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工程概况:
迳古潭(二)隧道进口里程K73+157,出口里程K73+620,全长463m,线路纵坡2.5%。本隧道设计为双连拱的结构形式,单侧隧道净空10.71×6.95m(宽×高),总开挖方量99488.67m3。
隧道开挖区围岩为以千枚状板岩,粉砂状千枚岩为主的软质岩类,本隧道Ⅰ、Ⅱ类围岩占总开挖长度的82%。岩体结构松散,易风化剥落。开挖区内围岩构造发育,可视断层达6条之多。
本隧道围岩渗水第四系孔隙水、构造带裂隙水为主,遇雨水天气隧道渗水成倍增长。 二、 施工总体安排: 1、施工任务划分:
根据业主对工期的要求,在隧道进、出口各安排一个隧道专业化施工队相向施工,各队配备机械、设备满足施工进度的需要(详见施工机械报审表)。 2、施工便道:
在隧道进出口各修筑一条施工便道并与主便道相接。便道表面用开山碴硬化,施工期间加强对便道的维修、维护,以保证隧道施工材料的正常供应。
3、施工用电:
在隧道进出口附近各设500KVA变压器一座,变压器的容量满足隧道用电需要。
4、施工用水:
在隧道洞顶各设临时高压水池一座,高压水池的供水通过高压泵自山谷抽水,水池的容量不少于10m3,高压水池距洞顶的高差不少于30m。 5、施工用风:
在隧道进出口各设置3台4L-20/8空压机,2台工作,1台备用。 6、施工通风:
采用TZ-10轴流风机压入式通风。 7、施工工期安排:
根据业主对进度的要求,结合本隧道围岩及开挖断面情况,计划在3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本隧道的掘进作业,具体施工安排见下表。
三、主要施工方案:
本隧道的开挖自隧道进、出口相向掘进施工。在完成中隔墙浇注后,进行一侧主洞的开挖,待单侧主洞成洞50m,且砼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以上时方可进行另侧主洞的掘进施工。结合本隧道围岩情况,I、II类围岩段采取侧壁导坑法,上台阶留核心土分布开挖,每循环进尺按一榀钢架间距进行,
待将主洞的钢支撑封闭后方可拆除侧壁导坑的临时支撑。III类围岩采取两台阶法施工,每循环进尺按一榀钢架间距进行。
因本隧道的围岩较为破碎,整个隧道洞身开挖过程坚持“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速反馈”的施工原则。隧道的开挖岩面须及时封闭,尽量减少围岩的暴露时间。施工时按规范要求对隧道的围岩变形进行定期观测,将观测资料整理汇总后,反馈至施工现场,以便对隧道的初期支护参数及各工序的施作时间进行及时调整,以确保施工安全。
为防止因隧道开挖的施工误差及围岩变形等原因,造成围岩侵入净空,施工放线时Ⅰ类围岩按15cm ,Ⅱ类围岩按12cm ,Ⅲ类围岩按10cm留足预留变形量。施工过程中根据量测结果对预留变形量进行及时调整。
在单侧隧道正洞施工时,在中隔墙顶预埋钢构件处加临时支撑,以确保中隔墙的稳定。为减少隧道爆破施工对中隔墙的损坏,中隔墙的外表面用竹排防护,距爆破点的安全防护距离不得少于20m。
本隧道的掘进施工采取YT-18气腿式凿岩机钻孔,微差毫秒光面爆破,反铲挖掘机扒碴,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运至指定弃碴场的无轨运输施工方式,隧道的初期支护采取锚、喷、网、型钢拱架联合支护及大、小管棚的超前支护,具体施工方法为: 1. 钻爆施工:
隧道洞身开挖上台阶采用光面爆破,下台阶采用预裂爆破。施工中每一循环精确放出隧道开挖轮廓线,并严格控制周边眼、辅助眼的钻孔质量、炮眼间距、单孔装药量及起爆时差,尽量减少爆破施工对围岩的扰动,严格控制隧道超欠挖,确保施工安全。
2.锚杆:
采取φ22的砂浆锚杆。I类围岩:锚杆长4.0m,间距60×60cm;II类围
岩:锚杆长3.5m,间距80×80cm;III类围岩:锚杆长3.2m,间距100×100cm。锚杆按梅花型布置,单根锚杆的抗拔力不少于5T。 3.钢筋网:
采用φ8钢筋网,网格20×20cm。钢筋网沿开挖面敷设,并与锚杆头焊接
固定,以增加整体受力效果。 4.型钢拱架:
采用热轧普通I16,I类围岩钢支撑间距1榀/0.5m,II类围岩1榀/0.8m,
III类围岩1榀/1.0m。钢支撑紧贴岩面设置,并与锚杆头焊接固定,钢支撑与开挖面的空隙用C25砼预制块支垫,垫块均匀设置,每榀钢支撑垫块数量不得少于10块。型钢拱架的基础不得超挖,施工时应预留20-30cm,人工挖槽就位。上台阶的拱架的拱脚每侧用3根φ42mm注浆锁脚锚管,锚杆长度为4m,锚杆的下插角约为30o。拱架的联结采用栓接。钢支撑间的纵向联结采用φ22钢筋焊接,环向间距1根/1.0m。 5.超前导管:
为确保施工安全,采取超前管棚辅助开挖,I、II、III类围岩采用φ42mm,壁厚4mm的热轧无缝钢管。导管前端呈尖锥状,尾部焊接φ6.5加劲筋,管壁四周钻φ6mm孔。超前导管单根长4m,环向间距40cm,外插角5-10o,每3m一环,I类围岩每环80根,II、III类围岩每环76根。管棚的尾部与I16焊接。采用C20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注浆终压为1.5Mpa,破碎带处采用超前长管棚辅助开挖,长管棚采用16m长φ108mm热轧无缝钢管(壁厚6mm),两
排搭接长为1.5m。超前管棚采用双液注浆,注浆终压为2.0Mpa。 6.喷砼:
采用C25喷射砼,喷射时自下而上分层喷射,每层喷射厚度约为10cm,两次喷射的间隔时间间隔为15~20min,I类围岩喷砼厚度为25cm,II类围岩24cm,III类围岩20cm。砼表面应喷射平顺。 7.监控量测:
为掌握围岩的开挖进程中的动态和支护结构的稳定状态,须对支护进行监控量测。通过对量测数据的分析和判断,对围岩和支护体系的稳定及变形状态进行安全评价,以此确定相应的施工措施,本隧道监控量测项目包括洞内观察、拱顶下沉、净空收敛及地表下沉量测等观测项目:
⑴隧道内外围岩观察:
洞内观察包括围岩节理发育情况、工作面稳定状态、涌水情况、支护的稳定状态等,在施工过程如发现地质条件恶化,初期支护发生开裂、异常变形等现象,立即通知施工负责人采取应急措施。
洞外观察包括洞口地表情况、地表沉陷、边仰坡稳定、地表水渗透情况等观察项目,如有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洞内作业,待将不安全因素排除后,方可恢复洞内施工。
⑵拱顶下沉及净空收敛
拱顶下沉及净空收敛量测的测点应布设在同一断面,并采用相同的量测频率。围岩发生明显变化处应调整或增设量测断面。
隧道监控量测的测点布置及观测频率见附表。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及量测方法
项目名称 编号 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 净空收敛 量 测 间 隔 时间 方法及工具 布置 1~15天 16天~1个月 1次/天 1次/天 — 1-3个月 3个月以后 1~3次/月 1~3次/月 — 1 2 3 观察 收敛计 开挖及支护后 每10~50M一个断面 1~2次/天 1~2次/天 1~2次/周 1~2次/周 1~2次/月 拱顶下沉 水平仪、钢尺 每10~50M一个断面,1~2次/周 每断面7个测点 (3)地表下沉量测:
地表下沉量测只需在隧道浅埋处进行,其测点的布置与拱顶下沉测点在同一断面,地表下沉量测在开挖前方(h+9)m(h为隧道埋深),直到开挖面后方40~65m,下沉基本停止为止。 四、质量保证措施:
1、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全面控制,保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2、建立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并严格按制度办事,奖优罚劣,达不到要求的工程项目坚决返工,逐步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确保创优规划的落实。 3、施工过程坚持“三检制”及监理检查验收制度。
4、严格隧道超欠挖控制,严格起爆顺序及单孔装药数量,钻孔工序定人、定位、定钻。
5、进场材料坚持先检后用,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 6、施工各工序坚持按有关设计文件、施工规范施工。 7、坚持施工资料与现场施工进度同步。 五、安全保证措施:
1、每道工序开工前,在技术交底的同时,必须进行安全交底,所有施工方案必须有安全注意事项和安全保证措施。
2、特殊作业人员如机械司机、电工、电焊工、高空作业人员等进行岗前培训,施工过程严格按各种安全操作技术规程施工。
3、项目部、队级设专职安全员,工班设兼职安全员,安全员对施工中的不安全行为有权做出停工、乃至罚款的处罚。
4、根据现场的施工作业特点,给操作人员配备相应的劳保用品。进洞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穿绝缘鞋。高空作业人员须佩带安全带。 5、规范各种施工管线的布置,并符合有关安全规程的规定。 6、对高压设备及联结件进行经常性检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六、环境保护措施:
1、弃碴场的设置尽量少占用农田,坡脚设稳固弃碴挡墙,并保证原有水系的畅通。
2、隧道弃碴、生活垃圾不得乱丢乱弃,应集中运至指定弃碴场。 3、生活、生产污水经沉淀池沉淀后,集中排放。
4、注意对原有植被、水系的保护,尽量减少施工对净空环境的破坏。 5、施工便道经常洒水,施工车辆夜间经过居民区时,禁止鸣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