分析报告

2020-10-25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中国金融行业分析报告 (2003年4季度) 出版日期: 2004年03月 WWW.CEI.GOV.CN 编写说明 2003年第四季度,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金融业在前三季度稳步、安全运行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在经济快速增长中也存在一些影响经济、金融持续健康发展的矛盾和问题,钢铁、水泥、铝等行业存在盲目重复建设,能源、交通、电力出现了多年少有的瓶颈制约,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金融调控和监管部门加强了对金融业的调控与监管,密切监测经济、金融运行状况,及时采取了加大公开市场“对冲”力度、规范房地产信贷市场发展、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由6%上调为7%、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等必要的调控措施,保证了金融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010)68558355 I FAX:(010)68558370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金融行业 目 录 Ⅰ 2003年4季度金融业及金融市场的总体运行情况......................1 一、中国金融业的总体运行..........................................1 2.金融机构贷款第四季度得到有效控制..............................1 3.境内金融机构存款增幅较大,但外汇存款有所下降..................3 4.金融机构保持了基本正常的流动性................................3 5.货币价格基本稳定..............................................3 6.人民币汇率稳定................................................4 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5 1.银行间市场交易量增长迅速......................................5 2.债券发行状况总体较好..........................................5 3.票据市场发展逐步规范..........................................7 4.股票市场运行平稳..............................................7 5.保险业迅速发展................................................9 6.外汇交易大幅增加..............................................9 Ⅱ 2003年4季度金融业运行焦点分析.................................10 一、人民银行积极发挥宏观调控职能.................................10 1.人民银行调整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10 2.人民银行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10 3.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11 4.密切监测房地产贷款状况.......................................11 5.积极支持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试点...............................12 6.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12 二、三大银行法修正和实施,促进金融综合经营发展...................12 三、银监会请信托公司加入清理四大行不良资产行列...................12 四、保险公司海外上市突破性进展...................................13 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010)68558355 II FAX:(010)68558370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金融行业 五、券商发债有法可依.............................................13 六、QFII实施.....................................................13 七、温总理宣布中国国有银行将有重大改革...........................13 Ⅲ 2004年中国金融业发展预测......................................14 一、总体经济增长趋势.............................................14 二、货币供应量趋势...............................................14 三、宏观金融政策和金融市场走势...................................14 1.人民银行将继续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平稳增长.......................14 2.利率市场化进程将不断深化.....................................14 3.人民币汇率将继续保持基本稳定.................................14 4.信贷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15 5.资本市场发展速度将加快.......................................15 四、金融企业改革将进一步加强.....................................15 五、银行业对内对外开放将引向深入.................................15 六、金融控股公司将得到更大发展...................................16 七、保险市场结构进一步健全.......................................16 八、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会有较快发展...............................16 图表目录 图表 1 2003年货币供应量月度增长率................................................................1 图表 2 2002年和2003年本外币贷款月度增加额比较........................................2 图表 3 2003年境内大额美元存款与美元贷款平均利率表................................4 图表 4 2003年金融机构同业拆借资金融出、融入情况表................................5 图表 5 2003年国债发行情况简表.........................................................................6 图表 6 2003年银行间市场金融机构债券资金融出、融入情况表....................6 图表 7 上海证交所指数统计表............................................................................8 图表 8 深圳证交所指数统计表............................................................................8 图表 9 国内金融市场融资情况表........................................................................9 图表 10 2003年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与货币市场利率变动......11 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010)68558355 III FAX:(010)68558370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金融行业 Ⅰ 2003年4季度金融业及金融市场的总体运行情况 总体看,2003年上半年货币信贷增长偏快的势头在四季度得到有效控制,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金融运行总体平稳。 一、中国金融业的总体运行 1.货币供应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根据人民银行的统计,5—11月份,广义货币增长都在20%以上,年末略有回落。2003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22.1万亿元,同比增长19.6%,增幅比上年末提高2.8个百分点。全年累计投放现金2468亿元,同比多投放879亿元。流通中现金余额为1.97万亿元,同比增长14.3%; 图表 1 2003年货币供应量月度增长率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 2.金融机构贷款第四季度得到有效控制 2003年前三季度,国内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增长过猛,在人民银行采取包括提高存款准备金等调控政策之后,第四季度贷款增幅明显下降,说明贷款超高速增长的势头初步得到控制。据人民银行统计,上半年人民币贷款月均增加2965 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010)68558355 1 FAX:(010)68558370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金融行业 亿元,第三季度月均增加2300亿元,第四季度月均增加979亿元。 2003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含外资,下同)本外币贷款余额1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3万亿元,同比多增1.1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比年初增加2.8万亿元,同比多增0.9万亿元;外汇贷款比年初增加276亿美元,同比多增185亿美元。 图表 2 2002年和2003年本外币贷款月度增加额比较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 从金融机构贷款投向来看,2003年新增人民币贷款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即基建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票据融资、农业贷款,分别增加6373亿元、5091亿元、3403亿元、1531亿元。以上四项贷款合计增加1.64万亿元,占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额的60%。 在贷款快速增加的同时,中国金融业不良资产实现了双下降。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2003年银行业主要金融机构按五级分类不良贷款实现“双下降”根据银监会最新统计数据,2003年境内银行业主要金融机构(指4家国有商业银行、3家政策性银行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到2003年末其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80.74%,以下简称主要金融机构)贷款质量总体提升,按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实现“双降”,但化解风险、降低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的任务仍然艰巨。2003年末,主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3.7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33万亿元。其中不良贷款余额为2.44万亿元,比年初减少1906亿元,不良贷款的比例为17.80%,比年初下降5.32个百分点。其中:次级类贷款3342亿元, 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010)68558355 2 FAX:(010)68558370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金融行业 比年初减少1196亿元,占全部贷款的比例为2.44%,比年初下降1.55个百分点;可疑类贷款1.43万亿元,比年初减少537亿元,占全部贷款的比例为10.44%,比年初下降2.61个百分点;损失类贷款6747亿元,比年初减少173亿元,占全部贷款的比例为4.92%,比年初下降1.16个百分点。分机构看,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9168亿元,比年初减少171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0.36%,比年初下降5.85个百分点;政策性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361亿元,比年初减少45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39%,比年初下降2.40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877亿元,比年初减少14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7.92%,比年初下降4.01个百分点。 3.境内金融机构存款增幅较大,但外汇存款有所下降 根据人民银行的统计,2003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7万亿元,同比多增8351亿元。在存款增加额中,人民币存款增加3.7万亿元,其中企业存款增加1.3万亿元,储蓄存款增加1.7万亿元。但外汇存款增加额为-19.2亿美元,2002年为+107.2亿美元。 4.金融机构保持了基本正常的流动性 2003年由于基础货币保持稳步增长,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基本正常。到2003年底人民银行基础货币余额为5.23万亿元,同比增长16.7%。基础货币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外汇占款继续大量增加,导致全年外汇占款增加1.15万亿元,同比多增加6850亿元。 到2003年末,金融机构平均超额准备金率为5.38%。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超额准备金比率比较高,分别为8.33%和8.11%,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为4.12%。总体判断,金融机构流动性正常。 5.货币价格基本稳定 自2002年2月21日降息后,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利率为1.98%,一年期贷款利率为5.31%,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为1.89%,一年期再贷款利率为3.24%。2003年四季度,随着利率化的推进,商业银行人民币协议存款(期限在五年以上、单笔金额在3000万元以上)利率略有上升,主要集中在3.6%-3.7%的区间,比年初提高0.5个百分点。 2003年,境内外币存、贷款利率先降后升,主要原因是受国际市场利率变化影响。7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下调了境内美元等外币小额存款利率,但后来外币 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010)68558355 3 FAX:(010)68558370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金融行业 存、贷款利率水平随国际市场利率有所回升。到2003年底,商业银行1年期大额美元(300万美元以上)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0.9919%,1年期美元贷款固定利率加权平均水平为2.5612%,浮动利率加权平均水平为2.193%,与年初基本持平。 图表 3 2003年境内大额美元存款与美元贷款平均利率表 单位:% 期限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大额存款 3个月以内3-6个月 6-12个月1年 0.9748 0.9552 1.0132 1.05321.0052 0.9827 1.0167 1.09460.9669 0.9413 1.0237 1.02510.9341 0.9456 0.9543 1.08260.9362 0.9274 0.9055 0.96190.8047 0.8198 0.7528 0.83410.8571 0.8399 0.8590 1.00730.8750 0.8603 0.9712 1.14770.8868 0.9226 0.9653 1.29020.8513 0.9873 0.8849 0.98250.7336 0.9986 0.8548 1.28220.8935 1.2632 1.3829 0.9919贷款 1年(固定利率)3.0915 3.1509 2.931 2.4339 2.6846 2.5959 2.4739 2.5024 2.5139 3.1369 2.5082 2.5612 1年(浮动利率)2.2361 2.1816 1.8614 2.3610 2.2841 1.9538 2.2618 2.3563 2.1416 2.2167 2.2086 2.1930 资料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003年12月,全国银行间市场7天品种的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2.24和2.14,分别与上年同期持平和下降0.15个百分点,货币市场利率呈现为在出现短期波动后趋于平稳的特点。 6.人民币汇率稳定 2003年,人民币汇率承受了巨大的升值压力,欧洲、美国、日本三大经济体同时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措施,包括增加从美国的物品采购等,成功地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换8.2767元人民币,这对于我国经济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稳定的汇率制度下,国家外汇储备有了较高的增幅,到2003年12月31日,我国外汇储备为4032.5亿美元,比年初增加1168.4亿美元,是我国外汇储备增加最多的一年。 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010)68558355 4 FAX:(010)68558370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金融行业 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 1.银行间市场交易量增长迅速 根据人民银行的统计,2003年,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交易十分活跃,交易量快速增长。全年累计成交2.4万亿元,比2002年增加1.2万亿元,增长99.2%,比2001年增长近2倍。 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仍然是最大的资金净融出部门,且净融出比重同比上升较大,其他商业银行也是资金净融出部门,但净融出比重同比下降较多。证券及基金公司、农村信用社联社、政策性银行、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和外资金融机构等为资金净融入方,其中,证券及基金公司净融入比重同比上升较多,说明由于证券市场低迷,导致证券及基金公司对流动性需求明显增加。 图表 4 2003年金融机构同业拆借资金融出、融入情况表 单位:亿元 机构 国有商业银行 其他商业银行 其他金融机构 其中:证券及基金公司 外资金融机构 注:1.负号表示净融出,正号表示净融入。 2.其他商业银行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市场统计月报》 2净融入 1比2002年增长(%) -9108 126.9 -891 -72.9 9568 35.2 8911 58.7 431 89.9 2003年,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交易的月加权平均利率总体较平稳,呈“下降--回升--上升—下降”走势。拆借利率从9月份开始快速上升,10月份升至2.86%。11月份起开始回落,12月份为2.17%,比上年同期下降0.06个百分点。全年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2.24%,比2002年上升0.09个百分点。 2.债券发行状况总体较好 2003年,国债增长平稳,政策性金融债大幅增加,企业债增长较快。全年国债发行利率基本稳定(表3),政策性金融债发行利率随市场利率变化,总体上呈下降—回升—下降的态势。到2003年底,财政部累计发行国债6280亿元,同比增加351亿元,增长5.9%。政策性金融债累计发行4520亿元(不含2003 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010)68558355 5 FAX:(010)68558370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金融行业 年9月份发行的5年期5亿美元政策性金融债),同比增加1445亿元,增长47%,增幅同比高28.3个百分点。企业债累计发行358亿元,同比增加33亿元,增长10.2%。 图表 5 2003年国债发行情况简表 品种 2003年国债发行累计 凭证式国债: 凭证式国债1期: 三年期 五年期 凭证式国债2期: 三年期 五年期 凭证式国债3期: 三年期 五年期 凭证式国债4期: 三年期 五年期 期限 利率(年) (%)发行额(亿元)品种 记帐式国债 二期 三期 期限 利率 发行额(年) (%) (亿元) 3775.57 2.66 350.0 10 2.80 260.0 20 3.40 260.0 5 2.45 260.0 7 2.66 350.0 3 2.32 260.0 5 2.53 260.0 7 2.66 460.0 10 3.02 160.5 15 4.12 220.0 2 2.77 220.0 7 3.50 360.0 1 2.55 255.0 0.3 2.37 100.0 6280.1 2504.63 2.325 2.633 2.325 2.633 2.325 2.631 1.982 2.25 600.0 一期 300.0 300.0 900.0 四期 450.0 一期(续) 450.0 250.0 250.0 203.4 五期 七期 八期 十期 十二期 十三期 500.0 六期 504.6 九期 301.2 十一期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市场统计月报》 2003年,银行间债券市场成交金额再创新高,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明显提升。全年共累计成交14.8万亿元,同比增加4.2万亿元,增长39.3%。其中,债券现券成交3.08万亿元,同比增加2.64万亿元,增长近6倍;债券回购成交11.72万亿元,同比增加1.53万亿元,增长15%。 图表 6 2003年银行间市场金融机构债券资金融出、融入情况表 单位:亿元 机构 国有商业银行 其他商业银行 其他金融机构 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010)68558355 6 净融入 同比增长(%) -66042 46.6 46251 112.3 19939 -14.2 FAX:(010)68558370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金融行业 机构 证券及基金 保险公司 外资金融机构 净融入 同比增长(%) 2651 145.6 605 -84.7 -149 -441.0 注:1.负号表示净融出,正号表示净融入。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市场统计月报》 2003年,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交易月加权平均利率也呈“下降—回升—上升—下降”的走势。债券回购利率由年初的2.28%下降至4月份的1.97%,10月份升至3.11%。11月份转而回落,12月份降至2.17%,比上年末下降0.14个百分点。全年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加权平均利率为2.35%,比2002年上升0.28个百分点。 3.票据市场发展逐步规范 2003年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票2.77万亿元;累计票据贴现和再贴现4.44万亿元,增长91%。12月末,已签发的未到期的商业汇票余额为1.28万亿元,增长73.5%;票据贴现和再贴现余额8934亿元,增长69.7%。从各月情况看,商业汇票当月签发额个别月份出现小幅波动,累计发生额保持增长态势,但12月末降至8168亿元。 4.股票市场运行平稳 2003年股票市场运行平稳,全年沪、深股市累计成交3.21万亿元,同比增加0.41万亿元;日均成交133.3亿元,同比增加15.2亿元,增长12.9%。其中A股累计成交3.13万亿元,同比增加0.41万亿元;日均成交129.8亿元,同比增加15.3亿元,增长13.4%。 1-5月份,沪、深股指在波动中上扬,6月份起至10月份,沪、深股市出现下滑。10月末,上证综指和深证综指分别收盘于1348点和365点,比5月末分别下降228点和76点,分别下降14.5%和17.2%。11月份更是创下了1307点的新低,12月在政府一系列政策预期的刺激下,股票市场开始上扬,上证综指和深证综指分别收盘于1497点和379点,比10月末分别上升149点和14点,上涨11.1%和3.8%。 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010)68558355 7 FAX:(010)68558370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金融行业 图表 7 上海证交所指数统计表 日期 200212 200301 200302 200303 200304 200305 200306 200307 200308 200309 200310 200311 200312 上证综合指数 指数(收盘)上证180指数 振幅上证A股指数 指数(收盘)振幅1419.12 94.871567.29 206.041580.53 52.801579.80 86.051592.20 184.451650.30 109.081555.91 103.581546.14 79.161490.40 93.431432.36 114.141410.78 81.581461.94 122.801569.13 134.98上证B股指数 指数(收盘) 振幅113.51 9.61127.27 18.28125.69 3.59122.47 9.03118.61 14.51119.50 9.00112.30 7.42111.84 5.49100.20 16.0999.12 5.67106.48 8.30110.37 8.96104.94 11.99振幅 指数(收盘)1357.65 91.14 2549.60 164.341499.82 196.91 2794.97 356.471511.93 50.28 2799.88 83.971510.58 82.74 2815.61 145.111521.44 176.33 2890.03 348.221576.26 104.36 3013.32 210.501486.02 98.72 2833.19 192.541476.74 75.32 2861.77 150.811421.98 90.42 2741.57 196.751367.16 108.33 2619.23 227.531348.30 77.10 2592.19 125.411397.23 116.18 2681.86 207.421497.04 126.59 2828.80 195.93注:振幅指本月最高指数减去本月最低指数。 图表 8 深圳证交所指数统计表 深证综合指数深证A股指数 深证B股指数日期 指数 指数 指数振幅振幅 振幅(收盘) (收盘) (收盘)深证成份指数指数(收盘)振幅成份A股指数 指数(收盘)振幅 成份B股指数指数 振幅(收盘) 200212 388.75 22.33409.95 23.56 186.9712.092759.30148.033055.91163.81 1142.21 77.35200301 426.63 46.56449.63 49.00 209.3024.413051.21363.493365.64400.83 1298.26 167.90200302 431.29 9.79454.85 10.50 206.726.413057.2473.023376.2377.98 1290.65 37.82200303 423.81 23.27446.97 24.50 203.0712.153101.85133.033425.07147.05 1310.62 64.79200304 418.66 34.33440.79 35.86 212.3628.563260.75334.873571.47342.27 1452.65 238.03200305 441.19 34.69464.39 36.36 225.5719.933503.69282.413839.53314.85 1556.52 113.98200306 407.35 34.64428.31 36.90 215.7311.073224.80274.043522.19308.98 1465.44 97.40200307 401.19 20.31420.70 21.37 229.9722.643318.41217.363588.74204.20 1600.71 185.05200308 391.71 17.91410.69 18.65 225.5416.873192.36207.043443.61226.79 1562.76 113.36200309 374.81 27.41392.23 29.61 227.486.683054.89231.783260.35289.52 1592.68 60.47200310 364.80 23.62379.05 25.88 263.4730.073167.33129.883291.55113.90 1900.47 251.70200311 371.24 25.89385.83 27.32 266.3825.673267.93185.863401.69196.40 1942.72 175.78200312 378.62 13.91393.47 14.54 272.04 8.653479.79209.923620.89233.38 2071.24 107.822003年股票市场融资1357亿元,同比增加395亿元,增长41.1%,融资增加主要是H股和可转债增长较快,H股发行(主要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和人保公司) 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010)68558355 8 FAX:(010)68558370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金融行业 筹资64.6亿美元,同比增加42.62亿美元,增长近2倍;发行可转债180.6亿元,同比增加139亿元,增长3.4倍。相反,A股筹资(包括发行、增发和配股)639亿元,同比减少99亿元,下降13.5%; 2003年,国内非金融企业部门(包括住户、企业和政府部门)新增融资大幅度增加,上述部门以贷款、股票(可流通上市股票的筹资部分)、国债和企业债这四种方式新增融入的资金总计为3.52万亿元(本外币合计),同比多融资1.12万亿元,增长46.6%。从国内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融资结构来看,贷款、国债、企业债和股票融资的比例为85.1:10:1.0:3.9,贷款仍然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 图表 9 国内金融市场融资情况表 单位:亿元,% 品种 国内金融市场融资总量 贷款 国债 企业债 股票 全年融资量(亿元人民币) 2003年2002年2001年2003年比重 2002年 2001年35154 23976 16555 100.0 100.0 100.0 29936 19228 12558 85.1 80.2 75.9 3525 3461 2598 10.0 14.4 15.7 336 325 147 1.0 1.4 0.9 1357 962 1252 3.9 4.0 7.6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 5.保险业迅速发展 2003年,保险机构不断发展。截止2003年底,我国保险公司(不含筹建)已经发展到56家,保险公司的总资产达到9123亿元,同比增长41.5%,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同时保险机构的保费收入持续增长,尤其是人身险保费收入明显快于财产险,人身险保费收入3011亿元,同比增长32.4%,增幅比财产险高20.7个百分点,说明居民个人保险的意识显著增加。 到2003年末,保险公司的银行存款和投资资金合计余额为8379亿元,比1999年增长3.6倍,比上年同期增加2849亿元,增长51.5%,其中,银行存款占54.3%,国债投资占16.8%,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占5.5%,其他投资(包括金融债券、企业债和其他投资)占23.4%。 6.外汇交易大幅增加 2003年,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量显著增加,各币种累计成交折合美元1511亿 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010)68558355 9 FAX:(010)68558370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金融行业 美元,同比多成交539亿美元,日均成交6.02亿美元,同比增长54.4%。其中,美元品种成交1478亿美元,日均成交5.89亿美元,同比增长54.2%。 Ⅱ 2003年4季度金融业运行焦点分析 一、人民银行积极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1.人民银行调整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从2003年9月21日起,将存款准备金率由6%调高至7%。人民银行还决定从2003年12月21日起将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由1.89%下调至1.62%。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仍为1.89%。适度降低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对于保持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平稳运行,改变目前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不平衡状况,推动资本市场发展,发挥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配合的综合效应等具有重大意义。 2.人民银行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 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根据货币信贷总体规划,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保持基础货币稳定增长。既坚持对冲操作的大方向,也适应市场的变化适时进行灵活操作。 从4月22日至12月底,中国人民银行共发行63期央行票据,发行总量为7226.8亿元,发行余额为3376.8亿元。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共开展59次公开市场操作,通过公开市场债券交易累计回笼基础货币13186亿元,累计投放基础货币10492亿元,投放、回笼相抵,净回笼基础货币2694亿元。在公开市场操作的引导下,银行间7天期回购利率,11月下旬以来一直稳定在2.15%左右的水平,保持了基础货币的平稳增长和货币市场利率的相对稳定。 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010)68558355 10 FAX:(010)68558370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金融行业 图表 10 2003年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与货币市场利率变动 %单位:4.03.53.02.52.01.51.00.50.010月8日11月5日10月22日11月19日12月3日1月2日3月4日4月1日8月8日1月16日1月30日2月18日3月18日4月15日4月29日5月16日5月30日6月13日6月27日7月11日7月25日8月22日9月5日9月19日12月17日12月31日11月4日长江电力新股发行9月\"十\"因末一素 8月25日华夏银行新股发行 9月21日正式上调存款准1个点备金率百分8月22日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前一天 7天回购加权利率7天拆借加权利率资料来源:中国货币网,中国人民银行 3.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 2003年12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4年1月1日起再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其中,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贷款基准利率的1.7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2倍,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下限保持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不变。 此外,人民银行还对一些利率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放开人民币各项贷款的计、结息方式;放开了境内英镑、瑞士法郎、加拿大元的小额存款利率管理,同时对美元、日元、港币、欧元小额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改革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计息办法等。 4.密切监测房地产贷款状况 针对贷款投放过快的情况,人民银行及时对商业银行进行了窗口指导。7月份以后,中国人民银行三次召开窗口指导会议,对商业银行进行了必要的风险提示, 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010)68558355 11 FAX:(010)68558370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金融行业 要求金融机构注意防止资本充足率下降,防范各类信贷及流动性风险 5.积极支持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试点 根据国务院部署,2003年下半年,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在山东、吉林、浙江、贵州、江西、陕西、江苏、重庆八个省市全面展开。根据国发(2003)15号文件精神,人民银行按2002年底实际资不抵债数额的50%,发放专项再贷款或专项中央银行票据,以帮助农村信用社化解历史包袱,使改革后的农村信用社能够建立完善的治理结构。 6.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主要包括:完善经常项目管理;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对外开放;扩大远期结售汇业务试点,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等。 二、三大银行法修正和实施,促进金融综合经营发展 2003年,所有的金融改革成果在12月27日得到了法律形式肯定。当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的修改决定,通过了《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三、银监会请信托公司加入清理四大行不良资产行列 据消息人士透露,银监会已为四大行的巨额不良资产备下雷霆救兵——信托公司可能正式进场清扫其不良资产。 不良资产率过高一直是四大行上市途中巨大的拦路石。人民银行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03年9月末,四大行的不良资产总计19880亿元,不良资产率达到21.4%。在2003年10月27日召开的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分析会上,银监会明确表示不会再对四大行的不良资产进行剥离,不再剥离不良资产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效率低下有关。11月5日,著名的评估机构穆迪公司发表的研究报告称,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处理不良资产的速度过慢。 银监会内部人士透露,在新的处置方法中,四大行将不良资产信托给信托公司,由信托公司负责清理、回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010)68558355 12 FAX:(010)68558370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金融行业 四、保险公司海外上市突破性进展 12月1日,中国人寿开始香港路演,2003年全球最大IPO拉开序幕。在投资者热烈追捧的背后,财政的支持起了决定性作用。中国人寿将1999年6月10日以前的高利率保单剥离给母公司。市场预计,这部分利差损总额在350亿元左右。财政部与中国人寿集团公司建立的共管基金将最终消化这部分历史包袱,让上市公司得以轻装上阵。 五、券商发债有法可依 2003年8月29日,证监会颁布《证券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五个配套文件:《证券公司发行债券申请文件》、《证券公司公开发行债券募集说明书》、《证券公司债券上市公告书》,《证券公司定向发行债券信息披露准则》,《资信评级机构出具证券公司债券信用评级报告准则》,并于2003年10月8日起施行。 六、QFII实施 5月26日,瑞士银行有限公司、野村证券株式会社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资格获得证监会批准。拉开了QFII的大幕。截至12月5日,QFII已累计获批的投资额度达到17亿美元。包括瑞士银行有限公司、野村证券株式会社、花旗环球金融有限公司、摩根士丹利国际有限公司、高盛公司、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德意志银行、荷兰商业银行、摩根大通银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等10家外国机构。 七、温总理宣布中国国有银行将有重大改革 2003年12月,温总理访美期间宣布,半年内中国银行业将有重大改革措施出台,2004年初国务院宣布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与加快上市的决定进一步印证了温总理的说法。这项改革措施的出台对于中国金融业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 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010)68558355 13 FAX:(010)68558370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金融行业 Ⅲ 2004年中国金融业发展预测 一、总体经济增长趋势 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总体稳中趋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均预计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明显快于2003年,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4年2月的最新预测数为4.6%,高于2003年0.9个百分点。2004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总体良好。综合各方面的考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4年我国经济增长7%的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二、货币供应量趋势 按照人民银行的预计,考虑到2003年货币信贷增长过快的滞后效应,2004年货币供应量增幅和新增贷款规模应低于2003年的实际水平。预计M2和M1分别增长17%左右,人民币贷款增加2.6万亿元。 三、宏观金融政策和金融市场走势 1.人民银行将继续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平稳增长 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人民银行将继续采取中央银行票据和债券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适时调节流动性,综合发挥好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协调配合的功效,保持基础货币的合理增长。 2.利率市场化进程将不断深化 在继续保持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的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利率结构将进一步完善,利率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将发挥更大的基础性作用。 3.人民币汇率将继续保持基本稳定 尽管人民币存在着巨大的国际压力,但是考虑到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稳定性,政府及其人民银行将积极探讨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010)68558355 14 FAX:(010)68558370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金融行业 4.信贷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 今年年初,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加大了通过信贷政策和监管政策,调整信贷结构,优化产业结构的工作。随着今年各项政策的逐步落实,对钢铁、汽车、电力、房地产等重点行业与基础产业的的调控力度将不断加大。 5.资本市场发展速度将加快 年初,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资本市场的发展问题已成为国家最高决策层高度关注的问题,随着该项指导意见和其他配套措施的相继出台,我国资本市场在2004年发展潜力巨大,今年前两个月股票市场的不俗表现预示着全年股票市场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四、金融企业改革将进一步加强 2004年金融企业,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综合改革是整个金融改革的重点。2004年1月,国务院决定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试点,并动用450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等为其补充资本金。这次改革最注重的是注资与深化银行内部改革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结合起来。同时,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农村信用社改革也将加速进行,将出现一批农村商业银行,其他金融企业的微观机制改造也将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五、银行业对内对外开放将引向深入 金融业将在2006年全面对外开放,第二轮对内开放骤然升温。进入2004年以来,东北振兴银行、渤海银行、淮海银行、南华银行等一大批新银行的名称纷纷进入人们脑海中。其中东北银行、渤海银行已获准筹建,山东、安徽和江苏三省正在报批组建淮海银行,一直高调宣布要争得民营银行“头彩”的南华银行也决定在二三月份向银监会递交申请。预计2004年将有一批新银行建成。除了少数银行由政府控股外,银行民营化将成2004年主流,成立有政府背景的股份制银行无疑将是今年最大亮点。除了东北银行由政府控股外,其它几家尚未公布其股东组成,也为能否成为2004年第一家民营银行留有悬念。总体来看,2004年出现十家民营银行很正常。 另外,根据银监会宣布的消息,国家将给予380亿资金在8省市进行农信社试 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010)68558355 15 FAX:(010)68558370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金融行业 点改革,预计2004年将成立30家左右的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作为中国第一家合作制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改革“样本”———宁波鄞州农村合作银行去年已经“低调”挂牌,在该银行中没有一分钱的政府投资,全部为自然人和民营企业出资建立,其中1万多名农民、个体工商户等自然人参股比例高达58%(其余为民企参股),是名副其实的民营银行。 六、金融控股公司将得到更大发展 2003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为金融机构混业经营预留了空间。随着该项法律的实施,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交叉将更为活跃,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挑战现有监管体制。2003年以来,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交叉十分活跃,预计这一趋势在2004年会继续保持,这些交叉创新的发展会很快触及分业经营的底线,特别是金融控股公司的大量涌现,对现有的机构监管和分业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 七、保险市场结构进一步健全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预计2004年中国保险业总资产将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而在发展模式上,由“数量扩张型”向“效益优先型”转轨的过程还会继续。可以预计,2004年我国的保险产品在种类和质量上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八、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会有较快发展 2003年11月,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在“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框架下,允许香港银行业从事人民币的存款、汇兑、结算和信用卡业务,这是人民币离岸业务在香港的重要起步。随着有关制度框架的进一步明晰,香港开办离岸人民币业务的规模会迅速扩大,进而可能会对内地的金融改革形成推动。 人民币离岸业务对中国内地银行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一方面,香港人民币离岸业务的发展能够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积累丰富的经验,中国能够从人民币的国际化中获得可观的铸币税收益,扩大中国在亚洲地区的经济政治影响;另一方面,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立,可以形成一个市场化的人民币利率和汇率指标,为内地的利率体制和汇率体制的改革提供重要的借鉴。 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010)68558355 16 FAX:(010)6855837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