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虚朝夕耕耘苦 又是一度硕果香
一、课题确立
目前,在教育领域里,特别是中学教育,出现了“教师难当、学生难教、课堂难上”的困难,这主要是教育者自身的发展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潮流。知识匮乏以及陈旧的教学手段和落后的教学方法,既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也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为了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指出:“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要以校本培训为主,建立以校为本的研修制度,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将有利于创造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和互相交流的学校文化,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目标主要有三个:1.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开发教师人才资源。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核心竞争力。3.进一步探索教师培养的方法和途径,逐步建立一支优良的教师队伍。
三、实施步骤
为了保证本课题研究达到预期目的,根据学校的要求,确定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两年,即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具体分为两个阶段:
1.实施阶段。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开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基本理论、实践的研究,进行阶段性和中期总结评估,完成预期研究目标。
2.结题阶段。2010年7月至2010年12月,形成成果,撰写报告及有关研究论文。
自从参与课题研究以来,本课题小组经过认真研讨,拟定了一系列相关措施:
第一步,强化学习。学习,可以使人时刻内省和自察,伴随着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教师才能达到自我完善的境界。首先,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让好的书籍滋润灌溉教师的心灵。本组多次组织成员学习相关教育理论知识、教育论著、教育刊物、课改文章,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来指导实践。我们阅读了大量教育名家的名著名篇,如:《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新世纪教师素养专题》等。其次,制定确实可行的活动实施方案。先拟定本小组的活动计划,再组织本组成员拟订“个人专业成长规划”,并且一一落实。再次,成立了“以老带新”的青蓝结队小组、名师工作室,通过“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途径——在实践中反思——总结经验——共同进步”的基本流程,在帮助新教师尽快成长的同时,老教师的教育理论和能力也得到了升华。最后,及时反思。反思,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修的功课。“每个人都是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再精品的课堂也不可能做到绝对完美,所以,
反思就成为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环节。
第二步,强化实践。首先,在学习中成长。选派教师到江苏省的名校参观学习,参加研讨与培训活动,汲取课改先进经验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其次,在研究中成熟。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尝试活动。如:小组成员们每周一次的说课、听课与评课;每周一篇的教后记,提供一个典型的教学案例;开设每周一堂的综合实践课;最后,在实践中升华。在日常教学中,重点推进新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高效课堂。基于解决教师“教什么”、“怎样教”以及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作为一种高效教学模式对此进行了充分的体现。
四、实验效果
经过两年的努力,本教研组被评为2009-2010年度“泉州市优秀教研组”。与教育大师们心灵的对话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陈东英老师撰写的论文《学生挡案袋的实践与体会》刊登于国家级刊物《学生之友》(2010年7月10日出版);郑佳雅老师撰写的论文《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刊登于国家级刊物《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天地》(2009年11月出版),并在此次论文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教学观念的更新,也成就了一批优秀的教师:黄伟华老师被评为2009年泉州市普通中学教师“教坛新秀”;戴秋香老师参加南安市第六届英语说课比赛荣获一等奖;陈柳蓉老师被评为2009—2010年度“南安市教学研究积极分子”。高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精品课堂”清除了不少教学障碍,一改往日沉闷枯燥的课堂教学状态。学生们情绪高昂,琅琅的书声,热烈的讨论,真诚的对话,愉快的笑声……洋溢和谐又焕发活力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与学习的幸福。
目前,大部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知识结构都是在高校学习时的积累。然而,在学习化的社会里,仅凭一次学历受用终身的时代早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终身学习和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最有力的保障。有学者指出:“教师是天生的职业读书人、职业学习者。活到老学到老,方可为师。”“教师即研究者”,研究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必须树立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要做教学实践中的“有心人”,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学习,学习,再学习。
通过本课题的应用试验,我们明显地感受到新的评价理念开始渗透到教师和学生们的血液里,并且在逐步改变着我们的教与学的行为方式,甚至生活方式。尽管我们的项目试验才刚刚踏入门槛,取得的成果也是微不足道的,但我们已经以此为突破口,看到了改革的曙光。
参考文献:
[1]教师最关键的十八项修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