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5-2016学年贵州省遵义市航天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2015-2016学年贵州省遵义市航天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化学

试卷

一、选择题

1.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的之比为1:2,则下列说法中一定不正确的是( )

A.分子不可能是烷烃B.分子中C、H个数之比为1:4 C.分子中可能含有氧原子D.此有机物的最简式为CH4 2.下列物质一定属于同系物的是( ) ①

④C2H4 ⑧

⑤CH2═CH﹣CH═CH2 ⑥C3H6 ⑦

A.①和②B.④和⑥C.④和⑧D.⑦和⑧

3.下列有机物分子中,所有的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是( ) A.

B.CH2═CH﹣CN

C.CH2═CH﹣CH═CH2D.

4.有8种物质:①乙烷;②乙烯;③乙炔;④苯;⑤甲苯;⑥溴乙烷;⑦聚乙烯; ⑧环己烯.其中既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也不能与溴水反应使溴水褪色的是( )

A.①②③⑤B.④⑥⑦⑧C.①④⑥⑦D.②③⑤⑧ 5.某单烯烃与H2加成后的产物是

,则该烯烃的结构式可能有

( )

A.1种B.2种C.3种D.4种

6.下列物质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 A.一氯甲烷B.1﹣氯﹣2,2﹣二甲基丙烷

C.1﹣溴﹣2﹣甲基丙烷D.3﹣氯﹣2,2,4,4﹣四甲基戊烷 7.要检验某溴乙烷中的溴元素,正确的实验方法是( ) A.加入溴水振荡,观察水层是否有棕红色出现

B.滴入AgNO3溶液,再加入稀硝酸呈酸性,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C.加入NaOH溶液共热,然后加入稀硝酸呈酸性,再滴入AgNO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D.加入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滴入AgNO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58分)

8.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取少量溴苯,试填写下列空白.

(1)在烧瓶a中装的试剂是铁粉、 和 . (2)请你推测长直导管b的作用:

(3)请你分析导管c的下口可否浸没于液面中?为什么?

(4)反应完毕后,向锥形瓶d中滴加AgNO3溶液有 生成,此现象说明这种获得溴苯的反应属于: .(填有机反应类型)

9.某烃A 0.2mol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各1.2mol.试回答: (1)烃A的分子式为 .

(2)若取一定量的烃A完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各3mol,则有 g烃A参加了反应,燃烧时消耗标准状况下的氧气 L.

(3)若烃A不能使溴水褪色,但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其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则烃A的结构简式为 .

(4)若烃A能使溴水褪色,在催化剂作用下,与H2加成,其加成产物经测定分子中含有4个甲基,烃A可能有的结构简式为 .

10.环己烷可制备1,4﹣环己二醇,下列七步有关反应(其中无机产物都已经略去)中,其中有两步属于取代反应,两步属于消去反应,三步属于加成反应,试回答:

(1)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简式:A: C:

(2)写出①、④的化学方程式:①: ;④: .

11.在有机物分子中,不同位置的氢原子在质子核磁共振谱(PMR)中给出的峰值(信号)也不同,根据峰(信号)可以确定有机物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例如:乙醛的结构式

为:,其PMR谱中有2个信号峰,其强度之比为3:1.

(1)下列有机物分子中,在质子核磁共振谱中只给出一种峰(信号)的是 (多项选择)

A.CH3﹣CH3 B.CH3COOH C.CH3COOCH3 D.CH3COCH3

(2)化合物A和B的分子式都是C2H4Br2,A的PMR谱上只有1个峰,则A的结构简式为 .

12.有可逆反应Fe(s)+CO2(g)⇌FeO(s)+CO(g),已知在温度938K时,平衡常数K=1.5,在1173K时,K=2.2.

(1)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双选,填序号). A.容器内压强不变了 B.c(CO)不变了 C.v正(CO2)=v逆(CO) D.c(CO2)=c(CO)

(2)该反应的正反应是 (选填“吸热”、“放热”)反应.

(3)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若起始时把Fe和CO2放入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CO2的起始浓度为2.0mol/L,某温度时达到平衡,此时容器中CO的浓度为1.0mol/L,则该温度下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 (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4)若该反应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如果改变下列条件,反应混合气体中CO2的物质的量分数如何变化(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①升高温度 ;②再通入CO . (5)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

①从图中看到,反应在t2时达平衡,在t1时改变了某种条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填序号) .(单选) A.升温B.增大CO2浓度

②如果在t3时从混合物中分离出部分CO,t4~t5时间段反应处于新平衡状态,请在图上画出t3~t5的V(逆)变化曲线

2015-2016学年贵州省遵义市航天高级中学高二(下)期

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的之比为1:2,则下列说法中一定不正确的是( )

A.分子不可能是烷烃B.分子中C、H个数之比为1:4 C.分子中可能含有氧原子D.此有机物的最简式为CH4 【考点】有关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

【分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确定有机物分子中C、H个数之比为1:4,有机物可能是甲烷,也可能是含氧有机物.

【解答】解: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充分生成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原有机物中的C和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有机物可能是CH4,也可能是含氧有机物CH3OH, 故选A.

2.下列物质一定属于同系物的是( ) ①

④C2H4 ⑧

⑤CH2═CH﹣CH═CH2 ⑥C3H6 ⑦

A.①和②B.④和⑥C.④和⑧D.⑦和⑧ 【考点】芳香烃、烃基和同系物.

【分析】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互为同系物的物质满足以下特点:结构相似、化学性质相似、分子式通式相同、分子式不同,研究对象是有机物,注意如果含有官能团,则官能团的种类及数目必须完全相同.

【解答】解:A.①为甲苯,②为萘,二者含苯环个数不同,一定不属于同系物,故A错误;

B.④为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而⑥可能为环丙烷或丙烯,二者结构不一定相似,所以二者不一定互为同系物,故B错误;

C.④为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而⑧为2﹣甲基﹣1﹣丙烯,二者都是烯烃,分子结构相似,分子间相差2个CH2原子团,所以④⑧一定属于同系物,故C正确;

D.⑦为2﹣甲基﹣1.3﹣丁二烯,而⑧为2﹣甲基﹣1﹣丙烯,二者含官能团数目不同,所以⑦⑧一定不是同系物,故D错误; 故选C.

3.下列有机物分子中,所有的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是( ) A.

B.CH2═CH﹣CN

C.CH2═CH﹣CH═CH2D.

【考点】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分析】根据苯环为平面结构、乙烯为平面结构以及乙炔为直线结构来分析各物质的共面原子.

【解答】解:A、该分子相当于甲烷中的一个氢原子被苯乙烯基取代,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所以甲烷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故A正确;

B、CH2=CHCN相当于乙烯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CN取代,不改变原来的平面结构,﹣C≡N中两个原子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平面可以是一个平面,所以该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故B错误;

C、CH2=CH﹣CH=CH2相当于乙烯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乙烯基取代,不改变原来的平面结构,乙烯基的所有原子在同一个面上,这两个平面可以是一个平面,所以所有原子可能都处在同一平面上,故C错误;

D、苯为平面结构,CH2=CH﹣CH=CH2与苯相连,不改变原来的平面结构,CH2=CH﹣CH=CH2的所有原子在同一个面上,这两个平面可以是一个平面,所以所有原子可能都处在同一平面上,故D错误; 故选A.

4.有8种物质:①乙烷;②乙烯;③乙炔;④苯;⑤甲苯;⑥溴乙烷;⑦聚乙烯;

⑧环己烯.其中既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也不能与溴水反应使溴水褪色的是( )

A.①②③⑤B.④⑥⑦⑧C.①④⑥⑦D.②③⑤⑧ 【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

【分析】既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也不能与溴水反应使溴水褪色,则有机物不含碳碳双键、三键、﹣CHO,也不能为苯的同系物等,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①乙烷、④苯、⑥溴乙烷、⑦聚乙烯均既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也不能与溴水反应使溴水褪色;

②乙烯、③乙炔、⑧环己烯均既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也能与溴水反应使溴水褪色;

⑤甲苯只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故选C.

5.某单烯烃与H2加成后的产物是( )

A.1种B.2种C.3种D.4种

【考点】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分析】先判断该烃结构是否对称,如果对称,只考虑该分子一边的结构和对称线两边相邻

碳原子即可;如果不对称,要全部考虑,然后各去掉相邻碳原子上的一个氢原子形成双键.

,则该烯烃的结构式可能有

【解答】解:该烷烃的碳链结构为,1号和6号碳原子关于2号碳原子

对称,5、8、9号碳原子关于4号碳原子对称,但4号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所以4号碳原子和3、5、8、9号碳原子间不能形成双键;相邻碳原子之间各去掉1个氢原子形成双键,所以能形成双键有:1和2之间(或2和6);2和3之间;3和7之间,共有3种, 故选:C.

6.下列物质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 A.一氯甲烷B.1﹣氯﹣2,2﹣二甲基丙烷

C.1﹣溴﹣2﹣甲基丙烷D.3﹣氯﹣2,2,4,4﹣四甲基戊烷 【考点】卤代烃简介;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 【分析】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的结构特点是:只有﹣X相连碳的相邻碳上有氢原子的才能发生消去反应,形成不饱和键;

卤代烃均能发生水解反应,反应实质为﹣X被﹣OH取代,据此进行判断

【解答】解:只有﹣X相连碳的相邻碳上有氢原子的才能发生消去反应,所有卤代烃均能发生水解反应.

A、CH3Cl,只含有1个碳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A错误;

B、,与Cl原子相连碳原子的相邻碳上没有氢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故B错误;

C、1﹣溴﹣2﹣甲基丙烷,与溴原子相连碳原子的相邻碳上有氢原子,能够发生消去反应,也能够水解,故C正确;

D、3﹣氯﹣2,2,4,4﹣四甲基戊烷,与Cl原子相连碳原子的相邻碳上没有氢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7.要检验某溴乙烷中的溴元素,正确的实验方法是( ) A.加入溴水振荡,观察水层是否有棕红色出现

B.滴入AgNO3溶液,再加入稀硝酸呈酸性,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C.加入NaOH溶液共热,然后加入稀硝酸呈酸性,再滴入AgNO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D.加入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滴入AgNO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考点】溴乙烷的化学性质.

【分析】检验溴乙烷中溴元素,应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最后加入硝酸酸化,加入硝酸银,观察是否有黄色沉淀生成,据此即可解答.

【解答】解:检验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首先将它转化为溴离子,采用卤代烃的水解方法,即加入氢氧化钠,在水解后生成的溴离子可以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淡黄色不溶于硝酸的沉淀溴化银,由此来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所以操作为:加入NaOH溶液,加热,溴乙烷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溴化钠和乙醇,冷却,加入稀HNO3酸化后加入AgNO3溶液,溴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淡黄色不溶于硝酸的溴化银沉淀. 故选C.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58分)

8.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取少量溴苯,试填写下列空白. (1)在烧瓶a中装的试剂是铁粉、 苯 和 液溴 .

(2)请你推测长直导管b的作用: 导气、冷凝回流挥发的溴

(3)请你分析导管c的下口可否浸没于液面中?为什么? 不能,溴化氢易溶于水很容易发生倒吸

(4)反应完毕后,向锥形瓶d中滴加AgNO3溶液有 淡黄色 生成,此现象说明这种获得溴苯的反应属于: 取代反应 .(填有机反应类型)

【考点】苯的性质;实验装置综合. 【分析】(1)苯与液溴在铁做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 (2)依据导管有导气的作用结合溴易挥发的性质解答; (3)反应生成的溴化氢易溶于水,容易发生倒吸;

(4)溴化氢与硝酸银发生反应生成浅黄色的溴化银沉淀,取代反应的特点是有进有出. 【解答】解:(1)苯与液溴在铁做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所以在烧瓶a中装的试剂是铁粉、苯、液溴; 故答案为:苯、液溴;

(2)溴易挥发,所以长导管的作用除了导气外可以是挥发的溴冷凝回流; 故答案为:导气、冷凝回流挥发的溴;

(3)溴化氢易溶于水容易发生倒吸,所以导管c的下口不能浸没于液面中; 故答案为:不能,溴化氢易溶于水很容易发生倒吸;

(4)溴化氢与硝酸银发生反应生成浅黄色的溴化银沉淀,此现象说明这种获得溴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故答案为:淡黄色;取代反应.

9.某烃A 0.2mol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各1.2mol.试回答: (1)烃A的分子式为 C6H12 .

(2)若取一定量的烃A完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各3mol,则有 42 g烃A参加了反应,燃烧时消耗标准状况下的氧气 100.8 L.

(3)若烃A不能使溴水褪色,但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其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则烃A的结构简式为

(4)若烃A能使溴水褪色,在催化剂作用下,与H2加成,其加成产物经测定分子中含有4个甲基,烃A可能有的结构简式为 (CH3)2C=C(CH3)2、CH2=C(CH3)CH(CH3)2、(CH3)3CCH=CH2 .

【考点】有关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 【分析】(1)根据原子守恒计算A的分子中含有的C、H原子数目,据此确定其分子式; (2)根据原子守恒计算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烃A的质量等于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与水氢元素的质量之和;根据氧原子守恒计算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再根据V=nVm计算氧气的体积; (3)烃A不能使溴水褪色,则A分子不含不饱和键,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其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结合A的分子式确定A的结构简式;

(4)若烃A能使溴水褪色,在催化剂作用下,与H2加成,则A分子含有不饱和键,其加成产物经测定分子中含有4个甲基,结合烃A的分子式判断A可能有的结构. 【解答】解:(1)烃A 0.2mol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各1.2mol, 根据原子守恒,A的分子中N(C)=

=6、N(H)=

=12,

故A的分子式为C6H12, 故答案为:C6H12;

(2)若取一定量的烃A完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各3mol,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参加反应A的质量=3mol×12g/mol+3mol×2×1g/mol=42g; 根据氧原子守恒可知,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4.5mol,故消耗氧气的体积

为4.5mol×22.4L/mol=100.8L, 故答案为:42;100.8;

(3)A的分子式为C6H12,不能使溴水褪色,则A分子不含不饱和键,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其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分子中只有1种H原子,则该烃为环己烷,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 ;

(4)A的分子式为C6H12,若烃A能使溴水褪色,在催化剂作用下,与H2加成,则A分子含有C=C,其加成产物经测定分子中含有4个甲基,则加成产物为(CH3)2CHCH(CH3)

CH2=CCH(CH3)(CH3)故A的可能结构为(CH3)(CH3)(CH3)2或3CCH2CH3,2C=C2、

(CH3)3CCH=CH2, 2、

故答案为:(CH3)2C=C(CH3)2、CH2=C(CH3)CH(CH3)2、(CH3)3CCH=CH2.

10.环己烷可制备1,4﹣环己二醇,下列七步有关反应(其中无机产物都已经略去)中,其中有两步属于取代反应,两步属于消去反应,三步属于加成反应,试回答:

(1)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简式:A: (2)写出①、④的化学方程式:①: . 【考点】有机物的合成.

【分析】环己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1﹣氯环己烷,1﹣氯环己烷和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发生消去反应生成A,A的结构简式为:,A和氯气反应生成B,则B发生消去反应生成

,所以B的结构简式为

,则A和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

和溴发生加

成反应生成C

,和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解答】解:环己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1﹣氯环己烷,1﹣氯环己烷和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发生消去反应生成A,A的结构简式为:,A和氯气反应生成B,则B发生消去反应生成

,所以B的结构简式为

,则A和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

和溴发

生加成反应生成C

,和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A和C的结构简式分别为:(1)通过以上分析知,、,故答案为:

(2)①的化学方程式为:,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11.在有机物分子中,不同位置的氢原子在质子核磁共振谱(PMR)中给出的峰值(信号)也不同,根据峰(信号)可以确定有机物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例如:乙醛的结构式

为:,其PMR谱中有2个信号峰,其强度之比为3:1.

(1)下列有机物分子中,在质子核磁共振谱中只给出一种峰(信号)的是 AD (多项选择)

A.CH3﹣CH3 B.CH3COOH C.CH3COOCH3 D.CH3COCH3

(2)化合物A和B的分子式都是C2H4Br2,A的PMR谱上只有1个峰,则A的结构简式为 BrCH2﹣CH2Br .

【考点】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分析】(1)有机物分子中含有几种位置不同的H原子,其核磁共振氢谱中就会出现几种峰;

A的核磁共振氢谱只有1个吸收峰,A为BrCH2﹣CH2Br,(2)则A分子中只有1种H原子,A的同分异构体为CH3﹣CHBr2.

【解答】解:(1)A.CH3﹣CH3分子中只含有一种氢原子,所以其核磁共振氢谱只有1种峰,故A错误;

B.CH3COOH中存在两种位置不同的氢原子,其核磁共振氢谱有两种峰,故B错误; C.CH3COOCH3中存在两种位置不同的氢原子,其核磁共振氢谱有两种峰,故C错误; D.CH3COCH3分子中含有1种氢原子,所以其核磁共振氢谱有1种峰,故D正确; 故选AD;

A的核磁共振氢谱只有1个吸收峰,A为BrCH2﹣CH2Br,(2)则A分子中只有1种H原子,

A的同分异构体为CH3﹣CHBr2,PMR谱上有2种峰,氢原子个数比为1:3,强度为1:3; 故答案为:BrCH2﹣CH2Br.

12.有可逆反应Fe(s)+CO2(g)⇌FeO(s)+CO(g),已知在温度938K时,平衡常数K=1.5,在1173K时,K=2.2.

(1)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BC (双选,填序号). A.容器内压强不变了 B.c(CO)不变了 C.v正(CO2)=v逆(CO) D.c(CO2)=c(CO)

(2)该反应的正反应是 吸热 (选填“吸热”、“放热”)反应.

(3)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K=\\frac{c(CO)}{c(C{O}_{2})} .若起始时把Fe和CO2放入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CO2的起始浓度为2.0mol/L,某温度时达到平衡,此时容器中CO的浓度为1.0mol/L,则该温度下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 1 (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4)若该反应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如果改变下列条件,反应混合气体中CO2的物质的量分数如何变化(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①升高温度 减小 ;②再通入CO 不变 .

(5)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

①从图中看到,反应在t2时达平衡,在t1时改变了某种条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填序号) A .(单选)

A.升温B.增大CO2浓度

②如果在t3时从混合物中分离出部分CO,t4~t5时间段反应处于新平衡状态,请在图上画出t3~t5的V(逆)变化曲线

【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计算. 【分析】(1)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同种物质的正逆速率相等且保持不变,各组分的浓度、含量保持不变,由此衍生的其它一些量不变,判断平衡的物理量应随反应进行发生变化,该物理量由变化到不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

(2)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3)化学平衡常数是指: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系数次幂之积与反应物的浓度系数次幂之积的比,固体、纯液体不需要在化学平衡常数中写出;

CO2的起始浓度为2.0mol•L﹣1,某温度时达到平衡,此时容器中CO的浓度1.0mol•L﹣1,则平衡时CO2的浓度为1.0mol•L﹣1,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

(4)①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二氧化碳物质的量减小,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

②再通入CO,平衡常数不变,则混合气体中CO与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变; (5)①根据右图t1时刻,反应速率突然增大以及逆反应速率后来逐渐增大最后不变; ②根据分离出部分CO,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瞬间不变画出t3~t5的v(逆)变化曲线.

【解答】解:(1)A.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不变,恒温恒容下,容器内压强为定值,故A错误;

B. c(CO)保持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到达平衡,故B正确;

C.v正(CO2)=v逆(CO)时,CO的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相等,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故C正确;

D.平衡时CO2、CO浓度与二氧化碳的转化率有关,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 故选:BC;

(2)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故答案为:吸热;

(3)Fe(s)+CO2(g)⇌FeO(s)+CO(g)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

,CO2的起

始浓度为2.0mol•L﹣1,某温度时达到平衡,此时容器中CO的浓度1.0mol•L﹣1,则平衡时CO2的浓度为1.0mol•L﹣1,则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1.0, 故答案为:K=

;1.0;

(4)①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二氧化碳物质的量减小,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

②再通入CO,平衡常数不变,则混合气体中CO与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变,则CO2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变, 故答案为:减小;不变;

(5)A.升温,正、逆反应速率突然增大,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物的浓度增大,逆反应速率增大,最后不变,故A正确;

B.增大CO2的浓度,正反应速率突然增大,逆反应速率瞬间不变,故B错误; 故选:A;

②如果在t3时从混合物中分离出部分CO,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瞬间不变,平衡向着正向移动,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物的浓度逐渐增大,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不变,

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

2016年7月17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