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l卷第2期 2013年6月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EDUCA-I10N Srn1-I 0F TAIY17AN IJNIⅥ SITY VoL31 No.2 Jun.2013 试论中外文化中的猫形象 高文艳,宁丽萍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山西太原030001) [摘要]不管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关于猫的谚语、惯用语以及传说都有很多,这些说法无疑反映了这 些国家或民族传统文化的某些特质。文章从日常生活用语、文艺作品等方面去分析人类在猫身上所寄予的复 杂情感。通过猫形象来审视人类的真实生活与精神世界。 [关键词]中外文化;猫形象;文化观念;思维方式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016(2013)02—0043—05 自从人类圈养动物的历史开始以来.猫的影子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猫形象 就无处不在,猫不单是人类生活中的常客,也成为 了作家笔下的宠儿。一方面人类爱猫,赞美猫是人 类的朋友:另一方面人类又是多么鄙视和侮辱这种 可怜的动物。众所周知,语言的背后必然有支撑它 在中国的语言现象中虽然有“猫是奸臣。狗是 忠臣”、“猫改不了偷腥”、“猫哭耗子假慈悲”、 “猫儿念经——假充善人”等描述猫不好的一面, 但也有像“猫一样乖巧”这样描述猫积极性的一 面。总的来说,中国对猫没有蔑视,总体处于一种 中性的态度。 1.田问的猫形象 的文化,本文从谚语、惯用语、传说以及中外文艺 作品等方面去分析人类在猫身上所寄予的复杂情 感.并且通过猫形象来审视人类的真实生活与精神 世界。 “猫”最初进入人类的视野,便是在田间。春 意义上说,正是这种复杂的感情的存在,才使得冥 间官吏形象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特点,同时小说 的题材也得到了更深更广的拓展。 注释: ⑦李防等:《太平广记》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卷一百第 667页,原出《经闻》。 ⑧李防等:《太平广记》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卷一一五第 800页,原出《广异记》。 ⑨李防等:《太平广记》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卷一零三第 695页,原出《报应记》。 ①李防等:《太平广记》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卷一0四第 704页,原出《广异记》。 ②李防等:《太平广记》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卷一百第 667页,原出《经闻》。 参考文献: , 【1】李时等.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道世.法苑珠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3]刘昀等撰.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4]李剑国.古稗斗筲录——李剑国自选集【M】.天津:南开大学 出版社.2004. ③李防等:《太平广记》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卷三八一第 3031页,原出《冥报记》。 ( 李睹等:《太平广记》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卷三。七第 2428页,原出《集异记》。 ⑤《全唐诗》197卷,张渭《春园家宴》,北京:中华书局, 1996年。 【5】陈文新.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 ⑥李防等:《太平广记》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卷三。七第 2428页,原出《集畀记》。 【6】夏广兴.试论六朝隋唐的应验类小说Ⅱ】.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收稿日期:2013一o3—22 作者简介:高文艳(1978一),男,山西 ̄-g-A.,太原大学教育学院讲师。 ..———43---—— 2013年 高文艳,宁丽萍:试论中外文化中的猫形象 第2期 秋时期的《诗经》还对“猫”字的由来做了阐释: “鼠善害苗,而猫能捕之,去苗之害,顾字从苗。” 可见。中国人很早就认识了猫,并发现了猫捕鼠的 本领。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在猫还没有 传人中国之前,大量的粮食被老鼠偷食,老百姓对 老鼠虽然仇恨,却无计可施, “猫”的出现犹如天 神降临。驱除了咬食农作物的老鼠,守护了庄稼, 保卫了米粮,所以古代出现了一系列赞美猫捉老鼠 高超技术的俗语.例如猫守鼠洞——不动声色、猫 戏老鼠——哄着玩、猫嘴里的老鼠——跑不了等。 猫成了百姓的大恩人,老百姓把猫奉若神明,认为 猫代表着和乐与安祥,兆示着富足与随性,甚至还 可以辟邪,使妖魔鬼怪不敢入侵!所以,在古时的 富贵人家,都有养黑猫或者摆放黑猫饰品的习惯, 例如在门口挂一个坠有黑猫的风铃。有些富人,用黄 金打造猫作为装饰,一定要用漆涂成黑色才行。 猫既然受到广大百姓的如此厚爱,却为何没有 出现在“十二生肖”中,反被人人讨厌的破坏者鼠 所替代呢?民间戏言“猫和老鼠是邻居.又是好朋 友,于是他俩相约第二天一起去报名,但天亮之 后,老鼠却自个儿去报名了,结果老鼠被选上了, 猫却因爱睡懒党错过了报名的时机。”虽然只是一 个故事,但总说明了猫没有加入十二生肖和猫捉鼠 的原因。故事中猫因懒惰未加入十二生肖,寄予着 农民希望猫克服懒惰。更加勤劳地守护庄稼的美好 愿望。但其实是因为十二生肖产生时。猫即今日之 家猫还未加入“中国籍”呢!据相关资料表明,我 国现在的家猫最早来源于印度的沙漠猫。印度猫进 入中国的时间则大约始于汉明帝之后,因为在那时 中印的交往是通过佛教而频繁起来的。 2.枕上的猫形象 到了唐朝,猫依然凭借自己祖传的本领捕鼠被 请入宫廷,担当狸奴,有李商隐的诗“鸳鸯瓦上狸 奴睡”为证,甚至凭借自己与生俱来的聪明、温 顺、乖巧而成为了贵妇们的宠物.从此改变了猫一 生的命运,从平民上升为贵族。作为“宠物”的 猫,捕鼠已属兼职,而猫最大的职责则是讨得贵妇 们的欢心。在贵妇们眼中,它们是诗意的猫“牡丹 影晨嬉成画,薄荷香中醉欲颠”;它们是顽皮的猫 “闲折海榴过翠径,雪猫戏扑风花影”;它们是充满 母性的猫“然独倚阑干立,花下狸奴卧弄儿”;它 们是尽职的猫, “一箪未厌鱼餐薄。四壁当令鼠空 空”……贵妇们的宠爱使猫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44—— 环境。由“捕鼠于田间以饱自腹”的窘迫境地一跃 而为“睡美人于怀中鱼肉食之”的安逸享受。过于 安乐的生活使猫变得“慵懒、贪吃、挑剔”,所以 后世常有“大懒猫”、“馋嘴猫”的说法,但这两 种说法不也是带有亲切、可爱的意味在里面吗?到 了清朝,人们不仅养猫,甚至还研究养猫的方法, 出现了一本属于中国猫的百科全书《猫苑》,书中 甚至提到了猫的疾病治疗和绝育去势的手术。可 见,作为宠物的猫,已经进入到寻常百姓家了。 即使到今天。猫依然是人类心中当之无愧的宠 儿.并且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许多 丁克家族视猫为儿女,将自己大量的情感投入到猫 的身上,亲切地称它们为“baby”,对它们的生活 悉心照料,从日常生活中为猫洗澡、捋毛,到为猫 手工缝制漂亮的衣服,甚至到动物健身馆为猫健身 塑形等, “宠物店”的欣欣向荣不也是猫不可缺少 的一个很好的例证吗?人类爱猫,希望猫可以陪伴 自己的一生。所以民间有“猫有九命”的说法,将 猫作为长寿的象征。老人祝寿送什么,一张猫戏葫 芦图.这张“长寿图”就画着两只猫。一只在看葫 芦,一只在旁边看。猫,谐音耄耋,指年纪大的老 人:葫芦,谐音福禄,画猫和葫芦即寓意老人福禄 双全,寿比南山。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猫蝶 图”、“猫戏红线图”,不也是人们爱猫、恋猫,以 猫为乐的体现吗? 猫,从乡野来到宅院,从粮仓来到炕头,从宫 廷回归民间,经历了几多变迁.它们已不仅仅是捕 鼠能手。更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它 是平民世界的老朋友,是小动物中的幸运儿。 3.笔下的猫形象 猫在经历了“枕上”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巅峰 之后,可谓“高处不胜寒”,逐渐盛极而衰,转入 低谷。而将猫的光环掩盖的便是狗。民间将“富 贵”的猫与“贫贱”的狗做对比.认为猫嫌贫爱 富,不忠诚,随时会改换门庭,忘掉原来的主人, 猫的“美丽”变成了“媚态”:猫的“可爱”变成 了“逢迎巴结、趋炎附势”:猫的“聪明”变成了 “奸诈、狡猾”;而狗却以自己的“质朴、木讷、忠 诚”,略胜一筹。由此, “猫是奸臣,狗是忠臣” 的说法也就应运而生,流传开来。 一切文艺作品都是文艺家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 映,是社会生活在文艺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文艺 家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生活中。文艺家对猫的态度也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必然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文学作品中也经常将猫 与狗作对比。用猫来影射贪图享乐、奸滑的人,用 狗来比喻忠诚的人。文艺家们使猫承担起了社会进 2013年第2期(总第107期) 人通常都会认为黑猫会带来厄运,如日本的“猫婆 说”、英美的“女巫宠物说”。不过,毋庸置疑的 是,与中国百姓的观点一样,国外对于猫捉老鼠. 步的责任。要反思和批判人身上的“猫性”,甚至 动用了匕首和投枪,文人们不自觉地在文学作品中 绘制了一幅幅富有讽刺性的图景:人就是猫。猫就 保卫庄稼,驱除鼠疫的本领也同样受到的赞美与崇 拜,比如埃及的“猫神说”等。 1.日本的猫形象 是人。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鲁迅笔下的猫,很令人回 味。在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淋漓尽致的刻 画了猫这一动物形象,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 日本的猫文化极其丰富,仅从民间广泛流传的 “猫婆”传说中就可以看出日本人对猫的多种认识。 “猫婆”传说是讲“有个年迈的老太婆身边时常跟 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 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 老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作者心 爱的隐鼠。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 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即那些 折磨弱者。到处嗷叫,时而露出一副媚态等特性的 暴虐者。《狗,猫,鼠》中的猫,没有了动物自身 的本性.而是具有了卑劣之人的性情。鲁迅憎恶 猫,对它们怒斥和鞭挞,其实真正审视的是人,虽 言禽与兽。实则映世人,正所谓“人禽之辨,本不 必这样严”。老舍的《猫城记》也对猫口诛笔伐, 用猫象征贪、狠、坏、奸,用猫城影射国民党统治 下的黑暗中国。批判“国民性的弱点”。 文人对猫的批判又何尝不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审 视猫呢?第一、猫的媚态,这正是它深受宠爱的原 因,哪个女子不想媚,哪位男子不爱美;第二、猫 念经,科学证明,猫念经的声音可为自己疗伤, “九命怪猫”并非无稽之谈;第三、猫洗脸,猫盖 屎,因其此特性,干净,为众人爱之;第四、猫发 春,生理需求,人亦有之;第五,“猫是奸臣,狗 是忠臣”,奸臣只是会察言观色,懂得在合适的时 机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而已,因而能够得到宠 幸。而忠臣呢,一腔正气,却“不合时宜”。 猫渗透在生活与艺术的方方面面,如藏猫猫、 猫蝶图、宠物猫以及动画片中的机器猫、加菲猫、 黑猫警长、虹猫等等,由此观之,人类爱猫,从古 至今,无减反增,猫在中国代表着一种情愫,一种 “家园”的情愫,它会告诉我们什么叫安适,什么 叫满足,什么叫天伦之乐。 二、外国文化中的猫形象 猫自古以来就给人以神秘的感觉,从猫的形象 来看,猫的脚踏地无声,总是偷偷地行走,行动快 速,来去无影,人们看来是一种超自然的现象,眼 睛总是有意识的。尤其是全身通黑的猫,所以外国 着一只宠物——黑猫.它们朝夕相伴.可随着时间 的推移,这只黑猫吸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变 成了精怪,变成了精怪的黑猫,非但没有感谢老太 婆多年的养育之恩,反而将老太婆吃掉,并幻化成 老太婆的人形去害人,那吃人的惨景,令人不寒而 栗。”从这个民间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人对猫 的三种看法:第一,猫善于成精;第二,猫忘恩负 义;第三,猫残忍而又邪恶。日本的很多谚语和惯 用语也印证了猫的以上三种特性,如“狗随人走。 猫看食奔”、“猫养三年恩,三天就忘记”就是说 猫有利可图的贪欲和忘恩负义的本性。另外,在日 本把那些无用之辈或起不了多大作用的人比喻为猫 强。也形象地说明了猫的好吃懒做与猫在日本人心 中的印象。除此之外,日语中还存在大量带猫字的 谚语和惯用语,里面包含的内容也多与猫有关,翻 译过来大概是“三脚猫”、 “明珠暗投”、 “猫不吃 鱼——假斯文”、“猫噬鹦鹉”一连串的词语都是 将猫作为反面角色的。所以,在日本有这样一个习 俗,如果你在路上偶遇一只黑猫是不吉祥的,要想 破除这种魔咒,便要先退三步,再往前走! 尽管如此,但日本人却格外喜欢在文学作品中 用“猫眼看世界”。最典型的便是日本著名作家夏 目漱石的《我是猫》,文章通过“我”即“猫”的 眼睛审视20世纪日本在现代文明大潮冲击下的社 会现状,并用连珠般的妙语警句极尽嬉笑怒骂之能 事,描绘了社会中各色人的丑态,批判了盲目模仿 西洋生活方式的社会风气……作者选用猫作为叙述 的主体,也许是因为猫偷看的本领与当时的社会环 境相符合。 2.埃及的猫形象 在人类尚未认识猫之前.对猫是抱着敬畏的态 度。埃及早在3000年前就出现被驯化的猫,但当 时的猫只是用于帮助捕猎田间的小动物,猫的社会 功用尚不明显。直到埃及的农业发展。出现了剩余 ...——45...—— 2013年 高文艳,宁丽萍:试论中外文化中的猫形象 第2期 粮食,鼠患成灾时,养猫灭鼠这件事才日益突出, 猫也才开始进入人类的视野,并制定法律规章加以 保护猫.猫灭鼠的功绩,使得它享有比法老更崇敬 的地位。猫居住在寺庙里,用牛奶、面包和尼罗河 的鱼喂养,甚至照看猫的人社会地位都很高,而最 终猫也成为了他们宗教崇拜的对象。女神巴斯特就 为“搬弄是非的女人”、“心术不正的女人”,所 以,英语中也常用she来指代猫。英语中“Sheisa cat”则意为“她是一个包藏祸心的女人”,其寓意 颇似中国的红颜祸水。除此之外。猫的女性特征还 突出表现为时装表演时走的台步。叫猫步。海明威 《雨中的猫》中的猫便是作为象征男权社会中的女 被描绘成猫头人身的女人.被当作丰产和康复之神 加以崇拜。据说,女神巴斯特经常化身为猫在夜间 游离,护卫着埃及的子民,所以,即便是无意间杀 性形象出现的。作品中猫“孤苦伶仃、流离失所、 危机四伏、苟延残喘”的生存状态即象征着女性在 男权社会中失去了自我,难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进 死一只猫,也要被处以死刑。如果一只家养的猫意 而被男性所支配的悲惨命运,女性最终成为了男性 外死去,全家人都要把眉毛剃掉,以示哀悼。即使 的附属品。 猫死后,人们对猫的崇敬仍然没有消除,因为埃及 三、中外猫形象的比较 人认为猫是掌管生死的神灵。可以看到冥界的事 世界养猫之风的盛行,国内外大量与猫相关的 情,驱走恶灵,所以,黑猫死后会被做成木乃伊, 熟语、惯用语表达的运用。以及猫意象在文学作品 殉葬给死去的人,美其名日“坟墓守护神”。贵族 中的频频出现,足以说明猫文化在众多的社会文化 们所饲养的猫死后,也还要涂上香油,达到防腐的 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反映了这个国家对猫的 目的,并葬以石棺。世界著名的最古老的三本诗集 一种爱憎和认识,折射了历史的某个瞬间,同时由 之一古埃及人为人类超度死者念的诵经《亡灵书》 于各个国家文化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的差 中,也有关于猫的篇章,并且有一幅插图显示象征 异,猫的文化内涵也就呈现出富有地域色彩的精神 光明与真理的太阳神一猫用刀杀死代表黑暗和邪恶 特质。 的蛇妖阿布罗。猫,无论生与死,都是埃及人心中 1.文化观念的差异 的保护神,都是埃及人心中的太阳。因此,猫护身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等级观念与平等关系的 符在埃及非常流行。 矛盾,体现出中外对猫态度的迥然不同。中国传统 3.英美的猫形象 思想以“儒学”为核心,等级观念严明,尊卑有 从民间“九命怪猫”的说法中可以看出.在英 别,长幼有序,人站在食物链的最高处,轻视一切 美人的意识里,黑猫是主凶的。而且.他们经常将 低贱的动物,对猫也不例外。成语“阿猫阿狗”即 黑猫与巫婆联系起来,‘认为黑猫是巫婆的 形容轻贱、不值得重视的人。在饮食方面,南方人 “familiar”,如《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住在女贞 发明佳肴“龙虎斗”,其实就是用猫做成的一道菜, 路的一个老太婆身边就经常跟着一只阴森恐怖的黑 因为猫给人的印象不太好。所以就把实质隐藏在名 猫,小说最后证明她的确是一个巫婆。所以,英美 字中了。而国外尤其是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的价 等国的人爱猫、养猫,但对黑猫却颇为忌讳,并且 值观使得他们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将猫当作一个 经常把黑猫和人的运气联系在一起。黑猫自古以来 独立、平等、有生命、有意识的主体来对待,并制 就给人以神秘的感觉,由于它的脚落地无声。行动 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护猫的生存权利。 迅速,来无影,去无踪,人们认为是一种超自然的 另外,中国的中庸之道强调集体主义,融洽的 现象,再加上毛色是黑的,眼睛总是有意识的,让 合作关系,忽视个性的发展,所谓“退一步海阔天 人特别感到阴冷与恐怖,所以,人们通常会认为黑 空”,而国外则强调个性的张扬,是则是,非则非, 猫会带来厄运。如果一只猫静静地在一个人身边坐 “锋芒毕露”。所以,中国关于猫的文学作品中“人 着,是平安无事的象征;但如果一只黑猫朝一位行 就是猫,猫就是人”是借猫来批判人身上猫性,并 人走来,便预示着此人将连遭劫难,运气不顺。美 且主要是从猫的生活习性上进行批判.如“猫叫 国作家华盛顿.欧文的短篇小说《黑猫》中的黑猫 春”批判“到处嗥叫的人”, “猫盖屎”形容“那 便是给人带来不幸和厄运的形象。 些背地里做些不可告人的事”, “猫的媚态”形容 在英美国家中, “猫”还经常用来形容或象征 “阿谀奉承人的嘴脸”等,而国外文学作品中将 女性。例如口语中cat,除了指猫以外,还会引申 “猫比作人”则侧重于表现人和猫具有相同的个性. ...——46...——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猫冷静、清高、傲慢的性格和安静、独处的个性成 为了作家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突破点.比利时象征 2013年第2期(总第107期) 字,汉字是象形文字,它是直接从原始图画发展而 来的,而外国是表音体系的文字,是读音与意义的 简单对应,所以中国人更多的是形象思维.而外国 主义戏剧大师梅特林克在他的《青鸟》中塑造了猫 的形象,并借助猫之口说出了猫不为人知的特性, 也说出了作者自己的独特个性:“咱们有一颗灵魂, 但人还不知道.因此,咱们还保留了仅有的一点独 立性。”日本人更是如此,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造 就了日本人的性格。日本人对猫有一种特殊的情 感,倾向于借助猫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或者寄 托自己的哀思:或者宣泄心中的愤懑;抑或从中找 到一种安慰。如夏目漱石的《我是猫》,即是借猫 的眼睛来反映自己对当时社会现状的认识。外国作 品中的猫不是作为批判和影射的对象,而是具有了 人的思维的独立个体。 2.宗教信仰的差异 虽说国人缺少信仰,但自佛教传人中国以后, 佛教在中国的影响力也是越来越大。而西方价值观 的形成很大一部分也是源于传统的基督文化,宗教 教义的差异也引发了对“猫”的不同解读。如中外 都有“九命怪猫”的说法,在中国, “猫有九命” 是赞扬猫由于天生精灵。行速很快,因而比别的动 物有更强的生命力。受佛教的影响。在中国的传说 里猫可以起死回生,有“人行七辈好,方可托生 猫”的说法。而在国外。 “九命怪猫”却意味着邪 恶不灭,黑猫有一种邪气,死了一次,它还会有八 个灵魂缠绕着你。这些都源于西方的基督教义。中 世纪时.教会为了清除异教徒,基督教的教士们根 据《圣经》教义:行邪术的女人不可容她存活。疯 狂的残害女巫。而猫作为女巫的宠物与帮凶,也残 忍的遭到迫害。如果说埃及人认为猫神秘、优雅、 美丽,所以将猫奉为神明。那么,猫的这些优点全 被教会恶意歪曲而成为了诛杀猫的铁证。教会认为 猫和猫头鹰极其相似的外表是不祥的象征:猫阴森 恐怖的呜叫与深不可测的眼睛。则是魔鬼撒旦的化 身与造祸女妖的帮凶.是与魔鬼结盟的异教畜牲。 人们在教会的怂恿下才把猫看成是魔鬼的化身,才 将猫作为邪恶的代表。才会像对待势不两立的仇敌 一样对待猫,猫也才会遭到人们的鄙视和丧心病狂 的杀戮。 3.思维方式的差异 从文字的角度看.中国文字是表意体系的文 人的逻辑思维则更为明显。如同样是说“你是一只 猫”,在中国人看来,或许认为别人在夸自己“美 丽、温顺、乖巧、可爱”,可是在英语里“You are aeat”则意为“你是一个包藏祸心的女人”.再如 “猫死时会找一个隐秘安静的地方”,在中国人看 来,猫若死在自己家里,则意味着巨大的不幸,中 国人是很忌讳死的,而在外国人看来,会给予猫更 多地爱怜和帮助,而不是驱赶猫。 尽管中国与外国对猫的看法存在着种种分歧. 但也是有两点共识的:第一。对猫捕鼠本领所产生 的崇拜之情,这是中国与埃及将猫奉为神明的主要 原因,欧洲也不例外,当年十字军征战还乡时,通 过战船将猫与鼠共同带回了欧洲。不久老鼠大量繁 殖,鼠疫横行,正当人们束手无策时想到了老鼠的 天敌——猫,并开始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保护猫, 随着猫的繁殖,最终鼠疫不攻自破。第二,对猫温 柔、乖巧、可爱、娇小形态的喜爱,这是各国人民 爱猫。养猫。将猫作为情感寄托与宠物的必不可少 的原因,也是猫历久不衰的根本原因。无论人对猫 的感情有多复杂。无疑都是人自身的性格和心理在 黑猫身上的反映,猫作为一种普通的动物.又有什 么义务去背负强加给它的种种象征意蕴呢?猫太累了! 猫,这一动物在历史的浮沉中几经波折,或为 神明,或为魔怪,无论结果如何,都显示了人类对 猫的极大关注。猫身上的善恶美丑,重新打开了历 史的大门,开启了世界的多元文化,同时,世界各 地的猫以其广博的文化背景与丰富的文化内涵.给 世人带来极大的文化思维空间,并且成为了文学作 品中不可缺少的独特意象,成为了读者理解文本内 容与现实世界的一个桥梁,即使它多为贬义,但反 面角色的塑造也是为了突出主题。因此,我们要关 注猫、审视猫,因为它也是反映大干世界的一面镜子。 参考文献: [1】赵玉柱.日本的“猫文化”【『】.日语知识,1998,(1). 【2】鲁迅.鲁迅散文全集[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