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一植物学上册名词解释

2024-05-18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植物学上册名词解释(部分)

细胞 : 是构成生物有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有机体除病毒外,

都是由单个或多个细胞构成的.生命有机体生长和发育的基础,是代谢和功能以及遗传的基本单位,具有遗传的全能性。植物细胞由原生质体和细胞壁两部分组成。

染色质:当细胞固定染色后,核质中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部分,称为染

色质。染色质是细胞中遗传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在电子显微镜下染色质出现一些交织成网状的细丝。

染色体: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而变粗变短,

成为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粗线状或棒状体,此即染色体。

质体:质体是一类与碳水化合物的台成与贮藏密切相关的细胞器,它是植物(除细菌、真菌和蓝藻外)细胞特有的结构。尚未分化成熟的质体称为前质体,分化成熟的质体根据其于是颜色和功能的不同,分为叶绿体、有色体和白色体三种类型。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质体,只存在于绿色的细胞中,每个细胞可以有几颗道几十颗基粒:叶绿体内部有膜形成的许多圆盘状的类囊体相互重叠,形成一个个柱状体单位,称为基粒 线粒体:指一些大小不一的球状.棒状或细丝状颗粒,一般直径为0.5--1um,长度是1-2um,在光学显微镜下,需用特殊的染色,才能加以辨别。 胞间连丝: 胞间连丝是穿过细胞壁的原生质细丝,它连接相邻细胞间的原生质体。它是细胞原生质体之间物质和信息直接联系的桥梁,是多细胞植物体成为一个结构和功能上境一的有机体的重要保证。

纹孔:当次生壁形成时,次生壁上具有的一些中断的部分,即初生壁完全不被次生壁覆盖的区域,这种在次生壁形成过程中未增厚的部分称为纹孔。 后含物 是植物细胞在代谢活动中所产生的代谢中间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的一些非原生质物质),它包括植物细胞储藏物质和新陈代谢废弃物,如:淀粉、蛋白质、脂类、晶体、单宁、色素等。

糊粉层 : 富含糊粉粒的细胞集中分布于种子胚乳的1-几层细胞层,这些细胞层称为糊粉层.

组织:个体发育中,具有相同来源的(即由同一个或同一群分生细胞生长.分化而来的)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相同或相似,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细胞群.

分生组织 :具持续分裂能力的细胞群称为分生组织。植物体内生长部位的具有胚性的细胞群。

分生组织根据所处位置不同可分为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蛆织和居间分生组织;

根据来源不同可分为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和次生分生组织。 (种子植物中具分裂能力的细胞限制在植物体的某些部位,这些部位的细胞在植物体一生中持续地保持强烈的分裂能力 )

原分生组织:当植物的胚萌发生长时,胚中具有分裂能力的原始细胞——胚性细胞能够持续保留在植物的根尖和茎尖等部位,称为原分生组织,它们分裂后,可以衍生成初生分生组织。

初生分生组织 : 原分生组织分裂产生而来,位于原分生组织的后端,一方向具有分裂能力,一方面已开始初步的分化。 次生分生组织 : 由成熟组织的薄壁组织细胞或厚角组织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反分化(恢复分裂机能)形成的,位于植物体的侧面部位,包括维管束间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顶端分生组织 : 位于根、茎主轴和侧枝顶端部位,由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构成的分生组织。

侧生分生组织 : 部分属于次生分生组织(束间形成层),部分属于初生分生组织(束中形成层),位于有次生生长的植物体侧方周围部分。

居间分生组织 : 穿插于茎、叶、子房柄、花梗、花序轴等器官的成熟组织中的主要由顶端分生组织遗留的分生组织。

成熟组织 : 分生组织分裂产生的大部分细胞,经过生长、分化,逐渐丧失分生的功能,形成各种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组织. 时也称为永久组织

保护组织:覆盖于植物体表面,由1层至数层细胞构成的,主要起保护作用的成熟组织。它的作用是减少体内水分的蒸腾,控制植物与环境的气体交换,防止病虫侵袭和机械损伤等

气孔器 : 存在于植物体气生部分表皮上的由保卫细胞及其中间开孔组成了控制植物与外界气体交换的结构。

皮孔:位于周皮表面,由填充细胞构成,向外开口,代替表皮上的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

周皮:取代表皮的次生保护组织,存在于有加粗生长的根和茎的表面(裸子

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双子叶植物).由侧生分生组织---木栓形成层形成, 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构成。

薄壁组织:进行各种代谢活动的主要组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储藏作用

及各类代谢物的合成和转化都主要由它进行,存在于植物体的各个部位,构成植物体各器官的基本成分,多数具有初生壁性质。

传递细胞:传递细胞是一些特化的薄壁细胞,具有内突生长的细胞壁和

发达的胞间连丝,行使物质短途运输的生理功能。(一类与物资迅速地传递密切相关的薄壁细胞,也称转输细胞或转移细胞)

机械组织 : 在植物体中起支持作用的组织。 厚角组织:细胞壁具有不均匀.初生壁性质增厚的组织 厚壁组织 : 细胞壁有均匀次生壁性质增厚的组织。(常木质化的组织) 石细胞:多为等径或略为伸长的细胞,有些具不规则的分枝成星芒状,也有的较细长 纤维:二端尖细成梭状的细长细胞,长度一般比宽度大许多倍. 输导组织 : 植物体内担负物质长途运输的复合组织,包括木质部和韧皮部两部分。 木质部: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细胞构成的一种复合组织,组成包含导管和管胞、木薄壁细胞.木纤维等,植物体中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复合组织。 导管 : 多数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厚壁管状结构。 管胞 : 多数蕨类和裸子植物的木质部中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厚壁管状结构,并具有支持功能。 韧皮部 : 植物体中输送有机营养物质的复合组织,由筛管、伴胞、筛胞、韧皮薄壁细胞,韧皮纤维等组成。 筛管 : 被子植物韧皮部中输送有机营养物质的,具厚的薄壁(初生壁)性质的管状结构。 筛胞 : 蕨类和裸子植物韧皮部中运输有机营养物质的管状结构。 伴胞 : 位于筛管分子侧面与筛管分子同一母细胞起源的与筛管的功能及生理活动密切相关的小型薄壁细胞 胼胝体:筛管内的垫状物称为胼胝体 分泌组织 : 位于植物体表面或体内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群。 内分泌结构 : 分泌物不排到植物体外的分泌结构,包括分泌囊、树脂道、乳汁管等 外分泌结构 : 能够分泌物质到植物体外的分泌结构,包括腺表皮、腺毛、蜜腺、排水器等。 分泌现象:某些植物细胞能合成一些特殊的有机物或无机物,并把它们排出体外.细胞外或积累于细胞内的现象 维管组织 : 维管植物体中以输导组织为主体的由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薄壁组织等组成的复合组织(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的复合组织) 维管束:由木质部与韧皮部构成的束状结构,以输导为主的复合组织(维管组织在器管中呈分离的束状结构存在,称为维管束) 维管系统 植物体各器官中的由维管束构成的一个连续统一的系统,主要行使输导水分、矿质和同化产物的功能。包括了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木质部和输导有机养料的韧皮部。 第二章 种子 器官 器官是生物体由多种组织构成的、能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单位。植物体内,以营养生长为主要功能的器官称为营养器官,如根、茎和叶:与生殖有密切关系的器官称为生殖器官,如花、果实和种子。 种子 种子是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是胚珠经过受精而发育形成的结构。种子一般由胚、胚乳和种皮三部分组成。 种皮 : 由珠被发育来的位于种子外层的保护结构。 种脐 : 种子从种柄上脱落时遗留的痕迹。 种孔 : 珠孔的遗留,是种子萌发时胚根伸出种皮的通道。 种脊 : 倒生胚珠种子上维管束集中分布的部位. 种阜 : 有些植物种子的种皮下端延伸出的海棉状突起,是由外珠被发育来的。 假种皮 : 从胚珠基部向外突起发育成包裹在种子外面的一层肉质的被套状结构. 胚 : 包在种子内的幼小植物体(植物雏形),由胚芽、胚轴、子叶和胚根四部分组成。 胚芽 : 位于胚轴的上端,在胚中呈雏叶的形态,顶端具有生长点,发育形成地上茎、叶。 胚轴 : 连接胚芽、子叶和胚根,发育成为幼根或幼茎的一部分。 胚根 : 位于胚轴的下部,顶端具生长点,发育形成主根。 子叶 : 位于胚芽和根之间的胚轴上,贮存养料,供胚萌发生长需要。 胚乳 : 位于种皮和胚之间的种子植物贮藏营养物质的部分,在种子萌发时供胚发育需要。 外胚乳 有一部分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珠心组织发育形成具胚乳作用的组织,称为外胚乳。 上胚轴 连接胚芽和胚根并子叶相连的短轴称为胚轴,子叶以上的胚轴称为上胚轴。 下胚轴 连接胚芽和胚根并子叶相连的短轴称为胚轴,子叶以下的胚轴称为下胚轴。 有胚乳种子 种子成熟后包括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植物胚乳在后期成为贮藏养料的组织,在种子发育成熟时依然存在,供种子萌发需要,成为有胚乳种子(由于养分主要储存在胚乳中,这类种子的子叶相对较薄)。例如:双子叶植物的蓖麻、柿和单子叶植物的水稻、小麦等。 无胚乳种子: 有些植物胚发育中胚乳被完全吸收, 无胚乳种子: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胚乳在发育过程中被子叶吸收,子叶成为贮藏养料的组织,供种子萌发需要。成熟后的种子没有胚乳,叫做无胚乳种子。如双子叶植物的花生、豆类和单子叶植物的慈姑等。 种子休眠 有些植物的种子形成后,即使在适宜环境下也不立即萌发,必须经过一段相对静止的阶段才能萌发,种子的这一性质称为种子休眠。 幼苗 种子萌发后由胚长成的独立生活的幼小植株,即为幼苗。不同植物种类的种子萌发时,由于胚体各部分,特别是胚轴部分的生长速度不同,长成的幼苗在形态上也不一样,可分为两类:子叶出土的幼苗和于叶留土的幼苗。 子叶出土幼苗 种子萌发时,胚根先突破种皮伸入土中形成主根,然后下胚轴迅速伸长而将子叶和胚芽一起推出土面。子叶出土后通常为绿色,可以进行暂时的光合作用,以后胚芽发育形成地上的茎和真叶,子叶内营养物质耗尽即枯萎脱落。如:大豆、花生、油菜、棉花、瓜类等。 子叶留土幼苗 种子萌发时,下胚轴不伸长,而是上胚轴伸长,所以子叶留在土中,并不随胚芽一起伸出土面,直到养料耗尽死亡。以后胚芽发育形成地上的茎和真叶。如:水稻、豌豆、玉米、大麦等。 第三章 营养器官——根 营养器官:担负着植物体营养生长的一类器官,如根.茎.叶 定根 发生位置固定的根。包括主根和侧根。 不定根: 发生位置不固定的根,在主根和主根所产生的侧根以外的部分,如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的根, 统称不定根 主根:由胚根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所形成的向下垂直生长的根,是植物体上最早出现的根,有时也称直根或初生根(种子萌发时,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形成主根) 侧根:主根生长达到一定长度,在一定部位上侧向地从内部生出的许多支根 (一级侧根:从主根上生出侧根,可称为一级侧根(或枝根)或次生根 二级侧根:一级侧根上生出的侧根,为二级侧根或三生根) 根系:一株植物全部根的总称 直根系: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别的根系,如松,柏,等 须根系:无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别的根系或根系全部,由不定根(种子萌发不久,主根萎缩,由茎基部发生的成簇的根. 和它的分枝组成的,粗细相近,无主次之分,而呈须状的根系) 根尖: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部分的这一段,是根中生命活动最旺盛、最重要的部分。 根冠 : 位于根的最尖端,形似小套,覆盖于分生区的前端,由生活的薄壁细胞构成,细胞中通常含淀粉粒 ,外层细胞排列疏松,细胞壁粘液化。 分生区 : 位于根冠后方1—2mm,由分生组织细胞构成,细胞小,近方形,排列紧密,没有胞间隙,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分裂能力。 不活动中心: 根的顶端分生组织的最前端的一细胞分裂活动较弱的区域,称不活动中心,不活动中心的细胞中,合成核酸、蛋白质的速率很低,细胞核、核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均较小,线粒体也少。(根尖最顶端的一小群原始细胞不能够大量增加根尖细胞,只有合成 或补充根冠细胞,而根尖细胞数量的增加,主要依赖于分布于半圆形的不活动中心边缘的分生组织细胞。) 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的稍后方的部分,细胞分裂已逐渐停止,体积扩大,细胞显著地沿根的长轴方向,延伸,因此,称为伸长区。 成熟区:成熟区的内根的各种细胞已停止伸长,并且多已分化成熟,因此,称为成熟区,成熟区紧接伸长区,表皮常产生根毛, 因此,也称为根毛区。 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平周分裂即切向分裂,是细胞分裂产生的新壁与器官表面最近处切线相平行。子细胞的新壁为切向壁,平周分裂使器官加厚。 垂周分裂指细胞分裂时,新形成的壁垂直于器官的表面。狭义的垂周分裂一般指径向分裂,新壁为径向壁。分裂的结果使器官增租。广义的垂周分裂还包括横向分裂。横向分裂产生的新壁为横向壁,分裂的结果使器官仲长。 切向分裂(弦向分裂):是细胞分裂一根的圆周最近处切线相平行,也称平周分裂 径向分裂:细胞分裂与根的圆周最近处切线相垂直(或半径平行)。 横向分裂:细胞分裂与根轴的横切面相平行. 初生生长:顶端分生组织经过分裂、生长、分化三个阶段产生各种成熟组织,这整个生长过程称为初生生长。 初生结构:初生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各处成熟组织属于初生组织,由初生组织共同组成的结构即初生结构,如根的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组成 次生生长: 在植物体初生生长结束后,发生了次生分生组织的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其分裂、分化形成各种成熟组织的生长过程称为次生生长。次生生长的结果是使根茎等器官加粗。 次生结构: 在植物体的次生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成熟组织,共同组成的结构称为次生结构。包括了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 表皮 : 位于根的最外面,由一层薄壁细胞构成的具有吸收与保护作用的初生保护组织。 皮层 : 位于根表皮与维管柱之间,是由薄壁细胞构成的具运输、贮藏和通气作用的薄壁组织,有外皮层和内皮层以及其中间的皮层薄壁组织部分构成。(是由基本分生组织发育而成,它在表皮的内方占着相当大的部分,由多层薄壁细胞组成,细胞排列疏松,有着显著的细胞间隔隙) 外皮层:皮层的最外一层细胞,即紧接表皮的一层细胞,往往排列紧密,无间隙,成为连续的一层,称为外皮层 内皮层:皮层最内的一层,常由一层细胞组成,排列整齐,无胞间隙,称为内皮层。 凯氏带 (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内皮层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向壁上形成木栓质的带状增厚。称凯氏带。常有栓质化和木质化增厚成带状的壁结构,环绕在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向壁上,成一整圈,凯氏带在根内对根内水分和溶质吸收和运输具有控制作用的结构。凯氏带是凯斯伯里于1866年发现的。 通道细胞: (单子叶)植物内皮层细胞大多五面增厚,只有少数细胞仍保持薄壁状态(位于木质部脊处的内皮层细胞),这些细胞称为通道细胞。它是水分进出维管柱的通道。 维管柱(中柱):是皮层以内的部分,多数双子叶植物茎的维管束,髓,和髓射线等部分 中柱鞘 : 维管柱的外层组织,紧贴内皮层,由原形成层细胞发育形成,一般为一层薄壁细胞,也有两层或多层细胞构成,有时也有厚壁组织构成。 外始式 根的初生木质部在发育过程中,是由外向心逐渐分化成熟的,外方先成熟的部分为原生木质部,内方后成熟的为后生木质部,这种分化方式称为外始式。 内始式 茎的初生木质部在发育过程中,是由内向外逐渐分化成熟的,内方先成熟的部分为原生木质部,外方后成熟的为后生木质部,这种分化方式称为内始式。 外始式和内始式:某结构成熟的过程是向心顺序。即从外方向内方逐渐发育成熟,这种方式称为外始式。如根的初生木质部和根、茎的初生韧皮部的发育顺序是外始式。反之,成熟过程是离心顺序,由内方向外方逐渐发育成熟,这种方式是内始式,如茎的初生木质部的发育顺序是内始式。 原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外方,也就是近中柱鞘的部分,是最初成熟的部分,称为原生木质部 后生木质部:它是由管腔较小的环纹导管或螺纹导管组成。渐近中部,成熟较迟的部分,称为后生木质部 本质部脊:在根的横切面上,初生本质部整个轮廓呈辐射状,原生木质部构成辐射状的棱角,即木质部脊。每种植物的根中,木质部脊是相对稳定的,植物解剖学上依根内木质都脊数的不同,把根分别划为二原型,三原型等。 髓射线(初生射线) 茎的初生结构中,由薄壁组织构成的中心部分称为髓。初生维管束之间的薄壁细胞称为髓射线,也称初生射线,连接皮层和髓,具有横向运输和贮藏营养物质的功能。 维管射线(次生射线) 在次生维管组织中,还能分别地产生新的维管射线,它是次生维管组织的横向运输系统。维管射线为径向排列的薄壁细胞,在木质部的称木射线;在韧皮部的称韧皮射线 周皮:木栓形成层和它所形成的木栓和栓内层总称周皮. 共生:两个生物间相互有利的共居关系,彼此间有直接的营养物质交流,一种生物对另一种生物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内起源:侧根的发生产生在母根的内皮层以内的中柱鞘细胞,这种起源于器官内部组织的方式称为内起源。 外起源 茎上的叶和芽起源于分生组织表面第一层或第二、三层细胞,这种起源于组织表面的方式称为外起源。 根瘤与菌根:根瘤和菌根是种于植物与微生物间的共生关系现象。 根瘤:是豆科(或豆目)植物以及其他一些植物(如桤木属、木麻黄属等)根部的瘤状突起。它是由于土壤中根瘤细菌侵入根的皮层中,引起细胞分裂和生长而形成的。根瘤细菌具有固氮作用。与具根瘤植物有着共生关系。 菌根:是某些土壤中的真菌与种子植物根形成的共生结合体。由于菌丝侵入的情况不同分为外生菌根(菌丝分布于根细胞的间隙,并在根表面形成瘤状结构)和内生菌根(菌丝侵入根细胞内)。菌根和种子植物的共生关系是:真菌将所吸收的水分、无机盐类和转化的有机物质,供给种于植物,而种子植物把它所制造和储藏的有机养料供给真菌。 外生菌根:真菌形成一鞘层,即菌丝罩,整个包裹着幼根的外部,只有少数菌丝侵入到根皮层的细胞间隙中,如松树、栎树等。 内生菌根:真菌形成不明显的罩子,而大部分菌丝均侵入到根部皮层的细胞内部,如兰属、草莓等 茎 节 : 茎上着生叶的部位。 间 : 茎上两个节之间的部位。 枝条 : 着生叶和芽的茎上的侧茎或侧枝。 芽: 芽是处于幼态而未伸展的枝、花或花序。也即枝、花或花序尚未发育苗的雏体。芽有各种类型,如按其着生位置分为定芽(包括顶芽和腋芽)和不定芽,按芽鳞的有无分为鳞芽和裸芽,按其性质分为枝芽、花芽和混合芽,按其生理状态分为活动芽与休眠芽。 定芽 生在枝顶或叶腋内的芽。 不定芽 : 着生位置不一定,不是生在枝顶或叶腋内的芽. 顶芽 : 生于茎主干或侧枝顶端的芽 腋芽(侧芽) : 生于枝的侧面叶腋内的芽。 花芽 : 发育成花或花序的芽,由花原基或花序原基构成。 枝芽 : 发育成枝条的芽,由生长点,叶原基,幼叶、腋芽原基,芽轴构成。 混合芽 : 一个芽内有枝芽和花芽两部分构成,可以同时发育成枝条和花. 裸芽 在外面没有芽鳞,只被幼叶包着的芽。所有的一年生植物,多数的两年生植物,少数的多年生植物的芽如:棉、油菜、枫杨等 被芽(鳞芽): 在外面有芽鳞包被的芽。芽鳞具有保护芽的作用。多年生木本植物的芽,如:杨等的芽。 活动芽:在生长季节活动的芽,也就是能在当年生长季节形成新枝. 花或花序的芽. 休眠芽(潜伏芽): 温带多年生植物的位于枝条下部的芽,可以休眠多年,在当年生长季中不萌发生长。(只有顶芽和近上端的一些腋芽活动,大部分的腋芽在生长季节不生长,) 叶痕 : 植物落叶后在茎或枝上留下的痕迹。 叶迹 是指由茎进入叶的维管束痕迹,从茎中分枝起穿过皮层到叶柄基部止的这一部分。 枝痕 : 枝条脱落后在茎上留下的痕迹。 芽鳞痕:鳞芽开展时外围的芽鳞片脱瘩后在茎上留下的痕迹,称为芽鳞痕。芽鳞痕的形状和数目因植物而异,是识别植物和进行植物分类的依据之一。可依此鉴别枝条的年龄。 叶原基:叶的发生开始得很早,当芽形成时,在茎的顶端分生组织的一定部位上,产生许多侧生的突起,这些突起就是叶分化的最早期,因而称为叶原基 直立茎 : 茎直立,背地面而生,垂直于地面包括多数植物. 缠绕茎 : 茎柔软,不能直立,以茎本身缠绕在他物上而上升生长. 攀援茎:茎幼小时较为柔软,不能直立,以特有的结构攀援支持物上升 匍匐茎:茎细长,而又柔弱,沿地面蔓生,节处生不定根.如甘薯、草莓等的茎 藤本植物:有缠绕茎和攀援茎的植物统称藤本植物。依茎的性状,藤本植物分为木质藤本(如葡萄、忍冬)和草质藤本(如莱豆、早金莲)。 单轴分枝(总状分枝):顶芽不断向上生长,成为粗壮主干,各级分枝由下向上依次细短,树冠呈尖塔形。(主茎顶芽的活动可持续一生,且生长势强)如:松、杨等。 合轴分枝:茎在生长中,顶芽生长迟缓,或者很早枯萎,或者为花芽,顶芽下面的腋芽迅速开展,代替顶芽的作用,如此反复交替进行,成为主干。这种主干是由许多腋芽发育的侧枝组成,称为合轴分枝(顶芽活动一段时间后,生长编得极缓慢乃至死亡,或分化为花或卷须等变态器官,而靠近顶芽的一个腋芽成为活动芽,形成一段枝条后,又被其侧面的下一级腋芽的活动代替,如此重复进行生长,这样的分枝方式为合轴分枝)如:苹果、桃、葡萄等。 假二叉分枝:叶对生的植株,顶端很早停止生长,成为两个,开花以后,顶芽下面的两个侧芽同时迅速发育成两个侧枝,很象是两个叉状的分枝,称为假二叉分枝 分蘖和蘖位:禾本科植物地面上或近地面的分蘖节(根状茎节)上产生腋芽,以后腋芽形成具不定根的分枝,这种方式的分枝称分蘖,分蘖上又可继续形成分蘖,依次形成一圾分蘖、二级分蘖,依此类推,分蘖有高蘖位和低蘖位之分。所谓蘖位,就是分蘖生在第几节上,这个节泣即蘖位。蘖位越低,分蘖发生越早,生长期较长,抽穗结实的可能性越大 分蘖节:着生分蘖的.密集的节和节间部分,通常称为分蘖节. 有效分蘖 :能抽穗结实的分蘖. 无效分蘖 :不能抽穗结实的分蘖. 维管柱:是皮层以内的部分,多数双子叶植物茎的维管束,髓,和髓射线等部分 维管束:指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共同组成的束状结构,由原形成层分化而成. 束中形成层: 在茎的维管束中,初生韧皮部与初生木质部之间,有一层具潜在分生能力的组织,称为束中形成层。束中形成层与位于维管束之间的束间形成层一起连成环形的形成层。 束间形成层: 初生结构中维管束之间的薄壁组织中 ,相当于形成层部位的一些细胞恢复分生能力时,称为束间形成层 有限维管束:与单子叶不同,后者不具的形成层,不能再发育出新的木质部和新的韧皮部 无限维管束:双子叶植物的维管束在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间存在形成层,可产生新的木质部和韧皮部,继续发育而成 外韧维管束:初生韧皮部在外方,初生木质部在内方,即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内外并列的排列方式 双韧维管束:初生木质部的内.外方都存在着初生韧皮部,即初生木质部夹在内.外韧皮部间的一种排列方式 周韧维管束:木质部在中央,外由韧皮部包围的一种排列方式 中柱:茎的维管组织以及与它相结合的基本组织即中柱鞘.射线和髓(如果存在)共同组成的柱状结构 原生中柱:具有木质部的实心柱,外为韧皮部包围 管状中柱:中央具髓部的中柱 髓:茎的初生结构中,由薄壁组织构成的中心部分是髓是由基本分生组织产生的。 髓射线(初生射线) 茎的初生结构中,由薄壁组织构成的中心部分称为髓。初生维管束之间的薄壁细胞称为髓射线,也称初生射线,连接皮层和髓,具有横向运输和贮藏营养物质的功能。 维管射线(次生射线) 在次生维管组织中,还能分别地产生新的维管射线,它是次生维管组织的横向运输系统。维管射线为径向排列的薄壁细胞,在木质部的称木射线;在韧皮部的称韧皮射线 环髓带:髓外方的小型壁厚的细胞围绕着内部大型的细胞二者界限分明,这外围区,称为环髓带 髓腔:茎内髓部成熟较早,当茎继续生长时,节间部分的髓被拉破形成空腔即髓腔. 茎的初生生长:茎的顶端分生组织的活动使茎伸长的过程 茎的次生生长:茎的侧生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的活动使茎加粗的过程 维管形成层:在维管束的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留下的一层具有潜在分生能力的组织,在初生结构中,也称为束中形成层 增殖分裂:形成层增加自身原始细胞的分裂 径向垂周分裂:一个纺锤状原始细胞垂直的或近乎垂直的分裂成两个子细胞,子细胞的切向生长就使切向面增宽的一种增殖分裂 侧向垂周分裂:纺锤状原始细胞的一侧分裂出一个新细胞,它的生长也同样地使切向面增宽的一种增殖分裂 拟横向分裂:纺锤状原始细胞斜向地垂周分裂,几乎近似横向分裂,两个子细胞通过斜向滑动, 各以尖端相互错位,上面的一个向下伸展,下面的一个向上延伸,产生纵向的侵入生长 横切面:与茎的纵轴垂直作切面。 径向切面:通过茎中髓心部分的沿茎的纵轴所做的切面。 切向切面:沿茎圆周切线纵切的切面,不通过髓心。 早材(春材):春夏季形成层活动旺盛,由于温度高、水分足,细胞分裂快,形成层活动旺盛,所形成的次生木质部中的细胞,径大而壁薄,细胞排列疏松,这部分次生木质部的材质疏松,颜色较浅,称为早材或春材。(其在生长季节早期形成,也称春材) 晚材(秋材):夏末秋初气候条件渐不适宜树木生长,形成层活动减弱,细胞分裂慢,形成次生木质部的导管细胞径小而壁厚,木纤维和管胞较多,细胞排列紧密,这部分次生木质部的材质地致密,色泽较深,称为晚材或秋材。 侵填体:本本植物多年生老茎中,早期的次生木质部(即心材)导管和管胞失去辅导作用,其原因之一,是由于它们附近的薄壁组织细胞从纹孔处侵入导管或管胞腔内,膨大和沉积树脂、丹宁、油类等物质,形成部分地或完全地阻塞导管或管胞腔的突起结构,这种突起物即浸填体。 年轮:年轮也称生长轮或生长层,在木材的横切面上,次生木质部呈若干同心环层,每一环层代表一年中形成的次生木质部,在有显著季节性气候的地区中,不少植物的次生本质部在正常情况下,每年形成一轮。因此习惯上称为年轮。每一年轮包括早材和晚材两部分。 假年轮:由于外界气候异常或虫害的影响,出现多次寒温或叶落的交替,造成树木内形成层活动盛衰起伏,使树木的生长时而受阻,时而复苏,或热带、亚热带地区四季气候变化不大,因此在一个生长季节中,不只产生一个生长轮,这即假年轮。 心材 靠近中央部分的木材,是次生木质部的内层,近中心部分,颜色较深,导管和管胞已失去输导的功能,但管腔内充填了物质(树脂,单宁,色素等填充,所以颜色较深,增加防腐性能),使其支持能力加强。 边材 靠近树皮部分的木材,是近年形成的次生木质部,色泽较淡,具有输导和贮藏的作用,边材可以逐年向内转变为心材,因此,心材可逐年增加,而边材的厚度却相对比较稳定。 树皮 树皮是双子叶植物木本茎的维管形成层以外的部分。在较老的木质茎上,树皮包括了木栓层和它外方的死组织(统称外树皮或硬树皮或落皮层),以及木栓形成层、栓内层、韧皮部(统称内树皮或软树皮)。 皮孔:茎内外气体交换的通道。在树木的枝干表面上,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色泽和形状,纵向或横向凸出的斑点 补充组织:树木的枝干上,皮孔一般产生于原来气孔的位置,气孔内方的木栓形成层不形成木栓细胞,而形成一些排列疏松、具有发达的胞间隙,近似球形的薄壁组织细胞,它们以后栓化或非栓化,称为补充组织。随着补充组织的逐步增多,向外突出,形成裂口,即皮孔。 环髓带:有些植物(如椴树属)的髓,它的外方有小型壁厚的细胞,围绕着内部大型的细胞,二者界线分明,这外围区,称环翻带,又称髓鞘。 淀粉鞘:有些植物如旱金莲、南瓜等茎的皮层最内层,即相当于内皮层处的细胞富旨淀粉粒。因此称为淀粉鞘,淀粉鞘包着维管柱的外围,可做为皮层与维管柱的“分界线。 顶端优势: 植物枝条上的顶芽有抑制腋芽生长的作用,因此许多植物只有茎顶芽发育得好,主干长得快,而腋芽却受到抑制,发育较慢或处于休眠状态,这种现象叫做顶端优势。 叶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主要在叶内)吸收日光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 合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的过程 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通过生活的植物体表面,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完全叶 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的叶,叫完全叶。如棉花、月季、桃、豌豆等植物的叶。 不完全叶 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中缺少任何一部分或二部分的叶,叫不完全叶。如樟树、大白菜等植物的叶。 叶环:叶片和叶鞘相接处的外侧有色泽稍淡的带状结构,称为叶环 叶舌:叶片和叶鞘相接处的腹面,即叶环内方有一膜质向上突出的片状结构,称为叶舌 叶耳:叶舌两侧,即叶环两端外侧,有片状.爪状或毛状伸出的突出物,称为叶耳 叶枕:一般是指植物叶柄或叶片基部显著突出或较扁的膨大部分,如含羞草复叶的总叶柄、初级羽片,以及小叶基部等的膨大部分。叶枕是一种能使叶进行运动的结构。 叶脉:贯穿在叶肉内的维管束和其他有关组织组成的,是叶内的输导和支持结构 平行脉:各叶脉平行排列,多见于单子叶植物,其中各脉由基部平行直达叶尖(最后一次分枝的脉稍闭合) 侧出平行脉:中央主脉显著,侧脉垂直于主脉,彼此平行,直达叶缘 辐射平行脉:各叶脉自基部以辐射状态分出 网状脉:双子叶植物的叶脉分枝连接成网状。(最后一次分枝的细脉稍游离于叶肉组织中成开放式脉序) 单叶: 一个叶柄上只有一片叶则称为单叶。(象蓖麻、苹果、南瓜、向日葵和玉米等) 复叶 每一叶柄上有两个以上的叶片叫做复叶。复叶的叶柄称叶轴或总叶柄,叶轴上的叶称为小叶,小叶的叶柄称小叶柄。由于叶片排列方式不同,复叶可分为羽状复叶,掌状复叶和单身复叶等类型。 羽状复叶:指小叶排列在叶轴的左右两侧,类似羽毛状 三出复叶:指每个叶轴上生三个小叶. 三出掌状复叶:指每个叶轴上生三个叶柄等长的小叶 三出羽状复叶:指顶端小叶柄较长的三出复叶 一回羽状复叶:叶轴不分枝,小叶直接生在叶轴左右两侧 二回羽状复叶:总叶柄两侧有羽状分枝,分枝两侧再着生羽状复叶,如此复叶称二回羽状复叶。以此类推有三回羽状复叶乃至多回羽状复叶 单身夏叶:复叶中也有一个叶轴只具有一个叶片,叶轴与小叶之间具有关节。如柑、橙等植物的叶。单身复叶可能是三出夏叶中的两个侧生小叶退化,仅留一顶生小叶所形成。 叶序:叶在茎上都有一定规律的排列方式,称为叶序。叶序基本上有三种类型,即互生、对生和轮生(簇生) 互生叶序:茎、枝上每节上只着生有一枚叶子. 对生叶序:茎的每一节上有两叶相互对生叫做对生叶序,例如丁香、薄荷等。 轮生叶序:茎的每一节上着生3个或3个以上的叶,排成轮状,叫做轮生叶序. 簇生叶序:短枝上着生有簇生的叶子. 基生叶序:茎节在地面处缩短,叶子有近地面的缩短的节上长出. 叶镶嵌 叶在茎上的排列,不论是哪种叶序,相邻两节的叶,总是不相重叠而成镶嵌状态,这种同一枝上的叶,以镶嵌状态的排列方式而不重叠的现象,称为叶镶嵌。 异形叶性:同一株植物上的叶,受不同环境的影响,或同一植株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出现不同形状的叶,这种同一植株上具有不同形状叶的现象,称为异形叶性。如水毛茛的气生叶扁平广阔,而沉水叶细裂成丝状。 异面叶:由于叶片在枝上的着生取横向的位置, 近乎和枝的长轴垂直或与地面平行,,因而两面的内部结构也不同,即组成叶肉的组织由较大的分化,形成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这种叶称为异面叶(叶肉明显区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叶) 等面叶:叶片两面的内部结构相似,即组成叶肉的组织分化不大,或叶上下面都同样的具有栅栏组织,中间夹着海绵组织,这两种叶称为等面叶(叶肉不能区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叶) 泡状细胞:禾本科植物和其它一些单子叶植物叶的上表皮上具一些特殊的大型含水细胞,有较大的液泡,无叶绿体或有少量的叶绿体,径向细胞壁薄,外壁较厚,称为泡状细胞。泡状细胞通常位于两个维管束之间的部位,在叶上排成若干纵行,在横切面上,泡状细胞排成扇形。 C3植物 维管束鞘多为两层细胞,内层为厚壁细胞,几乎不含叶绿体,外层为较大的薄壁细胞,含叶绿体比叶肉细胞少。 C4 植物 维管束鞘多为一层大型薄壁细胞,整齐排列,含有比叶肉细胞较多的叶绿体。 离层:在植物落叶前,叶柄基部或靠近基部的部分,有一个区域内的薄壁组织细胞开始分裂,初生一群小型细胞,以后这群细胞的外层细胞壁胶化,细胞成为游离状态,使叶易从茎上脱落,这个区域称为离层。 阳地植物:在阳光完全直射的环境下生长良好的植物. 阴地植物:在较弱光照条件下,即荫蔽环境下生长良好的植物 耐阴植物:介于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两者间的植物 变态:植物体器官由于功能的改变所引起形态和结构的变化称为变态。(并能遗传给后代)如洋槐的托叶变为刺。 额外形成层 由次生结构产生的形成层,它的活动可产生三生结构,使器官加粗。 贮藏根 : 主要具有贮藏作用的根。 肉质根:由主根以及胚轴的上端等部分膨大形成,在肥大的主根中,薄壁组织细胞内贮存大量养料,可供植物越冬和次年生长之用。 如萝卜、胡萝卜、甜菜的变态根 块根: 植物侧根或不定根膨大而成。这种变态根不象萝卜等,每株只形成一个肉质根,而是一株可以形成许多膨大的块根。常见的如甘薯的块根。 气生根: 是生长在空气中的一种变态根,如榕树的枝干上长出许多不定根,可以一直垂入到土壤。(生长于地面以上的根) 支柱根:从茎基部的几个节上长出许多不定根,并向下伸入土中,不仅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且此种根的机械组织发达,能起到稳固茎干的支持作用 攀缘根:常春藤和凌霄花等植物的细长茎上,生有无数不定根,并以其将自身固定在墙壁或其他植物茎干上,这类变态根叫做攀缘根。 呼吸根:支根从腐泥中向上生长,挺立在泥外空气中 寄生根:寄生植物以茎紧密地回旋缠绕在寄主茎上,叶退化成鳞片状,营养全部依靠寄主,并以突起状的根(吸器)伸入寄主茎的组织内,彼此的维管组织相通,吸取寄主体内的养分和水分,这种根称为寄生根 茎刺:茎转变为刺,称为茎刺或枝刺 茎卷须:许多攀援植物的茎细长,不能直立,变成卷须,称为茎卷须或枝卷须 叶状茎:指茎转变成叶状,扁平,呈绿色,能进行光合作用 小鳞茎:指植物花间生着的具肥厚小鳞片的小球体 小块茎:腋芽生成不具鳞片,类似块茎的肉质小球 块茎 : 短而肥厚成块状的地下茎. 根状茎:简称根茎,即横卧地下,形较长,似根的变态茎 鳞茎 : 球形或扁球形,由肥厚的鳞片状叶和底盘(鳞茎盘)构成。 球茎:球状的地下茎,短而肥厚,肉质的地下茎,下部行根 苞片:生在花下面的变态叶 总苞:苞片数多而聚生在花序外围的,称为总苞 鳞叶:叶的功能特化或退化称鳞片状,称为鳞叶 芽鳞:木本植物的鳞芽外的鳞叶,常呈褐色,具茸毛或有粘液,有保护芽的作用,也称芽鳞 叶卷须:由叶的一部分变成卷须状,称为叶卷须 叶状柄:有些植物的叶片不发达,而叶柄转变为扁平的片状,并具叶的功能,称为叶状柄 叶刺:由叶或叶的部分(如托叶)变成刺状,称为叶刺 同源器官:具有同一来源、而在形态上和功能上有显著区别的器官称为同源器官。例如马铃薯的块茎、毛竹的根状茎、葡萄的卷须等,它们形态和机能均不同,但都是来源于茎的变态。如茎刺和茎卷须,支持根和贮藏根。 同功器官:器官形态相似、机能相同,但其构造与来源不同,称为同功器官。如山楂的刺变态为茎刺,是茎的变态。刺槐的刺为叶刺,是托叶的变态,二者为同功器官。如茎刺和叶刺,茎卷须和叶卷须。 叶迹(维管束痕、束痕):落叶时,叶柄与茎枝的维管束断离后留下的痕迹。 叶隙:茎中维管系统向外弯曲到叶柄处的薄壁组织区域。 叶痕:落叶后在茎枝节部遗留的痕迹。 枝迹:枝条脱落后枝条与茎维管束断离后在茎上留下的痕迹。 枝隙:茎节向外弯曲到枝处的薄壁组织区域。 第四章 繁殖器官 繁殖:植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必然通过一定的方式,以它本身产生新的个体来延续后代,这种现象叫做繁殖。繁殖有三大类型,即营养繁殖、无性繁殖(又称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营养繁殖:植物通过自身营养体的一部分从母体分离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营养繁殖:营养繁殖是植物体的营养器官______根、茎、叶的某一部分和母体分离(有时不立即分离),而直接形成一个独立生活的新个体的繁殖方式,营养繁殖可分为自然营养繁殖和人工营养繁殖。有扦插、组织培养、细胞培养等方式。如马铃薯的块茎发育成新的植物体即为营养繁殖。 花是被子植物适应生殖的节间缩短了的变态枝。

花柄:花柄或称花梗。花朵和茎相连的一圆柱形柄状体,叫做花柄。花柄 是茎的变态,上面着生许多变态叶。花柄是茎和花相连的通道。 多数植物的花都具有花柄,花柄有长有短,视不同植物种类而异。有些种类的花无柄,如小麦。花柄以后发育成为果实的柄,叫做果柄。

花托:花柄顶端稍微有一些膨大的部分,称为花托。花托是节间非常短的变态茎,它是花的各组成部分的着生之处。

花托的形状随植物种类而异,有的圆柱状,如木兰;有的膨大呈圆锥状。如草莓;有的中央凹陷呈碗状,如桃;有的呈倒圆锥状,如莲等等。

有些植物的花托在雌蕊基部形成膨大的盘状,能分泌蜜汁,称花盘,如柑橘、枣等。有的花托在雄蕊群和雌蕊群之间延伸成柄,称雌蕊柄,如落花生。有的花托在雄蕊群和花冠间延伸成柄,称为雌雄蕊柄,如西番莲、苹婆属等。 花被着生在花托的外围或边缘部分,是花萼和花冠的总称,由扁平状瓣片组成,在花中主要起保护作用,有些花的花被还有助于花粉传送。

花萼:花萼是花的最外一轮,通常由若干萼片所组成。花萼的颜色和形状各种各样,

但一般为绿色叶状薄片。花萼一般为一轮,但也有两轮的,外轮的花萼叫副萼,如棉花。萼片有分离的,也有基部联合的,萼片全部分离的称离萼,如油菜;萼片全部或基部联合的称合萼,联合的部分家萼筒。有些植物萼筒伸长成一细长管状,称距,如凤仙花。萼片通常在花谢后脱落,但也有些花萼花谢后仍保留在果实上,叫做宿存萼,如茄子、番茄、柿子等。

花冠:是由若干花瓣组成的,位于花萼的里面。花瓣的形状也是多种多样的,但通

常为叶状扁平体形,比花萼较薄。花冠除有保护作用外,由于花瓣中含有花青素和有色体使

花呈现各种颜色,又由于花瓣的表皮细胞能够分泌挥发油和脂类物质,可以招引昆虫,帮助传粉。

雄蕊群是一朵花中雄蕊的总称。雄蕊位于花冠的里面,一般直接着生在花托上,也有基部着生于花被上的。

雄蕊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但除少数原始的被子植物的雄蕊呈薄片状外,绝大多数被子植物的雄蕊是由花丝和花药两部分组成的:

花丝:一根细长的丝状体,主要作用只支持花药。花丝除一般细长如丝,也有扁平如带的,如莲;或完全消失的如栀子;或转化为花瓣的,如美人蕉。 花药:产生花粉的地方,是雄蕊的主要部分,呈囊状,通常由四个或两个花粉囊组成,分为两半,中间以药隔相连。

雌蕊群:一朵花中雌蕊的总称。构成雌蕊的基本单位是心皮(具生殖作用的变态叶)。

雌蕊的类型:根据心皮的多少和是否联合,将雌蕊分为二大类:

花柱:是柱头和子房之间的连接部分,也是花粉进入子房的通道。一般植物的花柱

细长,但也有极短、不明显的,如水稻、小麦。当花粉管沿着花柱生长并进入子房时,花柱能为花粉管的生长提供营养和某些趋化物质。花柱内有维管束分布,一端与花托相连,另一端止于柱头。

胎座式:胎座在子房内分布的方式。

胎座是胚珠着生的部位,胚珠通常着生于心皮的腹缝线处。因心皮连接的情况不同,胎座在子房内分布的方式也不同,常见的有:

A.边缘胎座:胎座位于单子房内壁的腹缝线上,称边缘胎座。如豌豆、大豆等。

B.侧膜胎座:在单室复子房中,胎座发生在心皮边缘的互相连合处(腹缝线处),如黄瓜、南瓜等。

C.中轴胎座:在多室复子房中,胎座发生在子房内的中轴上,称中轴胎座。如柑桔、梨、苹果、棉花等。

D.特立中央胎座:胎座发生在独立于子房中央的半截轴上。子房中央的轴是由子房腔的基部升起,向子房中伸长,但不达子房顶,如马齿苋、石竹等。 ⒈ 数目的变化:

组成花的各部分的数目,总的演化趋势是从多而无定数到少而有定数。较原始的种类,都是多而无定数的。大多数被子植物的花多为3、4、5基数。(花部的相对固定数目称为花基数)。

⑴、整齐花(辐射对称花):通过花的中心可以作出几个对称面的花,如茄、桃。

⑵、不整齐花(两侧对称花):仅有一个对称面的花。如益母草、芝麻、豆类的花(豆类的蝶形花分旗瓣、翼瓣、龙骨瓣)。

⑶、不对称花:无有任何对称面的花,如美人蕉。

从进化的观点看,辐射对称是原始性的,而两侧对称则是进化的。

花粉败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⒈ 花粉母细胞不能正常进行减数分裂,如花粉母细胞互相粘连在一起,成为细胞质块,有的出现多极纺锤体或多核仁相连,也有产生的四个孢子大小不等,因而不能形成正常发育的花粉。

⒉ 减数分裂后花粉停留在单核或双核阶段,不能产生精子。

⒊ 营养情况不良,以致花粉不能健全发育。绒毡层细胞的作用失常,失去应起的作用时,也能造成花粉败育。如在花粉形成过程中,绒毡层细胞不仅没有解体,反而继续分裂,增大体积。

以上反常现象的产生,又往往与环境条件相联系,如温度过低,或者严重干旱等。

⒈ 胚珠的发育

胚珠发生在胎座上,即子房内壁上(胎座常位于心皮内壁腹缝线处),胎座表皮下的一部分细胞经过平周分裂,形成一个很小的突起,这个突起就是珠心。随着珠心体积的增大,其外围的细胞加速分裂,形成包被珠心的保护组织,即珠被。珠被一般有内外两层,分别叫做外珠被和内珠被。珠被在胚珠的顶端并不完全愈合,留有一小孔,叫做珠孔。珠被基部的一部分细胞发展成为柄状结构,与心皮直接相连,称珠柄。由心皮进入胚珠的维管束就是通过珠柄的,维管束进入胚珠的这一点,称为合点,也就是胚珠基部珠被、珠心和珠柄愈合的部分。 胚囊:珠心内埋藏着的一个囊状体,叫做胚囊,是被子植物的雌配子体。发育成熟的胚囊为一充满液汁的腔,腔内具有卵细胞、助细胞、极核、反足细胞。

㈠、大孢子的发生

在胚珠发育过程中,靠近珠孔的表皮下有一个体积增大的细胞,即孢原细胞,孢原细胞可以直接成为胚囊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有些植物孢原细胞经过一次平周分裂,形成一个周缘细胞和一个造孢细胞,前者可以不再分裂,或经平周分裂后,形成多数珠心细胞(以后退化消失)。造孢细胞不再分裂,直接成为大孢子母细胞,进一步发育为胚囊。胚囊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细胞,叫胚囊细胞(大孢子)。形成的四个细胞,其排列情况以及以后的发育趋向不尽相同,分别称为;蓼型、贝母型、葱型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