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南大学2017马克思概论(二)

2023-08-03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1.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 (1分)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2. 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 (1分) A.马克思 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 D.威廉-配第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3.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1分)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4.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 ) (1分) 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 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 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5.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 (1分)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6. 美国波音747客机的600万个零部件由美国及另外6个国家的1200 多家企业提供,这是( ) (1分) A.商品国际化的表现 B.生产全球化的表现 C.贸易全球化的表现 D.资本全球化的表现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7. 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 (1分) A.熟知即真知 B.熟知不等于真知 C.熟知起源于真知 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8.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提出“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 (1分)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9.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占主导地位的资本输出是( ) (1分) A.商品资本输出和借贷资本输出 B.商品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C.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D.生产资本输出和商品资本输出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10.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 (1分)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11.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 (1分)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D.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12.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借助于( ) (1分) A.“代理制” B.“个人联合” C.“企业联合” D.“参与制”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13.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1分) A.进行阶级斗争 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14. “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几个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确定了”。这是( ) (1分) A.唯心主义决定论 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 C.机械决定论 D.非决定论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15.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 (1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1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是指( ) (1分) A.全面的社会化 B.全面的商品化 C.全面的市场化 D.市场的计划化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17. 按照辩证法的观点,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体现了( ) (1分) A.根本性的质变 B.单纯的量变 C.质变过程的量的扩张 D.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18. 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 ) (1分) A.政治职能 B.经济职能 C.社会职能 D.对外交往职能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19.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 (1分)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20.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 (1分) A.资本主义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B.资本主义国家掌握全部私人垄断资本的资本主义 C.资本主义国家掌握全部社会垄断资本的资本主义 D.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投资实现全部资本国有化的垄断资本主义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21. 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 (1分)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折中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22. 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 (1分) 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 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23.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1分)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24. 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剥削,是由于它( ) (1分) A. 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D.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表现形式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25. 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1分)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26.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重中( ) (1分) A.不变资本的比重增大 B.可变资本的比重增大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的比例扩大 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比例下降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27.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 ) (1分) A.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规律性 B.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规律性 C.社会的发展进程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影响 D.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28. 实践的客体是( ) (1分)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客观物质世界 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29. 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存在形式上平等和事实上不平等的矛盾,根本原因在于( ) (1分) A.宪法是由资产阶级制定的 B.民主的原则是与实践相脱节的 C. 劳动人民不能参与国家政权的管理 D.民主权利的实现受到了私有制的限制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30.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1分) A.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 B.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 C.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 D.剩余产品的出现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31. 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 (1分)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32. 爱因斯坦指出:“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 (1分) A.哲学是一切科学之科学 B.哲学是各门学科的知识基础 C.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D.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33. 二战后为了防止分配两极分化导致社会冲突,保持社会稳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 (1分) A.建立实施全社会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 B.建立实施全社会统一的终身雇佣制度 C.建立实施全社会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D.建立实施全社会统一的职工持股制度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34. 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 (1分)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35. 垄断资产阶级推行改良政策( ) (1分) A.减轻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受剥削的程度 B.从根本上触及生产资料资本主义所有制 C.没有改变工人阶级受剥削的雇佣劳动者地位 D.改变了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利益对立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36.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 ) (1分) A.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 B.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 C.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37. 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 ) (1分) A.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生产社会化 D.经营管理社会化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38. 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 (1分)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39. 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现实基础是( ) (1分) A.新科技革命 B.生产国际化 C.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 D.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40. 主体选择是指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从自身的需要和知识结构、经验、技能出发,根据历史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趋势确定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方向的行动。这种观点意味着( ) (1分) A.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必须否定历史决定论 B.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与承认历史决定论并不矛盾 C.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产生都根源于主体的选择 D.历史决定论是根本错误的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二. 多选题 (共15题,共30分)

1.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这说明( ) (2分) A.精神、意识对物质具有依赖性 B.精神和理论的作用可以取代物质的力量 C.人的意识不仅反映现实世界,而且可以通过实践改变现实世界 D.理论和精神可以通过群众转化为物质力量 ☆考生答案:A,C,D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2. 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新战略观念主要有( ) (2分) A.和平与发展取代了战争与革命,成为当代世界的两个主题 B.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 C.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D.社会主义国家要处理好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考生答案:A,B,C,D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3.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表明( ) (2分) A.社会中每个人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 B.人是社会的主体 C.历史是由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构成的 D.历史规律实现于人的自觉活动之中 ☆考生答案:B,C,D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4. 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乃阴阳之动静也。” “皆本物理至固然。” “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 (2分) 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不显著的运动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静止和运动是相互包含的 ☆考生答案:A,B,C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5. 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投资300亿美元,参与“阿波罗”计划的共有2万多家企业、120多所大学的40多万人员。这一事例表明当代资本主义( ) (2分) A.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高度社会化了 B.生产关系在不断为生产社会化做出调整 C.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要求 D.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制度允许范围的调整 ☆考生答案:A,B,D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6. 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意指( ) (2分) A.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 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考生答案:A,B,C,D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7.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同其他劳动过程相比较体现出来的特点是( ) (2分) A.创造新的使用价值 B.创造新的价值 C.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属于资本家 D.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考生答案:C,D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8. 早在1999年,中美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事实证明,它对两国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 ) (2分) A.矛盾双方在互相斗争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D.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从而制约事物的发展 ☆考生答案:A,B,C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9.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 (2分)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 ☆考生答案:A,B,C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10. 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2分) A.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动 B.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 C.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并制约供求关系 D.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又制约供求关系 ☆考生答案:B,C,D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11. 有人认为:“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这种观点说明了: (2分) A.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 B.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 C.自在自然的世界正日益转化为人化的自然 D.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 ☆考生答案:C,D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12. 马克思分析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有( ) (2分) A.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c+v+m构成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 C.社会生产分为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资料两大部类 D.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考生答案:A,C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13. 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几次飞跃是( ) (2分) A.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B.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制度建立的实践 C.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到多国实践 D.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考生答案:A,B,C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14. 下列选项中属于共产主义含义的有( ) (2分) A.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 B.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 C.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 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 ☆考生答案:A,B,C,D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15.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 (2分) A.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 ☆考生答案:A,B,C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三. 判断题 (共15题,共30分)

1.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表明资本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 ) (2分) 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2. 社会革命根源于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 (2分) 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3.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社会分工以及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 (2分) 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4. 马克思主义认为,从人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 (2分) 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5. 资本主义地租是由超额利润转化来的( ) (2分) 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 ) (2分) 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错误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7.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从根本上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 ) (2分) 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错误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8. 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学说( ) (2分) 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9. 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它说明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 ) (2分) 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10. 首先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表述的是:马克思( ) (2分) 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错误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11.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是有利于世界所有国家( ) (2分) 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错误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12. 金融资本是由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 (2分) 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错误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13. 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 (2分) 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14.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德国( ) (2分) 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15. 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2分) 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