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班级发展规划

2023-04-27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班级发展规划

一、班级现状

去年九月,我接手了七(2)班这个班集体。学生人数45人,其中一半学生是外来务工子女,家境比较贫穷,行为习惯比较差;有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同时也有一些专项才能特别出众的孩子,如在舞蹈、声乐、绘画、书法、作文、演讲等项目的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

二、班级教育思想

正所谓:“团结就是力量”,班级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把同学们的心凝聚在一起,建立一个和谐团结的班集体,要让他们知道彼此是联系在一起的,班荣则我荣,班耻则我耻。其次,班里的特长生多,可以丰富班级活动。对于问题学生,特别是德困生、学困生、贫困生,要想尽办法进行引导。因此新学期的主要工作便是从增强班级凝聚力入手,发扬原有优势,关注特殊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养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三、班级发展目标

1.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班级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班级建设应以培养学生为主;

2. 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从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次概括凝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3.创建符合本班实际情况的班级管理制度和班级发展规划内容,应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

4.建立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形式,初中生应多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和探究合作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班级文化氛围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6.班级建设具有自己的班级特色,尽量最大化的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个性。

四、班级建设措施

1、 班级爱国建设

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以祖国的繁荣为最大的光荣,以国家的衰落为最大的耻辱,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

(1)、知识竞赛:在班会上组织学生进行现在国家的一些国情、一些爱国主义的知识竞赛。并且在班会结束时全体唱国歌,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和热爱。

(2)、开展唱红歌、看红色电影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唱红歌、看红色电影活动,利用现在的多媒体课室的资源,与其让学生看其他电影,不如多放一些红色电影让学生们看,

让他们对祖国的一些历史事迹、英雄事迹有所了解,也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意识。

(3)、黑板报:结合学校要求定期出黑板报。放手让学生自己干,可以让他们表现自己的爱国主义,体现对爱国主义认识的多少,让有限的教室空间成为无限的教育资源。

2、班级处世建设

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爱幼、扶残济困、关心社会、尊重自然,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和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乐于奉献、热心公益慈善的良好风尚。

(1)、制作感恩卡,说说心里话:结合教师节、父亲节、母亲节的到来,组织学生制作感恩卡和写给妈妈(爸爸、教师)的一封信。通过制作感恩卡和说说心里话,增加学生们参与实践的经验,让学生了解长辈的辛苦,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促进学生与家长心与心的沟通。

(2)、举行拔河比赛:通过组织班级学生在体育课上进行拔河比赛,挑选两批人,第一批人数比较少,但可以是比较强壮的;第二组人却是人数多的人,力量可以稍微弱点,这样更加可以体现出集体主义和团结力量的作用,让学生更加的知道集体的作用。

(3)、通过优点认识自己与他人:每个学生都说出班里一些人的优点,只能说优点,这样可以让每位学生都知道自己的优点,有些可能是自己不知道的,也可以让一些平时有争吵的学生能够重新认识对方,学习到对方的优点和知道对方的优点,能够学会同学之间的相处。

3、班级修身建设

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引导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坚韧豁达、奋发向上,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1)、观看《中小学生人格教育》:在班会上或者其他空余时间,播放于丹老师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给学生们看,并且让他们写观后感,播放中小学生观后感能够让学生从教育讲座中的一些小故事中学习到知识和自己的人格修养,写观后感能够让学生们认知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逐步改正。

(2)、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规章制度:组织学生重点学习《中小学生准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校园暴力案例教育,紧密联系近年来发生的中小学生违法违纪案例,教育引导学生知法守法,懂得哪些行为是合法的、是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违法违规的、是禁止的、是不可为的。教育引导学生珍爱自己、关爱他人、乐观进取、健康成长,牢固树立安全防范意识。

4、班级特殊学生关注

教育引导特殊学生,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的教育合力。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

(1)、与学生家长沟通:加强和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使孩子摆脱心理困境。在外地工作的父母无论多忙,每周要保证与孩子通过电话、书信或通过电子邮件互相交流。

(2)、请各科老师协助:对孩子多肯定、赞美和鼓励,帮助孩子建立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们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并尽量在课堂上提供让这些学生展示的机会,使他们获得自我价值的认同感。

(3)、增强自信心:鼓励这此孩子对人真诚、宽容、信任和尊重,多和同学一起做作业、参加集体活动,多一些同学可以起到理解和支持的作用,能够使自己乐观开朗起来,并将注意力集中于学习,取得好成绩上,这样既能够增强自己自信心,也能消除由于家庭问题造成的心理阴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