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辛勤:立足学,创新创业对路

2021-01-30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辛勤:立足学,创新创业对路

作者:张蕾磊

来源:《大学生》2015年第07期

文/本刊记者 ;张蕾磊一窝蜂搞创业有害

“如果你学了7年法律,毕业后创业卖茶鸡蛋,我总觉得哪里不对路数。”辛勤一声叹息。 体会到学之乐才是真正的学:好学和乐观。辛勤坦言自己和一直在学校上学的同学们不一样,他本科毕业后工作了一段时间,读研,毕业后工作,再考到清华读博,走的是学习—实践—再学习的路径。辛勤不把上课当包袱,整个博士学习期间,只需修满18个学分,但是他已经完成了几十个学分的课程,还旁听了许多感兴趣的课程。“本科时我会和很多同学一样,哪个老师的课好过我就选。”辛勤笑说,“工作后回到学校的课堂,我认为要尽可能地利用校园平台的资源,不要局限于所学专业的知识。浪费这些机会,就太太可惜了!”博一的时候,辛勤上了钢琴课,还选了于芬老师的跳水课,现在他正学大提琴,他自得其乐地说加个消音器就能在宿舍里练习了。

充分利用大学校园的资源,辛勤说到做到。2011年到清华报到后,辛勤发起成立了清华大学学生物联网研究会。“没有赶上IBM时代、微软时代,互联网时代又没有反应过来”,辛勤相信在新的物联网时代大学生更有发展机会,于是他把校园里不同院系和不同专业、对物联网感兴趣的同学聚拢,虽然没有实际的项目可以做,但是大家时常在研究会的平台上探讨物联网下的大趋势。

2012年,在研究会的基础上成立了生命方舟团队,成员来自计算机系、电子系、工程物理系、化学系和医学院、美术学院,多是博士和研究生,现在已经扩充到15个系的同学参与其中。辛勤埋头学习,他没有想过创业,周围谈创业的人也不多。自从参加清华大学的各种创新创业活动后,辛勤接受了清华x-lab平台的辅导和帮助,从而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潮中的一员,他明显感觉到身边的创业氛围越来越浓厚。

身处创新创业热潮,辛勤是冷静的。“创新创业是好事情,但是我看国外的数据,像伯克利大学、硅谷这样创业氛围很浓的学校和地区,大学生创业也就占1%。就清华而言,有3万多学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创业,更不是每个人创业都能成功。”辛勤说,“一窝蜂地搞创业,也许反而会害了大学生创业群体。”

一年多的创业洗礼,让辛勤对大学生创业、在校创业有了更多认识和体会,他有一个不同的解答:创新创业,是所学课程、所研究方向的实践化、商业化。这是辛勤的切身感受,立足学业的创新与创业,是从课程中所学、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出发,通过创业获得各种资源,实现想法。他的潜台词是,这样的创新创业对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有idea,有钱,没创业知识

辛勤的创业项目来自2012年的课程设计。辛勤的导师是清华计算机系主任吴建平,作为计算机网络领域的著名学者,吴老师的宏观创新思维无疑对辛勤影响巨大。计算机系的学术创新创业环境,令辛勤无比兴奋。学过系里移动通信和移动计算、下一代物联网的应用课程后,辛勤和同学完成了课程设计,得了高分。“学工科的都这样,课程结束了要给老师一个结果,告诉老师想做个什么样的东西,绝大部分最后都成了纸上谈兵。”辛勤说,“我们结合课上所学做的物联网设计,感觉很好,非常想把它实现。”类似的课程上的火花迸发出的项目雏形,辛勤以前也碰到过,因为缺乏场地、人脉、市场、资金等资源支持而夭折。巧的是,尚未正式成立的清华x-lab在2012年秋季学期启动了“首届清华TOP10全校创新创业项目”选拔活动,几个月间,各院系学生和毕业生提交了50多个新项目,辛勤把那次花大力气完成的课程设计提交了上去。

这是一个处于IDEA状态的项目,由此,在项目准备过程中,辛勤认识了清华x-lab的高建老师,创始主任张帏、执行主任毛东辉,并接受他们的专业指导。“毛老师用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项目的名字要改,要能吸引眼球。”辛勤他们想到了“防猝死智慧感知网络”,这很好地概况了项目:通过戴在手腕上的设备准确监测人体脉搏,与计算机网络相连,让需要的人得到及时的救治。从初赛到复赛,辛勤通过一轮轮的项目汇报,参加培训,最终进入TOP10项目的展示。现在回想起来,辛勤笑说,那就是一次次的路演,只是当时根本没有这概念。 2013年4月25日,在经管学院伟伦楼报告厅举办了首届清华TOP10全校创新创业项目选拔活动展示及颁奖活动,很多学生知道了正式成立的清华x-lab。做完展示后,一个投资人找到辛勤,要给投资,2000万够不够?辛勤完全没料到会这样,措手不及中他回答不够,5000万!投资人说:行!辛勤有点蒙,他只是随口说的,他想得很简单,钱不是越多越好吗?说出去也好听啊!得知辛勤的做法,张帏批了他一顿:“你们真傻,要5000万干什么?你们用得了吗?”在清华x-lab学过企业管理、股权分配等课程后,辛勤才懂得张帏的批评,5000万投进来,会占掉公司多少股份?70%或者80%的话,这个公司谁做主?

事实上,在TOP10的展示中,辛勤的项目是唯一没有产品的。后来,两家相关知名大公司先后联系过他,有投资意向。但是,是以建实验室的方式,辛勤他们搞研究,知识产权归投资方。权衡再三,辛勤决定接受个人投资,最后出让5%的股份,获得了80万的投资。 2013年5月,辛勤喜忧参半,纠结万分。喜的是,自认为设计得很好的作业得到了认可,钱有了,资源有了,腰杆硬了,可以去实现纸上的项目了;忧的是,IDEA只是IDEA,真要做的时候才发现,哪里是有钱就能干的?好在有清华x-lab,除了听创新机会的识别、合伙人在一起等创业课程,学习经济学、营销、管理等知识,辛勤利用假期跟着张帏、毛东辉等人到珠三角、长三角的科技创业园区实地考察,了解和学习创新创业。 x-lab搀扶着前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科技行业钟爱物联网概念,因为他们意识到一个全新的巨大市场正在成型。辛勤的项目受关注,正是契合了这一点。物联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从传感器技术到监控运动表现技术正在被广泛采用,比如Nike+和Fitbit传感器通过收集有关身体锻炼的数据,将其发送给一个中央处理器,然后用户可以用这些数据对其运动表现进行分析;这种数据收集和传输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没有人类干预的情况下发生的。防猝死智慧感知网络正是如此,做课题设计时,辛勤主要考虑的是数据的收集和传输,实践项目时,他们首先要解决的是腕带设备如何准确监测脉搏。“做课程设计时看重的是数据的快速传递,做产品时才发现这是一个体系。我们不知道具体怎么做产品,没有可以参考、借鉴的东西。”辛勤说,“我们的心很高,搞的东西是别人没搞过的。”

大半年时间里,辛勤的项目处于停滞状态。他在清华x-lab跟张帏、毛东辉等老师讨论,也在学生物联网研究会里跟同学们交流。当年年底,在搜找资料时,团队发现美国做出了全球第一款可以测心跳的手表,于是花了250美元买了一个,彻底拆解,研究其构造。2014年1月,团队得知在北京的某国内著名研究所也在做相关研究,就去探访。“一周后,我们的技术就全面领先他们了。”辛勤解释,如果一周前他们参观时的设备测试指标性能是A,一周后他们的设备是A+水平,准确率大大提高。

“腕带设备为什么不温不火?因为没有痛点!”辛勤认真地说。他告诉记者,目前市面上的智能手表、腕带设备监测的心跳是一分钟的心跳数,而心脏每一秒的跳动并不规律,上一秒和下一秒的间隔时间或长或短。无论国内外,心率追踪腕带的问题在于准确度——其误报的可能性很高。他们研发的“方舟万宝”可以监测每一秒的心跳状态,即能够准确监测脉搏的跳动,漏跳的每一拍都知道。在研发过程中,他们豁然开朗,有了准确的脉搏曲线,血压数据也能测算出来。而且,不再需要正襟危坐地测量心跳和血压。

团队每一项发明技术的创新都会申请专利,这是在清华x-lab指导下完成的。张帏很早就告诉辛勤,研发中必须注重专利的保护,虽然是清华的学生,但是知识产权是团队自主研发,要与学校剥离。辛勤坦言这方面大家以前完全没有概念。现在数来,方舟万宝这款可戴在手腕上的微型电子仪器,拥有28项独有发明技术、3项软件著作权及9项独有工艺设计。2015年4月,由辛勤主导并作为主要参与者与第一发明人身份完成的“方舟万宝”项目,作为清华大学唯一一支学生项目团队与学校其它五支教师团队一起,参加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43届瑞士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并角逐创新科技竞赛奖项。“这是清华大学第一次由纯学生团队参赛。”辛勤骄傲地说。

2014年4月研发生产出第一款产品,9月售卖,2015年1月底,少量第一代方舟万宝试销售售罄,网站预告春节后推出用户体验性更好的二代产品,于是辛勤的电话忙了起来,都是来打听怎么能买到产品的。期间,在清华x-lab的指导下,他们改变了只要做出产品就会有市场的想法,根据市场调查后的信息重新调整产品的功能定位、使用人群的定位。

辛勤笑说,他们不愁卖产品,研发设备只是第一步,他们如此折磨自己,要做的是软硬结合。方舟万宝是由硬件、软件和云端系统构成的,硬件是目前全球首创的能够实时、无扰、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续生理参数的手腕监测设备,可以对接现有通行的数据平台和各类云端系统。作为未来移动互联网的新入口,硬件背后收集到的健康与医疗的云端大数据的意义更为重大。辛勤形容为,在物联网中撕开一个口子,让数据源源不断地到方舟万宝的云平台上来,未来,专业人员或许还可以从这些数据中发现猝死的预兆,心脏病研究的突破等。 教科书上的经典案例都经历了

“我们的团队成立后,没有马上注册公司,清华x-lab是很好的平台,有天然的沃土,我们在这里学习。”辛勤说。为了方便申请专利,注册公司很快提上了日程。2014年4月1日,公司完成注册。加上辛勤,团队有8个核心成员,为了提高大家的积极性,称为共同创始人,但是并没有明确分配股权,默认辛勤控股。

公司前景颇为看好,常有投资人来约谈。5月的一天,有家公司来问公司的股权分配,辛勤明白对方的目的就是要了解自己有没有控股,他张口就说自己占80%,其他人各占1%。那时,辛勤和团队成员都在忙由清华x-lab发起并主办的清华大学“校长杯”创新创业挑战大赛,中午大家还一起开电视电话会热烈讨论第二天要做的展示。

晚上12点半,7个核心成员敲开辛勤宿舍的门,要求谈一谈,他们一致认为股权分配不合理,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辛勤没有当回事,不耐烦地责怪大家:“你们真是的,这八字还没一撇呢,就是跟人这么一说。股权变动哪里是说变就变的。你们赶紧回去,这么晚了,累了一天了,明天再说。”众人不愿意走,坚持说自己对股权分配的意见,又困又累的辛勤干脆把大家赶走了。

第二天,辛勤跑到清华x-lab准备做展示,却发现谁也没来,他成了光杆司令。展示时,25页PPT只放了3页就故障了,剩下靠辛勤干讲。他给团队成员打电话,都不接;发短信,都不回;在群里喊,没有人搭理……第三天,大家还是一致保持失联状态。张帏找到辛勤,了解情况后,建议他把股权分下去,并仔细分析了每个人的情况。

最初没有分配股权到个人,辛勤有自己的想法,他觉得现有的、传统的股权分配方案不够公平,但是,他没有想到,这会成为不安的种子,造成如此严重的影响,他不禁感叹这事太不可思议了,大家的目的不是做事情吗?再仔细想想,辛勤若有所思地说:“教科书上的经典案例都读过,还是发生了啊!”现在,辛勤也没有把股权按教科书上的分,他创立了动态股权的分配方案,有一套计算和评定的方式,这一方案得到团队的一致通过,就这样执行了起来。“这套方案适用于创业初期,在学校的创业。”辛勤强调。

对于在校创业,辛勤有更多的实践。辛勤他们实行虚拟团队管理,这一切的信息化技术支持是在云端架构中实现的。“我们的云端架构,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很高大上的。”辛勤笑着说。整个团队分为十几个小组,任务模块化分解,虚拟绩效化管理,以最好结果与最佳时效为唯一评判标准。任务的进展情况实时、动态地在云端呈现,包括经费的使用一目了然。通过微信上传发票照片,即可报销。团队成员基本是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各自在电脑前接收任务,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于任务只有“是”和“否”两个选项,不会给人机会弱弱地表示因导师或者其他学业缘故而讨价还价。在辛勤看来,在校创业,虚拟办公是上佳选择,毕竟身为学生完成学业很重要,跑到校外租办公场地是毕业后再考虑的事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