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形势越来越激烈,竞争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且也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为了充分发挥人才优势,企业不断地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培训和管理。因此,现代企业内部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培训体系,这个培训体系对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企业培训体系建立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岗位胜任能力。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岗位胜任能力与员工胜任力的基础理论,然后分析了基于胜任模型建构的培训课程体系特点,最后提出了如何建立基于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企业培训体系。 关键词:企业培训体系;岗位胜任能力;建立 1引言
我国市场经济的高度发达给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造成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一个方面就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培养现有人才、提高现有人才的素质,并且吸引优秀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企业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岗位胜任能力,成为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
企业在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发现,判断员工是否具备胜任岗位所需要的能力,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通常情况下,员工培训是在企业领导认为有需要的情况下或者是追逐市场流行趋势的作用下,才被组织起来的。虽然岗位职责说明书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员工学历、经验和技能等的要求依据,但是这种笼统的要求无法具体衡量员工实际能力与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也就无法确定具体的培训需求,导致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较大的漏洞和风险。因此,如果将企业的培训体系建立在岗位胜任能力的基础上,就能够有效地弥补这个漏洞。 2岗位胜任能力与员工胜任力
岗位胜任能力是指以岗位职责要求为依据,达到或者超过要求的员工所具备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的总和。岗位胜任能力与员工胜任力之间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一方面,岗位胜任能力是以各个具体岗位为基础,是同类型的岗位中优秀员工所共有的特质。另一方面,并不是企业的每一个员工的特质都是岗位胜任能力,只有符合岗位所要求的特质的员工才具有岗位胜任能力。
岗位胜任能力的特点有:第一,岗位胜任能力是以岗位要求为基础的。胜任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等素质是由岗位组成要素(如工作内容、职责等)决定的。企业内部各岗位的性质和作用不同,岗位的胜任能力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第二,岗位胜任能力既包括显性的知识和技能部分,也包括隐性的能力、特质等部分;第三,岗位胜任能力的特质都可以用一定的工具和方法进行评定;第四,岗位胜任能力可以被用来鉴别优秀和劣质的员工。 3基于胜任力模型建构的培训课程体系特点
胜任力是企业建构培训课程体系的重要依据,胜任力模型将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当做战略指导。在胜任力模型的基础上,企业员工的素质和工作能力不断地得到提升,胜任力模型的核心是培训和发展。当前,基于胜任力模型建构的培训课程体系因其针对性和战略导向性等优点而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欢迎。 3.1 时效性和针对性
基于胜任力模型建构的培训课程体系,能够对员工的具体执业发展阶段中所需的具有决定性的胜任特质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这些特质来设计具体的培训课程,这就使得企业培训工作能够具体到不同岗位、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
实际情况。同时,这种培训体系也能考虑到每个员工的实际状况,根据员工不同的工作能力、不同的绩效以及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制定不同的课程,如此一来,课程就能循序渐进,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3.2 战略导向性
企业培训课程的设计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发展规划和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既考虑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也重视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同时满足这两方面需求的情况下,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这种培训体系是符合企业实际发展需求,为企业和员工量身打造的课程,实现企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共同发展,体现了其战略导向性。
3.3 超前性和递进性
建构企业培训课程体系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企业组织对内部员工的培训师首要考虑到的就是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企业在涉及人才培训课程时,应当将市场形势的瞬息万变考虑在内,首先对市场的走向进行预测,确定企业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同时,优秀人才的培养过程并不是在一朝一夕之间,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对员工进行循序渐进的培养。培训课程的设计应当考虑到员工学习的递进性,逐步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素质。 4基于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企业培训体系的建立
基于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企业培训体系与传统的培训形式不同,其首先对企业员工和企业整体的胜任力进行分析,根据岗位胜任能力的水平进行具体的课程设计。企业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建立基于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企业培训体系:
第一,工作分析。有效运用岗位能力模型首先需要企业对岗位进行工作分析,重点在于对胜任岗位的关键因素建立模型,确定不同岗位所需要的胜任力特质。企业可以选择绩效优异的员工为例来确认胜任力特质。企业可以通过对绩效优异的员工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结合调查讨论的结果,确定多个典型的岗位胜任力特征,并以此建立典型的岗位培训课程体系。
第二,建立岗位胜任能力模型。胜任力模型是完成工作需求的组合,包括不同员工的动机,以及员工的能力水平和具体表现等等。在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的时候,已经明确了分析的目的,制定了企业的培训规划,并对企业的岗位胜任力特征有了充分的了解。企业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员工进行分配,利用胜任力结构的高低,在设计培训课程的时候充分考虑企业的发展目标、企业文化等因素,确保企业培训的顺利开展。
第三,企业培训制度支持。培训制度是保证员工顺利参与培训课程的重要保障,也是培训取得成效的前提。在建立岗位胜任能力模型和开展培训的过程中,必须有严格制度的指引,在培训取得成效后,更需要制度巩固该成果,保证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实效。同时,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产生和更新培训制度,保证培训制度发挥应有的作用。 5结语
总之,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必须想方设法地不断吸引和培养人才,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而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培训体系的建立是必经之路。建立基于岗位胜任能力的企业培训体系更是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陈樱.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企业培训课程体系建设[J],知识经济,2016(13):6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