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浙江自考唐诗研究复习资料(三)碎片记忆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唐诗研究一二章节(碎片记忆)

1、康熙年间,清人所注《全唐诗》48900首,诗人2200家;现代《全唐诗补编》,共计53000首

2、胡应麟:“甚矣,诗之盛于唐也”.众体皆备纠正了焦循,王国维等人造成的对唐诗的长期误解。焦循称唐诗为“一代之胜”。王国维称“一代之文学”。

3、明代唐诗专家胡震亨认为唐诗的繁荣原因在于帝王的提倡。

4、科举分明经和进士两科。

4、唐宣宗李忱对白居易的评语: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5、皎然的《诗式》用禅法造境,诗名颇盛的僧人:寒山问拾得,灵澈最皎然,灵一,贯休,齐己。

6、任二北的《唐声诗》将唐诗分声诗和徒诗。

7、描写音乐的诗歌著作《P10》.

8、唐诗分期源于严羽的《沧浪诗话》,定型于高棅的《唐诗品汇。总叙》,高棅认为中唐是盛唐之后的再盛。

9、陈衍《石遗室诗话》中的三元说法。

10、魏微在总结南北诗风的得失后,提出“各去所短,何其两长”的主张。

11、贞观新声《P16》

12、上官仪的六对,八对之说。

13、杜甫对初唐四杰评价,初唐诗人宋之问最早将他们合称。

14、杨炯的“耻居王后”指散文创作。影带,假对映射上官仪。

15、吴中四杰:贺知章,张若虚,张旭,包融。

16、沈宋并称是律诗定型的标志《沈佺期和宋之问》。

17、高棅《唐诗品汇》说陈子昂“继往开来,中流砥柱,上遏贞观之微波,下决开元之正派。殷潘对《河岳英灵集序》对盛唐诗人评价::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言气骨则建安为传,论宫商则太康不逮。

18、“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元稹对杜甫的评价。

19、冲淡诗风的代表诗人:王维,孟浩然,斐迪,储光羲,崔兴宗,常建等。婓迪《辋川集》;殷潘对储光羲的评价:格高调逸,趣远情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名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婓迪《宫槐陌》名句:秋来山雨多,

落叶无人归。

20、储光羲 《田家杂兴八首》名句:清浅望河汉,低昂看北斗。

21、在巴、楚的贬谪生涯中,刘禹锡受到了民间俚歌俗调的影响,创作了《_杨柳枝词_____》、《竹枝词》、《堤上行》、《踏歌词》等富有民歌情调的作品

22、叶燮称中唐为百代之中,中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大历又是中唐的开端。

唐人选唐诗中,殷潘的《河岳英灵集》和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成就最大。

司空图评价韩愈:驱驾气势,若掀雷挟电撑抉于天地之间,物状奇怪,不得不鼓舞而徇其呼吸也。清人赵翼《瓯北诗话》评价韩愈:劈山开道,自成一家。

49、苏轼说:郊寒岛瘦。孟郊对贾岛的评价:诗骨耸东野,诗涛涌退之。

韩愈的自评:少小尚奇伟,平生足悲吒

61、元稹把自己的诗歌分六类:“古风”、“乐讽”、“古体”、“新体乐府”、“律诗”与“艳诗”。最能代表他的新体乐府成就的是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

62、晚唐诗人中,“闺阁情怀”占据重要地位,诗风“深婉绮丽”。代表诗人:李商隐,温庭钧,吴融,韦庄,韩偓。

66韩偓来自李商隐的评价: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唐诗研究三四五章节(碎片记忆)

1、刘勰的《文心雕龙》提出论文有“八体说”:典雅和新奇,远奥和显附,精约和繁缛,壮丽和轻靡。钟嵘的《诗品》将诗人分上中下三品。崔融著《十体》反映时人对诗歌形式,形态,风貌等多方面认识。并提出“九对”说。

2、司空图作诗,在注重味外之音,象外之象的同时,也注意诗的体性。皎然《诗式》,专列《辩体有一十九字》。

3、徐学夷著《诗源辨体》,对各种诗体的源流演变与作家的创作个性进行系统性的全面阐述。钱良择的《唐音审体》是专门按体选诗之作,重点在于诗歌题材的申辩。上官体是唐朝第一个确立的诗体。韩偓《香奁集》写了许多艳情诗,反映当时社会的群体审风尚。

4、长篇歌行在初唐赋化明显原因有三,一个是宫廷诗人主导地位,诗歌主要用于赞颂,其二初唐诗坛沿陈梁旧迹。再次初唐重视类书编撰,促使诗人作诗讲究辞藻堆砌,加深诗的赋化。这类赋化以写帝都名篇最为突出:如:《长安古意》,《帝京篇》《临高台》。

5、唐朝诗歌具有四个体征:1.赋化特征,2.诗体具有阶段性和连贯性,其特征主要在阶段性上。3.对近体诗的演进;4.对乐府诗的继承和创新。

6、严羽在《沧浪诗话.诗体》中把唐诗分为:初唐体,盛唐体,大历体,元和体和晚唐体。大历诗人在描写人情物态上特别细腻,被称为画工之用工笔。

7、钱起《省试湘灵鼓瑟》名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11林昌彝《射鹰楼诗话》称:七言古学长庆体,而出以博丽,本朝首推梅村。初唐四

杰七言古与长庆体不同,二者均是丽体,四杰以橄丽胜,长庆以清丽胜,须分别观之。长庆体与传统歌行不同:多用偶句;经常换韵。

12、《新唐书.宋之问传》评价沈宋:回忌生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

13、明王世贞称:五言之沈宋始可称律。

14、上官体三个特征:绮错婉媚,属对精切,颂美功能。并提出了‘六对’“八对”之说。上官体是文学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产物。1.帝王喜好,2科举初期的文学需求。3.上官仪本身显贵身世,使上官体影响不断扩大。

15、杜甫《戏为六绝句》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16、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称呼四杰侧重于文体,称呼王杨卢骆才是侧重诗。

《陈拾遗体》两个特征:复古,雅正。

16、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是王安石对张籍的评价。

17、以诗为戏在三种诗体上表现最为突出:唱和诗,联句诗,杂体诗。

18、古体诗两个原则:尽量不用律句,多用拗句。

19、格律诗分类:绝句(五六七言),排律(五七言),律诗(五七言)。

20、嵌字诗:把一类的字或事物包含在一首诗里面写成的诗歌,又不失去完整的意义。

21、清李因培称富嘉谟的《明冰篇》“每三句换一韵,开后人法门”

22、乐府和歌行区别。角度上:乐府第三人称,歌行第一人称。内容上乐府多叙事,反应社会情况,歌行叙事抒情都可。语言形式上,乐府有无言,七言和杂言,歌行没有五言。题目上,乐府题目简短,二三字居多,歌行则长短不一。

23、唐代诗论专书著作:王昌龄《诗格》,皎然的《诗式》和司空图的《诗品》。特征:理论阐发少,诗歌技巧探讨多;标举名目,显得琐碎。

24、论诗序跋,书札(白居易的《与元九书》)和诗文(杜甫的《戏为六绝句》)。

25、唐人写唐诗,著名的有:《唐人选唐诗》,《河岳英灵集》,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元结《箧中集》,姚合《极玄集》,韦庄《又玄集》,韦縠《才调集》,令狐楚《御览诗》,芮挺章《国秀集》,佚名《搜玉小集》。

26、杜甫的诗号称诗史,最早来源于孟棨的《本事诗》。

27、唐代比较著名的诗图:张为的《诗人主客图》,分主,上入室,入室,升堂,门五。此外还有李洞的《集贾岛句图》和佚名的《琉璃堂黑客图》。

28、初唐诗格类著作:上官仪的《笔札华梁》,崔融的《唐朝新定诗格》和元兢的《诗髓脑》。

王昌龄提出:物镜,情境,意境。三格包括:取思,感思,生思。殷潘提出“兴象”

说。

29、中唐著名诗歌选本:元结《箧中集》,高仲武的《中兴间气集》。重要诗论皎然的《诗式》。

30、晚唐诗论比较倾向于批驳儒家诗教说。司空图在皎然“文外之旨”的基础上,提出“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31、韩愈对陈子昂的高度评价:国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32、“风骨”概念用于文学批评的是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陈子昂提出: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审美理念。

33、《新唐书》: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杜甫对陈子昂的评价: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

34、李白的诗论:1.大雅正声。2.清新自然。

35、杜甫的诗论:1、比兴体制作微婉顿挫之诗;重视诗法诗律,3.戏为六绝句的论点。

36、敦煌文献的价值表现:辑录唐诗的佚诗,校正唐诗异文。

37、刘向的《别录》是中国古代典籍分类之祖。《中经新簿》的出现,开创了我国图书四部分类法的道路。

38、唐人编撰的文学总集分两方面:国家组织修纂(除文馆词林,其余都遗失。)和

私人修纂。

39、《唐人选唐诗新编》有三个地方比较致力:补充新材料,改选好本子,矫正错误。

对研究唐诗来说,《文苑英华》的价值颇高。宋人编纂的类书

A.《太平广记》 B.《文苑英华》

C.《太平御览》 D.《册府元龟》

40、唐朝诗文总集姚铉《唐文粹》和王安石的《唐百家诗选》

41、《万首唐人绝句》作者洪迈。《乐府诗集》郭茂倩,对乐府进行了分类,对每类乐府进行解题。《瀛奎律髓》作者方回

42、分类总集《古今岁时杂咏》作者铺积中和《分门纂类唐歌诗》,作者赵孟奎。

43、地方文献总集《会稽掇英总集》

44、后世对唐人别集整理的三种情况:唐人原编,后世翻刻,原编遗失,宋人重编,唐人别集在宋代遗失,明清重编。

45、记载唐代诗人正史的有《新唐书》和《旧唐书》。《新唐书》最得力的部分是《表》与《志》。其余还有《唐才子传》《宋高僧传》(最著名的僧人传记)和《续高僧传》。

《唐才子传》的编者是西域人辛文房 (考了好几遍,囧)

.

46、在诸多材料中,石刻碑志最为可信。

47、《金刚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木刻本书籍。

唐代著名别集:1、王勃《王子安集》蒋清翊《王勃全集笺注》是第一个注本 2、杨炯《盈川集》3、卢照邻《卢昇之集》。

4、骆宾王《骆临海集》。《骆临海集笺注》的三个成就:总结,补遗,笺释

5.陈子昂《陈伯玉文集》。

6.孟浩然《孟襄阳集》。佟培基的《孟浩然诗集笺注》特点:广搜异本校对,注释精详。

7.王维《王右丞集》。陈铁民的《王维集校注》最富有学术价值。

8.8.高适《高常侍集》。9.岑参《岑嘉州集》。10.韦应物《韦苏州集》。11.李白《李翰林集》。

9.12.杜甫《杜工部集》。杜诗千家注,王洙最有名。杜诗编纂常见类型:分体,分门,按年。杜诗注释常见类型:编年型,分类型,集注型和批点型。几个重要笺注见p308

13.孟郊《孟东野诗集》。14.韩愈《昌黎先生集》。15.柳宗元《柳宗元集》。16.李贺《李长吉歌诗》。17.白居易《白氏长庆集》。18.元稹《元氏长庆集》。19.刘禹锡

《刘宾客集》。20.杜牧《樊川文集》。21.李商隐《玉溪生诗集》。22.温庭筠《温飞卿诗集》。

23.皮日休《皮子文薮》。24.《韩翰林集》。25.韦庄《浣花集》。

官职:李白《李翰林集》,杜甫《杜工部集》,韩偓《韩翰林集》,杨炯《盈川集》,王维《王右丞集》,高适《高常侍集》,刘禹锡《刘宾客集》

地名:孟浩然《孟襄阳集》,岑参《岑嘉州集》。10.韦应物《韦苏州集》,韩愈《昌黎先生集》,杜牧《樊川文集》,韦庄《浣花集》

年号:白居易《白氏长庆集》。18.元稹《元氏长庆集》

名或字:王勃《王子安集》,陈子昂《陈伯玉文集》,孟郊《孟东野诗集》,柳宗元《柳宗元集》,温庭筠《温飞卿诗集》,卢照邻《卢昇之集》,李贺《李长吉歌诗》

别号:骆宾王《骆临海集》,李商隐《玉溪生诗集》

其他:皮日休《皮子文薮》。

李白诗歌的代表性注本:王琦所注的《李太白全集》。胡震亨所注的《李诗通》,和杨启贤《分类补注李太白诗》。

第三节,唐诗重要总集叙录

1.许敬宗等《翰林学士集》(贞观时期)。2.崔融《珠英集》。3.殷璠《河岳英

灵集》。4.殷璠《丹阳集》(地域中心选诗)。5.芮廷章《国秀集》(盛唐近体)。6.元结《箧中集》(失意文人)。7.李康成《玉台后集》(齐梁体格)。8.令狐楚《御览诗》。9.高仲武《中兴间气集》。10.姚合《极玄集》(山水田园)。11.韦庄《又玄集》(清词丽句)。12.韦縠《才调集》(律诗)。13.佚名《搜玉小集》(初唐至开元)。14.顾陶《唐诗类选》。15.胡震亨《唐音统签》。16.御定《全唐诗》。17.沈德潜《唐诗别裁集》。18.孙洙(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

1、制科:皇帝亲试之科。常选课:进士科和明经科。

2、武则天时期降低门阀制度和地位最重要的标志的是改《氏族志》为《姓氏录》。

3、武周时期,政治文化中心从长安迁居洛阳。文学繁荣出现两个新方向:文学群体产生,如“朱英学士集团”;文学新体产生,如沈宋体等。

4、珠英学士(47人)三个特点:不拘一格,职责是修纂《三教珠英》,都是当时著名文学家,都是在纪朝士。

5、朱英学士的文学成就主要有三人:李峤“才华乃天授”“新诗冠宇宙”。

富嘉谟“孤峰绝岸,壁立万仞....诚可畏乎”阎朝隐“燕歌赵舞,观之忘忧”。

6、安史之乱,唐朝文学从浪漫主义走向现实主义。

7、中唐是唐代的转折时期,曾发生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事件是永贞革新

8、大历诗风的“浮”,贞元诗风的“荡”,元和诗风的“怪”。

9、佛教对唐诗的影响:提供创作题材、丰富表现手法、禅理和诗理融合拓宽了唐诗的境界。

10、禅宗影响王维(唐朝)诗歌艺术的三个情况:以禅语入诗,以禅趣入诗、以禅法入诗。

11、寒山诗中的禅分为:禅理,禅典和禅趣。

12、道教发达在诗歌中的反映:君臣唱和;诗人和道士的密切来往;题道观诗很多,最出名的当属杜甫的《饮中八仙歌》。P404

13、唐朝以诗赋取士的制度影响:促进诗歌普及,促使诗人研讨诗歌的创作技巧。

14、就常科而言,生徒和乡贡是考生两个最主要的来源。

15、唐代科举流程:P420

16、唐朝常六科: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算,明书。

17、省卷是交纳给礼部的,也叫公卷。

18、行卷内容:诗和传奇。

19、最早的赴举诗,是刘希夷的《饯李秀才赴举》。

20、晚唐诗人:小李杜,温庭钧,陆龟蒙,许浑,刘沧,张祜等。

21、大历十才子”中的“大历”是唐代宗年号。

22、牛党之争收到牵连的诗人有:小李杜,元白,温庭筠,李绅。

23、陆龟蒙,字鲁望,号江湖散人

24、清代杜诗重要注本有钱谦益《杜工部集笺注》、仇兆鳌《杜诗详注》、浦起龙《读杜心解》、杨伦《杜诗镜铨》。

初唐诗人刘希夷的代表作品是《代悲白头翁》。苏轼:元轻白俗,郊寒岛瘦。

“牛鬼蛇神”一语是杜牧用来形容李贺。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是_元好问对李商隐诗文难懂的慨叹。

《白氏长庆集》、《元氏长庆集》中的“长庆”是唐代皇帝的年号(唐穆宗李恒。)

《直斋书录解题》的编者是.陈振孙。刘禹锡是永贞革新的核心人物之一。失败后,和柳宗元均被贬为司马。

.“三吏”、“三别”是杜甫的著名作品,其中“三别”包括《新婚别》、垂老别_和《__无家别______》。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

陈子昂的诗论主要见于《_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_____》

指出“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的诗人是李白

出现在“旗亭画壁”故事中的是王之涣,王昌龄,高适。

属于省试诗的P43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