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全媒体时代手机摄影改变新闻图片生产方式

2020-02-25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广电传媒

全媒体时代手机摄影改变

新闻图片生产方式

徐志强

摘要: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普及,以及新媒体时代受众阅读方式的悄然改变,手机摄影已经成为各类网络信息平台最受欢迎的一种传播表达手段。这种表达方式也在日益影响和改变广大传统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的图片生产方式。本文主要阐述当下手机摄影在全媒体时代的特点和优势,及对新闻从业人员新闻图片生产的影响和改变。

关键词:手机摄影;新闻摄影;图片生产方式

互联网技术的大跨步发展,使得信息传播方式和路径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而图片作为信息表达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也从原先专业新闻机构的单一发布渠道逐渐转向自媒体平台潮涌式的向外散播。智能手机拍照功能的日趋强大,也进一步助推了信息的全新方式传播,其便捷、智能、互联、高效等优点备受使用者的青睐。公众手持一部智能拍照手机,随手拍下几张照片,便可借助各类手机社交APP软件,用最短的时间轻松完成上传和发布。手机摄影在改变大众生活的同时,也为新闻摄影添加了新标签,注入了新内涵。

报社还专门开辟手机摄影作品频道和栏目,用较高的稿酬征集兼具新闻性、趣味性、时效性的手机摄影作品佳作,受众舆论监督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二)开启全民舆论监督时代

舆论监督是传统媒体的职责和摄影记者的使命。但由于受到版面、栏目等多方面制约,舆论监督往往出现做不全、做不深、做不透等现象。而处于全媒体时代,尤其是智能拍照手机的广泛普及,使各类手机拍摄的图片几乎超越文字成为信息传播领域关注度最高的传播符号。由于这类照片传播速度快、现场感强而被广大受众所关注,成为舆论监督的有效手段之一,其中一部分还成为传统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的日常报道题材。

一、手机摄影为新闻摄影注入新内涵

(一)开启全民“摄影记者”时代

相比于一套价格昂贵的专业单反摄影器材,一部智能拍照手机的售价可谓低廉,而且入门门槛很低,不需要太多的摄影技术储备。受众可以用较低成本随时随地将随手拍摄的照片上传网络空间,并拥有独立的发布权。进入自媒体时代后,信息的发布、传播和接受都变得更加简单便捷。人们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成为新闻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并逐渐培养了“选择自由”“不受支配”“新闻消费自觉”等受众心理。[1]一些不经意间拍摄的照片,在经过新媒体的传播与网民的转发、评论和扩散后,迅速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而成为监督的对象。例如,近几年“曝光”频率较高的一些机动车上路违法行为、火车车厢霸座行为等基本上都是使用手机摄影完成,这些照片有的还成为新闻网站头条或者新闻报纸版面主图。有些网站和

二、全媒体时代手机摄影优势明显

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受众和外界的信息沟通、互联已不仅仅是单一通话可以满足。借助发达的网络,手机摄影越来越受到公众的推崇。手机摄影正在重新定义新闻摄影,使传统新闻摄影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具体来说,使用传统新闻器材拍摄,往往会引起拍摄对象的警觉,从而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而用手机摄影相对风险就会大大降低,可以在更近的距离悄无声息拍下现场真实场景。以往用单反拍摄完照片后,还要借助读卡器或者连接线把卡里的照片导入计算机终端,经过后期制作编辑后上传完成发稿。而手机拍完照片后,就可以直接在手机上进行简单的编辑和上传,免去单反的很多操作步骤,用极短的时间把照片发布。

作者简介: 徐志强,男,汉族,江苏苏州人,苏州日报报业集团,苏州日报报业集团视频视觉融媒中心副总监,职称:中级,主要研究方

向:新闻摄影。

74

新闻文化建设 2020.2

三、手机摄影倒逼摄影记者转型

从手机摄影出现的那一刻开始,注定摄影记者的日子是越来越不好过。尤其伴随着时下手机摄影功能的日益强大,网络自媒体的越来越发达,一大批视角独特、构图新颖、内涵丰富的手机摄影佳作见诸报端和自媒体平台,让平日里高高在上、养尊处优的传统新闻媒体的专业新闻记者坐不住了。

摄影记者们不得不拿起手中的相机,主动投身到采访一线,花更大的气力和功夫拍摄各类新闻照片,用实实在在的摄影作品来满足全媒体时代自家单位对新闻图片提出的更高要求和目标。为了不断适应新形势、新环境,很多传统新闻媒体的专业摄影记者们也开始尝试开展手机摄影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从笔者所供职的苏州日报报业集团情况来看,目前在集团纸媒和新媒体平台上,手机摄影作品的使用量在逐年上升。以集团下属的新媒体平台“引力播”为例,目前各融媒采编中心记者的日均发稿总数都在200条左右,每一条都会有配套照片和短视频的使用,除去专业摄影记者的发稿数量,文字记者的图片新闻发稿数量中,八成多是由手机拍摄而成的。画质虽各有高低,但大大增加了新闻的可读性和传播力。这样一来,除了受到“外敌入侵”的影响外,本单位文字记者对摄影记者也构成了“威胁”,文字记者依靠摄影记者配合的单一拍摄模式悄然发生改变,有些自己手机能拍的绝对不会再通知摄影记者,这样一来,逼着很多摄影记者主动学起了短视频拍摄编辑的相关专业知识,另辟蹊径玩起短视频新闻来,进一步加快了自主转型的步伐。

四、手机摄影改变图片生产方式

为了迎合受众的阅读习惯,同时也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纷纷向新媒体转型,手机摄影在其中的作用显而易见,传统图片生产方式就此发生变化。

再以笔者所在的苏州日报报业集团为例,截至2019年12月底,其新媒体“引力播”客户端的手机用户数已达220万,远超集团旗下《苏州日报》及《姑苏晚报》两报全年发行总量之和。为了维持这些用户数并不断扩大影响,稳固主流媒体地位,其广电传媒

新闻现场采访时,必须在第一时间向“引力播”编辑发送图片和简明文字说明,有时还需要来上一段小视频,等最后的成文稿件完成后,再对原稿件进行必要补充完善。为此,记者们最喜爱的方式就是把图片、视频和文字统统交给手机来完成,这样既大大缩短了用单反拍摄、导图、做图、上传的时间,还减轻了携带笔记本电脑出行的负担。

网络直播也是新媒体上广泛使用的一种信息传播形式,很受用户的喜爱,已成为一种在互联网领域传播范围广泛的新业态。苏州日报报业集团“引力播”上的网络直播活动每月都要在30条以上,一天有多条直播同步进行也是常有的事。有些直播活动参与人数众多,各个点位上都要有图文展现,而摄影记者毕竟人数有限,这样一来文字记者也在扮演“摄影记者”的角色,要及时向后台编辑发送实时现场图片和视频素材,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使用智能手机来完成,而目前智能手机的拍照成像质量也完全满足新媒体直播活动的编发要求。

为了方便摄影记者的动态及时发稿,不少传统媒体纷纷开发或者购买了相关的手机发稿平台系统,鼓励和提倡广大摄影记者随拍随传,尽最大可能保证新闻图片时效性和鲜活度。这样一来,摄影记者对智能手机的依赖程度加大,而对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的依赖日益减少,一部小小的智能手机承担起了连接摄影记者和报社编辑两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五、结语

用影像来表现自己的生活日常,是当下人们越来越普遍的一种表达方式。在互联网和新技术大跨步发展的今天,受众可以在互联网新媒体上尽情畅快地进行影像表现,图片传播已经从一种专业性的行为转换成大众化行为。而手机摄影的应用和发展,也逐渐成为潮流和趋势,并对传统的新闻摄影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手机摄影作为一种大众最喜闻乐见的摄影方式,让受众和新闻信息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拉近,不断改变新闻图片的生产方式,为我国的新闻事业进入全新阶段增加新动力。

参考文献:[1]

杨芳芳.“新闻受众”地位提高之原因[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

471-474NEWS CULTURE CONSTRUCTION 新闻文化建设

75

“引力播”对记者的发稿时效有着严格的规定。通常记者在到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