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想弃学打工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案例概述:
王某是我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010级的一名男生,出生在中国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都是依靠种地和低保生活的朴实农民,其大学期间的学费及生活费用十分紧张,故该生利用一切空余时间打工兼职赚取生活费和学杂费,导致无心学习,日常考勤也不够积极,常出现迟到现象,并因此被辅导员谈话一次。通过谈话及深入班级明察暗访了解到该生具体情况后,作为2010级辅导员,他首先尽他能力,经过班级程序,在大一学年给该生发放了国家助学金。按照常理推断,该生的经济问题算是得到了缓解,那么应该安心学习了。在期末英语考试中,该生因为考试作弊被记过处分,在辅导员找其谈话时,他提出要退学打工,并称:‚自己早都看透了社会形势,上大学最终出来也得找工作,还不一定找到好工作,在学校既花钱有荒废大好年华,不如出来闯一闯,碰运气。‛ 案例分析:
通过网络搜索,我已经零零星星地拼接出当前中国大学校园里的另一道风景:很多学生失望、无奈、厌学、逃课,这是一个庞大的‘逃课族’。据一项调查,基础课逃课率在25%以上,至于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公共课的逃课率在50%以上,而一些高校因不喜欢所学专业而厌学的学生比例竞高达40%,还有一些学生另做选择,退出这场以消磨青春为代价的‚游戏‛,‚逃离教室‛和‚逃离大学‛。许多高校出现了所谓的‚选逃课‛与‚必逃课‛,这种教育状况不得不令人堪忧。
究其根源,我认为首先这牵涉到高校教育质量方面的因素。目前许多高校所设专业与社会需求脱节,这让学生有时候容易感觉到‚学不着东西‚,加之社会舆情渲染许多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后一般都不能胜任所学专业方面的工作,极易加剧在校学生的某种危机心理,本来应该想办法去提升自身综合实力,结果转化成了要及早给自己谋岗位。这种状况产生了大学生‚上学无用论‛的思想。
同时,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当前社会经济体制正在进入深刻变革阶段,在我们的学生家长中,经商因素已经占到了主导份额,很多过去的国营,公办单位的家长已经‚下海‚多年,复杂的市场经济浪潮面对我们社会主
义国家的新经商人,特别是60后同志们,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和考验。而且,资本市场对每个人的公共属性也导致学生与家长有的时候又不得不牵涉其中,成为‚平等人‛,因此,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正在经受新的考验,社会影响形势出现更大的不利因素。这就更要考验我们高等教育这艘庞大的航船是否能够经历新的风浪。 解决方案 :
1 理论依据和过程方法
依据当代大学生生存的社会环境理论以及心理学中的‚强制行为论‛的相关章节,针对学生王某的特定情况,辅导员首先告知要想退学必须家长来校办手续,让他回宿舍冷静反思自己的错误,同时安排班干部和宿舍长在近几天关注该生日常活动,并且在第二天中午和他一起在大食堂吃午饭,和他聊了些时事政治。通过谈话,我的第一感觉是:该生是一个非常有想法、非常有自己的主见的学生。但是通过与该生的交流,我发现该生存在着 ‚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他认为打工兼职可以让自己认识到很多社会上的人,而这些社会人让他看到在学校里学的东西根本甚至很少会用到以后的工作中。再加上自己所学的专业今后只能进工厂‚卖苦力‛。与其花费这么多时间在学校里浪费,倒不如多到社会上学点东西。通过沟通交流,我首先肯定了他进入社会锻炼,提升自身素质的想法的正确性,对他很早意识到一些社会问题表示赞同。
第三天下午王某班级没课,辅导员通知该生到办公室聊天,辅导员肯定了他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行动,但是强调其考试作弊行为和想法是错误的。读书获取知识仍是个人发展的主要因素,没有掌握足够的知识,在社会上是很难获取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获得同行业及竞争对手的尊重和认可。同时,知识匮乏导致的无知极可能被居心不良的人利用或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让该生认识到学校学习的必要性,不要顾此失彼。并未过多谈及其作弊处分的问题。
在第五天宿舍巡察时,辅导员特别留意了王某的床铺,发现其枕边放有《第一桶金》和《厚黑学》两本社会民间流行读物,当即取走并通知其谈话。当着他的面,我系统的批判了两本书中的核心内容以及读物中潜意识的误导理论。王某很惊讶我对该书的了解并听得很入神。最后,辅导员告诉他考试其实也和生意一样,偷来的胜利是拿不走的,并且依靠侥幸心
理是不能经得起考验的,即便退学进入社会,怀揣不良企图也不利于未来事业的发展。
在辅导员的耐心引导下,该生当即就大彻大悟,当即要求接受处分,签字后保证接受大家的监督,今后认真学习争取顺利毕业。
由于该生经常外出打工,他的安全问题是值得关注的,于是辅导员就时常和他联系询问生活情况,提醒他注意安全,注意营养饮食等,同时辅导员还经常提示学生干部及舍友与他沟通,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让他认识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充满关怀的大集体里,这里永远是他的家。
2 结果评价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该生的旷课迟到现象逐渐减少,成绩也没有再出现下滑。但是由于长期的社会影响及该生的家庭环境影响,我感觉该生的思想转变还需要一段时间,就时刻提醒他一定要把大学期间的课程好好学完,对于他打工兼职不会横加阻拦,但是告诉他要在不违反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下做好自己的兼职工作。目前,该生各方面情况正常。 经验与启示:
学生王某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思想和行动都得到了相应的转变与改进,但是透过该生的案例我们不得不考虑更深一层面的问题:该生的行为难道仅仅是自身问题导致的吗?贫困帮扶及各类解决措施真的能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吗?该生不去接受学习而去社会上打工兼职接受社会人的锻炼,这在当前大学生中已经不是个案,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社会资本化深入发展,特别是当前社会舆情的微妙变化对在校大学生到底有多大的影响?
带着种种疑问,我利用休假期间通过网络和走访的方式与能够联系到的90后大学生进行了广泛的沟通交流。通过谈话,我发现他们大都存在着一种‚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他们感觉大学生活太过安逸,是对生命的浪费,同时也透露出对大学教育失去信心,即使天天去上课,去上自习,对自身素质也没有多大提高。大学,只是混个毕业证,作为将来踏入社会的敲门砖而已。与其花费这么多时间在学校里浪费,倒不如多到社会上学点东西。上大学最终也是为了就业,早接触社会早锻炼自己,既然这样,只要拿到毕业证就行。六十分万岁,及格万岁,成了许多90后高校学子高呼的口号,这不得不引起当前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从王某的教育经验,我发现要进一步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积极树立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系统工程,高校,教师,家长,群众,文化产业,网络,舆情,公共服务机构都要积极参与,实现联合教育。同时,针对学生特点,抓住学生的精神和意识关节点,努力培养自身的更加深厚的知识储备,有利于冲破学生的极端意识,对扭转学生思想误区有积极作用,最后,利用现有的物质条件,时刻帮助学生解决物资匮乏的现实困难是巩固其坚持完成学业,缓解精神压力的现实手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