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测试卷(辽宁沈阳)
卷2
(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下列选项中字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殷o) 大 庭广众ng) (yīn)红 尴尬(gà) 烦燥(zà(zò....B.倔e)强 愧怍o) 粗拙(jù(zù(zhuō) 锋芒必露(lù) ....C.震悚(sǒng) 琢(zuó)磨 累赘(zhuì) 聚(jù)族而居 ....D.荒僻(bì) 譬(pì)如 晶莹(yīng) 鞠躬尽瘁(chuì)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有时候,我实在羡慕那些古人,居住的全部是木材架构的房子,戴的帽子是斗笠,披的是蓑衣,穿的是木屐或草鞋,这样,才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现如今,你披着满是塑料味道的雨衣,穿着不透气的胶鞋,能“任平生”吗?我不是过激,只是想表达,人一____草木,就滋生了____,培育了____,构建了____。
A.走近 高雅 健康 和谐 B.亲近 和谐 高雅 健康 C.亲近 健康 高雅 和谐 D.走近 健康 和谐 高雅
3.下列说法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26 年间的史事。
B.《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辞官还家的故事。
C.《老山界》一文中“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
D.在抗日烽火燃遍祖国大地的时候,诗人光未然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课文《黄河颂》是这首组诗的第二章。
4.对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1
①一个人只有在获得了一定的“知识”,也不拒绝“常识”时,才能更上一层楼,成为一名有.“见识”的人。②这“见识”就是你自己看问题的观点,你的思想与世界观了,这是一个学者与知识分子必须具备的。③我常常遇到一些年轻人,由于知识有限,连基本常识也分不清,一见面就想发表一通“高见”,显得他很有“见识”,弄得你不听也不是,听也不是。④当然,更让人难受的是一些很有知识的学者,却一点“见识”也没有。
A.“一定”是形容词,“上”是动词,“知识有限”和“拒绝常识”都是主谓短语。
B.“这‘见识’就是你自己看问题的观点,你的思想与世界观了。”这个句子中,“观点”“思想与世界观”作宾语中心。
C.“更让人难受的是一些很有知识的学者,却一点‘见识’也没有。”一句是递进关系的复句。
D.第③句是个病句,修改方法是应将“常常”和“遇到”调换位置。 5.古诗文默写(5分)
(1)《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逢入京使》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请写出这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
(3)《木兰诗》中描写北方战场寒冷,环境艰辛的诗句是: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6题。(3分)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6.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B.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书的微意了。
C.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也有开阔豪迈的胸襟。
D.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有些矛
2
盾。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7-10题。(14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做露布,唯傅修期耳。”
7.解释加点词。(4分) (1)卿言多务,孰若孤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3)寻复南奔.(4)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8.翻译句子。(4分)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9.仔细阅读(乙)文,用“/”为文中画线句划分两处朗读停顿。(2分)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10.吕蒙与傅永有什么相似点?(4分) (三)阅读选文,完成11-12题。(5分)
(材料一)
3
(新华社2019年5月18日)
(材料二)
“我不在博物馆看展览,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一个热衷于在博物馆“打卡”的网友这样描述自己的休闲时光。毋庸置疑,“逛博物馆”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仿佛是跨越千百年时光而来的先人信札,一件件文物的“前世今生”,让观众得以一窥祖先们的生活图景、悲欢离合。这样的“精神盛宴”,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已不再是小众需求。虽然发展速度令人惊叹,但中国博物馆仍然面临“成长的烦恼”。
“一个好的博物馆,应该在做好保护、研究等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让身处其中的观众在很”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说。舒服的状态下接受教育,潜移默化地树立文化自信。这对博物馆“讲故事”的能力无疑提出了很高要求。
调查发现,博物馆“讲故事”能力仍是短板。观众对博物馆不同方面的评价中,评分最低的三项是“互动体验手段”“高科技展示手段”和“讲解体验”。至今还有很多博物馆停留在展示奇珍异宝的阶段。好的展览,要用故事打动观众。展览的要义,不是追求最上乘的展品,而是讲好 展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展览的最终目的不是展示坛坛罐罐,而是展示这个区域过去人们的生活。
(材料三)
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的成功,正在于它跳出了传统器物学和考古学的解读思路,通过透物见史、见人、见精神的方法,解读国宝背后的文明密码及传奇故事。
与传统展陈方式相比,观众更青睐有互动和参与感的展览。为了满足新需求,不少博物馆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在文物活化方面各出奇招。甘肃省博物馆推出一组文物表情包,被年轻人大量下载;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清明上河图3.0》构筑出真人与虚拟交织、人在画中的沉浸体验;湖北省博物馆推出“我的假日在湘博”等系列活动,每场预约名额被一抢而空……
(《人民日报》2019年5月10日)
11.下列对上述材料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2018年我国登记备案的博物馆数量和参观人数,与上年相比都有增加。 B.与传统展陈方式相比,观众更青睐有互动和参与感的展览。
C.展览的要义,不是追求最上乘的展品,而是讲好展品之间的相互关系。 D.2018年我国登记备案的开放博物馆数量,比上年增加了218家。 12.结合材料,谈谈如何解决目前博物馆“成长的烦恼”。 (2分) (四)阅读选文,完成13-17题。(20分)
细水长流
4
①父亲说,以前有个算命先生说过,他是个苦命的娃。也的确,父亲十二岁丧父,不得不辍学到石灰窑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
②后来,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父亲乐呵呵地说,细水长流嘛。别人不懂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摸着脑瓜皮说,老刘可真逗,说你命好,你还不乐意咋的?是啊,别人觉得,细水长流和命好放在一起,这是哪跟哪啊?但我最明白,父亲的意思是说,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长流,情才会长在。
③初为人妻,继为人母,我也喜欢把“细水长流”挂在嘴上。当然,我收获的也是幸福和快乐。但是,今年夏天,父亲的“细水长流”刚一出口,就被母亲一句话给噎回去了。
④这个夏天,老天爷太吝啬了,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也不下,弄得棒子苗干渴得黄了叶子,打了蔫。视地如命的母亲看着很多人家都浇了地,心急如焚。可是,我们家的地和左右两家的紧挨着,根本修不出渠来。再说,那两家都到城里去住了,平时见不到人。
⑤当管理水渠的人告诉母亲可以去浇地时,母亲要父亲别去上班。父亲得令而行,两人不顾炎炎烈日,在棒子地里穿梭,割伤了脸,衣服都湿透了。最终用三个小时,浇了三家的地。中午,我赶回娘家,替父母准备好午饭。母亲向来身体不好,回到家,已经没有了说话的力气,一个劲擦汗;一向强壮的父亲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喘着粗气。我埋怨他们,这么大的岁数了,别把地看得比命还重要,就是旱死了,不就一年没收成吗?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我不敢再接话,闷着头把午饭端上桌。母亲便自言自语,三个小时,差点把命搭进去,不知道那两家知不知情。父亲说,干了就啥也别说,细水长流。母亲吼道,水都干了,还流啥?父亲一向害怕母亲,见母亲发脾气了,连一口粗气都不敢出。
⑥傍晚,母亲又跟父亲唠叨开了,按理说,他们没出力,总该给点钱吧!父亲说,也不是人家让咱们浇的,爱出不出吧。这次父亲没敢说出细水长流这句话,但还是那个意思。母亲没有像中午那样发火,但心里还是不高兴。
⑦晚饭后,我跟父亲唠嗑,父亲说,这人啊,愿意活得累呢,就会累;愿意活得轻松呢,就会轻松。我说,是啊,细水长流。父亲笑笑说,可是,你妈有的时候,就是不明白这个理。我说,妈活得比你累。父亲说,所以,我愿意什么事都让着她。再说了,夫妻之间也是一样,不能啥都计较,还是那句话,细水长流。父亲说完,嘿嘿笑了几声,好像在女儿面前掩饰对老伴的体贴。
⑧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丫头,还是你爸说得对,真的是细水长..流。原来,前几天,左右两户人家赶回来浇地,一看地早就浇了,便把水费给了母亲,还特意
5
拎来了他们从城里带来的新鲜水果,表示感谢。母亲一边给我拿水果,一边说,你也要记住啊,这人啊,可不能太计较。
⑨我瞧了一眼父亲,窗外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 ....13.老刘“命好”体现在哪里?原因是什么?(4分) 14.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15.品味下句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 ..16.请分析一下题目“细水长流”有哪些作用?(4分)
17.文章结尾写“一缕阳光”正好照在父亲的脸上,有什么深意?(4分) (五)阅读选文,完成18-21题。(13分)
莫做“布里丹的驴子”
①法国哲学家布里丹讲过一个关于驴子的著名故事:有一头驴,与众不同,喜欢思考。有一次,主人在它面前放了两堆体积、色泽都一样的干草,给它做午餐。这下可把它给难住了,因为这两堆干草没有有任何差别,它没法选择先吃哪一堆,后吃哪一堆。最后,这头驴子面对两堆草料,饿死了。这头驴子虽然饿死了,但从此在哲学史上“名垂千古”,被称为“布里丹的驴子”。
②人的一生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不管你是否愿意,也不管你是何种态度,更不管你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都要去面对。可以说,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
③选择是需要勇气的。因为每个人的欲望是无尽的,当碰到“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矛盾时,选择就成了痛苦的事情。许多人会像“布里丹的驴子”一样,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拿起这个又想着那个,放下呢,却又舍不得。其实选择就意味着放弃,你选择熊掌就要放弃鱼儿,选择充实就要放弃悠闲,选择繁华就要放弃幽静,选择和放弃总是如影随形。只有果断选择,舍得放弃,“取其要者而为之,不要者而舍之”,我们才能走好人生的下一步,否则只会像“布里丹的驴子”,在犹豫、徘徊中贻误选择,甚至失去选择。
④我们总担心选择是否正确,其实选择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好与坏、对与错、成与败之分。选择自己需要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一颗珍珠、一粒玉米,对人类而言,肯定会选择珍珠,但对于公鸡而言,它宁愿选择玉米。因为珍珠虽然是宝物,但对公鸡来说毫无用处,普普通通的玉米却可以用来填饱肚子。有的时候,我们无论怎么选都是正确的,比如“布里丹的驴子”的两堆草,选哪一堆都一样能吃饱肚子。
⑤大胆做出自己的选择,即便结果没有预想的那么美好,也不要后悔。一位老酋长对几个
6
即将出门闯荡的年轻人说:“我送给你们每人六个字,先写给你们三个字——‘不要怕’,再过二十年你们回来找我要后三个字。”二十年过去了,他们中有的事业有成,而有的一贫如洗,但是他们都回到了老酋长那里,问他要后三个字,结果,他们得到的是——‘不要悔’。选择是自己做的,路是自己走的,只要上不愧于天,下不愧于人,又有何后悔?
⑥当我们面对选择的时候,都要记住:“之前不要怕,过后不要悔,有得必有舍,有舍才有得。”我们只有在人生的每一个十字路口勇敢地作出选择,才能在自己的人生大道上走出一串串坚定的脚步……
18.结合全文,说说标题“莫做‘布里丹的驴子’”的含义。(3分) 19.为什么说“选择是需要勇气的”? (3分) 20.选文第④⑤两段能否颠倒顺序?为什么?(3分)
21.第四段划线句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4分) 三、写作(50分)
22.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请以“为自己点赞”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内容具体,语句流畅,结构完整。书写工整、美观,不少于500字。文章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2)以“一件难忘的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和姓名。2.恰当地运用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3.恰当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4.不少于500字。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