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论孔子对女人的看法
提起孔子对女人的看法,人们都会想起“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而且在很多儒家经典中都有:“男尊女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三纲五常有夫为妻纲,在民间也常提像“三从四德”这样的束缚妇女行为的规范。这样人们自然的把一切都归结为孔子对女人有偏见,其实并不是这样。
“为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出自于《论语·阳货篇》。这里的“女子”应指卫灵公的宠妃南子,这句话是孔子在卫国游学时对于南子行为无奈的感慨,这不是对女人的偏见与贬低。并且,就词义来说更不能认为孔子鄙视妇女了。在文言中“女”经常做第二人称,例如在《论语﹒雍也篇》有:“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在古汉语中“女”是单字成词,“女子”必能理解为女子。还有有关资料表明在孔子的著作中对女性的称谓哟严格的界定,结婚之后,丈夫的地位不同,女人的称谓也不同———“天子之妃曰后, 诸侯曰夫人, 大夫曰孺人, 士曰妇人, 庶人曰妻。”(《礼记·曲记下》)在其它典籍中再也没有批评女子的这样的话,这都表明孔子对女人并无偏见。
孔子不仅没有歧视妇女,而且对妇女是持尊敬颂扬态度的。例如《诗经》中的女性有的文静淑雅,有的活泼可爱,都是善良勤劳的形象。在《中庸》中有“妻子好合,如鼓琴瑟。”这说明在家庭关系中也是尊重女性的。
在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社会已经有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但轻视妇女的思想还不具备盛行条件,家族组织处于主导地位,人们关心的是族权,族中男女关系比较平等,女子享有较多的自由,在当时的婚姻习俗上男女还是比较平等的。在《诗经》中有歌颂青年男女追求爱情的篇章。孔子时期,尚无三纲、三从之类的观念,妇女不受歧视,孔子自然不会有轻视妇女的思想。
哲学系:高中飞
学号:200702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