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微博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2023-07-12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创新论坛・情报科学II 微博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耿晨星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河南【摘管理工作的前提。借助微博等新型网络平台成为新时期高校管理工作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信息时代;微博;大学生;高校辅导员;教育工作 【中圈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4}06—55—1 郑州450000) 要】网络时代,微博给大学生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增长了他们的见识,但同时也带来不少弊端。理解并尊重学生的思想、言论,是做好学生 近年来,以博客技术为代表,围绕网民互动及个性体现的互 联网应用技术迅猛发展,加上虚拟货币的普及和虚拟货币的兑 到的“9O后”,他们年轻、活跃、不羁,勇于接受新鲜事物,个性鲜 明且思想独立意识较强。面对这样一群年轻的人群,了解学生 换成为现实,以及大家对网络财富的认同,微博在此基础上成为 web3.0社会化媒体的代表,并以其与移动互联网的紧密结合、开 放的平台以及裂变式的传播效应等优势,逐渐融人大众生活中。 1 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 调查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仅新浪微博平台的大学生用 户就超过3 000万,其中日使用用户超过1 000万。与社会其他 人群相比,大学生群体文化素质高、参与性强,与微博的科技含 量高、原创性强、交互性强等特点相契合,微博在大学生群体中 的认同感和普及率较高,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他们的生活。 1.1微博丰富了学生的社交渠道。作为一个强大的媒体 工具,微博具有兴趣挖掘和社交关系网络等优势。在微博使用 过程中,理论上每个用户都享有平等的发表权利,这在一定程 度上削弱了传统媒介传播中社会精英的话语权,因而深受高校 学生的喜爱。微博人际关系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原有人际关系 在网络的延伸,另一种是通过微博建立的新的人际关系。通过 “关注”和“被关注”,建立一种虚拟的人际关系,并通过发布信息 和获取信息等一系列互动构建新的虚拟身份。微博对学生的现 实社交进行了有益补充,加强了同学问的情感交流,扩大了交往 范围,增加了全球范围内年轻人的互动。但不可忽视的是,过度 的虚拟社交也会影响学生同身边亲朋好友的情感交流,脱离现 实社会的人际交往会造成学生与社会的隔阂,很多学生表现出 网上与现实判若两人的角色差异和角色冲突,影响学生的心理 健康。 1.2微博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与传统的网页媒体不 同,在获取信息的方式上,微博用户可以主动与其他具有相同兴 趣点的用户建立联系,构建自己的虚拟社交网络,并通过虚拟社 交网络向每个相关用户扩散信息或接受信息,以及双向选择向 谁发送或接受什么样的信息。虽然这为学生提供了一种便捷的 信息获取渠道,丰富了校园生活,但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 响。世界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认为,社会 中信息创博的媒介和方式影响着信息本身,更决定了人们的思 维模式。微博用户在海量的信息碎片中做出快速筛选,然后在 两个原本没有关联的碎片中建立联系,并将这种联系通过巧妙 漂亮的手法表达出来,以赢得围观者的欢呼和掌声。由于平台 限制,以及不多于140个字的表达设计和社交性质,用户必然要 在各种信息间不停跳转,几乎没有思考的时间,这样会不自觉地 养成琐碎思考和琐碎表达的习惯,有悖于大学教育的初衷。 2微博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当代在校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 23岁,多是被媒体广泛提 的生活方式,理解并尊重他们的思想、言论,吸引并引导他们接 受学校的管理工作,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前提。借助微博等 新型网络平台,成为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的必然选择。 2.1 利用微博润滑师生关系。据相关调查显示,大学生用 户在微博平台上的情感变化趋势与学校开学、考试、寒暑假等事 件的发生规律较为契合,证明微博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承载了学生的真实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是大学生情绪表达的 重要途径。辅导员在微博平台上与学生建立“互粉”关系,创造 平等的交流环境,使师生在放松的心情中沟通交流,可以避免传 统交流方式中易衍生的隔阂感,更好地进行学生管理工作。 2.2利用微博拓展管理途径。学生组织与管理是辅导员工 作的主要内容,在微博这一社交网络平台上,辅导员需要帮助组 建和管理社团微、班级以及院系,及时了解学生、学生党员微博 动态,对每个学生和学生组织进行有效的分类管理。此外,辅导 员还可以通过微博发布班级或院系通知,并鼓励学生及时反馈 信息,加强互动,这样既能提高管理效率,又能营造平等的交流 氛围,拉近学生与管理者的心理距离,有助于学生政策的执行。 2.3利用微博辅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是高校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执行者,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的骨干力量。但网络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想政治 工作者的权威性,加大了辅导员的教育难度。辅导员要正视微 博对学生思想的影响,科学利用微博,以弥补互联网时代高校思 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间的信息不对称,及时了解学生的思 想动态,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4利用微博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网络时代,每个人周 围都充斥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信息,真假难辨,泥沙俱下。如 何快速分辨信息的真伪和价值,抵制垃圾信息的干扰,避免成为 谣言甚至危险言论和思想的传播者和受害者,是信息时代每个 大学生都应掌握的基本技能。辅导员可利用微博平台培养学生 正确识别信息、评估信息的能力,以及对信息规范传播的能力。 良好的媒介素养一旦养成,自然能分辨网络上哪些是有毒的“鸡 汤”,哪些是健康的良言,哪些是反动言论和虚假宣传,学生思想 管理工作也就能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尹晓敏.微博兴起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 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11(2). 【2】张志安,沈国麟.一个亟待重视的全民教育课题——对中 国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的回顾和简评『J1.新闻记者,2004(5). 作者简介:耿晨星(1982一),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 数学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 CHUANGXINKEJI 2014.06 5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