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计算机网络犯罪的法律研究

2021-07-20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综合论坛2013年7期(中) 计算机网络犯罪的法律研究 张夏楠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委党校安徽亳州233600) 摘要:伴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强大的功能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 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网络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同时,网络犯罪也悄然而至。尤其是近些年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网络色情 等犯罪活动层出不穷,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给社会稳定和人民的利益带来极大的危害。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犯罪,在我国当前的法律也存在着一些不全之处,就 如何进行有效的规范计算机网络与预防打击计算机网络犯罪,本文给出了一些建议与意见。 关键宇:计算机网络;犯罪;法律规定;预防措施 计算机网络实现了数据传输和资源共 享,人人皆可以浏览、查询、传送、下载资 料。但任何事物都是在其正向作用和反向作 用的拉锯中发展的,当人们在享受其正向作 用所带来的成果的同时,也必须时刻警惕其 反向作用的弊端。计算机网络在为我们提供 便利的沟通方式的同时,也为不法分子提供 了复杂多变的作案手段。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犯罪呈快速增长的 趋势。计算机网络空间已成为政法系统着力 治理的重点,维护该领域的安全已刻不容 缓。 一、计算机网络犯罪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犯罪是指使用计算机及网 络技术进行的各种犯罪行为,包括利用计算 ’机及网络技术非法人侵和破坏计算机信息 系统的犯罪,或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进行 盗窃、诈骗、传播病毒等其它犯罪行为。计 算机网络犯罪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主 要是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 挪用公款;利用计算机窃取国家秘密和实施 其他犯罪(如:网上非法交易、虚假广告、网 上洗钱、网上诈骗、非法程序攻击、非法盗 用客户数据、非法侵占版权、黑客人侵网站、 网上侵犯商业秘密等)。 二、计算机网络犯罪特点分析 (-一)隐蔽性强 难以快速发现计算机网络犯罪的隐蔽 性主要表现在:作案范围不受时间和地点限 制,犯罪人对犯罪结果发生的时间可以随心 所欲地控制;作案时间短且不留痕迹;没有 特定的表现场所和客观表现形态。不易识 别;案件侦破较难犯罪系数高。据统计。犯 罪分子采用传统方式抢劫银行,平均每次获 得的赃款只有3551美元,且行抢者入狱的 可能性高达82%。而利用计算机及网络进行 盗窃。平均每次可得赃款25万美元,被抓 获的可能性只有2%。 (--)波及面广,社会危害性大 计算机网络因其互联性、开放性,使得 犯罪分子的作案对象会波及网络中的大批 计算机用户。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全球每 天有超过一百万人成为网络犯罪的受害者, 全球网络犯罪的损失总计超过3880亿美元 (三)智力成本高,作案成本低 犯罪主体低龄化计算机网络犯罪需要 犯罪分子熟知电脑技术及网络技术以到达 犯罪目的,其智力成本往往要比传统犯罪的 智力成本高。就其作案成本而言,往往要比 传统犯罪的成本要低。犯罪分子敲几下键 盘,动一动鼠标,就可以完成整个犯罪过程。 且网络犯罪的主体具有明显的低龄化特征。 (四)作案空间不定 管辖范围难以明确在普通犯罪案件侦 查及管辖认定中,犯罪人的居住地、犯罪行 为地和结果发生地等因素之所以能够成为 刑事司法管辖权的基础,是因为它们和某个 刑事司法管辖区域有着物理空间的关联。然 而,当犯罪嫌疑人利用网络空间实施作案 时,它们与刑事司法管辖区域的物理空间的 关联性变得极不确定。这样即造成管辖范围 难以明确。 三、计算机网络犯罪呈增长趋势的原 因 (_一)计算机网络犯罪的物质成本低 计算机网络犯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一 台计算机,不容易留下证据,所以被抓获的 机会很小。此外,法律制度对许多网络犯罪 行为尚未作出规定。使这些行为处于脱法的 状态。相反。网络犯罪在获利方面却可一本 万利。比如通过网络实施诈骗,或者通过网 络窃取他人的商业秘密。正是由于网络犯罪 的低成本和高收益,给不法分子造成巨大的 诱惑。 (二)网络安全技术相对滞后 限于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发展的不足 及技术普及中存在的不充分因素,加上操作 系统本身存在着缺陷和漏洞,计算机系统的 安全可靠性并不是很高,犯罪分子常常利用 系统的弱点侵入用户电脑。例如:特洛伊木 马病毒就常被犯罪分子用于侵入用户电脑。 由于一般用户网络安全技术力不从心,即使 是杀毒软件也只是某种新病毒造成危害后 才能更新病毒库,使得网络犯罪的成功率大 大提高。 (三)计算机网络犯罪执法力量相对薄弱 计算机网络犯罪增长速度之快。使得执 法人员数量紧缺。网络犯罪的证据与传统犯 罪的证据有区别,相对难以收集与固定,也 给侦破此类案件以及定罪带来困难。因特网 是一个非常大的网络环境,黑客可能一次通 过不同地区,甚至跨国的ISP网络供应商攻 击计算机,因此很难追踪。公安人员也缺乏 网络专业知识,用传统的侦查手段往往很难 应对网络犯罪。 四、计算机网络犯罪的防治对策 375 (_一)大力开展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 树立和培养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加强计 算机网络安全教育,要从青年抓起。计算机 网络安全知识的教育宣传,对于防范青少年 实施网络犯罪至关重要。此外.在各大的互 联网站上多增加一些网络安全宣传标语及 安全常识也有利于增强用户的网上防控和 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范能力。 (二)筛选互联网站下载内容 用户从互联网上经常会下载到带有病 毒或者捆绑有恶意软件的程序,使自己计算 机处于危险状态。 因而需要督促各互联网站特别是提供 下载服务的网站对本网站提供的下载内容 进行严格筛选,减少犯罪分子作案的时机。 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犯罪案件发生的几率。 (三)建立举报制度平台,强化网络技术 防控 鼓励广大互联网用户对深受其害的带 病毒网站予以举报,通过网上接收群众举 报、求助,及时发现犯罪线索并循线侦查。 各地政法机关应实施科技强警,进一步提升 计算机网络从业人员的学习借鉴能力,提高 其在计算机网络管理与执法方面的能力。 (四)及时固定证据,防止证据稍纵即逝 办案人员在办理案件中。发现有价值的 证据,应当及时予以固定,避免出现犯罪分 子抢在固定证据前,将证据销毁,从而给侦 破以及起诉造成极大的麻烦。甚至妨碍了案 件的办理,使犯罪分子逍遥法外。 (五)增强法律条文的可适性 为更好地依法打击计算机网络违法犯 罪行为,保护网络安全,有必要制定一部专 门法律,通过增强其针对性、系统性和可操 作性,为依法治理计算机网络违法犯罪提供 必要的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1】( ̄)JosephMenn,梅恩,密战,网络犯罪大 追踪【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1舒诚,2000年网络犯罪十大案例简介叨,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1,(02】。 [3】瑞}星2006安全报告:熊猫烧香十大病毒之 首.科技资讯网。 [4]李双其:《网络犯罪防控措施》,北京:群众 出版社。2010年版。 【5】薛虹:《网络上版权保护的辨证思考》,洛 阳:洛阳大学出版杜,2009年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