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质量通病清单库

2021-06-11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质量通病清单库

项目名称:陆丰核电厂厂区道路一期工程 所属工程类别:(公路) 序号 工程部位 质量通病 常见现象 路肩松软,已经车轮碾压,即下陷出车辙。边坡呈松散状态,稍触外力,边坡土下溜。 原因分析 (1)填方路基碾压不到位,使边部未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2)填方宽度不够,以松土贴坡。松土填垫路肩,未经压实。 (3)路基填方属砂性土或松散粒料。 防治措施 (1)填方路基分层碾压,两侧应分别有20cm-30cm的超宽,最后路基修整时施以削坡,不得有贴坡现象,如有个别地方严重亏坡,应将原边坡挖成台阶,分层填补夯实,露肩的密实度达到规定的要求。 (2)若填料属松散类土,其边坡应予护砌或植草,或加大边坡坡率。 1 路基 路肩、边坡松软 2 底基层和基层 混合料不均匀 (1)应选用合适的机具进行路拌法施工,保证有足够的翻拌深度和打碎能力,通常宜选用专用的稳定土拌和机;在没有(1)翻松与拌和机具功率不足,齿专用拌和机械的情况下,也可用农用旋耕机与多铧犁相结合,深不够,路槽上未充分翻深、翻松。 用多铧犁将上翻松,旋耕机拌和,再用多铧犁将底部料翻起,(2)直径大于15mm的土块未先粉旋耕机再拌和,如此。反复5~6遍;在翻拌过程中,应随时检混合料出现花料,碎或剔除。 查调整翻犁的深度,务必使稳定土层全部翻透 灰、土分布不匀。 (3)上的塑性指数较大,容易结团,(2)土块应尽可能粉碎,最大尺寸不应超过15mm,对于超拌和困难。 尺寸土块应予剔除。 (3)对于塑性指数较大的土,应用专用机械加强粉碎,在用石灰稳定时,可采用两次拌和法,第一次加部分石灰拌和后,闷料一夜,再加人其余石灰,进行第二次拌和。 混合料取样送试验室做标准强度试验,强度不能达到规范或设计要求。 (1)混合料配合比确定不当或现场未按规范或设计要求的配合比施工。 (2)石灰质量未达到规范要求,或因存放时间过长,品质下降,造成混合料强度达不到要求。 (3)混合料拌和不匀,强度波动大,精选 (1)以工地实际使用的材料,重新检验或修改配合比。 (2)检查工地实际配合比,检查投料、计算、计量是否有误;需要注意的是,工地施工时实际采用的石灰剂量应比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多0.5%~1.0%。 (3)石灰过多或过少都会造成混合料强度不足,所以应避免局部地段石灰过多或过少,并充分拌和均匀。 3 底基层和基层 混合料强度达不到要求 使混合料强度代表值达不到要求 (1)石灰土和二灰土基层应选用12t以上的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碾压。压实厚度在15cm以下时,可选用12~15t的压路机碾压;压实厚度在15~20cm时,应采用18~30t的三轮压路机碾压;压实厚度超过上述时,应分层碾压;压实机具应轻、重配备,碾压时注意先轻后重。 (2)混合料摊铺后应在1~2天内充分碾压完毕,并保证一定的碾压次数,直至碾压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同时表面无明显轮迹。一般需碾压6一7遍;路面的两侧应多压2~3遍。 (3)当含水量过高或过低时,应采取措施,在达到最佳含水量(或略高,但不超过2%)时才碾压。 (4)石灰或二灰稳定土施工前,应对其下卧层进行严格检查,确保质量达到规范要求,否则易引起许多不良后果。 (1)混合料拌和时应控制原材料的含水量,如土壤过湿应先行翻晒,并宜采用生石灰粉,以缩短晾晒时间,降低混合料的含水量;如粉煤灰过湿,应先堆高沥干,一般二、三天即可。 (2)施工时应注意气象情况,摊铺后应及时碾压,避免摊铺后碾压前的间断期间遭雨袭击,造成含水量过高以致无法碾压或勉强碾压引起弹簧。 (3)当石灰土和二灰土过干时,可洒水闷料后再进行碾压,水量应予控制并力求均匀,避免局部地方水量过多造成弹簧。 (4)碾压时应遵循先轻后重的原则。 (5)混合料摊铺前,应对下卧层的质量进行检查,保证下卧层的压实度,若有“弹簧”现象应先处理后再做上层。 (1)混合料在拌和碾压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含水量。含水量不足时,应及时洒水。应使混合料的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值时进行碾压。 (2)加强混合料粉碎和拌和,对不易粉碎的粘土宜采用专用机械,并可采用二次拌和法。对超尺寸土块予以剔除。 (1)压实机具选用不当或碾压层太石灰土、二灰土压实后,表面轮迹明显,经检测,压实度末达到要求。 厚。 (2)碾压遍数不够。 (3)含水量过多或过少。 (4)下卧层软弱。 4 底基层和基层 压实度不足 (1)碾压时,混合料含水量过高。 5 底基层和基层 碾压时弹簧 在碾压过程中,混合料出现弹簧现象 (2)下卧层过软,压实度不足或弹簧。 6 底基层和基层 碾压时发生龟裂 石灰土、二灰土在碾压或养护过程中出现局部或大面积龟裂 (1)石灰土或二灰土含水量严重不足。 (2)土块未充分粉碎或拌和不匀。 (3)下卧层软弱,在压实机械精选 碾压下出现弹簧。 (3)无论石灰土或二灰土基层,均应保证下卧层的充分压(4)养生期间,有重车通过,实,对土基不论路堤或路堑,必须用10~15t三轮压路机或等引起结构层破坏。 效的碾压机械进行碾压检验(压3~ 4遍),在碾压过程中, 如发现土过干或表层松散,应适当加水;如土过湿,发生“弹簧”现象,应采用挖开晾晒、换土、掺石灰或粒料等措施进行处理。 (4)养生期间,应禁止重型车辆通行。 混合料经碾压养生一定时间后,7 底基层和基层 未结成整体 仍较松散,未结成板体。 (1)施工前,应对石灰质量进行检验,避免使用存放时间(1)石灰质量差或掺加量不过长的石灰或劣质石灰,消解石灰应在两周内用完。 足。 (2)进行充分的压实,达到规定的压实度。 (2)压实度不足。 (3)冬季施工应尽量避免;必须施工时应注意养护,防止(3)冬季(气温低5℃)施工,冰冻,并封闭交通。一般在气候转暖后,强度会继续增长;必气温偏低,强度增长缓慢。 要时可选用外掺剂,以提高早期强度;或采用塑料薄膜或沥青 膜等覆盖措施养生,保持一定湿度,加速强度增长。 (1)结构层由于干缩和温缩而产生横向裂缝;混合料碾压含水量越大,越易开裂。 (2)有重车通行。未筑上层的石灰土、二灰土基层,不能承担重车荷载的作用,当重车通过时,易造成损坏,产生裂缝,尤其当下卧层的强度不足和在养生期间更易产生强度性裂缝。 (3)横向施工接缝,包括结构层成型后再开挖横沟所发生的接缝,是最易产生横向裂缝的薄弱面。 (4)结构层横穿河没处由于沉陷或重车作用所引起的裂缝。 精选

石灰土、二灰土结构层在上层铺8 底基层和基层 横向裂缝 筑前后出现横向裂缝。 (1)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混合料的碾压含水量,使其接近于最佳含水量,以减少结构层干缩。 (2)混合料碾压完毕后,应及时养生,并保持一定的湿度。不应过于、过湿或忽干忽湿。养生期一般不少于7天,有条件时可采用塑料膜覆盖。 (3)混合料施工完毕后,应尽早铺筑上层。在铺筑上层之前,应封闭交通,严禁重车通行。 (4)延长施工段落,减少接缝数量。做好接缝处理,使新旧混合料相互密贴。缩短接缝两侧新旧混合料铺筑的时间间隔。 (5)产生横向裂缝时,通常不做处理。缝宽时可用沥青封缝,以防渗水和恶化。

9 底基层和基层 表面起皮松散 灰土结构层施工完毕后,表面起皮,呈松散状。 (1)碾压时含水量不足。 (2)碾压时为弥补厚度或标高不足,采用薄层贴补。 (3)碾压完毕,末及时养护即遇雨雪天气,表面受冰冻。 (1)施工时应在最佳含水量左右碾压,表面干燥时,应适量洒水。 (2)禁止薄层贴补,局部低洼之处,应留待修筑上层结构时解决;如在初始碾压后发现高低不平,可将高处铲去,低处翻松(须10cm以上)、补料摊平、再压实。碾压过程中有起皮现象,应及时翻开重新拌和碾压。 (3)灰土施工时应密切注意天气情况,避免在雨雪、霜冻较严重的气候条件下施工。 (4)灰土表面发生起皮现象后,应予铲除,其厚度或标高不足部分,可留待修筑上层结构时解决。 (1)灰土结构层施工前,应对下卧层的平整度进行检验,平整度很差时,可先用部分灰土罩平,然后进行灰土结构层施工。 (2)摊铺可采用平地机或人工摊铺。平地机摊铺应有熟练工操作,控制好平整度。人工摊铺时应拉线,仔细整平。如采用场外拌和供料,应控制卸料地点和数量。料堆处应彻底翻松、整平。 (3)边碾压边整平。轻型初压以后,应及时检测与整平。卸料和碾压时应避免在碾压层上停车或急转弯。终压以后,可将局部高出部分铲平,低洼处不可采用薄层罩面办法提高平整度。 (4)两个工作段的搭接部分,应采用对接形式。前一段拌和后,留5~8m不碾压;后一段施工时,将前段预留未压部分翻松后一起再进行碾压。 (l)灰土结构层施工前,一定要对下卧层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确保下卧层的施工质量。 (2)混合料配合比和压实度要严格掌握,确保质量。 (3)低温和雨季,灰土结构层强度增长缓慢,一旦温度回暖或雨季过后,强度会恢复增长,但需要一定的养护。 10 底基层和基层 (1)下卧层平整度不好,造成灰土基层松铺厚度不匀,影响平整灰土基层施工完毕度。 平整度不后,经平整度检测,(2)摊铺碾压过程中,未采取符合要求 不能达到规范或设适当措施,提高平整度。 计要求。 (3)接缝未处理好。 11 底基层和基层 回弹弯沉达不到设计要求 灰土结构层施工完毕经过一定龄期后,进行弯沉检验,达不到规范或设计要求。 (l)下卧层强度差。 (2)灰土基层未充分碾压密实,强度、厚度不足。 (3)低温或雨季,强度增长缓慢。 精选 裂缝与路中心线基本垂直,缝宽12 面层 横向裂缝 不一,缝长有贯穿整个路幅的,也有部分路幅的 (1)施工缝末处理好,接缝不紧密,结合不良。 (2)沥青未达到适合于本地区气候条件和使用要求的质量标准,致使沥青面层温度收缩或温度疲劳应力(应变)大于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应变)。 (3)半刚性基层收缩裂缝的反射缝。 (4)桥梁、涵洞或通道二侧的填土产生固结或地基沉降。 (1)合理组织施工,摊铺作业连续进行,减少冷接缝。冷接缝的处理,应先将已摊铺压实的摊铺带边缘切割整齐、清除碎料,然后用热混合料敷贴接缝处,使其预热软化;铲除敷贴料,对2缝壁涂刷0.3~0.6kg/m粘层沥青,再铺筑新混合料。 (2)充分压实横向接缝。碾压时,压路机在已压实的横幅上,钢轮伸入新铺层15cm,每压一遍向新铺层移动15~20cm,直到压路机全部在新铺层为止,再改为纵向碾压。 (3)根据《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要求,按本地区气候条件和道路等级选取适用的沥青类型,以减少或消除沥青面层温度收缩裂缝。采用优质沥青更有效。 (4)桥涵两侧填上充分压实或进行加固处理;工后沉降严重地段事前应进行软土地基处理和合理的路基施工组织。 (1)采用全路幅一次摊铺,如分幅摊铺时,前后幅应紧跟,避免前摊铺幅混合料冷却后才摊铺后半幅,确保热接缝。 (2)如无条件全路幅摊铺时,上、下层的施工纵缝应错开15cm以上。前后幅相接处为冷接缝时,应先将已施工压实完的边缘坍斜部分切除,切线须顺直,侧壁要垂直,清除碎料后,宜用热混合料敷贴接缝处,使之预热软化,然后铲除敷贴料,并对2测壁涂刷0.3~0.6kg/m粘层沥青,再摊铺相邻路幅。摊铺时控制好松铺系数,使压实后的接缝结合紧密、平整。 (3)沟槽回填土应分层填筑、压实,压实度必须达到要求。如符合质量要求的回填土来源或压实有困难时,须作特殊处理,如采用黄砂、砾石砂或有自硬性的高钙粉煤灰或热焖钢渣等。 (4)拓宽路段的基层厚度和材料须与老路面一致,或稍厚。土路基应密实、稳定。铺筑沥青面层前,老路面侧壁应涂刷 0.3~20.6kg/m粘层沥青。沥青面层应充分压实。新老路面接缝宜用热烙铁烫密。 (1)沥青面层摊铺前,对下卧层应认真检查,及时清除泥灰,2处理好软弱层,保证下卧层稳定,并宜喷洒0.3~0.6kg/m粘层裂缝走向基本与行车方向平行,13 面层 纵向裂缝 裂缝长度和宽度不一。 (1)前后摊铺幅相接处的冷接缝末按有关规范要求认真处理,结合不紧密而脱开。 (2)纵向沟槽回填土压实质量差而发生沉陷。 (3)拓宽路段的新老路面交界处沉降不一。 14 面层 网状裂缝 裂缝纵横交错,缝(1)路面结构中夹有软弱层或泥灰层,粒料层松动,水稳性差。 精选 宽l mm以上,缝距40cm以下,l m以上。 2(2)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质量差,延度低,抗裂性差。 (3)沥青层厚度不足,层间粘结差,水分渗入,加速裂缝的形成。 沥青。 (2)原材料质量和混合料质量严格按《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的要求进行选定、拌制和施工。 (3)沥青面层各层应满足最小施工厚度的要求,保证上下层的良好连结;并从设计施工养护上采取措施有效地排除雨后结构层内积水。 (4)路面结构设计应做好交通量调查和预测工作,使路面结构组合与总体强度满足设计使用期限内交通荷载要求。上基层必须选用水稳定性良好的有粗粒料的石灰、水泥稳定类材料。 基层的粉、细料浆水从面层裂缝或从多空隙率面层15 面层 翻浆 的空隙处析出,雨后路表面呈淡灰色。 (1)基层用料不当,或拌和不匀,细料过多。由于其水稳性差,遇水后软化,在行车作用下浆水上冒。 (2)低温季节施的半刚性基层,强度增长缓慢,而路面开放交通过早,在行车与雨水作用下使基层表面粉化,形成浆水。 (3)冰冻地区的基层,冬季水分积聚成冰,春天解冻时翻浆。 (4)沥青面层厚度较薄,空隙率较大,未设置下封层和没有采取结构层内排水措施,促使雨水下渗,加速翻浆的形成。 (5)表面处治和贯入式面层竣工初期,由于行车作用次数不多,结构层尚未达到应有密实度就遇到雨季,使渗水增多;基层翻浆 (1)采用含粗粒料的水泥、石灰粉煤灰稳定类材料作为高等级道路的上基层。粒料级配应符合要求,细料含量要适当。 (2)在低温季节施工时,石灰稳定类材料可掺入早强剂,以提高其早期强度。 (3)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量要求,选择合适的面层类型和适当厚度。沥青混凝土面层宜采用二层式或三层式,其中一层须采用密级配。当各层均为沥青碎石时,基层表面必须做下封层。沥青路面各层的混合料类型可参见附录1选定。 (4)设计时,对空隙率较大、易渗水的路面,应考虑设置排除结构层内积水的结构措施。 (5)表面处治和贯人式面层经施工压实后,空隙率仍然较大,需要有较长时间借助行车进一步压密成型。因此,这两种类型面层宜在热天或少雨季节施工。 16 面层 搓板 路表面出现轻微、连续的接近等(1)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偏细,(l)合理设计与严格控制混合料的级配,详见3.2.1.6预沥青用量偏高,高温季节时,面层防措施(1)。 精选 族离的起伏状,形似洗衣搓板。虽峰谷高差不大,但行车时有明显的频率较高额簸感。 材料在车辆水平力作用下,发生位移变形。 (2)铺设沥青面层前,未将下层表面清扫干净或未喷洒粘层沥青,致使上层与下层粘结不良,产生滑移。 (3)旧路面上原有的搓板病害未认真处理即在其上铺设面层。 (1)沥青混凝土中的沥青针人度偏小,粘结性能不良;混合料的沥青用量偏少;矿料潮湿或不洁净,与沥青粘结不牢;拌和时温度偏高,沥青焦枯;沥青老化或与酸性石料间的粘附性能不良,造成路面松散。 (2)摊铺施工时,未充分压实,或摊铺时,沥青混凝土温度偏低;雨天摊铺,水膜降低了集料间的粘结力。 (3)基层强度不足,或呈湿软状态时摊铺沥青混凝土,在行车作用下可造成面层松散。 (4)在沥青路面使用过程中,溶解性油类的泄漏,雨雪水的渗入,降低了沥青的粘结性能。 (1)摊铺时,下层表面潮湿或有泥土或灰尘等,降低了上下层之间的粘结力。 精选 (2)在摊铺沥青混合料前,须将下层项面的浮尘、杂物清扫干净,并均匀喷洒粘层沥青,保证上下层粘结良好。 (3)基层、面层应碾压密实,详见3.2.1.6预防措施(3)。 (4)旧路上进行沥青登面前,须先处理原路面上已发生的搓板病害,否则,压路机无法将搓板上新罩的面层均匀碾压密实,新的搓板现象随即就会出现。 (1)对使用酸性石料拌制沥青混合料时,须在沥青中掺入抗剥落剂或在填料中掺用适量的生石灰粉、干净消石灰、水泥。以提高沥青与酸性石料的粘附性能。 (2)在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应选用标号合适的沥青和干净的集料,集料的含泥量不得超过规定的要求;集料在进人拌缸前应完全烘干并达到规定的温度;除按规定加入沥青外,还应在拌制过程中随时观察沥青混合料的外观,是否有因沥青含量偏少而呈暗淡无光泽的现象,拌制新的级配的沥青混合料时尤应加强观测;集料烘干加热时的温度一般控制不超过180oC,避免过高,否则会加快沥青中的轻质油份挥发,使沥青过早老化,影响沥青混凝土整体性。 (3)沥青混合料运到工地后应及时摊铺,及时碾压。摊铺温度及碾压温度偏低会降低沥青混合料面层的压实质量。摊铺后应及时按照有关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碾压到规定的压实度,碾压结束时温度应不低于70oC;应避免在气温低于10”C或雨天施工。 (4)路面出现脱皮等轻微病害时,应及时修补。 (l)在铺设沥青面层前,应彻底清除下层表面的泥土、杂物、浮尘等,并保持表面干燥,喷洒粘层沥青后,立即摊铺沥青混合料,使上下层粘结良好。 面层集料之间的粘结力丧失或基本丧失,路表面可观察到成片悬浮的集料或小块混合17 面层 松散 料,面层的部分区域明显不成整体。干燥季节,在行车作用下可见轮后粉尘飞扬。 沥青路面上层与下层或!日路上的罩面18 面层 脱皮 层与原路面粘结不良,表面层呈成块状或成片状的脱落,其形状、大小木等,严重时可成片。 (2)旧路面上加登沥青面层时,原路表面未凿毛,未喷洒粘层沥青,造成新面层与原路面粘结不良而脱皮。 (3)面层偏簿,厚度小于混合料集料最大粒经二倍,难以碾压成型。 (1)路边积水,使集料与沥青剥离、松散。 (2)路面边缘碾压不足,面层密实度较差。 (3)路面边线基层松软,强度不足,承载力差。 (2)在旧路面上加罩沥青面层时,原路面应用风镐或“+”字镐凿毛,有条件时,采用铣削机铣削,经清扫、喷洒粘层沥青后,再加罩面层。 (3)单层式或双层式面层的上层压实厚度必须大于集料粒径的二倍,利于压实成型。 (l)合理设计路面排水系统、注意日常养护,经常清除雨水口进水孔垃圾,使路面排水畅通。 (2)施工时,路面边缘应充分碾压,压实后的沥青层应与缘石齐平、密贴。因此,摊铺时要正确掌握上面层的松铺系数。 (3)基层宽度须超出沥青层20~30cm,以改善路面受力条件 (1)表面处治和贯入式路面所用的材料、规格和用量应符合附录中附表3.2-2和附表3.2-3的规定。集料应具有较好的颗粒形状,较多的棱角。成型期间,集料散失时应及时补撒。 (2)沥青路面上面层混合料级配应符合《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规定<2.36mm(圆孔筛2.smm)和>475mm(圆孔筛5.omm)的含量必须严格控制在规范规定的容许范围内,避免细集料过多;公路及主干路、次干路的上面层应采用细粒式或中粒式沥青混凝土。砂粒式沥青混凝土的最大粒径较小,细料较多,易形成光面,一般只用于非机动车道、人行道。 (3)采用具有足够强度,耐磨性好的集料修筑上面层。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城市和主干路,压碎值不大于28%,洛杉矾磨耗损失不大于30%;用于其他等级道路时,压碎值不大于30%,洛杉机磨耗损失不大于40% 路面边缘破损19 面层 啃边 松散、脱落。 路表面光滑,表面看不到粗集料或集料表面棱角已20 面层 光面 被磨除。阴雨天气易出现行车滑溜交通事故。 (1)上面层细集料或沥青用量偏多。 (2)集料质地较软,磨耗大,易被汽车轮胎磨损。

精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